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伛偻
..()(2)窥.伺()(3)孳.生()
(4)勖.勉() (5)缫.丝() (6)鸡豚.()
(7)辍飧.() (8)闲暇.()
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既然已.通______,__________
(2)早缫而.绪通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其本.欲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抑耗其实
..而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甚怜.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字.而幼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传其事以为..
官戒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1)故⎩⎪⎨⎪⎧
故.乡人号之“驼”: 此物故.非西产:
君安与项伯有故.
: 累官故.不失为州郡: 广故.
数言欲亡: (2)因⎩⎪⎨⎪⎧ 因.舍其名: 因.击沛公于坐: 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始见其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顾⎩⎪⎨⎪⎧
去不复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吾念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不复顾.利害: (4)过⎩⎨⎧ 若不过.焉则不及: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愿枉车骑过.
之:
(5)其⎩⎪⎨⎪⎧ 其.乡曰丰乐乡: 其.本欲舒: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则与吾业者其.
亦有类乎: (6)以⎩⎨⎧
早实以
.蕃: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以.
子之道,移之官理: 4.词类活用 (1)名.
我固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驼业.
种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其天者全.
而其性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有能早而蕃.
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爪.
其肤以验其生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木之性日.
以离矣: 5.文言句式
(1)故不我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6.翻译句子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警句
课外名句
1.善恶不可以同道。

——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2.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

——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
3.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柳宗元
4.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柳宗元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天对》等。

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

柳宗元的诗,大多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二、背景展示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

仅有一点儿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以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对官府扰民、百姓惶恐的情况作了生动的描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而本文的构思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文白对照
郭橐驼,不知 始 何 名 。

病偻 ,郭橐驼,不知道原来叫什么名字。

由于患病背驼了,脊背高起
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 乡人号 之 “驼”。

弯腰行走,有点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称他为“驼”。

[ 橐驼(tuó,tuó):即骆驼。

⎦⎥⎥⎤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始:当初,原来。

病:患病。

偻:脊背弯曲,即伛偻病。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伏行:弯着腰走。

类:似。

驼闻 之 曰:“甚善。

名我 固郭橐驼听到这个称呼后说:“很好。

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
当。

” 因 舍 其 名,亦自谓“橐驼”云。

就很恰当。

”于是舍弃自己的原名,也自称“橐驼”了。

⎣⎢⎡ 名:


⎥⎥⎤名,作动词。

固:本来。

因:于是。

自谓:自称。

其 乡曰丰乐乡,在长安 西。

驼业种树 ,凡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以西。

郭橐驼以种树为业,凡
长安豪富人 为观 游 及 卖果 者,是长安富贵人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及种树卖果营利的人,
皆争 迎取 养 。

都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

⎣⎢⎢⎡ 业:以……为业,作动词。

观游:观赏游玩。

卖果者:

⎥⎥⎤指种树卖果营利的人。

争迎取养: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

视 驼所种树,或大家看到郭橐驼栽种的树,即 移徙 , 无 不 活; 且 硕 茂,早实 以 或移植的,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硕大茂盛,结果早而且
蕃 。

他 植者虽 窥 伺 效 慕 , 莫结得多。

其他种树人虽然暗中观察、效仿羡慕他,但是没有 能如也 。

人能比得上。

⎣⎢⎢⎡ 移徙:移植。

硕茂:硕大茂盛。

实:果实,作动词,结果。

以:而且。

蕃:多。

窥(kuī)伺效慕:暗中

⎥⎥⎤观察、效仿羡慕。

有 问之 , 对曰:“ 橐驼 非能使 木
有人问他种树的秘诀,他回答道:“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 寿 且 孳也, 能顺 木之天以致其 性活得长久而且茂盛,只不过能顺从树木的天性,而使它的本性 焉尔。

