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在新生儿脐部残端异常情况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性愈合理论在新生儿脐部残端异常情
况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模式护理新生儿脐部残端异常情况对促进残端尽早愈合并脱落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社康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访视的200例新生儿关于脐带脱落情况进行研究。

按随机数字均分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0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脐带护理。

观察组给予湿性愈合理论护理。

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带脱落异常情况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6-15天脐带脱落例数均多于对照组,15-35天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例数少于对照组,40天时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完毕,组间比对,P>0.05。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异常情况发生率(43.00%)低于对照组(79.00%),(P<0.05)。

结论:湿性愈合模式护理新生儿脐部残端可促进残端尽早愈合并脱落,降低异常情况的总发生率。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新生儿;脐部残端;异常情况;护理作用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被切断并结扎,形成与外界接触的创面[1]。

通常脐带在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而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倘若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会通过脐血管的断口处进入血循环,严重者引起菌血症。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2-3]。

因此对脐带断端的护理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社康访视的200例新生儿关于脐带脱落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均分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100例。

观察组,男64例,女36例;平均体重(3.41±0.35)Kg;平均身高(50.26±1.85)cm。

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平均体重(3.56±0.43)Kg;
平均身高(50.35±1.76)cm。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

所有新生儿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且均通过医院伦理
委员会及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审核批准。

纳入与排除标准:1、足月儿,无宫内感染。

2、出生体重2500克以上。

3、Apgar评分8-10分。

4、排除已知患病儿。

5、产妇知情同意并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给予清洁、消毒等传统脐带护理方法。

观察组
给予湿性愈合护理:①成立湿性愈合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理人员担任
组长,定期对社康护士进行新的先进的新生儿脐带残端护理知识培训。

②使创面
处于密闭性和半密闭性环境下,不形成痂皮;保留在创面的渗液;抑制细菌生长。

③针对脐周异常情况进行相关处理。

如脐周皮肤有红肿、脐炎症状,应先用碘伏
消毒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擦拭,最后敷上“湿性敷料”;如有脐窝渗液症状,
应用干棉球擦干渗液,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擦拭,接着用碘伏消毒,之后再用生理
盐水清洗擦拭,最后敷上“湿性敷料”。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
②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
脐带脱落异常情况包括脱落不全出血;脱落前有粘液性白色分泌物;脱落前
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脐周皮肤发红、触痛不明显;脐周皮肤轻微红肿、触痛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资料以(`x±s)表示,
经t检验计算;数据资料以n(%)表示,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6-8天、9-11天、11-13、13-15天脐带脱落例数均多于对照组,15-20天、20-35天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例数少于对照组,40天时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完毕,组间比对,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n(%)
组别例

6-8

9-11

11-13

13-15

15-20

20-
35天
35-40

观察
组1
00
2 /8
10
(10.0)
32
(32.00)
30
(30.00)
(18.33)
18
(18.00)
7
(7.00)
3
(3.00)
(0.00)
对照
组1
00
7
(7.00)
27
(27.00)
27
(27.00)
16
(16.00)
15
(15.00)
5
(5.00)
3
(3.00)
(26.32)
(17.39)
X 2

0.57
9
0.6010.221
0.142 3.2690.52
1
3.046
P0.44
0.4380.6380.7070.0710.470.081
值70
2.2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对,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n(%)
组别例

脱落
不全出血
脱落
前有粘液
性白色分
泌物
脱落
前有粘液
脓性分泌

脐周
皮肤轻微
红肿、触
痛明显
脐周
皮肤发
红、触痛
不明显
发生

观察
组1
00
18
(18.00)
10
(10.00)
8
(8.00)
4
(4.00)
3
(3.00)
43
(43.00)
对照
组1
00
29
(29.00)
17
(17.00)
15
(15.00)
12
(12.00)
6
(6.00)
79
(79.00)
X
2
值27.23 8
P
0.000

3讨论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被切
断并结扎,形成与外界接触的创面。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在出生后3-7天即可
脱落,但结扎方法的不同也可能引起脱落时间的早晚差别。

因为新生儿抵抗力差,如果脐部创面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严重时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和破伤风,因此做好脐部护理极为重要。

临床上有众多如断脐时间、残端长度、断脐用物、
二次断脐、消毒药水及日常护理皮肤消毒等关于新生儿脐部的原有护理方法,但
往往造成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较长[4]。

湿性愈合理论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脐带护理法,采用先进的敷料处理脐带伤
口使之痊愈快、换药时无疼痛、外观感觉好,很容易被家长接受。

另外湿性愈合
使创面处于温润和低氧环境可促进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的生长以及
角质细胞的增殖;发挥渗液重要作用,避免粘连创面及再次机械损伤,减轻疼痛,为创面的愈合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保留在创面的渗液提高释放并激活多种酶和酶
的活化因子,渗液还能有效地保持细胞的存活,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
细胞增殖;最后密闭状态下的微酸环境有利于白细胞繁殖及发挥功能。

综上所述,新生儿脐部残端异常情况经湿性愈合模式护理可缩短残端脱落时间,降低异常情况的总发生率,利于预后,获得家长高度认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靳欢.湿性愈合法在术后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37+140.
[2]沈香君,吴兴婷.湿性愈合的优化换药流程联合红光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
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21):3339-3341.
[3]孙玉花.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采取湿性愈合理念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26):157-159.
[4]李妍妍.湿性愈合敷料在肠造瘘术后肠造口并切口感染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研究,2020,28(08):187-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