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1(浙江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01(浙江通用)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折扇·山水·品格(37分)
(2023秋·江苏南京期末)班级开展“赏金陵折扇,探非遗之美”的主题活动,读下面的开场白,完成下面小题。

(10分)
①金陵折扇是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品质高雅、古pǔ稳重,彰显金陵非遗之美。

②金陵折扇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的劳动,民间制扇人,工于扇骨雕镂,精于扇面书画。

③小小折扇承载着三千年的历史文化。

④让我们拉开活动序mù,瞻仰古代文人的生命格调,探寻金陵折扇的魅力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1)古pǔ( ) (2)序mù( ) (3)承载.( ) (4)瞻.( )仰2.下列词语中的“工”字与画线字同义的是()(3分)
A.工艺美术B.工诗善画C.异曲同工
3.对下列各句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句,句子的主干是“折扇制作是劳动”。

B.第③句,句子中“折扇”作主语,“承载”作谓语。

C.第④句,这句话是祈使句。

D.第④句,句子中的“生命格调”和“金陵折扇”都是偏正短语。

【答案】
1.(4分)朴幕 zài zhān 2.(3分)B 3.(3分)A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古pǔ(朴):质朴而有古代的风格。

序mù(幕):某些多幕剧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喻指重大事件的开端。

承载.(zài):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瞻.(zhān)仰:怀着敬意看。

2.本题考查字义。

题干中“工于扇骨雕镂”的意思是善于在折扇的竹质扇骨上,用各种雕刻手法进行工艺制作。

工:长于;善于。

A.“工艺美术”的意思是制作手工艺品的艺术。

工:加工;制作。

B.“工诗善画”的意思是善于诗,熟悉画。

指擅长写诗作画。

工:长于;善于。

C.“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作品曲调不同,而同样精妙。

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工:效果。

故选B。

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所谓句子的主干就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余的部分,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

A.有误,第②句的句子主干是“折扇制作不是劳动”;故选A。

4.(2023秋·河北张家口期末)山水之美,诗文共谈。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6分)“山”,天然灵秀,意蕴丰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是秋意浓浓的山野之美;“,互相轩邈。

”(吴均《与朱元思书》)是雄奇峻岭的动态之美。

“水”,变幻多姿,含情寄思。

“,”是《渡荆门送别》中情意深厚的长江水,触发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是《三峡》中春冬季节富有色彩又动感十足的长江水,寄寓郦道元的无限情思。

无怪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一句也以水相比,写月光的澄澈清明。

【答案】
4.(6分)负势竞上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庭下如积水空明【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竞、湍、潭、庭。

(2023秋·浙江金华期末)南朝写景散文的盛行显露出明晰的山水审美意识,阅读文本,回答小题。

(21分)
【甲】
骈体之称,其意何如?a《说文解字》:“骈,驾二马也。

从马,并声。

”段玉裁注曰:“骈之引伸,凡二物并曰骈。

”其所概括的,就是此种文体的最突出特点——b语句的平行、对称。

这个特点既是中国语言和汉字的单音节、多声调特点决定的;c同时也是这种文体的美学追求。

南朝骈赋在词采、d用典和音韵等方面有其独特历史渊源与审美价值。

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样式,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最为壮丽的奇观。

(节选自《南朝骈文初探》)【乙】
高松赋
〔南朝·梁〕沈约
郁彼高松,栖根得地,托北园于上邸,依平台而养翠。

若夫蟠株耸干之懿①,含星漏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

朝吐轻烟薄雾,夜宿迷鸟羁雌②,露虽.滋而不润,风未动而先知。

既梢云于清汉,亦倒景于华池,轻阴蒙密,乔③.柯.布护,叶断.禽踪,枝通猿路。

听骚骚于既晓.,望隐隐于将暮,暧④.平湖而漾青绿,拂缯绮而笼丹素。

于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悬,檀栾⑤之竹可咏,邹枚⑥之客存焉。

(选自《全梁文。

卷二十五》)【注释】①懿(yὶ):美好。

②羁雌:失偶的雌鸟。

③乔:高。

④暧:这里指使昏暗,不明朗。

⑤檀栾:美好的样子。

⑥邹枚:汉代邹阳、枚乘的并称,两人皆以才辩著称。

【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甲】文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3分)
A.a B.b C.c D.d
6.根据提示,解释【乙】文中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