得以充分发展罢了。

⎣⎢⎢⎡
对:回答。

寿且孳:活得长久而且茂盛。

孳,滋长、繁殖。

天:天性,指自

⎥⎥⎤然生长规律。

致其性:使它的本性发展。

致,尽。

性,本性、天性。

焉、尔:均为句末语气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凡大凡 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其土 欲 故,其 筑种树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整,土要用原来的,捣土要
欲密。

既然 已 , 勿 动 勿 虑 ,去 不结实。

这样做完以后,就不要再动它,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 复 顾。

再去看它。

⎣⎢⎢⎡
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

性,性质、方法。

本:根。

舒:舒展。

培:培土。

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 的土。

筑:捣土用的杵,这里用作动词,捣土。

密:结实。

既然
已:已经这样做了。

既,已经。

然,这样。

已,通“矣”,了。

勿动
⎦⎥⎥⎤勿虑:不要再动,不要再忧
虑它。

去:离开。

顾:回头看。

其莳也 若 子, 种植的时候要像对待孩子那样 其置也 若弃 ,则 其细心,种完后可以像抛弃了它们一样不睬不理,如此它们的
天者 全 而 其 性 得 矣。

自然天性就得以保全,它们的本性就得到了充分发展。

⎣⎢⎡ 莳(shì
):种植,移 ⎦⎥⎥⎤植。

若子:像对待孩子那样。

置:放,这里是放在一边不管的意思。

若弃:像抛弃了它们。

故 吾 所以我的秘诀 不 害其 长而已, 非有能 硕 茂不过是不妨害树木的自然生长罢了,并非有能耐使它们树大
之也;不抑耗其实 而已, 非有能 早而蕃叶茂;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也没有能耐使树木结果
之也。

早且多。

⎣⎢⎢⎡⎦⎥⎥⎤害:妨害。

硕茂:使动用法,使……树大叶茂。

抑耗其实:抑制损耗它的果实。

蕃:多。

他植其他 者则不 然。

根 拳而 土 易,种树人却不是这样。

他们种树时拳曲树根,又换了原来的土,
其培 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 及 。

苟 有能反是用来培根的土,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假使有和这种(做法)
者,则又爱 之太 恩 , 忧之太勤。

旦 视而相反的人,却又爱护得过分用心,担心得太多。

早上去看看,
暮 抚, 已去 而复 顾。

晚上去摸摸,刚离开又回来再瞧一瞧。

⎣⎢⎢⎡
拳:拳曲,伸展不开。

易:更换。

若不过焉则不及: ⎦
⎥⎥⎤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苟:假使。

反是者:和这种(做法)相反。

是,这。

恩:情深,这里指用心。

甚者,更有甚者, 爪其肤 以 验 其 生枯 ,摇其本以观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干来
其 疏 密 ,而 木之 性日以 离矣。

看它是否栽结实了,却一天天背离了树的本性。

⎣⎢⎢⎡ 爪:用指甲划破。

验:检验、察看。

⎦⎥⎥⎤摇其本:摇晃树干。

疏密:疏松还是密实。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离:背离,远去。

虽 曰 爱 之 ,虽然说这是爱护它, 其 实 害 之;虽 曰 忧 之,其实 仇之:故实质上是伤害了它;虽然说这是担心它,其实是仇视它:所以他们
不 我若也。

吾又何 能为哉?”种的树不如我种的树。

我又有什么能耐呢?”⎣⎢⎢⎡⎦⎥⎥⎤不我若:即“不若我”,不如我。

问 者曰:“以子 之道, 移之 官理 ,可问话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移用到当官治民上,可 乎?”以吗?”⎣⎢⎢⎡⎦
⎥⎥⎤官理:官治,当官治民。

理,治、统治。

驼 曰:“我 知种树而郭橐驼回答道:“我只知道种树 已 , 理 ,非 吾 业也。

然 吾居 乡,见 长人者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下,看到做官的
好烦其 令, 若甚怜 焉 ,而 卒 以 祸。

