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邮库区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平邮库区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平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省乾元县洞口镇境内,清江支流流水河下游,距航东市区120km o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防洪综合效益。
工程建成后,流水河流域水位抬高, 上游沿岸大量土地被淹,许多居民被迫搬迁。
固原镇过久、山北、梁子、朱家庄、龙再、虎川、祝家庄、上楼等8个村因地处流水河上游,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由于上述几村农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修建水库以后,土地面积的减少,对这几个村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库区生存困难、发展艰难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已直接关系到固原镇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历史背景下,解决库区安置和库区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平邮库区淹没区域共涉及固原镇过久、山北、梁子、朱家庄、龙再、虎川、祝家庄、上楼等8个村,涉及人口3069 户15028人,淹没耕地1260亩,部分群众现在处于没有土地可以耕作的状态。
同时,经过县级有关部门认定,平邮库区滑坡体灾民搬迁安置对象涉•及固原镇4个村、7个组, 79 户、315 人。
进入汛期之后,库区淹没土地面积将有所增加,流水河固原辖区下游的山北、过久、梁子等村夏季沿河大面积已种
植有农作物的土地经常被淹没,农作物有种无收,给群众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存在的问题
自平邮水库建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库库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相关部门、固原镇党委政府及固原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固原镇水库库区搬迁安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库区安置和生产开发,是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建设时间长,任务重,难度大, 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逐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难点。
1、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灾害频繁。
平邮库区涉及到固原8个村,在当时的安置过程中,主要是以后靠安置为主, 自然灾害和诱发性、“水库病”多,库区生存环境差。
一是水库库区人数多、贫困面广、程度深,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现象严重,农村日常生活必需能源短缺,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渠系配套不完善,引用和提灌水量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二是库区多是山大沟深之地,耕地少、土地资源匮乏, 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造成库区与非库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致富难。
库区沿岸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库区群众住房因地质灾害引发的重大险情时有发生,部分库区村已很难找到适合建房居住的安全稳定地带。
因水库建设和运行后环境问题造成村民居住环境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危房有795户,2998人。
2、土地匮乏,基础落后,发展缓慢。
生产资料匮乏,
安置区环境容量不足,库区生计问题难以为继。
一是土地严重匮乏。
由于测算不科学,原定的266米洪水位,现已超过, 尤其在汛洪时期,尾水超高1-2米,致使沿河的大部分田地被淹没。
而库区淹没的又大多是处于低洼处的好田好地,留下来的却是高山上的挂坡地,加上25度以上坡地退耕,剩余耕地已十分有限。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库区形成以后, 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毁坏,机井被毁,堰渠破坏,水位时高时低,道路中断导致部分田地不能耕种,过久村原上湖路以下部分可以灌溉的水田,现在全部无法引水。
同时, 山北,梁子,过久等村流水河两岸800多亩耕地被迫抬高,由平地变为起落地。
3、投入少,标准低、难度大。
财政对水库库区的扶持资金投入有限,处理水库库区遗留问题困难重重,实施库区和库区安置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难度大,钱粮补贴标准低,无法满足库区的最基本生活保障。
由于扶持资金投入少,致使处理库区遗留问题难度大。
4、问题多,调解难,压力大。
上访等集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库区信访问题突出,维稳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返迁户住房困难,库区返迁地群众要取回库区返迁户的土地,返迁户库区户要收回原淹没规划中土地;二是异地搬迁插花库区由于受当地群众排斥,移民和安置地群众利益冲突引起纠纷;三是一些涉及政策而又暂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发库区不稳定因素。
5、素质偏低,观念滞后,心理失衡。
库区群众的长期
依赖心理和抱怨情绪,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一是库区群众文化素质偏低。
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接受新生事物较为困难,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劳动致富技能差。
政府面向库区群众的文化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相对较少,更新思想观念的机会不多;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
因为库区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库区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库区“等靠要”思想严重等一系列遗留问题。
库区群众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总数9%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库区总数的绝大多数, 致使库区群众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出就业务工,一筹莫展。
6、读书难,看病贵,保障少。
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库区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存在就业难、吃饭难、交通难、饮水难、求医难、上学难等问题。
如由于大多数库区地处偏远,很多地方都没有设立学校或教学点,或者有教学点,但是教学设施条件差,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比较严峻,“一人得病、全家返贫” 的现象十分普遍。
存在引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饮用水质不达标等用水安全问题;原通村公路部分路段被淹后,新修路况极差,晴通雨阻,群众出行不方便;村卫生室,医护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病床位少,设备不全,设施简陋。
库区新型合作医疗、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农村人口大病和贫困救助等社会事业保障不到位,库区人口中的年老孤身,伤病残疾等的确无法从事生产、经营和谋生的,低保救济不够到位。
贫困学生扶助机制,特别是扶持贫困库区子
女就读高等教育等机制尚未形成。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库区问题的原因是各方面、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库区群众安置不合理。
X年竣工投产的平邮电站,其工程投资近5亿元,而包括库区安置、房屋补偿、土地征用和专项复建在内补偿资金也只有3200万元,仅占工程总投资的6.4%,与库区所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回报极不相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库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且由于当时没有对安置环境进行科学地评估和规划,只考虑库区“搬得出”, 没有考虑“稳得住,能致富”,致使库区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在当时给予补偿的过程中,平邮库区固原境内除房屋被淹没和滑坡体的房屋给予了部分补偿和被迁移的农户给予每人年平均600元补助之外,土地一律没有给予补偿,在这库区中,房屋在山上未动,土地在沿河被淹没的户1108 户,3490人,其中有198户,675人土地被全部淹没,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二是库区享受惠农政策难。
