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民俗词汇的文化解读.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平凡的世界》中民俗词
汇的文化解读姓名:胡海娟申请学位级
另叽硕士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指
导教师:章也
20100512
神鬼毘惧与依赖的社会心态。

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既有助于了解和认识独具地域特色且积淀深厚的陕北民俗文化,也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关系,还有助
于文化语言学和民俗文化学的研究,同时为以后研究小说语言的学者们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平凡的卅界》,文化,民俗文化,民俗词汇,陕北高原
ABSTRACT
The novel Ordinary World by Lu Yao. with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bei, as the story context and narrating subject, and with the Jin, Tian, Sun family as the main line, wrote faithfully lifestyle of every family. Although the work described mostly farmers life trivial, but in these trivial details, we can see the original flavor of the scene of civil life. The describing of the novel on loess plateau people's customs of marriages, funerals, daily life and religions, reflecting the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cumulated rich folk culture of Shaanbei regi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is area as well as the rich culture it embodies are shown by languages, especially the vocabulary in this story. It goes with no doubt that the vocabulary of folklore in this story are the core and soul of our folklore culture in that they reveal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the culture.
This thesis makes a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of its vocabulary of folklore in Ordinary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 culture. Probing into some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is novel, by means of the methods of culture linguistic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vocabulary of folklore in it so as to find the culture's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y exhibit, and to reflect the mentality and thinking of people in this cultur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Chapter One defines and interprets three concepts of culture, folklore culture and the vocabulary of folklore culture. It introduces loess plateau of Shaanbei.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vocabular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folklore in Shaanbei in the novel Ordinary World. Expressions related to the customs of producting and trading, dressing, dieting, dwelling and transporting are analyzed to help have a gen era! knowledge about the culture's physical features in this area in 70 to 80 years of the last century.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vocabulary related to the social folklore culture in loess plateau of Shaanbei in the novel Ordinary World .This part focuses on expressions related to art games ,marriage, funeral, so that the folklore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Shaanbei embodied in them can be revealed, and pictures concerning various folk customs are portrayed・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vocabulary related to the religious folklore culture
in Shaanbei in the novel Ordinary World. By means of probing into phrases about people's adoration of nature, gods and ancestors, their particular beliefs .in and fears of idols or gods are shown.
It is hoped that this thesis can lend itself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folklore culture in this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folklore culture, and fur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linguistics and folklore. This thesis author is in the hope of giving inspirations to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the languages in novels.
KEY WORDS: Ordinary World, Culture, Folklore culture, The vocabulary of Folklore, loess plateau of Shaanbe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巳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木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AW|々曰期:c A K年Jr月4曰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I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
签名:,么
曰期:y,。

年少月欢曰引言语言与文化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没有语言,人类的社会生活将无法维持,人类的文化创造也无法实现,语言同文化的许多耍素Z间存在着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关系。

斯大林认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而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全民的思维工具。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

要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研究。

” ‘日本语言学家FH中春美说:“语言是一种出色的文化现象。

”"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也认为:
“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跟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演变的,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在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面影。

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

”⑴语言和人类文化存在着如此密切联系,因而它自然与人类历史发展中广泛的民俗现象密不可分。

“作为各民族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是民俗的天然载体,其本身又是识别民俗乃至民族特征的基本标志。

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本身乂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各民族图解世界的一种文化符号,语言的力量更在各种民俗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 R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nre)认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

”’英国语言学家L. R.帕默尔也指出:・“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点现在是-I•分清楚的了。

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欄山此我们知道,语言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

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空间极其广阔。

不同地区的文化群体由于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传统习惯等
等的不同,在历史的长河中必然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特征,这些都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得以体现。

通过对民俗词汇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质和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词,词组、固定短语等等。

词汇是语言的构成要
素屮变化最频繁、最迅速、最活跃的,社会现彖的各种形式和任何变化都要首先在词汇
当中表现岀来,这样,不同民俗文化间的差别在语言上首先也通过词汇的不同表现出
来,通过对不同民俗词汇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的民俗文化,透过文化,我们又可以了解词汇的文化渊源。

