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中考语文 专题七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无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语言连贯(衔接与排序)(精讲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语言连贯(衔接与排序)(精讲篇)

言连贯(衔接与排序)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

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的心。

②他们选择职业时,仅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

③这样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④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

A. ④②③①B. ①④②③C. ②④①③D. 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文本阐述的是“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首先用①句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从正面阐述观点;接着用④句从反面列举许多年轻人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②句则紧承④句作具体解说许多年轻人选择职业时的“功利”;③句承接②指出这类人最终表现。

据此,正确的句序是:①④②③。

故选B。

【2021·遂宁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 ③⑤②①④B. ②③①⑤④C. ②④①③⑤D. ④③⑤①②【答案】B【解析】语段围绕“劳动”这一话题。

与首句衔接最紧密的是②,故而排除A、D;①中的“这”指代的是③中家长的错误做法,故①应在③之后,得出正确答案为B。

【202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考语文句子的排序与衔接积累与运用复习

中考语文句子的排序与衔接积累与运用复习

中考语文句子的排序与衔接积累与运用复习考点检索:1.对杂乱无序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排序。

2.结合语境,找一个合适的句子与上下文进行合理的衔接。

3.写一个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

一、句子的排序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或以思维规律为序。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句序的安排必须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第二步,理清思路。

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第三步,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抓标志:主要是指抓语言上的标志。

有时间转换标志,如"以前""现在""将来"等;有空间转换标志,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有逻辑转换标志,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二、语句衔接1.分析关键词: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

2.抓住关联词:关联词是分句组合的语法手段之一,是表达分句间语法关系的语言形式。

有些复句的意义类型,是靠关联词语作标志来显示分句间特定的组合关系的。

3.筛选同义暗示句:只要认真分析筛选抓住这个作者写作意图的标示句,就能读懂文义,确定选项。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语句的衔接与排序考点透视语句的衔接与排序属于“语言连贯”的考察范围,“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

“语言连贯”是中考考查句子运用的一个重要考点,最为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句填空型,一是语句排序型。

语言连贯题的两种命题形式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排列句子的语序。

其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律性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知识讲解语句衔接与排序的原则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也就是要注意连贯。

1.句子衔接要做到:(1)话题保持同一,对于记叙类,陈述的角度要一致,即陈述对象(通常就是主语)不可轻易更换;对于议论类,观点前后要一致,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

(2)内容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3)语句要前后照应,比如问与答的照应,前面的排序与后面的排序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关联词的前后照应等。

2.调整句子应遵循:(1)中心和思路是排序的内在依据,因此明中心理思路最为重要。

明中心,对于记叙说明类,要明确记叙说明的对象;对议论类,要明确论题或论点。

理思路,记叙说明类,要理出记叙说明的顺序,议论类要理出论证的顺序和层次。

(2)抓语言标志。

比如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重复出现的相同句式,前后对应的句子,表示顺序的词语等,这些都是排序的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

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定中间。

也有的从局部开刀,再逐步扩展到全体,比如说,首先认准了⑤和③连在一起,且必须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如果有选项,凡不是⑤③排列的选项一律排除,然后再把剩下的选项比较一下,找出不同点,对照文句,很容易选出答案。

如果无选项可以利用,排定⑤③后,再看⑤与哪一句有关联,③与哪一句有关联,这样一步一步排下去,也能调整好全部语序。

中考语文考点: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方法·例题·精练·详解)

中考语文考点: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方法·例题·精练·详解)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
不能明白。
老师说: _____,儿童就猜测: _____。
老师说: _____,儿童就猜测: _____。
老师说: _____,儿童就猜测: _____ 。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 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
是(C )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
,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
地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课堂练习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
弹拨者,
;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前后主语一致,是连贯类题目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前后主 语一致,就是续句和被续句的主语必须同一,前后句子的谓语, 都必须是陈述同一个主语。所以在考虑句子是否连贯的时候,首 先要看主语是否一致,其次考虑的是结构或中心话题的一致等其 它问题。此句主语为 “命运”,故答案为D。
课堂练习1、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C )
课堂练习4、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B )

中考语文专练句子的连贯与排序(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练句子的连贯与排序(解析版)

热点05 语句的连贯与排序(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题型以填空题为主,所选材料结构层次清晰,突破口易寻找。

【满分技巧】语句连贯:1.从内容上保持话题的一致。

不能随便转换话题,也不能偏离话题。

2.形式上保持句式一致。

3.意境协调。

整个文段,在情感、态度、色彩、气氛等方面要一致。

语句排序:1.找规律。

如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2.抓标志。

要抓住关键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等,注意指示代词在排序中的作用。

3.理思璐。

线索可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人物变,情感变化等方面去寻找。

4.明结构。

总分总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等,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句。

