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融合的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者,孔子与老子,皆圣人也。

孔子生于鲁,老子生于楚,各以道德自任,而教化万民。

孔子之教,以仁为本,以礼为用;老子之教,以道为宗,以无为为行。

然孔子与老子,虽异其道,而同归于治。

后世学者,多有论及儒道之合,余亦愿就其理,略陈一二。

夫儒道之合,盖源于天地之自然。

天地者,自然之极也。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天地之道,不言之教,而万物自化。

儒道之合,即是以天地之自然为宗,以道德之自然为用。

孔子之仁,乃天地之仁也。

仁者,爱人也。

孔子教人,以仁为先,以礼为后。

仁者,天地之德,万物之性。

老子之道,亦以仁为本。

道者,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皆含道性,而仁爱自然生焉。

故儒道之合,仁道相成。

孔子之礼,乃天地之礼也。

礼者,序也。

孔子教人,以礼为行,以序为治。

礼者,天地之序,万物之常。

老子之道,亦以无为为行。

无为者,天地之无为,万物之自然。

道法自然,万物皆得其所。

故儒道之合,礼道相融。

孔子之教,以君子为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老子之教,以无为为治,以自然为道。

二者虽异,而同归于治。

孔子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二者皆以天下为己任,而其治道不同。

然孔子之治,以礼乐教化,老子之治,以无为而治。

儒道之合,即在礼乐与无为之间,求其平衡。

儒道之合,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地之利。

盖自汉唐以来,儒道之合已有诸多先贤为之努力。

如汉之董仲舒,以儒学为主,兼采道家之术,提倡“天人合一”之思想。

唐之韩愈,以儒家思想为宗,吸收道家之思想,主张“道统”与“文统”相合。

宋之周敦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融合儒家之理,创立“太极图说”。

此皆儒道融合之先声。

今人欲求儒道之合,宜先明儒道之本,然后求其合。

孔子与老子,虽生于不同时代,而其思想之精髓,皆可为我所用。

儒道之合,非但可以治国平天下,亦可以修身齐家。

是以,吾辈当以儒道之合为志,以求至善至美之境界。

总之,儒道融合,乃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

孔子与老子,虽异其道,而同归于治。

吾辈当继承先贤之遗教,发扬儒道之精神,以期国运昌盛,民生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