长期以来,有很多部门总是认为库区由库区部门主管,享受了库区政策,因此不能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足够重视,库区得到库区部门以外的项目和资金较少。
加上很多群众在地被淹没的时候国家给予的政策是减免农业税,土地的使用权个人不再所有,在后来国家对农业上,包括减免农业税、粮食补助在内的很多优惠政策,库区土地被淹没的群众享受不到。
三是过于强调就地进行土地资源开发。
就平邮库区而言,土地资源原本十分有限,水库淹没土地后,库区环境容量变得更小,可用于库区群众生产开发的土地资源更是少之又少。
但过去在扶持库区生产开发上,往往只局限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重复投资和重复开发。
由于土地产出效率低,加之库区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不高,即使再大投入,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收益。
四是过于依赖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发。
库区习惯从事的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效益却十分有限,而面对非农的二三产业认识又不足,导致库区增收的空间十分狭小,不能很好地引导库区实现“离土离农离库”发展。
五是人力资源开发滞后。
库区工作局限于“画地为牢”, 库区群众本身依恋故土情结太深,始终离不开库区,大部分库区世世代代在安置地依赖于土地生存,不但没有抓住库区安置的契机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反而就地世代繁衍,人口增加,致使库区本已十分匮乏的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贫困程度加剧。
加上由于库区普遍受教育少,培训服务跟不上,库区群众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因掌握的农业科技水平低,谋生手段和发展门路少,继而演变成为新的贫困人口。
四、对策及建议
由于没有明确的补偿政策和标准,镇政府也无力解决库区相关事宜,导致库区群众频繁上访,已成为固原镇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着固原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为
此,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库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开发库区人力资源,着力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突出重点,全面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遗留问题处理,加强库区基层组织建设,全力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和发展。
一、消除认识误区
目前有一种认识:因为库区建设,库区群众该搬迁的搬迁,留下的也有政府补助,他们只需搞一点家庭养殖即可生活无忧。
这是对库区群众生存现状最大的误区。
事实上,目前得到补助的只是居住地临近库边、土地被淹没的群众,而生活在山上的群众却没有任何补助,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这些群众的生活更为艰难,更需要外界的帮扶。
二、制定库区中长期发展规划
针对库区现有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解决耕地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通过新修河堤,回填土地,恢复供水机井、渠道,扩大旱改水工程项目等措施,恢复耕种,提高土地单位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库区发展道路,引领群众多途径、多渠道发展,努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三、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库区特色,为移民创造就业门路。
平邮库区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
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大经济作物,建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茶叶、油
茶、林特产品和中药材基地。
针对库区周围山林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经济林业,同时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大批库区移民转移到第三产业中。
此外,针对库区移民缺乏生产资料的现状,发挥库区水面养殖的优势,发展库区水产业,还利于库区移民。
在发展库区经济的同时, 要加强库区移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供销服务等多功能的库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库区经济由自给自足向具有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特征的商品经济转化。
四、积极探索以城镇为依托进行生态搬迁。
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农业,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按照中央提出加快城市化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可积极探索以城镇为依托进行生态搬迁。
依靠国家给予的资金,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在宅基地和土地划拨、建房、申办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对库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群众进行生态搬迁。
对于集中安置在城区或集镇附近的,移民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进行二三产业培训,协助创造餐饮、修理、小商品等经营条件,积极探索城镇安置库区群众的路子。
五、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发挥移民资金的最大效益。
建立健全的库区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重点搞好库区群众生活迁建和生产安置。
资金应重点用于改善库区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推广以及与提高库区群众素质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等。
多渠道
筹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整合金融、财政、企业等多方资金,加大对库区群众创业的信贷力度、扶持库区群众的生态移民搬迁、给予水库移民乡村振兴、老建等方面优惠政策、安排资金解决危房问题、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企业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加强与外界联系沟通,促进库区经济发展。
六、保护库区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保持库区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发挥平邮库区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决不能让库区群众、其他单位和个人任意开发林地和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决不能为了扩展环境容量和满足土地需求而肆意毁林开荒、炸山开石来发展农业生产,应在保证耕地基本数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等生产,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
七、建立健全库区群众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一整套社会扶持机制。
一是采取“政府帮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缴一点”的措施,对库区群众实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给库区群众乡村振兴致富和库区经济的发展吃上“定心丸”;二是对特别困难的库区群众,政府和受益企业要在政策措施、资金上给予特别支持,切实解决他们就医、小孩上学、养老等困难;三是加大库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建议国家加大对库区交通、用电、通讯、学校、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以改善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