(4分)
①露虽.滋而不润(提示:成语推溯,联系成语“虽死犹荣”)( )
②乔柯.布护(提示:联系课内,关联《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 )
9.结合【甲】文,分析【乙】文在句式、节奏方面的特点,说说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4分)10.【乙】文和刘桢《赠从弟(其二)》一诗都是咏物之作,两者借“松树”所寄寓的情思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5.(3分)C 6.(4分)虽然树枝/枝叶阻断/使……断绝天亮 7.(3分)于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悬 8.(3分)托北园于上邸,依平台而养翠枝干高大挺拔/不惧寒冷风霜拟人/对偶 9.(4分)“骈体”的语句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选文二以四六短句为主,运用对偶的手法,如“朝吐青烟薄雾”对“夜宿迷鸟羁雌”,句式对仗,结构整齐,具有结构美。

(2分)文中韵脚“地”“懿”“枝”“雌”“知”等都押“i”韵(其他押“u”“an”韵的也可以),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2分) 10.(4分)示例一不相同,选文中写松树枝叶生长得高,无私庇护生灵,表达了对如松树一般高洁无私的人的赞美。

(2分)刘桢诗写松树在寒风中挺立,不惧严寒,表达了对弟弟坚贞不屈的志向的期望。

(2分)
示例二相同,选文中写松树经风霜而不断生长,表达了对如松树一般坚贞的美德的赞美。

刘桢诗写松树在寒风中挺立,刚劲不屈,也表达了坚贞傲岸的情怀。

【解析】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有误,“这个特点既是中国语言和汉字的单音节、多声调特点决定的”与后文“同时也是这种文体的美学追求”构成完整一句话,中间用逗号衔接表示短暂停顿;故选C。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露水虽然能使它生长却不会打湿它。

成语“虽死犹荣”意思是指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

据此可知,虽:虽然。

②句意:高大的树枝在四面守护。

“横柯上蔽”意为:横斜的树枝可以遮住阳光。

据此可知,柯:树枝/枝叶。

③句意:叶子能隔断鸟儿的来往。

结合成分分析,断:使动用法,使……断绝,阻断。

④句意:早晨能听到“骚骚”的鸟兽之声。

联系后文“望隐隐于将暮”可知,“晓”与“暮”相对,可理解为:天亮。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在这时垄头的疾风劲吹,塞外的天气高寒,像蓬草一样行踪不定,天上明月高悬。

“于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总说塞外天气的寒冷;“流蓬不息”“明月孤悬”从两方面进一步阐述塞外寒冷天气景色特点;故断句:于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悬。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郁彼高松,栖根得地,托北园于上邸,依平台而养翠”,写松树生长在高地,根深扎大地,尽显苍翠,通过写松树生长的环境优越,侧面烘托了它姿态的美好;
第二空:①句“暧平湖而漾青绿”,运用侧面描写,写松树倒映在湖水中,湖水都呈现青绿苍翠的颜色;
②句“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运用正面描写,直接写出松树树干粗壮,枝叶较高,体现了它枝干苍劲、虬枝横生的特点;
第三空:“朝吐轻烟薄雾,夜宿迷鸟羁雌”中的“吐”赋予松树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松树体型之大,能够使鸟儿在此栖息,庇护生灵。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填空即可。

9.本题考查拓展探究。

结合【甲】“此种文体的最突出特点——语句的平行、对称。

这个特点既是中国语言和汉字的单音节、多声调特点决定的”可知骈体的特点。

结合【乙】文“郁彼高松,栖根得地,托北园于上邸,依平台而养翠”“轻阴蒙密,乔柯.布护,叶断.禽踪,枝通猿路。

听骚骚于既晓.”等语句可知,【乙】文主要以四六短句交错运用;“朝吐青烟薄雾”对“夜宿迷鸟羁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更具节奏感和音韵美;此外,“地”“懿”“枝”“雌”“知”等都押“i”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10.本题考点对比阅读。

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乙】“朝吐轻烟薄雾,夜宿迷鸟羁雌,露虽.滋而不润,风未动而先知”“叶断.禽踪,枝通猿路”可知,文中的松树枝繁叶茂、高大茂盛,为许多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表达作者对像松树一般无私伟大的人的赞颂之情;《赠从弟》一诗借写风中松树傲然挺立的姿态,表达对从弟坚贞不屈精神的渴望和期盼。

【点睛】参考译文:
【乙】那棵高松多么葱郁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生长在北园里,背依着官邸的平台展现着苍翠的颜色。

