新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知背景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 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 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 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自主学习
识文体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
第4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小令,借助注释理解其主要内容 2.能通过从不同角度赏析小令,揣摩其蕴含的意蕴 3.鉴赏小令的艺术手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晓常识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 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 元”之称。他一生所作杂剧有《汉宫秋》《荐福 碑》《青衫泪》等十五种,写有小令、套数二百 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 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 古道西风瘦马。
的古老驿道(路)
秋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自主学习
小令大意: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 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 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 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 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 异乡人望了一 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 天涯。”
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任务探究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中有何作用?
末二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情。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昏”
相呼应,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 “天涯”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
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悲愁。 “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为全篇主旨所在,表达了天涯沦落之人想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 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 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任务探究
2.小令的前三句共描写了九种景物,其营造的情调氛围有何异同? 在文中有何作用?
景物: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
任务探究
任务一:从不同角度赏析小令,揣摩其蕴含的意蕴 1.自由朗读:从修辞或是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小令。
“枯”“老”“昏”等 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 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 心的孤独凄凉。
动静结合,以乐景 写哀情,更增其哀。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 树、鸦、桥、水、人家、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道、风、马九种景物,
直抒胸臆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如此荒凉萧瑟的秋天的傍晚,自己却飘 荡在外,体现出游子思乡却不能回之悲。
任务探究
2.这首小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 自然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苍茫萧 瑟的秋景,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游子的 凄苦惆怅之情。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反复朗读小令,借助注释理解其主要内容 2.能通过从不同角度赏析小令,揣摩其蕴含的意蕴 3.鉴赏小令的艺术手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 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 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好。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 在外漂泊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 (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当堂检测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异同:第一句是萧瑟秋景,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 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 第三句三景破败,荒凉,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作用: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 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的哀愁。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任务探究
3.诗人是如何把这首小令中的九种景物描绘出来的,运用了什么写 作手法?
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
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
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
白
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 描
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听朗诵,读小令:注意字音、节奏,领悟感情。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téng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自主学习
2.诵读感知:借助注释,梳理这首小令的大意。
天净沙·秋思
曲牌名
题目/思:思绪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
任务探究
任务二:鉴赏小令的艺术手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这首小令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是景语,却字字扣情来写,寄寓了游子的断肠之悲。
运用景物烘托 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最后直抒胸 臆、点明主旨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 结 与 思 考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当总堂结检点测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任务探究
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 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 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绘出一幅恬静温馨的 画面,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 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 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 苍凉的深秋暮色图。
“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
任务探究
卒章显志 直接抒情
揭示主题。
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是点睛之
笔,抒发了作者羁旅
异乡的怅之情。
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 句的“昏”相呼应,渲染了悲凉气氛, 同时又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