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

“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

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

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

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

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

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合。

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
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其特点是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

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徵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

按音没有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时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

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得音清亮空灵.泛音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
弹性,与散音的厚重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透力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

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

这恰与中国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流传了三千余年,它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B.琴体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制成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狭长的“共鸣箱”;它以琴弦为振动源,通过弹拨与共鸣体共振而发音.
C.古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特点,这与其共鸣箱体积较小、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等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相关。

D.古琴的发音部位分低、中、高三个音区。

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弹奏时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它们就调合于一曲,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特殊的斫制工艺,使琴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是古琴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B.弹奏者右手弹弦,左手指或顺弦依徵位按弦,或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就能弹出时而厚重深沉,时而沉着多变,时而清亮空灵的音调.
C.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主要由按音来表现,虽然它不如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并且与泛音相比也沉着多变。

D.古琴音色的三大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古琴的三个发音部位,乐音各不相同。

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因为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了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B.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西汉文人公认“八音之中,惟弦为
最,而琴为之首",顾况说“众乐,琴之臣妾也”,由此可见文人
们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

C.古琴用来禁止淫邪、矫正人心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
调,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
琴音乐观念。

D.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
情趣,是因为它所造成的音色特点,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
审美情趣相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

宪宗讨吴元济①,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以袁滋代将,复无功。

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愬可用,遂为隋、唐、邓节度使。

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

"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

愬沉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

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

初,吴秀琳降,为愬策曰:“必破贼,非李祐无与成功者。

”祐,贼健将也。

愬候祐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其骑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用诚禽而还。

诸将素苦祐,请杀之,愬不听.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祐之罚,将吏杂然不解。

愬力不能独完祐,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诏释以还愬.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

祐捧檄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

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新唐书·李
愬传》)
[注]①
吴元济.唐宪
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素苦.祐苦:为……所苦。

C。

愬力不能独完.祐完:保全。

D.愬知其隙.可乘隙:机会。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愬的“筹略”的一项是(3分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②贼来降,辄听其便③见羸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⑤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

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愬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

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祐;拒听杀祐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祐;后来李祐在打蔡州时起了重要作用.
D.李愬善于用兵。

当他知道吴元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2)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8.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9.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青泥何盘盘, 。

(李白《蜀道难》)(4),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6)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
(7)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
2006年1月9日,91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

两年后,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

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

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

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选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49年,叶笃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

并借此获得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学教授也只有5000美元。

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

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
事。

”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

整个气象室10多个人,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

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

”在当时。

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

他的很多学生都记得叶笃正指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天气图所说的话,“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

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

当时。

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12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笃正门下学习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很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么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笃正的回答是“我们是互相学习”。

2006年1月11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305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问里摆了5张办公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

91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我们办公室。

”黄刚说。

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几百个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

“作为晚辈。

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曾经有报纸报道叶笃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黄刚说:“从年轻时叶老一直如此,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
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

”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他的视野起码超前20年。

"
相关链接:
①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垒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

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②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

③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

C.阅读材料中三次引用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笃正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笃正心态年轻,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

D.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2)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叶笃正有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简要分析。

(6分)
(3)叶笃正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他受到尊敬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叶笃正之所以有很高成就,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有关,也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关。

试从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与对你的启示。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B.刘女士为解决养老保险的问题,多半年来在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间奔走相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而身心俱疲,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C.部分豆芽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对人体有害的膨化剂,却宣称绝对是“纯天然绿色产品”,用掩耳盗铃的手段欺骗广大消费者.
D.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入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中国足球未来改革的方向,郎效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改革足协管理体制,改变足管中心少数领导脱离实际、闭门决策. B.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并识别了进人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省政府为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类产品,从而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14.下到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亚洲鲤鱼入侵②亚洲鲤鱼是指原产于亚洲的鲤鱼,也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③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水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并有向美国五大湖蔓延之势④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⑤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
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⑥美国曾于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
A.①②⑥③④⑤B。

②⑥④③⑤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④①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②,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③,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16.用简练的语言点评下面一则新闻。

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超过30字。

(4分)
2014年1月8日.清洁工熊大姐在8楼擦玻璃时,系在腰间的钱袋子口不慎松开,袋内的6000元被大风吹散飘落。

等她与工友们赶到楼下时,只找回了300元,其余已被路人捡走。

打工的她抹着泪说:“我与孩子已经整整一年没见面了,就指望这点钱回家过年呢!”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部分捡钱的人主动将钱还回.一些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截至10日傍晚5点,熊大姐收到爱心款11万多元。

这让熊大姐既感动又忐忑:“不是我的钱。

我拿着心里很不踏实。

”她决定将多余的钱捐给家乡的小学.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

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

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一时间,舆论哗然。

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之声更是甚嚣尘上。

病榻上的梁先生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

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

"“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

"而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梁先生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014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1 B(以偏概全,原文中说“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
2 B(理解错误,“厚重深沉”的单调是散音: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
3 A(范围缩小,原文是“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4 A(易:轻视。


5 C(④是说行军过程,而非谋略;⑥是李祐的行为而非李愬的.)
6 B(“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所说的是投降的士兵,不是部下。


7.(1)(李愬)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杀死李祐,就没有和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

(械、表、必、无与,各1分,句意1分。


(2)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所有谍报人员都加以安抚,所以那些谍报人员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

(刊、一切、效、悉,各1分,句意1分.)8。

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

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

(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

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

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

(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

(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

(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1)虽九死其犹未悔(2)潮平两岸阔(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散入珠帘湿罗幕(5)吾尝跂而望矣
11.(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 (A 项从细节描写角度设置,“干一番大事业来报恩的决心”的分析值得商榷,此时,“他”还没有本钱,是不是改行可能尚未决定。

图谋报答的心思肯定是有的,但是否决心干一番事业则难以看出。

所以给1分。

B项错在“因为自己工作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