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教学设计
1.1“分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数学大众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
一、教科书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从分数到分式”,通过学生对熟知的实例的思考得出一些具体的分数与分式,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找出分式的本质特征,及它们与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归纳得出分式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揭示分数与分数的“特殊与一般”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考,得出分数分母不能为0的结论。
本节课教材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1、背景:从典型实例出发引出分式概念。
2.思维:通过分数与分数的类比,渗透“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3、问题性:全部内容都是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而展开的。
本节课教材的以上三个方面特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分式的含义,能区分整式与分式。
2)理解分数中的分母不能是0,并且能够找出分数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
分数是有意义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2)通过“思考”、“观察”、“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分式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思考”、“观察”、“归纳”等栏目,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
提问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类比与观察,由学生自己抽象出分式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问题活动成就”教学法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章前图,自学本章导言,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过去学过整式,请你举出几个整式的例子。
2、观察两个式子
10060和10060,指出它们的特点。
它们是整数吗?
20?v20?v3、本章我们将要学习哪些内容?
本章之前的导言是学习本章知识的“指南地图”。
通过对导言的学习,学生可以展示
整章知识的背景,初步了解本章将要学习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问题1、填空
(1)矩形的面积为10cm2,长度为7cm,宽度应为_____;cm;矩形的面积为s,长度为a,宽度应为__;。
(2)把体积为200cm2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_____cm;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______。
2.请遵守公式
60100sv,及引言中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
20? v20?VAS评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3、通过以上例子,你能归纳得出什么样的式子叫做分式吗?你能再举些分式的例子吗?
二
师生行为:教师用投影仪展示问题1,由学生思考后口答结果,教师板书。
教师展示
问题2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出以下几点:1)这些式子与分
数一样都是2)分数
一种。
Ba的分子和分母是整数。
B3)在这些公式中,a和B是整数,B包含字母。
然
后老师问另一个问题:与分数相比,你能说出这些公式吗?
到此分式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然后老师展示问题3。
首先,学生说出分数是什么,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分数的定义。
设计意图
1、“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2.通过分数与分数的类比,渗透类比思维,培养理性推理能力。
3、通过具体实例,建立实际背景,抽象出分式概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三)问题
1、分式与整式的不同点在哪里?
2、对于分式
x、因为字母x和y可以代表不同的数字,所以当x和y取特定值时,它会变成一个
分数。
请举几个例子。
3、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
教师提出问题1,建立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问题2是进一步
将分数与分数进行比较,以便学生能够意识到分数比分数更一般。
这两者是特殊和一般之
间的关系,也为问题3提供了具体背景。
对于问题3,老师应该强调,由于除数不能是0,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 0,分数
活动(四)
教学范例1:这个范例由学生先填写。
老师深入学生,找出问题并给予具体指导。
最后,它是由老师教的
3
A是有道理的。
B组组织班级交流。
活动(五)
练习:书中有54页的练习。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注重分层培训。
7、教学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有什么发现或体会?
学生在思考后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补充。
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总结本课程
的主要内容。
通过小结明确本节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内容提示: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想法和方法?2)关于数学,你有什么新的知识和经验?
3)本节课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
4)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你打算如何与老师沟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