正如社会语言学家恩伯指出的:“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表现在词语内容或者词汇上。

” “1由此我们知道,词汇是民俗文化
的重要载体,而民俗文化乂是词汇的内蕴,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影响制约着词汇的发展变化。

《平凡的世界》这部洋洋百方言的长篇是路遥在1982年一1988年期间创作的一
部被他作为礼物献给他“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书。

作品以陕北黄土高原作为地理背景和叙事对象,写了一群黄土山区中为生活辛苦争扎的人,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初到一
九八五年初,力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小说共分三部,最初第一部叫《黄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
《大世界》,总名叫《走向大世界》,后来又改为《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发表,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它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西部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小说以金、田、孙三大家族为主线,不仅写岀了三大家族之间延续己久的矛盾冲突,同时真实地再现了每个家庭的牛活形态,呈现出原滋原味的民间牛活的细碎的场景。

作品描绘的虽大都是一些庄稼人过日子的琐碎,然而,正是在这些琐屑的细节里,氤氯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小说对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鬼神崇拜等民俗风情的描绘,反映了陕北农村土生土长的人们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传统、习俗、礼仪等等,折射出陕北黄土高原独具地域特色II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而这些都通过作品中的民俗词汇充分展现出来。

路遥(1949 一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陕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一个地道
的农民的儿子,作为一个在艰苦环境下成长起來的作家,对于生于斯、养于斯的黄土高坡有着深厚的感情。

正如路遥自己在谈到家乡时所说:“每次走进你,就是走进母亲,你的一切都让人感到亲切和踏实,踏上故乡的土地,就不会感到走投无路, 故乡多么好,对一
个人来说,没有故乡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个创造了你生命的地方, 会包容你的一切不幸
与苦难,就是生命消失,能和故乡土地融为一体,也是人最后一个夙愿。

”讪因此在创作屮,根深蒂固的民间文化情怀却始终不自觉地制约着他的创作,使路遥在艺术写作中,用朴实生动的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如实地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间生活的图画,折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也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世代传承的民情风俗做过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在作品中,作者用牛动的陕北词语,为我们全面展现出陕北人民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俗。

因此, 作品对黄土高原地区民间风俗文化的把握也是
比较深刻的。

通过对《平凡的世弃》的民俗词汇的文化解读,可以比较全面了解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这一古老土地上的种种传统、礼仪、信仰、生存方式、社会心态等民俗文化。

可以说,《平凡的世界》的民俗词汇是陕北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沉淀和结晶,它反映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历史面貌,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本文主要结合作品中的语言实例即小说屮的民俗词语进行文化分析,从经济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信仰民俗文化等等儿个层面來深入探讨其中隐含的种种民俗文化信息,发掘其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关于《平凡的世界》的研究,学者们大多是从文学、文艺学、美学等视角进行的。

而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它的研究,却显得非常冷清,只有儿篇文章,例如:李妍《〈平凡的世界〉屮词语重叠现象研究》(2008年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彩萍《〈平凡的世界〉中的AABB式词》(《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专辑2), 这两篇文章是从词汇、语法角度对《平凡的世界》进行研究的;李杰《浅析〈平凡的世界〉的语言特色》(《文学教育》2008年第12期),这篇文章是谈《平凡的世界》的修辞艺术的。

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平凡的世界》的语言,特别是词汇作系统性研究的文章更是少见。

可以说,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亟待幵垦。

本文试图从这个薄弱环节入手,希望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民俗文化学以及民俗语言学的观点,对《平凡的世界》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从文化上对作品中民俗词语作一梳理、归类,并结合作品中的
语言实例加以阐释分析,以期挖掘词语背后丰富而独特的黄土高原民俗文化。

本文主要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词汇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民俗文化学、民俗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主要指导和参考依据,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民俗文化和民俗语言学的观点解读作品的词语。

女口:文化镜像法,通过对词汇的分析來探寻民俗文化在词汇中的镜像;文化参照法,以民俗文化作为参照对民俗词汇进行分析;心理分析法,通过对民俗词汇的分析来揭示人们的内在心理结构。

