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给感冒患者开出的240张处方,对临床感冒用药情况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分析表明,抗感冒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为5.42%,不
对症用药率为10.00%,药物成分重复率为17.5%。

结论:临床应用感冒药,要结
合患者自身情况,对症下药,了解各种感冒药成分的药理特征,避免发生不合理
用药问题,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特征;临床用药
感冒由鼻腔、咽喉急性炎症致病。

广义上讲,感冒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
多种疾病,如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咽结膜热、扁桃体炎等。

狭义上讲,普通感冒属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普遍性和自限性,全年均可发病,冬春
季节发病率较高[1]。

感冒较为普遍,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式。

我国市场流通的感
冒药种类复杂,大多感冒药有相似的成分,要结合患者的感冒特征和病情对症治疗,正确使用感冒药物。

针对这种情况,选择我院为感冒患者开出的药物处方
240张,科学分析临床用药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给感冒患者开出的240张处方,均是医
院收治病理所处方。

普通感冒100例,流行性感冒140例。

所有患者按医嘱接受
正规治疗。

1.2方法
科学分析240例处方的抗感冒药药理特征。

由成分作用机制分析,具体包括
镇咳祛痰类、抗病毒类、解热镇痛类、抗组胺成分类、中枢兴奋成分类。

其中,
抗病毒类感冒药物指奥司他韦、板蓝根等,能抑制大规模繁殖的感冒病毒,发挥
了抗病毒作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指氨基比林与阿司匹林等,以对机体中枢神经前
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而开展治疗;镇咳祛痰类药物指桔红丸、急支糖浆、复方甘
草片、复方瓜子金颗粒等,属中枢镇痛药物,治疗干咳、频繁咳嗽,发挥祛痰作
用的是愈创木酚甘油醚成分;口服药物对换恶化胃黏膜末梢进行刺激,出现恶心
呕吐;分泌支气管腺体稀释了患者痰液,其被咳出。

抗组织胺成分类药物指扑尔敏、异丙嗪等,即H1受体阻断剂;患者用药时对支气管腺体与唾液腺分泌进行
抑制,患者改变呼吸道分泌物状态,使其干燥或黏稠,降低了打喷嚏的频率。


枢兴奋成分药物,其咖啡因成分缓解瞌睡症状,消除疲劳感[2]。

观察统计抗感冒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不对症用药和重复处方。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用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数据;以率或构成比代表计数资料,组间比用x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感冒药物应用不合理、不对症及重复情况
240张处方中,抗感冒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为5.5%、不对症用药率为10.00%、药物成分重复率为17.50%。

药物成分重复率与不合理用药、不对症用药率比较,
前者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抗感冒药物应用不合理、不对症及重复情况
类目n构成比%
不对症用药率24024(10.00)
不合理用药率24013(5.42)
药物成分重复率24042(17.5)x2-7.0745
P-0.0077 x2=7.0745,P=0.0077
2.2抗感冒药物应用情况
240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应用率最高的是复方氨酚烷胺片,其次是感冒灵颗粒、氨咖黄敏胶囊、抗病毒颗粒、复方氨酚葡锌片、银翘解毒颗粒。

表2 抗感冒药物成分情况
药物n构成比%三九感冒灵颗粒24054(22.50)
复方氨酚烷胺片240120(50.00)
氨咖黄敏胶囊24032(13.33)
银翘解毒颗粒2409(3.75)
抗病毒颗粒24012(5.00)复方氨酚葡锌片24011(4.58)3讨论
感冒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多数感冒由病毒引起,具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和胞病毒等。

患者会产生头痛、咳嗽、鼻塞、喷嚏等症状,一般患者在无
并发症状态下,5-7d内便会痊愈。

感冒患者临床治疗过程,疾病的常见性使患者
更易接受抗感冒药物治疗。

目前抗感冒药物种类繁杂,扩大了药物选择范围,很
多抗感冒药物有相似性,在现实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临床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选择适合的抗感冒药物进行治疗,不同抗
感冒药物,治疗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果选择不对症的治疗药物,便无法取得良好
的治疗疗效,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选择抗感冒药物进行临床治疗中,充分了解
感冒药物的药理特性,分析不同药物的药性,为患者安排对应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有学者发现[3],抗感冒药物的临床治疗,应注意这些问题:(1)镇咳药物
主要成分之一是磷酸可待因,故咳痰患者禁用,避免大量服用产生依赖性;(2)祛痰药物影响患者消化系统,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故要餐后服用;(3)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经常选择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与乙酰氨基
酚等,阿司匹林加重了患者胃部的不适感,有消化系统疾病或肠胃较弱者应慎用;(4)抗感冒药物中抗组胺药物抑制H1受体,发挥催眠的作用,患者服用药物后
易疲劳和瞌睡,不建议司机、高空作业的患者应用,同时该类药物加大乙醇的效用,应禁酒;(5)婴儿禁用兴奋中枢类抗感冒药物,避免惊厥加重病情;(6)
抗感冒药物中复方氨酚葡锌片成分葡萄糖酸锌,其刺激胃部,故需餐后服用;(7)一部分抗感冒药物加速血管收缩,服药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患者容易
出现高血压、心率过快等现象;该药物不适用高血压、前列腺疾病与心脏病患者。

综上所述,抗感冒药物成分复杂,用药时科学分析抗感冒药物药理特征,合
理控制临床用药,提高抗感冒药物的治疗水平,减轻患者感冒病症,预防不良反应,为患者康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改大.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探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8):1347-1348.
[2]历彦美.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药效及临床用药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
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65):151,162.
[3]覃如娜.抗菌类医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用药中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
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5):257,2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