它的树干高高耸立着,星星和月亮的光芒从繁茂的枝叶间漏下来,经历千年霜雪才长得一拱粗,长到百仞之高才展开枝叶。

早晨被轻烟薄雾所笼罩,晚上栖着迷途失偶的鸟儿,露水虽然能使它生长却不会打湿它,风还未吹动它,它先知道了。

树梢能伸展到云霄中去,倒影映入池塘,树叶像阴云般笼盖茂密,高大的树枝在四面守护。

叶子能隔断鸟儿的来往,树枝能当猿猴的道路。

早晨能听到“骚骚”的鸟兽之声,傍晚能隐约看到它们的影子。

荫蔽得湖水显出清绿色,像有美丽图案的丝绸轻拂着,显示着赤诚纯洁的心灵。

在这个时候,垄头的疾风劲吹,塞外的天气高寒,像蓬草一样行踪不定,天上明月高悬,美好的竹子值得咏叹,真称得是邹阳、枚乘的贵客啊。

二、新潮·经典·表达(83分)
(一)(2022秋·浙江丽水期中)文学社同学们在学习新闻阅读、采访、写作之后,开展了“今天我是小记者”的实践活动。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实践成果。

(12分)
二次元文化正在成为一股潮流
第一小分队:王子君刘易陈小语
10月20日,我们在龙渊新天地周围进行了关于二次元的实地采访。

我们分组采访了两类人群:了解二次元并有接触的群体和不了解二次元并没有接触的群体。

通过问题采访和调查统计,接触过二次元文化的大多是1525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会穿cos服来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因为受到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而逐步了解二次元。

也有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长大后喜欢上二次元文化中的动漫类作品。

不了解并没有接触过这类文化的大多是在30岁及以上的人群,他们对于二次元表现得略微冷淡,大部分人对这种崭新的文化采取观望的态度。

对于有接触二次元文化的人,大部分回答二次元文化是自己减压的最理想方法,也让自己更自信,更勇于社交。

对于不了解这种文化的群体,大多说他们没接触过二次元,也没有了解这类文化的朋友,说明二次元文化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交圈。

这次采访中我们还碰到一个56岁的阿姨。

她说以前虽然不了解这种文化,但现在想要和我们分队中穿着角色装扮的二次元热爱者合影。

其实她并不知道这位二次元热爱者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但是她能够做到以平常的眼光去看待、欣赏这些装扮,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这次采访后,我们对现代的新兴文化二次元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认为,接触过这种文化的人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情绪窗口,有不一样的社交圈;没有接触的人可以知道有这样一个不一样的圈子,做到尊重,不干涉。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和现状调查
第二小分队:周晓文赵芸李雨霏
10月21号,我们小组在网上进行了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线上采访。

采访目的:了解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

采访对象:七至九年级同学、心理导师卓老师。

采访同学的问题设计:同学你好,你最近会因为学习而有很大压力吗?你是否有缓解压力的方法?你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必要?
采访老师的问题设计:卓老师,您好!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抑郁症已成为全球15至19岁青少年的头号疾病,在您接触到的学生中,您认为现在学生普遍有怎样的心理症状?您一般会运用哪些减压方式进行疏导?我们如何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呢?
调查情况反馈:
同学们:据调查,近70%的学生会有较大学习压力,此外还有青春期身体发育、交友、电子产品使用、家庭关系等带来的压力。

大部分同学选择运动或听音乐进行减压,也有通过阅读、使用电子产品等来缓解情绪。

青少年们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应受到重视,需要社会各方合力进行干预、疏导和帮助。

卓老师: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症状有逆反、抗拒、厌学、焦虑、自卑、沉迷游戏等。

家长与学校要与孩子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安全的空间,听其倾诉。

大家平时可以通过运动,与朋友、家长交流,听轻音乐等放松身心。

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缓解释放压力。

与有心理疾病的同学相处,不刻意回避和特别对待,而应多给予他们关怀与帮助。

采访总结:心理健康是我们幸福、快乐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更积极地看待世界。

(摘自互联网,2023年10月22日,有删改)11.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两则材料的时间、地点、用词、数据中我感受到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B.上述两则材料的标题都简明、醒目,具有概括性,选材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中的热点。

C.采访要严格按已定方案进行,如文中56岁大妈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拒绝,不浪费时间。