本文在研究思路上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宏观上对《平凡的世界》的民俗词汇进行归纳总结,从中选出能够体现陕北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特色的词汇,包括词、短语、
固定结构等,并从经济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信仰民俗文化等几个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分析。

微观上,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民俗文化和民俗语言学的观点对作品中的每类词语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发掘其各自的良俗文化内涵,.透视陕北民众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同时对其中的部分词语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揭示其渊源,分析箕内
bn 0
希望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打破人们对《平凡的世界》研究的一贯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索作品的语言价值,既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独特且积淀深厚的陕北民俗文化,也有助手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同时对文化语言学和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材料和内容。

・本文所引原著的有关语料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的《平凡的世界》。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在对作品民俗词汇进行文化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解释和界定,这样,在分析中才能清晰明了。

在这里主要对文化、民俗文化、民俗词汇以及故事发生地理背景一一陕北高原做一较为全面的概述。

(・)文化与民俗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使用频率越來越高的词语,对于我们來说并不陌生。

文化一词很早就见于中国古籍。

汉刘向《说苑・指武篇》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其中“文化”的含义指封建T. 朝的“文治教化”,与“武功”相对而言。

它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化一词虽有一定关联,实际含义相去共远。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词是从fl文借过来的,R文译自拉丁文的cultura,现在英文是culture,通常指人类社会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全部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产品。

文化作为学术用语最早见于英国人泰勒1805年所著的《文明的早期历史与发展之研究》,六年后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作为屮心概念对Z 作了系统的阐释,从此被学界所沿用而流行开来。

在专业领域内,基于研究角度或者是考虑方法的不同,专家学者们给“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以说多种多样。

据美国著名
的人类学者克鲁伯所搜集的,至少有160多位西方学者对“文化”下过不同的定义。

如果加上东方学者的定义,数量和种类一定更为可观。

西方有代表性的观点如: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岀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文化是一 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 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S 这一定义着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粘:神性。

在他看来, 文化作为一个综合体,不仅包括知识、信仰等精神生活现象,还应包括人们从社会生 活中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这个关于文化的基础性定义的提出对学术界产生过重大 影响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许多论著所引述。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满足人类某种生存生 活需要的功能的’社会制度’,’是一群利用物质工具而固定生活于某一坏境中的人 们所推行的一套有组织的风俗与活动的休系,”",这一定义着眼于文化的功能性和 制度性。

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于1952年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 察》,对西方流行的16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作了回顾与评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 们的文化定义:“文化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 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 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 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 动的决定因素。

” “这一 综合定义为许多西方学者所认可,具有广泛影响。

近年用中文泽出的儿部于八十年代
问世的关国文化人类学著作,对文化的定义大都不出这一定义的范围。

如《文化的变 异一一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中说:“文化可以定义为被一个集团所普遍享有的,通 过学习得來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

” %《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是社会成员通过 术界多年来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 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7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热”的兴起,人们在关于文 化问题的讨论中对定义给予了多种解说。

大体仍不出广义与狭义两说,狭义指社会意 识形态,精神文化,广学习从社会上获得的传统和生活方式, 作(即行为)”。

.“可以说,这些学
致了。

我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化所下的定义或狭或宽,众说纷纭。

包括己成模式的、重复的思想方法,感情和动 人对什么叫文化这个问题的回答已大体趋于一 •对文化问题的讨论研究相当热烈。

学者们就 1979年新版《辞海》“文化”条目代 表了学
义则认为“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
些方式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鉴于上述几种观点,为了分析的全面系统,本文采取《辞海》屮广义的“文化” 概念,认为文化即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以此作为本文分析解读的标准。

民俗一词早已见诸我国文献,如《礼》、《史记》、《汉书》、《管子》、・《韩非子》等记载中。

如《礼记・绍衣》说:“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史记・孙叔敖传》云:“楚民俗,好痹车。

