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学习目标:
1.概括林冲的主要经历,通过分析其语言、动作、心理等说出林冲的形象特点。
2.分析林冲在特定环境下的性格特点,探究其性格中出现的悖论。
3.通过分析社会现实对林冲的影响,探究作者的思想态度,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关注小说反映时代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概括林冲的主要经历,通过分析其语言、动作、心理等说出林冲的形象特点。
2.分析林冲在特定环境下的性格特点,探究其性格中出现的悖论。
3.通过分析社会现实对林冲的影响,探究作者的思想态度,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关注小说反映时代的文化价值。
教学思路:
【学习任务一】概括经历,归纳形象
【学习任务二】绘制情绪曲线,探讨悖论原因
【学习任务三】续写命运,发帖讨论
【学习任务四】知人论世,探究原因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水浒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版)
2. 李煜辉《横逆之来:说说你读不懂的林冲》
3. 曹可智《从“隐忍”走向“反抗”——浅析林冲形象》
4. 赵振杰《文学作品是对时代的回应》
5. 施耐庵和《水浒传》(自编材料)
同学们好,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很多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选取的5篇经典小说,以其深刻的时代性吸引了无数读者,影响着后世许多作家的创作,给予我们至深的力量。
这些作品,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洞察人性,关照现实,指引人生。
这门课的学习目标有:
1.概括林冲的主要经历,通过分析其语言、动作、心理等,说出林冲的形象特点。
2.分析林冲在特定环境下的性格特点,探究其性格中出现的悖论。
3.通过分析社会现实对林冲的影响,探究作者的思想态度,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关注小说反映时代的文化价值。
任务一:概括经历,归纳形象
在课前学习中,我们已经依据课文内容,梳理了林冲的主要经历,可以明确选文中林冲的经历主要有:沧州遇故知、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杀敌山神庙四个阶段。
第一部分是小说的序幕,讲述了林冲刺配沧州后,遇到了东京旧识李小二。
如今李小二在牢城营前经营茶酒店,两人交好。
第二部分是小说的开端,讲述了李小二家在店里,偷听到陆谦等人密谋。
林冲得知后推测出是陆谦谋害自己,便买了几把尖刀准备杀敌,却没有找到陆谦。
第三部分是小说的发展,讲述了林冲被管营派去接管大军草料场,因风雪寒冷出去沽酒,回来时发现草屋已被雪压倒,只好到山神庙借宿。
第四部分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讲述了林冲夜宿山神庙后,在庙里听到陆谦等人在庙外合谋火烧草料场的奸计。
林冲意外得知自己被害的事情原委,怒杀仇敌。
《水浒传》成为经典的一大原因,在于成功塑造了典型人物。
林冲这一重要角色,正是凭借他丰富独特的形象,在文学长河中熠熠生辉。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林冲的主要经历,从文中找找依据,说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在沧州遇救之时,从李小二多得林冲看顾,又得林冲主张陪话,能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后来林冲向李小二解释刺配的原因时,还认为是自己恶了高太尉,可见他本分守己、不思反抗。
买刀寻仇敌时,他嫉恶如仇,在街上寻不着陆虞候,便心下慢了,可以看出他心存侥幸、委曲求全。
而接管草料场后,他还想着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水泥匠来修理草屋,可见他随遇而安。
离开草厅时,他将炭火盖了,把草厅门拽上,又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到了荒庙之后,他又把大石头搬了靠门,可见林冲是细心谨慎的。
最后,杀敌山神庙时,他果敢勇猛、武艺高强。
任务二:绘制情绪曲线,探讨悖论原因
借助故事情节可以了解人物性格。
现在,请你在坐标上绘制林冲的情绪曲线图,呈现其情绪变化。
并在图中标出对应的林冲的性格和命运变化。
同时,思考这个问题,从林冲的性格和命运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非同寻常之处呢?
从文中我们能找到,无奈、大怒、心下慢了、安定、大喝、搠倒、一剜等等能够体现林冲情绪的词,据此我们可以画出情绪曲线。
林冲的情绪一波三折,在低沉与激动间来回转变。
并且,我们不难发现,林冲的性格由不断地忍,转变到——
最终的狠。
同时,他的身份地位由80万禁军教头到罪囚,到草料场管事,再到投东去、落草为寇,可谓是大起大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出林冲不断遭到陷害、设计、谋害的悲惨命运。
从林冲的性格和命运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非同寻常之处呢?
