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泉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稽留(jī)趔趄(qie)冻馁(něi)巨擘(pò)呶呶不休(náo)
B . 攻讦(jié)脖颈(jǐng)佣金(yòng)谂知(rěn)嘉言懿行(yì)
C . 褫夺(chǐ)蹩脚(bié)躯壳(qiào)讣告(fù)胼手胝足(pián)
D . 逋逃(bū)召唤(zhāo)干劲(jìn)消弭(mǐ)以儆效尤(jìng)
2. (2分) (2017高三下·成都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期,青岛某医院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9人感染乙肝的新闻,可谓石破天惊,大众一片哗然。

②面对今年春装上市即遇冷,而冬装销售也不瘟不火的现状,从侧面印证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现状。

③年仅16岁的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决赛中长驱直入,斩败北大博士和连胜四场的擂主,获得冠军。

④电影《乘风破浪》上映前,韩寒对主创人员和故事情节讳莫如深,媒体和观众们都无法得知任何消息。

⑤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旅客出行的舒适度不断上升的同时,每年春运项背相望的场景将渐成过往。

⑥时下社会存在的普遍弊病,在文艺界虽不是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⑥
C . ③④⑤
D . ④⑤⑥
3. (2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号贩子拿到专家号后,转手就以1500-2000元的价格将专家号高价卖出,每个专家号的利润高达上千元以上。

B .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升写作能力,读书可以提升理解能力,读书可以认识世界……总而言之,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和内涵,多读书总还是好的。

C . 湖南卫视大年初一播出了《歌手》第二期,比上一期更扣人心弦,来自哈萨克斯坦的90后小伙儿迪玛希夺得了第一名。

D . 球员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话语权能否得到体现,是衡量一个联赛职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4. (2分)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组成,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B . 罗曼•罗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原名为《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 《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 (6分) (2017高一上·应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高贵”的文字结缘
曹文轩
书是有等级的,是有不同用场的。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除去那些有害的不可阅读的书外,即使都是有益的书,也还是有区分的。

这些有益的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后再读的书。

这里,我们不必去衡量谁更有价值,只是说,它们在进入孩子的阅读视野时有先后次序,其情形有如用油漆漆门,先打底漆,而后才是面漆。

对于孩子而言,这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简单来说,就是那种大善、大美、大智
慧的书。

这里,善、美和智慧,是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它与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呼应的。

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趣味。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为孩子的成长确认用于打精神底子的书,尽管因为时代的局限、认识能力的局限,有些时候,我们确认的书并不理想,甚至还有害。

但确认这类书籍的雄心和孜孜不倦的工作,却是应当肯定的。

当一个善良、充满母爱的母亲为孩子选择了某种书,我们基本上可以放心地说,那些书就是用来为孩子打精神底子的。

相同的,当一个母亲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去看某些书时,我们当对这些书心存质疑——尽管母亲们的判断并不绝对可靠,整体上我们相信一个母亲的直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孩子的喜爱与厌烦。

那些只会让他们厌烦的书,恐怕也不可靠。

我们只需看到:当下,并未用打精神底子的文字来为孩子打底子,而用本来是打完底子再读的文字来打底子了。

这一倒置,是很糟糕的。

对于这一局面的形成,不要怪罪出版社,也不要怪罪作者,需要检讨的,是我们这些学者、批评家。

我们缺乏对这一阅读格局的剖析与解释,缺乏理论上的辨析,更缺乏警钟般的提醒。

有的书具有高贵的血统,有的书则不然。

你得承认:中外历史上不少经典之作,比如鲁迅的书、《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安徒生的书、《夏洛的网》等,都具有高贵血统。

我这不是说:我们要将一切非高贵血统的书排斥在外。

只是说: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亲近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经典之作。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不与这样的文字结下情缘,想提升境界,大概是很难的。

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只属于读者的童年,这样的作品、作家恐非一流。

一部上乘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属于读者一生的。

儿童文学的文学性,其实没有任何特殊性,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所具有的元素和品质是完全一致的——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

如果只有“儿童”没有“文学”,这样的儿童文学只会停留在读者的童年。

如果一个成人不愿提及自己的童年阅读史,那么,那些所谓的儿童文学必是糟糕的。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若能在一个人的弥留之际呈现在即将消逝的记忆里,这部作品一定是一部辉煌的著作。

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其作品能被当年的小读者在晚年时充满感激地回忆着。

(选自《人民日报》)
(1)对“打精神底子的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打精神底子的书,是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它与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呼应的,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

B . 打精神底子的书,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趣味。

C . 打精神底子的书,基本上可以放心地说,它们是指每个善良、充满母爱的母亲为孩子选择的孩子愿看的那些书。

D . 对打精神底子的书,因为时代的局限、认识能力的局限,有些时候,我们确认的这类书并不理想,甚至还有害。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有益的书分为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与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后再读的书,这只是因为它们在进入孩子的阅读视野时有先后次序。

B . 我们应质疑那些母亲不愿意让自己小孩去看的书;虽然母亲们的判断并不绝对可靠,但一个母亲的直觉整体上是可信的。

C . 没有用打精神底子的文字来为孩子打底子,而用本来是打完底子再读的文字来打底子。

这一本末倒置,是绝无益处的。

D . 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亲近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经典之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一切非高贵血统的书排斥在外。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用本来是打完底子再读的文字来打底子,这一倒置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学者、批评家的无能和失职。

B .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只有与具有高贵血统的文字结下情缘,才可能提升境界。

