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效果熊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效果熊英
发布时间:2023-07-04T09:49:05.558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7期作者:熊英
[导读] 目的:探讨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静配中心22名医务人员为调查目标,2022年01月至06月期间实施常规感染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2年07月至12月增加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为观察组,分析对比2组护理效果。
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护理管理评分、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更高,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
十堰市人民医院药学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静配中心22名医务人员为调查目标,2022年01月至06月期间实施常规感染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2年07月至12月增加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为观察组,分析对比2组护理效果。
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护理管理评分、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更高,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将其应用于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中可提高细菌培养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接收科室的满意度高。
关键词: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PDCA循环护理模式;细菌培养合格率
静配中心是医院内负责配置静脉用药的部门,日常工作内容繁杂,其工作质量直接与患者的治疗情况关联,对各医务人员的工作要求高。
在药物配置中若是管理不当,可能出现微生物超标的可能性,增加感染风险[1]。
因此,在静配中心需要采取感染护理管理。
PDCA循环分为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步,是质量管理理念,有研究指出将其用于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2]。
故此,本研究对我院静配中心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着重分析在其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静配中心22名医务人员为调查目标,2022年01月至06月期间实施常规感染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2年07月至12月增加应用PDCA 循环护理模式为观察组。
受试者包括男2名,女20名;年龄27~42(32.26±1.06)岁;工作年限5~20(12.57±1.21)年。
纳入标准:(1)均为正式和合同制员工,且知情同意;(2)有时间参加调查。
排除标准:(1)实习生;(2)研究期间离职。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感染护理管理。
依据静配中心工作要求展开工作,遵循无菌操作。
观察组:增加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
(1)计划:查看近期沉降菌检测情况及接收科室的反馈,寻找滋生细菌、发生感染的原因,据此制定护理方案。
(2)执行:对科室内的医院人员展开培训,学习静脉用药配置、抗感染措施等。
并在每次结束培训是开展考核,合格者进行工作,不合格需继续培训。
对表现优质者,应适当予以奖励。
同时,明确划分各医护人员的职责的范围,严格按照科室内规定进行药物配置。
控制进出洁净区频率,尽量一次性完成工作,注意洁净区的清洁卫生。
采取科学的采样方式,确保全面覆盖科室各个角落。
对于需要拆除外包装的药物,需提前拆除再进入排药间。
在传递中需要注意窗口开放的情况,超净台上不得阻碍台面气流,配药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保持空气洁净度,由专门的人管理净化空调系统,在出现压力值混乱或其他异常时及时处理。
此外,在配置中不得使用污染、过期破损的物品,废弃物品置于专门的区域,并严格按照其处理要求送至垃圾处理站。
(3)检查:在院内设置专门的质控小组,负责监督、管理感染情况。
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各医护人员对当前的工作进行总结,说明遇到的问题,科室内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整改。
(4)处理:依据例会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意见,结合现阶段成功经验,形成下一阶段的护理管理计划,并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发现问题,持续性改进管理中的缺陷。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感染发生率。
研究期间进行20次细菌培养、240次药物配置。
(2)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评分、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均为百分制。
1.4统计学方式
应用SPSS.21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感染发生率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更高,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感染发生率 [n(%)]
2.2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评分、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管理评分、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评分、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 [分()]
3讨论
静配中心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为各科室提供静脉用药,对患者的治疗及用药安全有着直接影响[3]。
现阶段,在静配中心要求执行无菌操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应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依据存在发生感染的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还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4]。
因此,需要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护理中进行优化改进。
本次研究中分组进行护理后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护理管理评分、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更高,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
可见,PDCA循环护理模式较常规管理更为有效。
其原因在于,该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做出来明确规定,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目的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不断改进工作[5]。
总而言之,PDCA循环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将其应用于静配中心感染护理管理中可提高细菌培养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接收科室的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王嵘娟,何勇,廖剑桥. 三位一体院感管理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5):178-180,185.
[2]吕欢.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静脉配液中心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4):238-240.
[3]方少丹,李巧霞,陈燕兰. 优化质量管理流程对静脉配置中心降低感染及差错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7):3938-3939.
[4]周小玉. FOCUS-PDCA在提高静配中心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评价[J]. 妇幼护理,2023,3(1):225-227.
[5]雷琴霞. PDCA循环用于静配中心感染管理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6):97-99.
熊英。
1984年6月,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药学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