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3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选择题
1.(2019江西南昌一模,28)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

”这体现出李贽( )
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文学修养极高
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对儒学的反叛
2.明代中叶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千百余年而独无黑白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黑白为黑白,故未尝有黑白耳。

”这表明其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离经叛道
B.追求真理
C.反对理学
D.强调民本
3.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付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

李贽这些思想(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4.(2019吉林吉林三模,27)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取代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
5.(2019湖南永州二模,27)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把顾炎武视为清代学术开山之第一人,认为顾炎武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

梁启超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顾炎武( )
A.批道学、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
B.谈心性、分权众治的治国方略
C.明义理、扶植纲常的价值取向
D.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
6.(2019河北“五个一”名校同盟联考,27)黄宗羲认为:“凡章奏进呈……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昼子,同议可否。

天子批红,天子不克不及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这一思想( )
A.主张恢复隋唐三省六部制
B.认为君主制度阻碍国家发展
C.意在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D.主张宰相与君主应地位平等
7.(2019安徽皖中名校同盟联考,6)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管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8.(2019安徽合肥质检,27)王夫之以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活动着的历程,是一个恒久高兴奋进的历程,是一个“日新又
新”的过程。

他在本身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

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9.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大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

此语意在说明( )
A.官员冗滥导致效率低下
B.吏治腐败威胁统治秩序
C.过度集权危害社会安定
D.暴政统治影响政治稳定
10.(2019江西吉安五校联考,7)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鼓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
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11.(2019宁夏银川模仿,27)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这体现了( )
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12.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流传,重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品德的范例,按照实际生活体现大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

这实际上是( )
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
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非选择题
13.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面对新的机会和挑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今世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学史论》材料二借册本的编辑,剪除种种异端。

直到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还尚能容纳各书,“直取原文,未尝擅改片语”。

然而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就大不一样了,乾隆进行了直接干预……讽刺派代表作《儒林外史》不得收入。

与此同时对非儒学正统的恋爱作品,清统治者一律斥为“淫”,禁止刊行,如《红楼梦》就被严行克制。

……故“四库全书书不全也”!
——摘编自林岷《中国文化史概述》(1)凭据质料一,概括明清之际前进头脑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前进头脑的经济因素。

(2)有学者以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只管在其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辟出一条新路。

请凭据质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未能开辟新路的缘故原由。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

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

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

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上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比拟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联系关系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3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C 材料中没有涉及佛道头脑,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阐明文学修养题目,故B项错误;凭据质料可知,李贽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社会批驳精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李贽看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反叛”一说属于离开质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2.A 材料中强调的是李贽主张不以孔子之黑白为黑白,阻挡盲从孔子的看法,这对几千年来把孔子奉为至圣先师的传统儒学来说,是离经叛道的头脑,故A项正确。

材料说“千百余年而独无黑白者,岂其人无是非哉?”讲的是一个人肯定会有不对,这跟追求真
理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李贽阻挡盲从孔子,但是不能阐明他就阻挡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不以孔子之黑白为黑白,与民本看法无关,故D项错误。

3.B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故A 项错误;从材料“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可以看出,李贽强调学说要有现实用处,这有利于实学思潮的孕育发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头脑,反对的是理学的空谈义理,所以并不能增强人们厘革社会的信心,故C项错误;材料中李贽赞扬商鞅、申不害并不是为了弘扬法治,而是夸大实学,故D项错误。

4.C “学说有如此局限”的泉源是社会,“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无法表现文化胁迫,故A项错误;“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是客观征象,不是主观来由,故B项错误;思想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故C项正确;在“李贽的学说”的时代,西方文化已经东传,故D项错误。

5.D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现实环境的相识,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题目,开一代朴素学风的先河,故选D 项。

李贽的思想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排除A项;顾炎武阻挡
空谈心性,排除B项;顾炎武的主要学术成就不是表现在明义理、扶植纲常,排除C项。

6.C 根据材料“凡章奏进呈……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昼子,同议可否。

天子批红,天子不克不及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等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共治,制约君权,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毛病,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主张君臣共治,没有涉及职位地方同等题目,故D项错误。

7.C 根据图示信息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管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听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管理结构图中,君臣干系应是同等的,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举行监视和品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到场国度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独裁存在严峻的毛病,故C项正确。

黄宗羲反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假想,而不是从基础上否认君主制度,排除A项;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同等的干系,否认迂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独裁存在严峻的毛病,而不是统治者应器重对黎民的教养,排除D项。

8.A “六经责我开生面”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整体两句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汗青责任感,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呼唤“政治变革”,排除B项;材料与“人性本善”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现批驳社会实际,排除D项。

9.C 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官职和地方行政构造的架构题目,而非冗官题目,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官员设置题目,而不是吏治糜烂,故B项错误;凭据质料阐发可知,天下大乱在于官员设置时层级太多,即管官的大官过多,过度集权危害社会安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职设置题目,而不是虐政题目,故D项错误。

10.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抽芽在苏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头脑,材料表格中“匡时救世”“讲求实学”正是这种头脑的表现,故C项正确。

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江南成为文化中央,故A项错误;当时受到理学头脑统治,不是宽松,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表现社会分解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C 凭据质料阐发可知,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克制与束缚,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品级秩序,体现了对儒学的批驳与承继,故C项正确。

A项中“彻底批判”说法有误,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故B项排除;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故D项排除。

12.A 凭据题干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现存等级秩序的抵抗和打击,故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人们对其时封建秩序的抵抗,不是大众寻求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渐渐崩溃,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人们对其时封建秩序的抵抗,不是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错误。

13.参考答案 (1)内容: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注重实学,讲求经世致用。

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抽芽孕育发生,市民阶级强大。

(2)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封建正统头脑仍占据统治职位地方,头脑独裁增强。

14.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复兴”古代思想的情势来阻挡封建主义。

阐述:在明末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刺激下,启蒙学者以理想化的“三代之制”去衬托“今世之弊”,用传说中的氏族民主制去批驳封建君主专制,以“百家争鸣”的诸子学风去声讨盛行于明清的文化独裁。

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抽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对希腊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用人文主义精神阻挡封建主义精力,进步的思想界还未形成全新的思想体系。

总之,当资本主义尚处于抽芽阶段,往往借助古典文化反抗强盛的封建主义。

示例二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上大相径庭。

阐述:从性子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没有逾越儒家思想的领域,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层的头脑文化活动。

从影响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冲击了其时的封建独裁,但未提出新社会制度构思,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底子,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
展,对新航路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影响庞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须要的头脑文化准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总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差异带来了二者在性质上与影响上的差别。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的比力。

首先要阐发质料叙述的内容,然后举行阐发比拟,确定符合的角度举行叙述。

其次在论述过程中要结合叙述的角度举行阐明,如本题可选择两者头脑的泉源,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举行阐明并阐发缘故原由,也可从二者所处的职位地方及影响举行阐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