C . 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是上乘的,那么这部作品及作者应是属于读者一生的。

D . 在弥留之际,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仍能呈现在这个人即将消逝的记忆里,它的作者一定是欣慰的。

6. (18分)(2020·长宁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毀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
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

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

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

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样归于沉寂。

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1)有人认为第④段画线部分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赏析第⑨段加点词“踏踏实实”的表达效果。

(3)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7. (15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原道
(清)章学诚
学于圣人,斯为贤人。

学于贤人,斯为君子。

学于众人,斯为圣人。

非众可学也,求道必於一阴一阳之迹也。

自有天地,而至唐、虞、夏、商,迹既多而穷变通久之理亦大备。

周公以天纵生知之圣,而适当积古留传,道法大备之时,是以经纶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则亦时会使然,非周公之圣智能使之然也。

盖自古圣人,皆学于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而周公又遍阅于自古圣人之不得不然,而知其然也。

周公固天纵生知之圣矣,此非周公智力所能也,时会使然也。

譬如春夏秋冬,各主一时,而冬令告一岁之成,亦其时会使然,而非冬令胜于三时也。

故创制显庸之圣,千古所同也。

集大成者,周公所独也。

时会适当时而然,周公亦不自知其然也。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今人皆嗤党人不知孔子矣;抑知孔子果成何名乎?以谓天纵生知之圣,不可言思拟议,而为一定之名也,于是援天与神,以为圣不可知而已矣。

斯其所见,何以异于党人乎?天地之大,可一言尽。

孔子虽大,不过天地,独不可以一言尽乎?或问何以一言尽之,则曰:学周公而已矣。

周公之外,别无所学乎?曰:非有学而孔子有所不至;周公既集群圣之成,则周公之外,更无所谓学也。

周公集群圣之大成,孔子学而尽周公之道,斯一言也,足以蔽孔子之全体矣。

“祖述尧、舜”,周公之志也。

“宪章文、武”,周公之业也。

一则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再则曰:“甚矣吾衰,不复梦见周公。

”又曰:“吾学《周礼》,今用之。

”又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哀公问政,则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或问“仲尼焉学?”子贡以谓“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述而不作”,周公之旧典也。

“好古敏求”,周公之遗籍也。

党人生同时而不知乃谓无所成名亦非全无所见矣后人观载籍而不知夫子之所学是不如党人所见矣而犹嗤党人为不知,奚翅①百步之笑五十步乎?故自古圣人,其圣虽同,而其所以为圣,不必尽同,时会使然也。

惟孔子与周公,俱生法积道备无可复加之后,周公集其成以行其道,孔子尽其道以明其教,符节吻合,如出于一人,不复更有毫末异同之致也。

然则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与神,而为恍惚难凭之说哉?
(选自《文史通义》)
【注】①奚翅:何止,岂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公固天纵生知之圣矣纵:赋予。

B . 足以蔽孔子之全体矣蔽:概括。

C . 祖述尧舜祖述:效法。

D . 郁郁乎文哉文:文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迹既多而穷变通久之理亦大备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 而冬令告一岁之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C . 或问“仲尼焉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 . 周公集其成以行其道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周公成为集千古之大成的圣人,不是因为他的智力才能,而是因为他生在一个道法完备的时代。

B . 普通人对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是不能明白其中蕴含着“道”的,周公向普通人学习从而明白了其中的“道”,因而成为了集大成者。

C . 因为周公是集群圣之大成的圣人,在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学问了,孔子向周公学习,所以没有孔子没有学的东西了。

D . 自古,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顺应时势而成,而周公集大成实行其道,孔子从周公处学“道”,然后阐明周公所教,他们如出于一人。

(4)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党人生同时而不知乃谓无所成名亦非全无所见矣后人观载籍而不知夫子之所学是不如党人所见矣而犹嗤党人为不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其所见,何以异于党人乎?
②然则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与神,而为恍惚难凭之说哉?
8. (10分)(2020·广西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首联描写了梅花生长的环境——竹林深处,“一径苔”写出人迹罕至之感。

B .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耻于向东风自荐,表现其孤高傲岸的品格。

C . 颈联写梅花不管是长在野桥边还是长在深谷中,都是自生自灭,写出了它的疏野不羁。

D . 诗人咏梅,既是赞美梅花,也是托物言志,表达了对美好情操的向往之情。

(2)诗歌的尾联说“只恐忽吹花落来”,你是怎样理解“只恐”的含义的?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2019·宝鸡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写飞雪飘进珠帘,打湿了军帐,让人感到异常寒冷。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于恢复。

(3)《庄子·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10. (5分) (2019高一下·祁县期末) 下面是某校高三(1)班拟定的一则倡议书片段,在词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

倡议书
为了增强我班同学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体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班委与学校餐厅洽谈,谨定于周四下午四点半到学校餐厅义务帮厨。

请同学们务必抓住这个劳动机会,自愿报名,莅临参加。

11. (1分) (2019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 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写给长郡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四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

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本人有良好的语音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相处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如能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12. (5分) (2016高三上·德州月考)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

请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三个角度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您渊博的知识启迪我的智慧,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我的一生一直受到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

我的成长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悉心培养。

……虽然我毕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XXX
X月X日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梁漱溟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而登山亦如人生,面对人生,你认可哪种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7-1、
7-2、
7-3、
7-4、
7-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9-2、
9-3、
六、语言表达 (共3题;共11分)
10-1、
11-1、
12-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