D.成功的采访基于充分的准备。

此次社员们采访主题明确、问题设计合理,活动开展有效。

12.初语文学社将推出《快乐星期三》专栏,需要用到以上实践成果。

在选择哪个小分队的内容时产生争论,结合背景链接,请你帮助他们选择并说明理由。

(3分)
【背景链接】
【答案】
11.(3分)C 12.(3分)示例一:我选择第一小分队的内容,因为二次元文化是新鲜事物,是同学们感兴趣、喜欢的事物,也是减压的理想方法,让同学们更自信,更勇于社交。

(1分)这符合“快乐星期三”提升学生素养活动的宗旨,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

(1分)放在这个专栏正合适。

(1分)(结合文章和背景链接进行阐述,意对即可)示例二:我选择第二小分队的内容,因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贴近同学们生活,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第二分队的调查中既让大家了解了一些心理健康现状,还学到了通过运动,与朋友、家长交流,听轻音乐等放松身心的方法。

知道了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以及如何更好地与有心理疾病的同学相处等。

这符合“快乐星期三”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宗旨,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放在这个专栏正合适。

(结合文章和背景链接进行阐述,意对即可) 13.(6分,每问2分)示例一:目的:了解主办方组织本次科技大赛的目的对象:A.活动主办方。

问题:您好,请问组织这次科技比赛的目的是什么?主办方对同学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满意吗?标题:放飞梦想,筑梦未来
示例二:目的:了解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的收获
对象:B。

获奖同学问题:同学,恭喜你获得一等奖。

你在取得这么好成绩的背后遇到过什么困难,想放弃过吗?参加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标题:科技竞风采,快乐星期三
示例三:目的:了解老师们在指导过程中的经验所得。

对象:C。

比赛指导师问题:老师,您好!感谢你们的默默付出。

这次好成绩的背后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标题:科技成就梦想,师生共创辉煌
【解析】
11.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C.根据第一组材料第四段中的“但是她能够做到以平常的眼光去看待、欣赏这些装扮,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可知,这位阿姨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应满足她的要求,不能因为时间原因而生硬拒绝。

故选C。

12.本题题考查拓展应用,开放类试题,联系材料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可选择第一小分队的内容。

根据第一组材料中的“通过问题采访和调查统计,接触过二次元文化的大多是1525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会穿cos服来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可知,二次元文化是新生事物,是同学们感兴趣,喜欢的事情。

根据“对于有接触二次元文化的人,大部分回答二次元文化是自己减压的最理想方法,也让自己更自信,更勇于社交”可知,二次元文化是解压的好方法。

可以让同学们更自信,更勇于社交。

联系背景链接中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可知,第一小分队的内容更符合“快乐星期三”提升学生素养活动的宗旨,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

所以放在这个专栏合适。

13.本题考查设计采访活动。

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采访对象:选择采访对象为“比赛指导师”,目的为:了解如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技素养。

采访问题:选择采访对象为“比赛指导师”,设计问题为:您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最大的闪光点是什么?
拟写标题为:科技助力梦想,创新改变生活。

(2022秋·浙江金华期末)文学名著阅读(31分)
①二十八日早晨,大榆洞志司①作战室里气氛十分紧张,彭德怀、邓华、洪学智等焦急地地上踱来踱去。

角落里,报务人员戴耳机,正在和各部队沟通联络。

②继二十六日三十八军和四十二军拿下德川、宁远之后,四十军已向球场、价川方向进攻;同时五十军、六十六军和三十九军也分别向博川、安州、宁边、价川方向实施突击,敌人已全面溃退。

现在,三十
㉒“彭总,三十八军打得好啊!”
㉓彭德怀激动地听到了韩先楚的汇报。

……
㉔“三三七师三龙源里堵击战和三三五团三连松骨峰堵击战打得最苦,两个连基本都打光了,但是完成了任务……”韩先楚在里报告彭德怀,“敌人向这两个连的阵地轮番用飞机大炮轰炸,用坦克掩护成团的兵力进攻,真是炮犁火耕呀……六个多小时,敌人未能前进一步!战士们在人弹将尽的时候,用枪托砸,用刺刀挑,甚至用石头、用牙齿和敌人搏斗,有的身上被汽油弹打着了,就把枪一摔,带着火扑向敌人,抱住敌人不放,和敌人一同被火烧死……”
㉕接完韩先楚的后,彭总沉默了许久,然后叫过作战处长丁甘如,让他找人去写通报,传令嘉奖三十八军。

