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说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总结归纳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西部大开发相关工程,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树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的价值观。
【重点】
运用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
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同学们首先来看这几张图片所显示的地区。
这里看起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很是荒凉,但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走廊,现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宝地。
这个地方就是塔里木盆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塔里木盆地。
二、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节课的课标要求。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1.说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2.运用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3.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把课标进行了分解。
首先我们来看分解课标之一分解课标之一归纳与推理
1.为什么塔里木盆地沙漠和戈壁广布?
2.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镇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教师:我们要分析塔里木盆地首先要认识一下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首先请同学们看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学生: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
教师:很好,那么这样地方位置条件下,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城市喀什的气温曲线江水柱状图。
大家讨论。
请同学来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气候特征。
学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教师:同学描述的很准确。
在这种极端干旱的条件下,塔里木盆地内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沙漠——我们又有必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塔里木盆地气候如此干旱呢?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了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活动一: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学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是海陆位置和地形两大因素的影响使得塔里木盆地如此干旱。
那么这么干旱的地区会有人类活动吗?人们生活在哪里呢?
活动二:讨论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规律。
学生:人口、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教师:塔里木盆地内部是不是真的寸草不生,是一片不毛之地呢?实际上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宝藏,是一块宝地。
到底有什么宝贝呢?我们来看本节课的第二部分。
(出示课件)
分解课标之二概括与总结
1.为什么塔里木盆地被称为宝地?
2.什么是西气东输工程?
3.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展发展有何意义?
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请说一说,为什么塔里木盆地被称为宝地?
学生: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占我国陆上天然气储量的1/4.
教师:非常好。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原因,过去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无法开发。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并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将天然气输送到了需求较大的东部地区,这就是西气东输工程。
活动三:找出西气东输的两期工程,并分析其起止点。
学生:一期起止点轮南、上海;二期起止点: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教师:很好,西气东输工程可以说对东西部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活动题,大家分组讨论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带来哪些影响?
活动四: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回答的很好,都考虑的很周到。
那么我们再来一起总结一下。
首先,对于西部来说,增加了财政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对东部地区来说,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优化了能源结构;改善了能源结构。
很好,这样的一个工程可以说是利国利民,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就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我们的目的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课堂小结】
本节课首先学习了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及原因,接着分析了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规律;接着学习了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1.位置:
2.气候:极端干旱
3.人口、城镇分布:呈环状
二、油气资源丰富
1.西气东输
2.环境保护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从备课环节“评价设计先于教
学设计”,到教学中“分解课标”、“落实课标、检测评价”,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收获颇多。
不足之处是西气东输的意义学生理解还是不很到位,一方面因为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引导讲解也有不透彻的地方。
希望今后能在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继续努力突破,让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
本次课的备课过程中得到学校刘书记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备课组的老师们给予了慷慨的帮助,本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和无私帮助,这里一并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