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6高一上·贵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在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成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
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
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
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摘编自2011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
(1)
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
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 . 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 . 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 .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
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B .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消弱。
C . 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
D . 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异常。
(3)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B . 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
C . 肠道内的杂菌会分解高蛋白物质,产生硫化氢、氨等毒害神经的气体,这就是说,可以通过杀灭这些杂菌来预防或治疗情绪异常。
D . 近年来,某些人行为失控的现象屡有发生,看来控制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是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
2. (11分) (2017高二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易,字希白。
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
俶归朝,群从悉补官。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
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
然自此以才藻知名。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
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
”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
”值盗起剑南,遂寝。
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
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
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
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
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
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
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
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
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 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
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
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
数月,召还。
久之,判三司磨勘司。
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
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
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
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B .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 .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 .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B . 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
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
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C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 . “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3)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
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
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 . 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
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 . 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 . 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
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②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3. (7分) (2019高三上·松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
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 . 诗中的雨虽是微雨却下得细密,以致船帆涨满,鸟儿飞缓。
C . 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D .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2)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4. (8分) (2015高一上·南溪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
③撑一支长篙,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君子坦荡荡,________。
(《论语》)
⑤荆轲和而歌,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
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⑦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⑧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5. (18分) (2015高二上·河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
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 .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 .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 . 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 .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
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
(4)
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5分)
6.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伦敦奥运会主火炬点燃了,全场沸腾,焰火绽放,欢乐的音乐、热烈的呼喊振聋发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B . 曹操的一切政令,都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谁反对他,就是反对皇帝,就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这就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
C . 昨天,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两辆采血车开进卫生部机关大院,部长陈竺带头献血,相信这一行动必将上行下效,推动全社会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以应对“血荒”。
D . 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就别无长物了。
”
7.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 . 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九十一家大小银行,只有七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剧《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8. (2分) (2015高二上·巴彦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 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 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 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③①④
9. (4分)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人尊称李白为“诗仙”,这构成了一种错觉,________①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
这是可悲的误会。
②________,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和进取之间徘徊,李白③________既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④________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
10. (5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中) 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组排比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雄鹰有了蓝天的陪伴,才有“鹰击长空”的豪迈;骆驼有了大漠的陪伴,才有“沙漠之舟”的美名;人生有了失败的考验,才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见识。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一下·遵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③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
④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
2-1、
2-2、
2-3、
2-4、
3-1、
3-2、
4-1、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5-1、
5-2、
5-3、
5-4、
四、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5分) 6-1、
7-1、
8-1、
9-1、
10-1、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