【限时检测】1.(2020年重庆中考)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广场上空一片辉煌②每当国庆节到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姥紫嫣红。

③鲜花、彩灯、礼花,映衬着人们的歌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④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五彩缤纷。

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分析】整体上来说,这几句话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②④写国庆节这天白天天安门广场上的美丽景象,①③写入夜之后天安门广场上的美丽景象。

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B2.(2020年四川遂宁中考)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②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③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④静坐溪水边,亮晶晶的清波中,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⑤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时才发现,刚才所见的红色之中,不仅仅有炫目的红枫,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

A.⑥①④②⑤③B.⑤①②④⑥③C.⑥③①②④⑤D.⑤③①④②⑥【答案】B【解析】【分析】第⑤句“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由“首先”一词可知这句话应放在首位。

河北中考语文 专题七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无答案)

河北中考语文 专题七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无答案)

专题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河北8年中考命题规律)近8年河北中考命题统计2016年河北中考命题预测年份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5----2014说明性句子选择 3 3 2013----2012议论性句子选择 4 3 2011说明性句子选择 4 3 2010----2009----2008----①近8年排序题考了3次,②内容均出自课外语段,均为直接排序题,题型为选择题。

候排句5~7句,分值3分。

2013年和2015年未考查,2016年考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3次考查均为排序题选择题,2016年要注意题型的变化,如直接排序、句子还原,选择领起句、总结句等考查形式。

,河北中考题型突破)语言表达都应该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排序题更是如此,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解题时可以先判断所选材料的文体,再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题。

记叙性语句排序【例1】(2015恩施中考)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次到黄山看日出。

凌晨,我挤在人群的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

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________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③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④然后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解析】通读语段后发现,该段叙述的是在黄山看日出时烟云的变化。

结合4个选项句中“一转眼间”“最初”“须臾”“然后立刻”几个词语可判断这道题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排列的。

排列时,可以根据关键词确定语序。

【答案】B【方法指导】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

以时间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以空间位置为序,应分析每句话里的方位词,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排列;以事件发展的先后为序,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④除京绣之外,民间的刺绣工艺发展也很迅速,形成了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
⑤京绣严格遵循“图必有意,文必吉祥”的宗旨,无论是服饰纹样,还是配饰小品,都充分体现端庄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
A.①⑤②③④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③⑤②①④
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细读各句,我们可以知道是说京绣的说明文,可以很容易确定③句为首句,可排除AC;按说明顺序只有说完京绣才能说别的故④句为尾句,可排除B。
专题04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知识梳理
一、考查的内容
句子衔接和排序,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语句的连贯是中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由于它能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经常在语文考试中出现。其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律性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考查要点:
1.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句子;
2.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
二、方法技巧
1、辨文体,抓中心
辨文体就是看看所给文段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不同文体的语段有不同的排序思路:
记叙文语段的语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议论文语段的语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说明文语段往往把说明对象或说明话题放在前面,把事物特征及其形成等内容放在后面。
抓中心,就是看准文段选用的材料围绕一个怎样的中心(统一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定首句或尾句,对语句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换句话说,抓中心,就是找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的放在句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等)来抓语段的中心。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共53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共53张ppt)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
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永州2020)①很多惊艳之美,在人们的习惯视觉里都是不起眼 的。②登舜皇山,不仅要用脚( 朝圣 ),而且要用心,一颗 最真诚的心。③用脚爬上舜皇山顶峰,你只能看到四周的自然景 色,只能看到你脚下的高度。④用心爬上舜皇山顶峰,你才会看 到那个舜皇山(不朽)的背影,才会看到灵魂的高度。
例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_________,治事
应持________,创业酌用________,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_________,
读书当如_________ 。”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将“因为,这里诉说着舜帝对这片土地的恩泽大爱。”一句放入
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是( D )
A.第①句后 B.第②句后 C.第③句后
D.第④句后
(永州202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三年初中生活(悄然 )而 逝,临别的忧伤油然而生。[甲]回首昨日,我们相聚在这花团锦簇的校 园,相识在这( 温馨 )和谐的集体。[乙] 师长的谆谆教导,同学的 ( 嬉闹 )欢笑犹在耳畔:绿茵场上尽情( 驰骋 )挥洒汗水的英姿, 自习课上孜孜不倦汲取知识的身影,如在眼前。[丙]人的一生必然要走 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 征程的开始。[丁]明日,我们将继续追寻先贤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前仆后继,逐梦前行,期待在下一个“驿站”,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解析:本文段⑥句中 “这样两句”之后是冒号,显然后面

