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公开课」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目的】
1.能说出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2.能理解钱学森归国的困难,揣摩他在归国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3.能品味文章朴实却包含感情的语言,能说一点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在记叙中浸透作者的感情。
2.材料的选择和安排。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学习:搜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1.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课外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钱学森哪些事迹呢?请大家把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在班上作一交流。
2.学生介绍钱学森情况。
(可以口头介绍,也可以用图片或者制作幻灯,条件好的可以播放影片片段等)
3.老师归纳总结:
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对钱学森这位科学家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敬意,我想我们可以用两句话对钱学森做一个总结:对祖国无限热爱,对祖国奉献宏大。
为了重温钱学森那种爱国情怀,感受科学家的.高尚人格,今天,让我们再一起看看钱学森是如何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
二、设计人物小档案。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请为钱学森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
(老师可以提供小档案设计的范例:表格式和文字式。
)设计好小档案以后,请你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写。
2.学生读书,搜集有关信息,设计小档案。
3.小组交流,补充完善档案资料。
4.大组展示,学生评价。
(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档案,师生评点完善表格内容)
钱学森个人小档案
姓名
钱学森
求学和归国经历
获得成就
性别
男
1911年出生上海
早年在上海师大附中和交大读书
1935年留学美国
1943年进美国火箭技术研究室
1947年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1949年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萌生归国念头
1950年下决心回国,在美国受麦卡锡迫害被关押15天1955年回到祖国
1.著有《高速空气动力学》
2.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
3.现代航空科学和火箭技术的先驱
4.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年龄
95
籍贯
上海
5.老师总结。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实在太多了,可是作者却围绕钱学森学冲破阻碍,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主题来选择材料,这样既使文章内容集中,又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相貌和非凡的风采。
三、拟写欢送标语
1.通过刚刚我们设计的小档案,我们对钱学森的人生经历又有了比拟完好明晰的理解,如今,他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来了,假设你到现场欢送他,需要打出一条欢送标语,你会设计怎样的一条标语呢?请根据文章有关信息,针对当时的场景以及你的身份,拟写一条欢送标语,字数不超过20字,假如能写成对联那么更好。
(老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比方可以给出上联,让学生对下联。
)参考: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一片真情感动天地,。
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有关内容,搜集需要的信息,独立拟写标语。
3.班级交流,师生评点。
(可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答案,或用实物投影展示,组织评点时还可以让学生进展修改。
)
四、模拟记者会
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制重重困难,决然回国了。
如今,我们准备组织一场模拟记者采访,先由小组讨论,确定谁扮演钱学森,谁扮演记者,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根据角色需要,搜集必要的信息,准备提问的内容和答复记者的内容。
1.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分配角色。
2.学生自读课文,搜集有关信息,可以适当写一些书面材料。
3.组织记者模拟采访。
(由条件的可以适当化装,使情景更真实)
4.师生评点。
(主要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答复下列问题是否得体流畅,记者提问要紧扣钱学森如何冲破重重障碍,决然回国的内容展开,以表现和突出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和品质。
)
5.老师总结:同学们的模拟采访,真实再现了钱学森的风采,让我们从钱学森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科家学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五、书写心声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
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____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替钱学森写好这封信,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简明,最好运用以下几个成语--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
(学生读书考虑写作。
同桌交流,学生代表发言。
师生评点。
)
(根据要求点评,尽量肯定学生的发言。
)
老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伴随着科学家钱学森的归国脚步,体验了他20多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创业的辉煌、归国的困难和终于回到祖国的无比喜悦,俗话说“叶落归根”,祖国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他的儿女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对她魂牵梦萦。
让我们也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来报效我们的祖国的。
六、布置作业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____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
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