㉖很快,电报稿拟好了,彭德怀接过电报看后,马上提笔签了字。

丁甘如正要将电报适机要处译发,又被彭德怀叫住:
㉗“慢走,我还要添一句话。


㉘丁甘如又将电报交给彭总,彭总提笔在电报末尾添写了六个大字:
㉙“三十八军万岁!”
㉚搁下笔,彭德怀向邓华和洪学智说:“我加了‘三十八军万岁’,怎么样?”
㉛“彭总,这……不好吧?”邓华心迟疑地说。

㉜“打得好,就是万岁嘛!”彭德怀坚持道,转对丁甘如挥了挥手,“发了吧,发了!”
㉝于是,一封彭德怀亲自签发的嘉奖三十八军的电报,便飞向了朝鲜各个部队,“万岁军”的美名迅速传遍了冰天雪地的前线阵地。

㉞这封电报到达三十八军指挥部之前,梁兴初②正在兴致勃勃地给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打:“杨大易吧?熙川你扑了空,捡了点破洋落,还给老子送来,现在你打了大胜仗,怎么不给我们送点战利品来?”
㉟“你放心军长,有你的,我已派人收拾哪!你要什么?要什么有什么,数量管够!”
㊱“你以为我想发财呀?娘的,我得给彭总他们送去,你快捡那漂亮的小手枪、高级望远镜、还有什么刮胡子刀之类的稀罕玩意儿多送点来!我让人连夜送到志司去,让他们看看,咱三十八军到底是不是主力!”
㊲“是呀,主力就是主力嘛!”杨大易在里得意地说。

㊳“军长,志司来了嘉奖电报!”一位参谋跑进指挥部,手里扬着一份电报,脸上显出非常激动的神色。

17.上文中划曲线的部分与以下材料都有彭德怀的语言描写。

它们分别出自纪实小说《黑雪》和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请你从体裁、内容、描写等角度比较不同之处。

(12分)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那是谁?”彭德怀问一个负责管理列宁俱乐部的少先队员。

“那是日本帝国主义者!”那个孩子回答。

“你怎么知道的?”彭德怀问。

“你瞧那个大鼻子就行了!”
彭德怀听了大笑,看看我。

“好吧,”他指着我说,“这里有个洋鬼子他是帝国主义吗?”
【答案】
14.(6分,每点2分)①堵住三所里②堵住龙源里③嘉奖三八军 15.(8分,每问4分)(1)“刚刚”“便”写出志愿军急行军之后正好赶到堵截地点,(2分)体现志愿军急行军争分夺秒、速度快,任务惊险。

(2分)
(2)用比喻的修辞,把三三七团比作钢钉,“钉”字写出三三七团牢牢坚守阵地,(2分)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勇猛。

(2分) 16.(5分)示例:从目录中“梁兴初慎于初战”可知梁兴初在之前因为作战过于谨慎,丧失了战机。

(1分)后来梁兴初被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批评,大叫“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来表达对梁兴初战役指挥不当的不满,梁兴初被骂是马谡。

(1分)后来梁兴初指挥三十八军取得重大胜利,赢得“万岁军”的美名。

(1分)梁兴初的泪珠中有战役最终胜利的喜悦,有对战役中战士们英勇献身的心痛,有终于捍卫了自己与三十八军名誉的委屈与骄傲。

(2分) 17.(12分)《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描写的是在延安时期的彭德怀,他与小先队员打成一片,具有天生亲和力。

(3分)作品亲自记录,用事实说话,有史料价值。

(3分)而上文是抗美援朝期间作为总司令的彭德怀,他在司令部指挥战役,情绪随着军情变化而变化。

(3分)“兴奋”“自言自语”等表情、语言有事实材料基础,但经过艺术加工,文学性更强,有很强的可读性。

(3分)
【解析】
14.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

结合第⑭段“立即给一一三师回电:坚决堵住经三所里南逃之敌!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可概括出:堵住三所里。

结合第⑲段“还得再给一一三师发报,让他们派一个团赶到龙源里堵住敌人!”可概括出:堵住龙源里。

结合第㉕段“接完韩先楚的后,彭总沉默了许久,然后叫过作战处长丁甘如,让他找人去写通报,传令嘉奖三十八军”可概括出:嘉奖三八军。

15.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刚刚”“便”两个副词,突出了志愿军战士一路急行军正好赶到预定地点的急迫情形,让人感受到当时任务和形势的紧急惊险。

(2)“三三七团却象一根钢钉钉在山上”把三三七团比作钢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们坚守阵地比作钉子钉在地上,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为阻击敌人而英勇战斗的情形。

16.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