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地理正确使用方位词知识点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三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地理是一门以研究地球及其上空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为基础的学科,它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必修三是高二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板块构造与地震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出地壳由多个平移的板块组成,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地震是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
1.1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片状物质,即板块。
板块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它们之间有三种相互作用的边界:边界性质、现象和地貌。
1.2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是地壳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分类、地震带、发生与分布等都与地球板块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二、气候与气象地理学中,气候和气象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必修三中涉及了气候与气象的相关知识,包括气候系统、气候区划、气候要素等。
2.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地经过长期观测、统计而得到的大气现象的集合表现,气候与气象相互关联,但又有区别。
2.2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的各种组成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
2.3 气象与气象要素:气象是研究大气运动、温度、湿度、降水等现象的一门学科,气象要素是指用于描述和统计气象现象的各项参数。
三、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3.1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种元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
3.2 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是地理学关注的内容。
必修三中包括了资源的分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知识点。
四、城市与乡村发展城市与乡村发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到城市与乡村的相关知识。
4.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规模、功能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
高二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二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知识点1.高二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一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高二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二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3.高二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三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4)土壤的形成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4.高二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四地球运动规律(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地理高二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地理知识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必修三的知识点是理解地理学科核心概念的关键。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高二地理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地理知识体系。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季节变化以及气候带的划分。
此外,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该掌握地图的基本元素,如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并能够通过地图解读地理信息。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在气候方面,学生应该理解气候类型、气候带的分布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水文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循环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学生需要了解其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此外,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的科学,包括山脉、河流、平原等地貌类型的成因和特征。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关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分布,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此外,文化景观和宗教地理也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议题。
学生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如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同时,学生应该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1.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二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一、东亚: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二、南亚: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三、中亚: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四、西亚: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五、非洲: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六、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3.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三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4.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篇四1、晨昏线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导语】由于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助你金榜题名!1.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一、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势:以平原为主,地势平整3、气候:XX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暖和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定位:43°N~48°N,125°E邻近2、地势:平原为主,地势平整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暖和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2.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概况(1)方向:自西向东(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邻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邻近,速度较慢(3)周期: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2、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度数:目前是23°26′(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移动3、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3.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其中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运动,一次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1.2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自转轴面之间存在倾斜,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长和角度不同,从而引起季节变化。
1.3 地球的形状和地理坐标系统地球呈近似于椭球形,其中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
为了方便地表示和定位地球表面的位置,使用了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度和纬度。
2. 山地地理环境2.1 隆起山地隆起山地是指由地壳的隆起和抬升所形成的山地,其地形特点是山高峻峭、山脊坚硬。
2.2 前山地前山地是指山地前沿的带状地形,位于隆起山地和前缘平原之间,其地形特点是丘陵起伏、河流发育。
2.3 安定山地安定山地是指地壳长期稳定、以自然风化为主要作用的山地,其地形特点是山势较低、地貌老化。
3. 气候与生态环境3.1 气候因素气候形成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拔、地形和海洋等,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3.2 气候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进一步细分为亚寒带、亚温带等。
3.3 生态环境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总体称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
4. 地层与地质灾害4.1 地层地层是地球表面连续分布的具有一定厚度和特定岩性的岩石或岩性组合,地层中记录了地球演化的过程和历史。
4.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破坏,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4.3 防治地质灾害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减灾、预警和灾后救援等。
5. 水资源与利用5.1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体的总称,但受到分布不均衡、供需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水资源的利用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地球的尺度是指地球表面长度和实际长度的比例关系。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花费的时间。
3. 地球的地理网格:地球的纬线和经线构成了地球的地理网格。
纬线是从地球南北两个极点出发,平行于赤道,划分了北半球和南半球。
经线是从地球东西两个极点出发,从0°经线经过铁西所划分,划分了东半球和西半球。
4. 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现象、地理空间等。
地图的具体内容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
第二章:气候与天气1. 气候的形成与分布: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现象的统计平均。
气候形成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海洋影响等。
气候可以分为寒冷气候、凉爽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等。
2. 天气的要素和变化:天气是指一天内,某一地区的气象条件的变化。
天气要素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层的热交换、水循环、空气的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3. 气候类型与气候分区:根据气温和降水量两个主要因素,可以将气候分为极地气候、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气候分区是根据不同气候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气候带。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的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的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到另一地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
人口分布与迁移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加。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过少和人口过多两种情况。
人口过少可能导致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过多可能导致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
3.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较多、聚集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高二必修三地理课程的内容涉及多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
以下是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和讲解。
一、陆地自然环境1. 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和地理构造。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所引起的地壳振动现象。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的。
地理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形态和地貌特征。
2. 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和板块漂移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分成若干块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运动和相互作用。
板块漂移理论指出大陆是在地壳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漂移的。
3. 气候带与气候区:热带、温带和寒带等气候带,以及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征。
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且稳定,降水量丰富。
温带气候带位于两极和赤道之间,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寒带气候带位于地球两极附近,气温极低,降水量相对较少。
二、水资源与管理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世界水资源分布格局,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缺水,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包括节约用水、合理调度水资源、开展水环境保护等措施。