”《汉书•董仲舒传》曰:“变民风,化民俗”。

此外,《管于•止世》中也提到了“民俗” 一词:“料事务,察民俗”。

那么,到底什么是民俗呢?
民俗学的开山鼻祖汤姆斯在1846年提出"Folklore〃一词,"Folk”,意为民众; 〃lore〃,总为知识与研究。

他认为:“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以及如’
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
18
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学发凡》中对“民俗文化”的概念作了阐释:“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

” "i
戴昭明先生认为:“民俗指的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定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相沿而成的一些表现在生产活动、交换方式、家庭和社会组织、婚丧嫁娶、节曰庆祝、文学艺术活动以及服饰用具等方面的惯例。

”武
曲彦斌先生在书中认为认为:“民俗,亦即民间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期相沿积累而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等民间文化传承现象的总和,是经群体、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


本文赞同上述观点,认为民俗文化就是一个地域或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为了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经社会、群体约定俗成并代代相传的礼节、习惯、风尚和信仰。

民俗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部分,是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最能体现出一个地域或民族民众的心理、精神/审美情趣、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

“下习者曰俗”,民俗文化是山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中下层文化,是民间“日用而不知”、“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相対于上层文化更稳定、更持久。

陕北民俗文化就是陕北地区的中下层文化,即陕北民间文化。

陕北民俗文化是陕北历史在现实中的延伸和沉积,陕北民俗文化既是现在的,又是历史的。

_对民俗文化的分类, 我国学者也有不同看法,比如•谭汝为先生在《民俗文化语汇通论》中指出:“在现实生活里,民俗往往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体现岀來。

”"'由此看可见, 谭汝为先牛把民俗分为物
质民俗、社会生活民俗、精神牛活民俗。

陶立罐的《民俗学概论》将民俗分为物质的、社会的和粘神的上三类民俗。

乌丙安在《屮国民俗学》屮则将民俗划分为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和游艺的民俗等四类。

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学概论》则将民俗划分为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H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科学技术民俗、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11项。

曹革成先生在《中华民俗文化》中认为:“民俗的内容有很多,但基本上可归为观念民俗、物质民俗、行为民俗。

观念民俗包括原始信仰、祭祀、巫术、禁忌等民俗话动,统称信仰民俗。

物质民俗包括物质生产、商贸交易、交通运输、消费领域的服饰、饮食、居住、器用等,统称经济民俗。

行为民俗包括家族社团、乡里社会、人生礼俗、岁时节令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统称社会民俗。

” 2。

本文根据作品屮出现的词语,采取曹革成的观点,把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和信仰民俗,由此作为论文研究的一个分类标准,对《平凡的世界》中的民俗词汇分析进行分类。

(二)民俗词汇
民俗词汇,顾名思义,是能够反映不同民族、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的词汇。

它较一
般词汇来说,更具强烈的文化色彩,更能体现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反映民众的心理结构。

民俗词语扎根在地方语言中,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承民俗文化的重
任。

民俗词语活跃在民俗话动中,是最不容易遗忘和清除的,它们如同--份民俗活动的清单,人们按照这一份份淸单上的项目来安排民俗活动;是民俗得以继承和流传。

而民众从这一项项民俗活动屮获得意义和价值上的心理满足,也获得庄严隆重的体验。

因此,通过对民俗词汇的文化分析,我们可以既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民俗文化概
貌,也可以考察到它的历史渊源,山此分析人们的心理文化内蕴卩
本文所研究的民俗词汇主要是指那些反映某一民族或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化词
语、短语、熟语。

《平凡的世界》的民俗词汇是指反映陕北农村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化词语、短语、熟语。

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有一部分民俗词语并非是陕北地区独有的,可能在我国其它地区也有使用。

本文之所以将这部分民俗词语也列入研究范围,基于两点原因。

第一,这
部分词语的语音是陕北地区独有的方音。

第二,这部分词语在陕北地区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屮常用的习俗词语,特别能反映3 地的民情风俗。

本文借鉴民俗文化的分类标准,将《平凡的世界》的民俗词汇分为经济民俗词汇、社会民俗词汇、信仰民俗词汇三类,从这三方面展开对作品民俗词汇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