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并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并总结其影响。
(重点)能力目标: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分析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以及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帝国主义一次次的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反抗。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自主学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朝鲜农民起义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①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经过:这次战争自1894年7月至1895年初,以中国战败告终。
主要战役有在朝鲜进行的平壤战役,在海上进行的②战役,在我国境内进行的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在辽东之战中,日军曾大肆屠杀中国百姓,制造了③惨案;在④战役中,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的签订: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⑤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
⑥,产品运销内地免收⑦。
4.危害: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⑧;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地阻碍了中国⑨的发展。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⑩。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地进行反帝斗争,打着“”的旗号,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英国人西摩尔率领,从向北京进犯。
1900年8月,联军攻陷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共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危害: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列强的控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
社会的境地。
【合作探究】
1、阅读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在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惨败?
材料一: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
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
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06页
材料二: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
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
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
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
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之感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
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
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
──《日本海军史》第27页
2、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
战争对日本、对中国、对世界各有什么影响?
3、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评析义和团运动。
(可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兴起原因、作用等方面分析)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揭贴
材料二: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4、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拥有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但到了20世纪初,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屈辱而痛苦的结果是怎样形成的?
【反馈练习】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杭州这两个美丽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备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一个法国商人拿到清政府准许其在苏州、杭州开办工厂的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2.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
”“首都被敌人攻占”是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3.“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
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
”这几句话( )。
A.反映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
B.反映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C.反映了维新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
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4.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为反对清朝统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6.“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
”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课堂小结】
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为主线,抓住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大历史事件,从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等方面来归纳总结。
【知识链接】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出于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拉拢德、法两国出面干涉。
1895年5月,在三国压力下,日本同意由中国增加赔款三千万两白银后,日军撤出辽东半岛。
三国以干涉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
俄国乘机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2、公车上书
1895年甲午战败,由此带来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是为“公车上书”。
由于受到阻挠,上书未送达光绪帝手中,但起到了宣传作用,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学习日记】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想?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
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
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
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
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是的,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人生本就不是尽善尽美,也正因为有了缺憾,才显得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心情平和,与是非渐行渐远,再多的兵荒马乱,也抵不过时光的洪流,唯有日常才惊天动地。
夫切菜,妻拌菜,菜菜交缠,洒在热腾腾的面条上,剥头蒜就着,哧啦哧啦的,心里爽透了。
这世间最美的,不就是这样的烟火么。
人生,是一个苏醒的过程。
一首经典,低徊吟唱,年少不知歌者意,再听已是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