2. 水旱灾害与防治: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洪涝和干旱是常见的水旱灾害,洪涝多因降水过多或地形地势不利造成,干旱多因降水不足造成。
防治水旱灾害需要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
三、全球环境问题1. 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的现象。
气候变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影响,应对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加强适应能力等。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措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地球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资源保护包括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等;生态修复包括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地理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在高二会考中,必修三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地理学科的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高二会考必修三地理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自然地理1.地理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地球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地理景观系统,包括陆地景观和水域景观。
地理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例如,山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而河流的形成与水文循环、地表侵蚀有关。
学生在学习中要了解各种地理景观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某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而气象则研究短期的天气现象。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应掌握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
3.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地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并且了解其开发与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煤炭资源时,学生需要了解煤炭的形成条件、储量分布以及其在能源方面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的数量、分布以及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学生还要理解城市化过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例如,学生在学习城市化过程时,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定义、特征以及城市化对农村人口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各国和地区经济活动和生产关系的地理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各国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并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例如,在学习农业时,学生需要了解农业类型、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和路径,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文化与旅游地理文化与旅游地理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和旅游资源。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并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高二必修三地理常考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地理常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必修三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包含了一些常考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高二必修三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系统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变化,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2. 地球的倾斜轴:倾斜轴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3.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由经度和纬度组成,用于确定地球上的位置。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1. 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
2. 地壳的构造和演化:地壳的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和地壳演化,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地震、火山和地壳变动的原因。
三、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上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有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于满足人类需求、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系统。
2. 生态平衡与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破坏了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五、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 地球资源的分类:地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资源等。
2. 资源利用的问题:资源利用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免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六、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不均匀,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放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人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七、全球化与地缘政治1. 全球化的背景和特点:全球化是经济、文化、科技等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融合。
2. 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地区冲突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区域的含义和特征: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和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经纬度与方向: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度;经度沿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减小为西经。
东西半球的划分为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则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则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等值线的疏密与地形特征: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世界的地理特征: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而不是面积最大的亚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而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
地形特征的异同: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
其他地理知识: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非印度,恒河才是流经印度的主要河流;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的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以上仅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的部分知识点,建议参考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全面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学习要正确使用方位词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学习要正确使用方位词1、表示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
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
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2.表示地理事务的空间位置的依赖关系,例如北方。
宁邵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
如果改用“北”一词,宁绍平原与浙江省的关系将被割裂。
例如,甘肃东部和陕西北部指的是省内的不同地区。
3、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
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高一;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4.指地理事物不同方向的空间范围,如内部和外部、北部和南部、南部。
长城内外,长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5、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
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6.表示地理事物的趋势和变化,如东流、北风、右偏、左偏等。
长江在东流入海;中国冬季盛行北风;北半球的水平运动物体受到地转偏转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正确。
其中,名词前面的位置词指方向,动词前面的位置词指方向。
7、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
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
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8.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和地平线高度。
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天体称为中天,分为上中天和下中天。
因此,恒星日被测量,也就是说,一颗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和下中天之间的时间间隔。
当我们立正时,我们头顶正对面的天球位置被称为天顶。
在北纬35度附近,九月仰望天空,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
结合水平方向、水平高度和短距离,我们可以表达空间中任何地理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极地的海拔高度等于地理纬度。
北京北极星的海拔高度(北纬40度)约为40°。
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
方位词看似容易,实际上欲经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举。
平时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可随之避免。
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
一个地区合适开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承转)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农业的开展比拟突出,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看看。
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消费。
因为气候是农业消费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此处可以叫学生比照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消费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消费,在农闲时节开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展农田根本建立和水利建立。
3.从优势和优势两个方面举例。
提示:优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
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
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地形和土壤条件。
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
初垦时,黑土层厚度60~80厘米,最深处可达1米。
有人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来。
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起黑龙江右岸南至辽宁的昌图,西界直接与松辽平原的草原和盐渍化草甸草原接壤,东界延伸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的局部山间谷地及三江平原的边缘。
黑土总面积734.8公顷,其中黑龙江和吉林的黑土约占黑土总面积的80%。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时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有利于改善产业构造——带动农村开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构造;(3)推开工业开展-进步工业消费效率;(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浸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开展差距。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文科)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文科)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一、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门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呈现的学科。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一种技术工具,用于将地理信息与数据库相关联,能够对其进行查询、分析和展示。
二、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于球形的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分为陆地壳和海洋壳。
2. 地球的地理尺度地球的地理尺度表示地球表面上地理现象的大小。
分为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
宏观尺度指地球整体的尺度,微观尺度指地球局部的尺度。
3. 气候系统和气候区划气候系统由大气、水体和陆地等要素组成,它们之间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
气候区划是根据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域。