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终于给他们造成了灾祸。

⎣⎢⎢⎡⎦
⎥⎥⎤长(zh ǎn ɡ)人者:做官的。

长,治理。

人,民、老百姓。

烦:繁多。

卒:最终,终于。

旦暮 吏差吏一天到晚 来而 呼 曰:‘官 命 促尔 耕, 勖 尔 植,督跑来喊道:‘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勉励你们种植,督促
尔 获,早 缫而 绪,早 织而 缕 ,字你们收割,早早地让你们煮蚕茧抽取蚕丝,早早地织布纺线,养
而 幼孩,遂 而 鸡 豚。

’鸣鼓而 聚 之,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敲鼓将百姓聚集在一起,
击 木 而 召 之。

打着梆子将众人召集起来。

⎣⎢⎢⎡ 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种。

尔,你们。

勖(xù)尔植:勉励你们种
植。

勖,勉励。

督尔获:督促你们收割。

早缫(sāo )而绪:早早地让你们煮蚕茧抽取蚕丝。

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而,通“尔”,你们。

绪,丝的头绪。

缕:线。

字:养育。

遂:成。

木:梆子。

吾小 人 辍 飧饔我们小民一天到晚停止 以 劳 吏 者, 且 不得暇,又何以 蕃吾生吃饭来慰劳官吏们,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
而安 吾 性 耶?故 病且 怠。

若 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贫困并且懈怠。

如果这样,
则与 吾 业 者其亦有类 乎?”就和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有些类似吧?”⎣⎢⎡ 吾小人:我们小民。

辍飧饔(sūn yōn ɡ)
以劳吏: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

飧,晚饭。

饔,早饭。

暇:空闲。

蕃:繁殖,繁衍。

病且怠:穷困并且懈怠。

病,穷困。

怠,通“殆”,

⎥⎥⎤疲敝。

若是:如果这样。

类:相似。

问 者曰:“嘻,不 亦善 夫!吾问 养树, 得
问话的人说:“嘻,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的是种树,却得了
养人 术。

” 传其 事 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方法。

”于是我便把郭橐驼的事迹记录下来,以为官 戒也。

作为官员们的鉴戒。

⎣⎢⎡⎦
⎥⎤传(zhuà
n ):记。

脉络梳理
1.郭橐驼和别人种树的方法、种树后的态度和结果各有什么不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本文的写作重点仅仅是介绍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一段介绍郭橐驼的身世侧重介绍名字,“橐驼”并不雅,为何郭橐驼却认为“名我固当”,舍名自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文章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民不聊生。

告诫为官者治民首先要爱民,爱民主要是利民。

运用示例唐太宗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作为官员,心中装有百姓,心中想着百姓,牢固树立百姓利益无小事的勤政思想,像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种树那样,顺其自然,理其天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尽到为官之责。

如果官员只为自己的政绩着想,只想着树立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强迫百姓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行事,急于求成,大兴土木劳役,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叫苦难应。

久而久之,民心背离,必定会使集体、国家这棵大树枯萎、凋零。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行事须三思,民生当为先。

(高考作文《民顺与国强》)
2.课外素材
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
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

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

这里有61户村民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2010年4月30日,村支书赵久富辞别80多岁的父母亲,带头外迁,61户村民的移民搬迁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

赵久富把党旗挂在了自家的外墙上。

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送别。

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了蓄满清水的库区;61户移民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点评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抹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请你思考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容——柳宗元在永州
①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

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

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地哀鸣。

②单薄的长衫终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颤,挺了挺身子。

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

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时的理想。

(2)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③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他被贬永州。

