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众数-说课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适合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
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2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众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知识学生进行了保护视力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
教学准备:
记号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众数
一、导入新课。
二、1、随机找4位同学问年龄,然后说出老师的年龄(或者是猜年龄游戏)
三、板书:12、13、13、13、25(可能会出现12岁的)
四、让学生算出平均数,平均15岁,
五、2、把刚才问过年龄的4位同学请上讲台,和老师站在一排,问其中一位同学:你今年15岁吗那你们说用这个平均数来表示我们五个人的年龄的一般水平(集中情况),你们觉得怎么样?
六、师接着问:为什么用平均数不合适呢(平均数容易受较大数据或较小数据的影响)
七、3、我们还学过统计中的什么量呢你能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八、接着问:同学们觉得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集中情况)怎么样?
九、4、还有什么量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集中情况)吗?
十、学生可能回答众数
十一、5、你知道什么是众数众数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最多”的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叫做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6、疑问:既然有了平均数,中位数,哪么为什么还要有众数呢?
三、辨别众数
数学概念的建构是数学认知建构的“基础工程”。
本节课教师提供工作单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众数含义的深刻理解。
(1)3 8 2 5 19 15
(2)12 10 15 13 15 7
众数:(3)13 13 25 20 25 20 20 众数:(4)50 58 25 58 66 50 众数:50、(5)39 17 18 39 17 18 中得出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数,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你能找出下列每组数据中的众数吗【课件展示练习题】 (1)18 16 17 20 16 22 24 (2)
(3) 28 59 28 17 59 59 28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练习。
——全班交流反馈【课件展示结果】。
三、生活中的众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众数,其实众数在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跟着老师到超市去看一看,这是超市里这个月卖出的一种T 恤衫的21个的尺寸,请问,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根据哪一个统计量进货
【课件展示】
超市销售了21件T 恤的尺寸如下:(单位:cm ) 42 39 38 40 41 41 39 40 39 40 41 41 41 41 40 41 41 40 41 40 39 你是怎么想的
师:老师在这个超市里还看见了一种特殊的尺码叫均码。
你来理解一下这个均码是什么意思【课件展示】
到底什么是均码,请你打开书本123页,看看你知道吗。
看看你的想法和书上的理解是否一样四、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
1.根据情境选择统计量。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了,那么你会选择一种统计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集中趋势吗同学们的练习纸上就有三组数据,请你找一找并写一写。
【课件展示】
统计一分钟跳绳成绩(单位:个)
众数()平均数( 146 )中位数()
我选的统计量是( )比较合适。
统计我们一个小组的数学成绩:(单位:分)
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我选的统计量是( )比较合适。
要统计我们五(4)班最喜欢的动漫人物:(单位:人)
众数()平均数()
选择( )作为我们班的吉祥物最合适。
——学生练习。
——全班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作业:
数学书P118练习做一做
●教学反思:
我在上第一次试教课的时候充分发挥了情景的作用,想让学生感受众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想方设法找到它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设计了四五个生活情景,然而情景的多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混乱的思维,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说明情景的创设肯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恰当越好,千万不可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