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来宾市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与运用。
(共10题;共25分)
1. (8分)形近字组词。
陨________ 燥________ 幅________ 班________ 御________
损________ 躁________ 辐________ 斑________ 卸________
2. (5.0分)按照本单元所学内容填空。
(1)本单元,我们阅读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其中,《枣核》一文中的枣核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________顾客到________裁缝店里做衣服的故事令我捧腹大笑。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谁),古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3分)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海音贪婪(luán)地读着书。
B . 伤心欲绝的她只能靠着墙勉强(qiánɡ)支撑(cēnɡ)着身体。
C . 和(huó)好的面要充分发酵(xiào),蒸(zēnɡ)出的馒头才能又松又软。
D . 他仿佛(fú)听见人民的呐(nà)喊声响彻天空。
4.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惊天动地
B . 排山到海五颜六色旗帜漂浮迎风招展
C . 奔腾不息悬涯峭壁气势磅礴波浪滚滚
D . 千均一发默默沉思灯光璀璨聚精会神
5. (2分) (2020五上·集美期中) “玥(yuè)”字表达的意思,最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的哪一种事物?()
A . 玉兔
B . 飞龙
C . 神珠
D . 皇帝
6. (1分)“今天的晚餐可丰富了,有____的水煮鱼和____的糯米藕。
”横线处应填()。
A . 油腻腻硬邦邦
B . 酸溜溜脆生生
C . 辣乎乎甜津津
D . 香喷喷辣乎乎
7. (1分) (2020四下·涧西期末) 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天窗》的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投身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B . 《绿》是艾青的作品,课文中的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C . 《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为王子付出这么多最终自己变成泡沫,太不值得了。
D . 《白鹅》一文,从步态、腔调、吃相三个方面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8. (1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 . 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 .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深思着。
D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9. (1分) (2020五下·扬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受到别人的嘲笑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轻自己。
B .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 .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学校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
D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10. (1分) [诗句理解]下列不是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A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43分)
11. (15.0分)《司马光》讲述了_______用_______砸破_______,救出掉在_______里同伴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于_______。
()
A . 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迁传》
B . 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
C . 司马光;大铁棒;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
12. (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延安,我把你追寻》的题目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为中华之明起而读书》中,周恩来立志是因为对中国人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的遭遇感到愤怒。
(3)《梅兰芳蓄须》写了梅兰芳在香港演出后不再登台、蓄须明志、宁可卖房度日也不登台、设法让自己生病这四件事。
把这四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3. (6.0分)古诗词阅读。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村子四周环绕着绿树,村外青山横斜。
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
我们举杯畅饮,谈论着庄稼的生长情况。
等到重阳节登高的那一天,我还要来与朋友观赏菊花。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邀我至田家邀:邀请。
B . 开轩面场圃场圃:菜园。
C . 把酒话桑麻把:将、用。
D . 待到重阳日重阳日:第二天。
(2)重阳节是农历________,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插茱萸、赏菊花等活动。
(3)诗人朋友所居村子的周边是________,村外是________。
朋友邀诗人至家中做客,朋友在家中准备了________和________。
诗人受到朋友的款待,并希望“________,________”。
(用诗中词句填空)(4)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A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B .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C . 凭轩聊一望,春色几芬菲。
14. (9.0分)阅读理解(三)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上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竞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胡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地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
”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
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
”“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过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戛然而止:________
无地自容:________
(2)她觉得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的原因不包括()。
A . 孩子们羡慕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
B . 孩子们以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为傲
C . 父亲在一家条件很好的工厂工作
D . 孩子们围在父亲身边听他吹长笛,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因为()。
A . 父亲吹长笛的技术跟不上时代了
B . 她恨左腿残疾又没技术被安排当了环卫工的父亲没出息
C . 父亲吹长笛影响了她的学习
D . 她怕父亲工作太辛苦了
(4)父亲左腿残疾是因为()。
A . 天生就是残疾
B . 为了挣钱给她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的
C . 被人伤害
D . 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受伤
(5)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反映了父亲愉悦的心情
B . 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关系和谐
C . 父亲的吹奏技巧有了很大进步
D . “飞扬”的不仅是久违的笛声,还有人内心的无比欢悦
(6)“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请你揣测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5. (8.0分)课外阅读轩。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
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
(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习作表达。
(共1题;共25分)
16. (25分)写话。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元旦”这一天,你是怎样过的?你的心情怎么样?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10题;共25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考点:
解析:
答案:3-1、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43分)答案:11-1、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
答案:13-3、答案:13-4、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答案:14-5、答案:14-6、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答案:15-4、考点:
解析:
三、习作表达。
(共1题;共25分)答案:16-1、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