④荒蛮的永州,瘴疫猖獗,民风剽悍;阴险的政敌,不断监视,伺机发难。

怨恨,梦魇
般纠葛在心头,日日夜夜,夜夜日日。

正值盛年的他,却早已须发斑白、形容枯槁、步履蹒跚,仇愤深深刻进他紧锁的眉间。

(2)
⑤到永州的那天傍晚,他发现庭院一隅有株矮矮的菊,不禁自嘲地苦笑:自己就是这株墙角的菊——向前看,只一堵寂寞的高墙;向上看,唯一角狭小的天空。

没有群芳环绕,没有百花争艳。

偶尔抬头,有飞鸟淡淡的翅影;偶尔低头,有蚂蚁匆匆的足迹。

是谁把它丢弃在这里?为什么命运对它如此不公?它大概快要枯萎了,他想。

⑥然而,西风飒飒的一个清晨,它忽然开放——如雪般洁白的花瓣优雅地舒展,在寂寞的墙角吐着静静的幽香。

⑦那一天,怒放的白菊前,有一个身影,久久伫立;有一道目光,渐渐释然……
⑧他回到书房,关上了那扇朝北的窗,却打开了心头一片豁然的天地。

然后,他拿起了笔。

十年,他枯瘦的手指间流泻出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

(2)
⑨面对人生的失意,包容让他安然。

⑩公元815年,他被召回京,旋即再贬柳州。

⑪这一次,离开都城的路上,他目光淡定,遥望天际,却没有再回望长安。

⑫在更为偏远、荒僻的柳州,他走出了书房,凭借一颗正直文人的良心,开了荒、打了井、种了树、办了学、释放了奴仆,营造出了南国荒原中一道绮丽的风景。

⑬面对命运的坎坷,包容让他淡然。

⑭感谢包容,是它留给我们歌咏永州的不朽诗文;感谢包容,是它使柳州迎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感谢包容,是它塑造出一位光耀千古的文学大师——柳宗元。

(4) ⑮柳州城内,柳侯祠的匾额至今仍然光彩夺目。

那上面,闪耀着包容的熠熠光芒……思悟要点
这是一篇取材新颖、思想深刻的考场作文,又是一篇有史可证、想象合理的历史小说。

文章依据柳宗元政治生涯的坎坷遭际,充分、大胆地发挥想象,记录了人物的心路历程,阐发了对话题“包容”的见解。

(1)②~⑧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写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遭遇打击、失意怨恨继而豁然的心理。

运用了以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

(2)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提示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含意,意境优美,隽永含蓄。

(3)⑩~⑫段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与前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这部分内容讲述了感悟包容、创造辉煌的过程。

运用了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

(4)第⑭段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总结上文,突出主题,呼应题目。

运用排比句式,强调了柳宗元人生的贡献之大,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柳宗元的仰慕之情。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yǔ lǚ(2)kuī(3)zī(4)xù(5)sāo(6)tún(7)sūn(8)xiá
二、
1.(1)“矣”了(2)“尔”你们
2.(1)根。

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本钱,本金。

(2)它的果实。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3)怜爱。

怜悯。

(4)养育。

文字等。

(5)小民。

指人格卑鄙的人。

(6)把……作为。

认为。

3.(1)所以本来旧交情仍然故意地
(2)于是趁机因为通过,经由
(3)回头看回头但是拜访顾及
(4)过多凋落探望
(5)代词,他的指代词,那代词,它,它们表推测语气,大概
(6)表递进,而且表目的,来介词,把
4.(1)名词用作动词,起名。

(2)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业。

(3)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4)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多。

(5)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6)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1)宾语前置句。

(2)宾语前置句。

6.(1)郭橐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富贵人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及种树卖果营利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

(2)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茂盛,只不过能顺从树木的天性,而使它的本性得以充分发展罢了。

(3)大凡种树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整,土要用原来的,捣土要结实。

要点突破
1.
2.本文不仅仅是介绍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借为郭橐驼作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

延伸探究
(1)“橐驼”意为“骆驼”,骆驼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动物,象征了人物勤劳、善良而又富有智慧的意义。

(2)这一称呼符合人物身体残疾的特征,郭橐驼“舍名自谓”表现了其乐观豁达、自信坚强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