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与技术改革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与技术改革发展
发表时间:2012-09-20T15:51:03.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宋汶辉1 施亚娟2 陈萌3 [导读] 分子生物学已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技术上也在不断趋于成熟。
宋汶辉1 施亚娟2 陈萌3
( 1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病原暨免疫、检验诊断综合实验室 650106)
( 2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医务室 650106)
( 3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I C U 6 5 0 0 1 1 )
【摘要】目前在临床上诸多常见疾病诱因以及并发症中真菌感染占有重要的比重,真菌感染主要包括皮肤病、眼科疾病、泌尿生殖疾病、耳鼻喉科疾病以及肺部感染等。
最近一阶段在心血管疾病以及艾滋病等疾病中也发生了合并感染的一些临床案例。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都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形态学观察、生化检验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对真菌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与技术改革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真菌感染形态学观察生化检验法分子生物学检验法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57-01
目前对真菌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手段相对较单一,有效的治疗药物也比较缺乏,所以对其予以早期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检出会使得治愈率显著的提高,并且使死亡率也明显降低。
但是与这不同的是,在医院临床检验系统中真菌检验技术却正好是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对其予以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检验手段也相对比较滞后,从业的专职人员也很少,导致阳性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并且报告结果也很耗时,往往会对治疗时机造成延误。
所以,对一些真菌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以及系统的总结相关研究工作,会对及时且准确地检出以及对临床标本中真菌的感染和相关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报道产生很大帮助,这会对真菌感染疾病尤其重症伴有真菌感染的疾病的临床治疗产生很大的临床意义[1]。
1 形态学观察
目前临床上形态学观察法主要有直接镜检法与培养法这两种相对经典的检验方法。
直接镜检法主要有湿片镜检与干片镜检这两种方法,具有简易快速且十分有效的特点。
在妇科检查、皮肤科检查、排泄物检查以及胸腹水、脑脊液等一些危重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深部真菌病的监测中能够予以快速的作出初步的诊断所应用到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采药常规检查法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在诊断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多次制片以及重复检测的方法予以合理应用,能够使在方法学上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使真菌检出率得到大大提高。
相关实验已经证实,在使用2 张涂片的情况下,阳性检出率大约为70%左右,与使用1 张涂片所获得的阳性检出率( 约55% ) 明显高一些,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但是在使用3 张涂片时所获得的阳性检出率( 约75% ) 与使用2 张涂片时进行阳性检出率比较,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
在制片的过程中滴加9% 左右的氢氧化钾溶液能够对样本中的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产生破坏,使细胞对真菌的遮盖以及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有效地消除,能够使阳性检出率得到提高。
氢氧化钾溶液对角质产生溶解作用依旧比较缓慢,一般都需要进行加热,这样就会使导致标本产生气泡。
从而就会对真菌的观察产生影响。
在对氢氧化钾溶液进行配制时将40%二甲基亚砜与l0%甘油予以适量加入。
能够使角质获得更加完全且更快的溶解并需要进行加热,并且又会使标本的透明度及亮度得以增加,使标本的保存时间得以延长,可以说是十分简单的一种改良方法。
同对氢氧化钾溶解液予以应用的湿片镜检法相比较,对市售的革兰染色液或者是妇科白带多功能染色液予以使用的干片镜检法能够使阴道分泌物中真菌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高,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
2 生化检测法
真菌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不同种类的大量的代谢产物以及一些特异性的酶。
采用生化手段对体液中相关物质的含量进行直接检测对于临床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予以早期发现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法容易进行标准化操作,具有快捷可靠、系统误差小的特点,市场前景很好。
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一些科研工作者已经在这个方面展开了许多的有益的尝试以及探索。
其中有研究结果显示,凡是真菌在其细胞膜上就会存在1-3-β- D 葡聚糖,然而一些其他微生物、动物以及人体的细胞与细胞外液中都不具有这种成分。
所以,在人体体液中对1-3-β- D 葡聚糖的含量进行测试能够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对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液中1-3-β-D 葡聚糖葡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时对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予以应用,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显示,在健康人群的血浆中1-3-β-D 葡聚糖的最高含量值是7.29 g / L,最低含量值是0.45 g / L,平均含量值约为(2.83±2.57)g / I。
但是在真菌感染患者的血浆中1-3-β-D 葡聚糖的含量最高值却是168.90 g / L, 其最低含量值是14.93 g / L,平均含量值是(54.06±36.13) g / L,对照组要比患病组低很多,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 P<0.05)。
所以,对血清葡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能够作为对真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4]。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分子生物学已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技术上也在不断趋于成熟。
现已对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等众多的生命科学的相关领域予以了介入,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科研行为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和改变。
在真菌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2 个方面,一是对真菌的菌种进行鉴定,尤其是在形态学上很难予以确定的一些新种,能够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获得完全确定;当然,在对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予以应用的过程中还能够对人体中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直接检测。
对真菌通用引物rDNA ITS 予以利用,一般情况下进行常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能够对不同种致病性真菌的种类予以准确地鉴定,针对种类繁多、在分类学方面具有局限性的菌种进行鉴定会比较适合,通过对18S亚基同源序列进行比较,能够对其种群类别予以准确地归属[5]。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生物学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医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很多种器官移植手术已经开始普遍,在临床上免疫抑制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临床上会有很多医疗不合理以及医疗过度等情况,会使日益严重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感染情况不同程度地得以加重,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已经从过去的从属地位正在不断地在众多个领域中成为其中的主要矛盾或者是致死因素。
对我国来说,对激素和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比较严重,但是我国目前的全民医疗水平以及保健水平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所以对真菌感染进行及时检出以及予以有效地治疗就显得十分不足[6]。
参考文献
[1] 靳欣,王金良.真菌的非堵养法研究进展[ J ].国外医学临床生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9,26(12):103-105.
[2] 刘先宁,朱秀平, 赵雅,等.眼部常见酵母样菌的快速鉴别及药敏实验方法的建立[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18(16):234-235.
[3] 刘芬,赵韶星.改良小培养法制备真菌标本片初探[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1(24):143-144.
[4] 席丽艳, 鲁长明,张选红,等. 气相色谱一质谱选择离子法评价系统性真菌感染与血浆中D / L 阿拉伯糖醇比值关系[ J ]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26(19):530-633.
[5] 窦红涛, 李若瑜,万哲,等.应用r D N A I T S 测序检测海南岛条件致病性真菌[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5(26):646-648.
[6] 刘冰,余修中,杨敏,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无菌性体液中真菌[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22):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