中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中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
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
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
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③然而事实不会这样。
句子衔接和排序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句子的衔接要求
难点:掌握句子衔接的方法。
题型分析:
①选择题
1。选出所给句子句意表达准确的一项 2。选出填入横线中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3。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题型分析:
②填写题
1.用序号调整句子顺序;
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使语意连贯、 句式整齐。
一. 找中心句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 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 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 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 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 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 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的总结或对主题的深化,这样的句子 往往具有概括性或总结性。 结论类 表述通常适合做尾句,一般句子末尾 常有关联词“因此、所以、照此看 来……”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7讲 句子的衔接和排序(共18张PPT)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7讲 句子的衔接和排序(共18张PPT)

A
• 一、句子衔接技巧
• 1.看语句结构是否相应。
• 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如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 求作出回答;有的问句一连提出几个问题,便要同时兼顾几个问题,作出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 或肯定,都会造成语句的不连贯。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 致性。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C
B
C
A
B
A
C
第7讲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句子衔接
• 【例1】 (2019,兰州)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号。
• ①那种永不回头的姿态 ②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
• ③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
• A.②①③
B.②③①
• C.③①②
D.③②①
B
,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
• 2.看语句情境氛围是否协调。
• 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同一。对于写景语段,要注意语境,要分析景物、情调、写 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 俯仰之异。
• 1.(2019,江苏)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解析:阅读题干中的三个排序句子,句式整齐、字数相同、意思相近,它 们应该构成排比句。再理解三个句子的意思,都是用来形容黄河的,所以 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先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席卷天地的气势。 而后是“奔流到海不复回”,摧枯拉朽的威力,最后是永不回头的姿态。 故选B。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专题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题型一衔接排序1.通读题干和备选句子,寻找中心词(句)。

一个语段通常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句或中心词来组织叙述的,所以在调整语序时,如果能找准中心句并确定其位置,整个语段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一般来说,语段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就是中心词(句)。

2.确定语段首句。

(1)适合做首句。

①若是填空式的排序题,可从句子内容进行判断。

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的句子通常适合做首句。

这三类文字放在首句通常可用于引出话题。

②若是选择式的排序题,可从选项角度进行判断。

即看选项中,哪些句子是排在首句,再从一般逻辑顺序或者上下文的关联来判断哪一句更适合作为首句。

(2)不适合做首句。

①以代词开头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

指代类文字做首句,往往会指代不明,所以不能做首句。

常见代词有人称代词,如“他”“他们”“人家”等;疑问代词,如“谁”“怎么”“多少”“什么”“哪”等;指示代词,如“这”“那”“这些”“此”等。

②以关联词开头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

常见关联词有还、也、又、当然等,注意关联词的搭配,可通过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相匹配的一项。

③补充类表述通常不适合做首句。

补充类表述通常用于补充说明前文内容,前面通常有句子,因此不适合做首句。

3.梳理思路,弄清层次关系,将小句群连成大句群。

即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排序,将可以明确顺序的句子排列出来,分成若干小组。

即可以寻找带有明显连缀特征的句子,比如先找出不同句子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子间的连缀排列,如果没有明显的连接词,则寻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而言,语段的顺序无非就五种: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19年中考总复习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19年中考总复习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的规律排序

顺序清晰
说明文段一般有清晰的说明顺序,有时间、 空间、逻辑等顺序
特点
规律
结构合理
议论文段一般有合理的论证结构,有总分 式、并列式、层进式等结构
语段的上下句往往含有相互承接的词语、
词语标志 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以及“又、 再、也”等语言标志
语句作用 语段中往往有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认知规律
第二讲 句子衔接与排序
一、句子衔接有原则 1.保持主语(话题、对象)的一致性,不能转移话题,也 不能偏离话题。 2.保持句式的一致性,即在一组句子中,几个分句句式 要大体相同,这样读起来才朗朗上口,语气贯通。
3.保持语境、氛围与语境所表达情调的一致性。 4.为使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5.注意语境中暗示的顺序及有关信息,如呼应和衔接的 词句。 6.为使衔接紧密,让上一句的宾语作为下一句的主语。
7.为使衔接紧密,让下一句的宾语或句末部分与上一句 的末尾部分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关。 8.将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
二、句子排序有规律 1.找排列规律。主要有三种规律:一是按间顺序组合; 二是按空间顺序组合;三是按逻辑顺序组合。逻辑顺序 又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顺序, 如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 性等;二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如由原因到 结果,由轻到重。
考点二 排序五注意 解答句子排序这类题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
又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读材料,寻找中心句、起始句、总括句等。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首句,排除干扰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河北8年中考命题规律),河北中考题型突破)语言表达都应该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排序题更是如此,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解题时可以先判断所选材料的文体,再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题。

