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2012高考生物《金版新学案》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生物与环境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要求 和已给的实验步骤,进行合理的想像,最好能 根据题意画出实验草图,这样有利于直观地回 答实验问题。解答此题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 为了说明叶片变红受温度影响,必须通过设置 对照实验来观察:实验组模拟深秋时昼夜温度 变化,对照组模拟夏季时昼夜温度变化; (2)注 意单因子变量原则,各组除温度变化不同之外, 其余的如实验所需的植物种类、大小、放置的 环境、生存条件等都必须相同;(3)要根据实验 要求和实验步骤,合理预测实验结果或结论。
[深化认识] 1.光 (1)植物 ①决定分布 a.阳生植物,如小麦、玉米 b.阴生植物,如三七 ②影响生理 a.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光照长度
(2)动物 ①影响繁殖:如貂交配、鸡产卵需长日照刺 激,山羊交配需短日照刺激 ②影响发育:蛙、鲑的卵在有光的条件下才 能正常发育 ③影响行为: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季节性 对生物的 实例 影响 迁徙受日照强度影响 猪在18~20 ℃条件下增重最快;小麦种子在3 生长发育 2.温度 ~43 ℃范围内才能萌发
[理论指导] 探究生态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1.探究外界因素对生物生理变化的影响——设 对照,分两种情况讨论分析——是或否。 2.探究某一性状是由外界环境因素还是遗传 决定——设对照,分三种情况讨论——只受环境影 响、只受遗传控制、二者共同控制。
[针对训练] 1.“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是由于 成片的黄栌和枫树叶片逐渐变红形成的。假若 你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你利用暑假对 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叶片变红受温度影响。 围绕该实验假设,有的同学主张在进行实验 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才能对实验组的温度 进行设置,该“有关资料”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盆栽的黄栌和枫树、透明的恒温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1.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3.种群的特征 4.种群数量的变化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6.生物群落的概念 7.生物群落的结构 8.生态系统的概念 9.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成分
10.食物链和食物网 1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5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2.影响下列各生态系统中植物规律性分布的 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
A.海拔高度、阳光、阳光、温度 B.温度、阳光、阳光、纬度 C.温度、阳光、海水深度、温度 D.温度、阳光、阳光、温度
解析: 海拔高度、海水深度、纬度属于环 境因素 ( 或地理因素 ) ,不属于生物学范畴的生 态因素。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的形 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海拔高度、纬度并 不能影响生物的生理及分布,而是随海拔高度、 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所致;同样不同波 长的光透射水的能力不同,随海水深度的增加, 透射到该水层的光不同,同时不同的藻类植物 利用的光有差异,所以出现了分层现象。 答案: D
一、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 布等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2.类型:包括 和 。 二、非生物因素
三、生物因素 1.种内关系 生存和繁衍 均有利于种族的
2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相 竞争 互依赖,彼此有利。 寄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 捕食 源、空间等的现象。 :一种生物的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
2.某种生物所处的环境中不仅有阳光、温度
等非生物因素,还有由其他生物构成的生物因
素长的影响,你如何进行实验设
计? ( 现为你提供花盆、甲乙两种植物若干花
土。) (1)实验课题:
(3)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请预测实验最可能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解析: 据图可知,在图 a 中物种 1 自身单独 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 2 共用资源部分 比较少;同样物种 3 自身单独能利用资源比较 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 a中种 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 b 分 析发现物种 1 、 2 、 3 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 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 b 中 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其中物种 2 自 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 1、物种3相比最少, 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答案: A
[梦想考场] 1.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 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列关于环境 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冷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温 度 B.鱼塘中,影响鱼类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 是溶氧含量 C.家鸡中,影响卵巢发育的重要因素是光照 长短 D.连绵阴雨时,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 解析: 在寒冷的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地生物的生长 和发育( ) 2.研究影响鹿群的生态因素时,发现冬季的 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 ) 3.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 响( ) 4.影响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关键 因素是光和温度( ) 提示: 1.√ 2.√ 3.× 4.×
[自主解答] __C__ [解题思路]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属于 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 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 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 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 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 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
[考题呈现] (2009· 全国卷Ⅱ)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 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 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 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 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自主解答] __D__
[解题思路]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 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 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 寄生关系。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 系。 [深化认识] 1.种内关系 (1) 种内互助:有利于摄食、御敌,如蜜蜂、 蚂蚁等社会性昆虫的“群聚”生活方式。 (2)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由于争夺食物、空 间、配偶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对于失败的 个体是不利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对种内 的生存有利。可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实验为半开放式的探究实验。在 设计该实验时,先根据实验的目的“探究生物 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来确定要研究的课题, 这个课题可以是 “ 探究乙植物对甲植物的影 响”,也可以“探究甲植物或乙植物同种生物 间的影响”。然后,再根据探究的课题设计实 验步骤。实验步骤中要注意实验材料的选取、 分组,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 预测时,要注意做到全面预测,具体见答案中。
2.种间关系
[梦想考场] 3 .下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 面是对图 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 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 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 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
答案: (1)探究乙植物对甲植物生长的影响 (2)①长势相似 ②等量 适宜且相同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现象 (3)若A组中甲生长正常,B组中甲生长受抑制, 说明乙植物的存在抑制了甲植物的生长;若 A 组中甲生长正常, B 组中甲生长也正常,说明 乙植物的存在不会影响甲植物的生长;若 A 组 中甲生长正常,B组中甲生长比A组中更好,说 明乙植物的存在对甲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与 所选课题对应即可) (4)乙植物的存在抑制了甲植物的生长
分布 习性 形态 寒冷地带森林中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森林阔 叶林较多 动物的夏眠和冬眠 极地狐、沙漠狐的差别
3.水
对生物的影响 生存 生理 限制分布
实例 动、植物过分缺水导致死亡
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及物质的 运输都需要水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动、植物 种类稀少
形态
仙人掌植物叶变成刺,根系发达
[思维拓展] (1)海拔高度、海水深度及纬度属于环境 因素。 (2)影响不同海拔和不同纬度植物分布的 主导因素是温度。海拔越高,纬度越高, 温度越低;随海水深度增加,植物呈垂直 分布,主导因素是光照。
四、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 1.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共同起作 用的,而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的,即各种生态因 素共同起作用。 2.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不是同等重要的, 主导作用 而是有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存起 。
环境因素与生态因素并不是一回事。
[考题呈现] (2009· 上海卷 ) 蓍草是菊科植物的 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 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 株高度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 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 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 海拔处的数据
1.探究或验证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 性状表现的影响 2.以图形或创设问题情境,考查种群的两种 生长曲线 3.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4.种群与群落的区别 5.群落的结构及形成原因 6.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分级及关系 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及联系
8.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分析 9.在综合题目中将细胞亚显微结构、光合 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代谢、代谢类型等知 识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融为一体进行考 查 10.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应用,如破坏 生态平衡的因素、西部大开发等 11.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 原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 12.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
答案: 当地深秋的昼夜气温变化资料 (当 地气象资料) 实验步骤: (1) 取甲、乙两组盆栽的大小、生长状况相 同的黄栌或枫树,分别放入两透明的恒温箱 内,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 (2) 甲组恒温箱模拟深秋时昼夜温度变化, 乙组除温度与外界环境相同外,其余条件都 与甲组一致 (3)若干天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叶片都变红 (或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