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量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流量表(收入分配部分) 单位:亿元
平衡关系:
(一)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二)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三)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四)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五)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
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
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
总储蓄=52689-36921=15768
净金融投资=15768-4-4434=11330
劳动者报酬: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
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
表3-2 收入部门占有结构(%)
根据表3-1数据计算出收入部门占有结构的表3-2中,增加值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的(58.09%)住户部门对增加值创造也有较大贡献(29.77%),这是由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的缘故;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则只占有一个较小的份额。
经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秤税等流量分配之后,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大部分转移到住户部门,比例骤减为16.74%,而住户部门成为占有比例最大者(65.61%),政府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
经过再分配感到的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上,住户部门和政府所占比重继续增加(68.14%,17.53%),而非金融企业所占比重继续减少。
最终,住户部门获得收入的大部分。
表3-3 收入使用结构
表3-3说明了1998年各部门收入使用结构。
从国民经济整体看,收入主要使用方向为消费(60.02%),但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住户和政府部门有更多部分的收入(分别为70.07%和69.97%)用于消费,而用于储蓄的比例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则由于自身没有消费职能,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储蓄率均为100%。
投入产出表
第Ⅰ象限是整个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行方向上的延伸,Yi表示第i部门产品用作最终产品的数量。
第Ⅲ象限为第Ⅰ象限在列方向上的延伸,Vj表示第j部门最初投入。
最初投入一般分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合计即为总投入。
第Ⅳ象限在理论上反映收入再分配的情况,但由于这一过程难以纳入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品所构成的矩阵框架,所以一般为空项。
例如:表3-1 投入产出表数据单位:亿元
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直接消耗系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