记叙性语句排序【例1】(2015恩施中考)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次到黄山看日出。

凌晨,我挤在人群的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

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________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③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④然后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解析】通读语段后发现,该段叙述的是在黄山看日出时烟云的变化。

结合4个选项句中“一转眼间”“最初”“须臾”“然后立刻”几个词语可判断这道题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排列的。

排列时,可以根据关键词确定语序。

【答案】B【方法指导】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

以时间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以空间位置为序,应分析每句话里的方位词,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排列;以事件发展的先后为序,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排列。

说明性语句排序【例2】(2014河北中考)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向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B.⑥③①⑤②④C.③⑥①⑤④②D.⑥①③⑤②④【解析】第一步,通读语句,确定说明对象。

先通读选项,可知这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再由③⑥句可知此段的说明对象应是“下一代网络”,至此,便可确定③句应排第一位。

第二步,看说明顺序。

由题目所给句子从提出“下一代网络”到什么是“下一代网络”再到“下一代网络”的功能、思想,可知此段话用的是逻辑顺序。

第⑥句紧承第③句解释什么是“下一代网络”,第①句又紧承第⑥句说明“这一代网络”的不足,第⑤句用“而”字发生转折,说明“下一代网络”的优势,第④句的“这些”指代的内容很明显应在第⑤句,第②句带有总括性,并有标志性词语“多网融合”,与第④句的“融合到一个网络”相照应。

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的排序为③⑥①⑤④②,故选C。

【答案】C【方法指导】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解题时,首先,应明确语段的说明对象,明确说明的顺序。

其次,在明确说明顺序的前提下,按照说明顺序进行排序。

时间排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长等。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整体到局部来介绍。

议论性语句排序【例3】(2012河北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B.③①⑤④②C.①⑤④②③D.①②⑤④③【解析】通读选项,确定论点。

可知此题语段主要讲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的不同态度。

由第①句中的“归结起来”可知第①句是总结性话语,在其前应还有分句。

②、④、⑤三句都是分说,第③句是观点性语句,由此可知第③句排第一位,第①句中的“两种态度”紧承第③句中的种种态度,故排在第③句后面,④⑤两句具体阐释这两种态度,由第②句中的“错误”和“正确”两词确定第⑤句在前,第④句在后,再由第②句收尾。

故选B项。

【答案】B【方法指导】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

解题时,首先,要确定文段属于议论文体,弄清语段谈论的中心论点;其次,从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这一角度切入解题,顺序为论点→对论点的证明(分论点或论据)→对论据的总结,其中“对论据的总结”部分的顺序一般可以由结论句中的相关词语的顺序来决定。

,河北中考考点精练)1.(2015襄阳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________________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B.③②⑤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④⑤①③②2.(2015长沙中考)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B.⑥⑤①③②④C.⑥③②⑤①④D.⑤①⑥③②④3.(2015南昌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⑤④②①③4.(2015郴州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②④①⑤③B.③④②①⑤C.①⑤④②③D.③①⑤②④5.(2015益阳中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

②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③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

④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渐衰弱的身躯。

A.②①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②④①D.②①④③6.(2015十堰中考)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A.④⑤①③②B.①④⑤②③C.④①③②⑤D.①⑤③②④7.(2015韶关中考)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①刚建网时,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他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8.(2015资阳中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功的保证。

①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③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④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说起呢?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的生命却有限。

A.③①②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③①②⑤④D.②①③⑤④9.(2015唐山友谊中学模拟)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请将正确的排列顺序写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①大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

②所以说,霾其实是一种污染物。

③而霾就不一样了。

一般情况下,霾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物,它的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PM2.5,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④雾是由水汽组成。

水汽遇冷就结雾,再冷就是冷雾。

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表示,从本质上讲,按照气象学的定义,雾和霾是有本质区别的。

⑥一般雾的颗粒比较大,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微米。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5唐山路南区二模)把文后的句子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

________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①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②另一条是汲取教训、继续前行的路③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④这时的失败是真正的失败⑤这岔道口岔出两条路⑥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⑦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A.⑤①②③⑦④⑥B.①⑦④②③⑥⑤C.⑤①⑦④②③⑥D.①②③⑦④⑥⑤11.(2015张家口9中模拟)将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①入门后,先见砖木结构的天王殿。

②东西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③铁佛寺建在河北省东光县境内,寺门朝南,门额上书有“铁佛寺”三个苍劲大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