作为80万禁军教头,林冲已经多次遭到迫害,饱受委屈,被刺配沧州后,依然逃不掉陆虞候等人的设计,而他却一再隐忍,直到忍无可忍,又从头再忍。
在接管草料场后,林冲想的是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希望能够安稳过冬。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
武艺如此高强的林冲何至于此呢?这与我们熟悉的常理截然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而本就善良本分的林冲在好不容易一忍再忍,忍了又忍之后,为什么还是愤然反抗,怒杀陆虞候毅然出走呢?请你说说这些悖论产生的原因。
结合林冲身份和命运的变化,我们能够明确:正是不公正的社会现实的压迫和残害,导致了这些悖论。
林冲身处封建官僚对普通百姓的压榨和剥削极其残酷的时代,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压迫,不得不走向命运悲剧。
林冲作为80万禁军教头,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他的生活可谓富裕安定。
他对生活现状是满足的,对统治阶级也是拥护的。
当他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他后来又被设计陷害,误入白虎堂时,他并不是像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而是一再委屈忍辱、逆来顺受,这与他的出身和地位是分不开的。
正是出身和地位,决定了林冲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他一直幻想着忍辱负重,安稳地度过服刑期,然后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些都能体现,林冲对当时黑暗社会缺乏清醒的认识,而当他发现无论如何隐忍,都无法逃脱黑暗社会的残害后,他才终于痛下决心,愤然反抗。
可见,作品中的人物与社会环境是共生互动的。
任务三:续写命运,发帖讨论
小说家在安排人物命运时,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人在现实环境中,能否依靠自身摆脱悲剧命运呢?
假如林冲在山神庙,没有听到陆虞候的奸计,他的命运会如何发展?现在请同学们合理想象,续写林冲的命运,体现你的思考。
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位同学的写作成果。
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开门急去救火。
幸得大雪相助,大火终于灭了。
此时天已微亮,望着眼前一片废墟,林冲陷入了绝望:天亮了,马上会有人发现草料场被烧,到时必然难逃死罪。
可突然,他意识到了不对——离开草料场时,火种都被雪水浸灭,现今却起了这样大火!回想李小二的话,林冲什么都明白了。
他取出那口刀来,怒气冲冲地朝牢城奔去,正碰上庆功的陆虞候三人。
林冲大喝一声:“泼贼!竟敢害我性命!”不给三人回话的机会,手起刀落,取了三人性命,出城东去。
相信其他同学的写作一定也很精彩。
任务四:知人论世,探究原因
我们发现,哪怕情节巧合发生了变化,人物的命运却与社会环境紧密关联难以改变。
请你结合施耐庵的生活背景,知人论世,合作探究原因。
刘勰曾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清人赵翼也有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可见,并不存在脱离时代的文学,任何作品都是对时代的一种回应。
在探究后我们能够知道,林冲的命运,寄寓着作家在认清事实的真相后的思考,因为施耐庵所处的元末明初时期,官吏腐败,残害百姓。
于是,在他的作品中,林冲最终冲破枷锁,怒上梁山,替天行道。
这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思索人生出路后做出的尝试。
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反映了作家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表现出作家对旧世界、丑恶事物的批判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知道,阅读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要注意知人论世,要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梳理情节,概括人物的形象,把握社会环境的特点。
接着,分析作品中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具体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影响。
最后,通过寻找其中的悖论,探究悖论产生的原因,进而知人论世,探究作品反映的社会批判性。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经典小说之经典性,不只在于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更在于反映着时代的典型特征,蕴含着作家的深刻思想。
如何敏锐地观察、分析、判断社会现实,讲述独特故事,需要我们继续阅读、继续思考、继续写作,希望同学们能够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作业。
1. 在文中找一找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艺术魅力。
适当运用细节描写修改课堂写作片段。
2. 借助本节课的学习方式,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寻找其中的悖论,并探究原因。
小组合作形成学习成果,准备课上进行交流。
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