4.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水的总量。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5. 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地表的活动和使用方式;土地保护是指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样程度,生态系统保护是指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7.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地质、气象、水文等灾害性事件,防灾减灾是指通过防灾规划和应急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常住人口总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2. 经济发展与城市体系经济发展是指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市体系是指城市之间的空间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
3.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对地区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3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3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必修三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单元。
本文将介绍高二地理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在这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地球的坐标系统、纬线和经线以及地球的形状。
地球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地理坐标来表示。
地球的坐标系统主要由纬线和经线组成。
纬线是指从地球南北极到赤道的线条,用来表示地点的纬度。
经线是指从地球东西两极的线条,用来表示地点的经度。
这个坐标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地理位置。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
地球的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使得地球略为扁平。
这个形状对地理研究和测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部分: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质现象和资源分布。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陆地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镁铁质岩石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方有所差异,平均约为30公里左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主要是硅酸盐岩石和铁镁质矿物。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占据了地球半径的大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部分,位于地幔之下。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内核是地球上温度最高的地方,温度可高达约5500摄氏度。
地核的厚度约为1230公里。
第三部分: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的重要理论之一。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许多不规则形状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漂浮并不断移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活动。
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相互靠近或推开的地方,这种边界上常常会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巧记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巧记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非常重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我将通过巧妙的记忆方式来介绍高二必修三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理概念1. 天外之国:指中国,因为中国的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所以被形容为天外之国。
2. 领土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它的面积非常广阔,广袤的领土使其成为领土最大的国家。
二、自然地理1. 世界地理区域划分①亚洲:最大的洲,人口最多,包括东亚、中亚、西亚等地区。
②欧洲:有名的大陆,有很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③非洲: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慢,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等地区。
④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北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⑤大洋洲:全球最小的洲,主要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⑥南极洲:冰雪覆盖,几乎没有人居住。
2. 大洋洲国家概况①澳大利亚:植物和动物种类独特,有很多原始部落。
②新西兰:风景优美,被称为“群岛中的瑰宝”。
③瓦努阿图: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是火山岛国。
④斐济:国土面积相对较小,是热带岛国。
三、人文地理1. 世界人口分布①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所以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城,位于罗马,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
2. 世界重要城市①伦敦:英国首都,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②巴黎:法国首都,被誉为浪漫之都。
③纽约:美国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商业中心之一。
④东京:日本首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人口众多。
四、经济地理1. 世界主要经济体①美国: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②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制造业和出口业闻名。
③日本:世界最为先进的技术和制造业国家之一。
④德国: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制造业发达。
2. 世界主要港口①上海港口:中国最大的港口,是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
②新加坡港口:亚洲最繁忙的港口,是全球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口。
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而高二地理必修3是地理学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有关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理区位与地缘环境、地球与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的内容。
1. 地球与地理环境在地球与地理环境这个知识点中,我们主要学习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地理环境等内容。
在学习地球的基本概念时,我们需要了解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具有独特特征的行星,它具有自转、公转、倾斜和两极性等特点。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是指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同时也需要了解地球的平均地理尺度。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指地球自身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地球的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陆地环境。
2. 地理区位与地缘环境这个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理区位和地缘环境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和地理区位与地缘环境的联系。
地理区位是指某一地理实体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和相对位置。
地缘环境是地理区位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地理区位与地缘环境的联系是指地理区位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相对位置的特点,地缘环境则是地理区位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
3. 地球与环境问题地球与环境问题这一知识点较为重要,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的概念、水资源问题、土壤资源问题、气候变化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环境问题是指当地球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或变异,导致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时,产生的问题和危害。
水资源问题是指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等问题,包括水资源的稀缺性、污染问题等。
土壤资源问题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人类活动中引起了许多环境和生态问题。
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气中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发生的变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指人类通过改变自然环境,实现自身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过程,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地理包括地球形态、地球层构、地球运动、地表形态、气候、资源分布等内容。
地理必修三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大气环境、水文地理和生态环境三大模块内容。
下面将对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环境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
地球的大气环境包括大气的成分、结构、运动规律、气压、气温、湿度和风等内容。
在地理必修三中,主要涉及了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大气环流、气候和天气以及气象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1.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电离层四个层次。
对流层是大气最底层,其中有大气结构的不规则运动,高度大约在10-15公里之间;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高度大约在50公里左右;同温层在平流层之上,是温度不降反升的大气层,高度大约在50-80公里之间;电离层是大气最上层,由电离物质组成,也称为电离层。
2.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层内空气的垂直和水平循环运动。
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三大气压带系统。
赤道低压带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是地球上热力最强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了永久性的低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副热带地区,是赤道低压带的边缘地带,因处于赤道附近,热带气候较为明显;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也是地球上热力较强的地方,呈现低气压带的永久性现象。
3. 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大气条件的平均状态,包括降水、气温、湿度、风力等气象要素。
而天气是指某一瞬间或者某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大气状况的瞬时状态。
气候受地球自转、公转和自转轴倾斜的影响而产生,因此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4.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自然界中由气象条件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地理正确使用方位
词知识点
1、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
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
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2、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如北部。
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
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
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3、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
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4、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5、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
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6、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
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
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7、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
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
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8、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
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
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
中纬度35°N附近,仰望九月苍穹,在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
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
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望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
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
方位词看似容易,实际上欲经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举。
平时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可随之避免。
面对语文基础较差的中小学生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