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永生计划》阅读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永生计划》阅读感想
去年,我有幸阅读了格雷格·伊根的短篇集《意识上传中》,其中赛博朋克的宇宙令我深深折服,那些绚烂的马赛克烟花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我又读了他的长篇小说《数字永生计划》,这让我对他的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数字永生计划》共有四个主角视角:发现“尘埃”理论并构建极乐之城的保险业务员保罗·达勒姆;自由域瘾者、兰伯特文明的播种者玛丽亚·德卢卡;背负谋杀的银行家副本托马斯·黎曼;“唯我论国家”皮尔。
在这四个视角的不断转换下,依托于“尘埃”理论和兰伯特自由域的文明演化,保罗·达勒姆构建了一个置换之城,它是一个伊甸园,也是一个极乐世界——在这里“生活”的数字生命(副本)可以实现永生及不朽。
格雷格·伊根的长篇延续了短篇的风格,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丰富的科幻元素集中在爆炸式发展的赛博朋克世界中,呈现出一种数字化大爆炸的混乱美感。
从短篇到长篇,作品像是经过了一个放大器,优点和缺点都更加明显。
优点是赛博宇宙的层次更为丰富;缺点是人物和细节的缺陷也增加了。
虽然我没有读过原文,但就翻译质量而言,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地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中文阅读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
这可能也是我觉得整个“尘埃”理论比较混乱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认为托马斯与皮尔的视角有些多余,删除这两个视角并不会影响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因此,我相对偏爱伊根的短篇。
然而,整本书最让我在意的反而是一个不算特别核心的问题——玛丽亚与母亲弗朗西斯卡之间的矛盾。
弗朗西斯卡信仰上帝,拒绝扫描;而玛丽亚则认为宗教破坏了母亲的判断力,是她为没有足够的钱做扫描找的借口。
在阅读《奇点遗民》时,我曾问过金鱼叔叔是否愿意放弃肉体,扫描大脑进入数字永生,他给了我否定的答案。
但在《数字永生计划》中,数字生命只是一个副本,于是我再次问他这个问题,这次他却觉得“试试有什么不可以”。
看来男人确实是善变的,不像我那样始终如一。
不管是否会放弃物质的身体,我都不愿意选择数字生命,因为永生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假象。
因此,我认为玛丽亚与弗朗西斯卡之间的矛盾并非源于宗教,而是源于她们对生命的不同理解。
玛丽亚认为扫描获得副本后,生命可以在肉体死亡后在数字世界复活;而我和弗朗西斯卡一样,认为数字生命只是一种模仿,是一种不那么拙劣的假装。
我们双方永远无法取得谅解,因为“如何定义我”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方的妥协,而这种妥协则是一个伦理上的问题。
在没有赛博朋克的现实世界中,如果病人在神志清醒时明确表示不要经历插管的痛苦,病发时家属是否应该坚持插管再抢救一下?
吾生也有涯,而“意”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