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常见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分

摘要】目的评价四种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

方法选取本院 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成
4组,四个组别分别服用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和阿立哌唑,计算治疗期间的
直接成本,评价药物治疗疗效、分析成本-效果比。

结果 199例患者完成研究,各组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阿立哌唑为参照,增量成本-效果
比依次为奎硫平(116.6)、利培酮(150.3)、奥氮平(1012.8)。

结论阿立哌
唑最具经济性,价格经济,成本-效果比最低。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成本-效果分析药物经济学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复发的第一选择。

本研究对临
床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和阿立哌唑进行药物经济学
分析,通过分析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

目的在于优化卫
生资源,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1年3月青岛优抚医院住院的200例精神分
裂症患者,平均年龄(44.7±11.2)岁,性别不限,病程3~5年。

有严重心脏、
肝脏、肾脏、糖尿病等严重疾病者,酒精或毒品依赖者以及必须长期联合应用抗
精神病药的患者除外。

4个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药物:四种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片、利培酮片、奎硫平片、阿立哌唑片)中
的一种单药治疗。

在研究过程中可合用抗胆碱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但不可合用
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将全部20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口服奥氮平,B组口
服利培酮,C组口服喹硫平,D组口服阿立哌唑。

成本确定:直接成本是指患者所花费的医疗资源,包括药品、检查、住院以
及护理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由疾病而致的损失,如生产能力损失或患者早亡、
家庭成员因照料患者而致的生产力缺失,患者精神上的痛苦等。

由于间接成本不
能量化,很难确定,所以本研究暂不考虑间接成本,而以直接成本作为考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共200例,其中利培酮组1例死亡。

各项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四种抗精神病药的治疗结果(n=50)
注:△C/△E为增量成本-效果比
2.2 药物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用四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显效率来表示。


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由结果得知,这四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效果无差异(P
>0.05)。

2.3 不良反应各组药物各项不良反应比较,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为61.2%,阿立派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40%。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
外系反应。

各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最小成本分析各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性,可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最小
成本分析法比较其成本差异,数值小者为优。

即只需要比较四种药物治疗方案的
成本。

治疗成本包括药品成本、检查化验成本、住院床位费、护理费等,均按青
岛优抚医院收费标准计算。

4种药物按照经济性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阿立哌唑、
利培酮、喹硫平和奥氮平。

其中阿立哌唑为最低。

2.5 成本-效果分析各组药物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阿立哌唑成本-
效果比最低,最具经济性,奥氮平最高。

以阿立哌唑做参照,其他药物与其相比
较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依次为奎硫平(116.6)、利培酮(150.3)、奥氮平(1012.8)。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阿立哌唑和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低,四种药物的有
效率无差异,而阿立哌唑的成本效果比为最低,表明阿立哌唑为四种药物中最经济、有效、安全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经济学研究只评价药物的成本和效果
问题,仅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并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医生做
决断,正确的决策应坚持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效果、成本、药物安全性、药物的特殊作用、患者的体质、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急性
期症状控制、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必要时还需进行药物的费用-效用分析,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国顺,陈敏玲,唐跃年,等.药物经济研究方法[J].医药导报,2000,19(5):495.
[2] 孙建英,刘小龙,季建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02,25(5):309-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