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麻叶子、卡颈瘟等,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分布普遍,南自海南岛,北到黑龙江,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发病特点:一般是山区重于平原,晚稻重于早稻,粳、糯稻重于籼稻。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达40~50%,局部地区及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一、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能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颈瘟和节瘟。识别其症状,对于精确判断,开展测报和防治都非常重要。
1、苗瘟:苗瘟多由于种子带病引起,一般在三叶期发生,稻苗变褐枯死。南方稻区,早、中、晚稻秧田均有发生,以晚稻重于早稻秧田。
2、叶瘟:一般在分蘖至拔节期盛发,病菌侵染叶片产生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全株萎缩,根腐枯死。由于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而抗病能力不同,病斑形状、色泽、大小也各异,因而区分为慢性、急性、白斑和褐点四种类型。
(1)慢性型:病斑通常呈菱型或纺锤型,最外层为黄
色晕圈,内环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长1厘米左右,亦有达3~4厘米的。病斑两端常有纵长的褐线,在多湿条件下,背面产生少量青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2)急性型:在有利发病的气候条件下,氮肥使用过多,在感病品种上常产生椭圆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浸状病斑,表现密生青灰色霉。这种病斑发展快,常为叶瘟大流行的先兆。
(3)白斑型:斑点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这种病斑不常见,多在阴雨后天气放晴突转干旱或稻田缺水情况下,在高度感病品种的嫩叶上产生,表面不产生孢子,如气候潮湿则迅速转化为急性型病斑。
(4)褐点型:病斑为针头状褐点或稍大褐点,局限于两知叶脉之间,多在抗病品种及稻株老叶上产生,很少产生孢子,传病性小。
此外,在叶枕部常发生褐色或赤褐色病斑,称为叶枕瘟。叶枕瘟能导致叶片时期枯死,尤其是剑叶叶枕温,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常引起穗瘟的发生。
3、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穗劲瘟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亦有包在叶鞘中尚未完全外露时受侵染。病部初现暗褐色,逐渐向下扩展,形成水浸状褪绿病斑,最后变为黑褐色。也有的后期呈枯死白色,病斑长可达2~3
厘米。穗颈瘟严重影响产量,发病早常造成白穗,全不结实,与螟害极为相似,但在病部有青灰色霉状物,发病迟或轻时,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差,碎米率高。
4、节瘟:病节初为黑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到全节,变成黑色或黑褐色。有时病斑可上下伸展延长到节间,在节间立生长条状黑褐色病斑。多湿条件下,病节上产生一层青灰色霉,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倒状。由于病组织干枯,不能输送水分和养料,影响灌浆结实,谷粒不饱满。早期发病可造成白穗。
二、发生规律:
发病条件:穗瘟病的发生,菌源是先决条件。其流行则受气候、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
1、气候:气候条件对病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力均有密切影响。特别是阴雨连绵、日照不足、稻株同化作用缓慢,呼吸量减少,使组织柔嫩,抗病力减弱,就易发病。相反,病害的发生、发展便会受到抑制。
气候因素中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温度:温度超过30℃,发病受到抑制,25~28℃之间,则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当抽穗期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下并延续一星期左右,或日平均温度17℃以下延续3天,水稻生育失调,抗病力减低,发病就严重。
湿度:一般平均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则有利于大发生。温度的大小则与阴雨有密切关系,雨日多而又持续不断,或山区、峡谷、沿河多雾,清晨有浓雾及露水,日照不足,湿度高是发病的有利条件。
②品种及生育期:水稻不同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往往导致该病的大流行,粳、糯稻易感病,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区、同一田块、同一品种也易造成该病的流行,如甘溪坝上连续种植糯谷,十多年来,年年发生重,个别田块竟多年颗粒无收。
同一品种生育期不同,抗病性也有差异。籼、糯以幼芽期、四叶期、分蘖苔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同一器官组织的抗病性因组织的老嫩而异。分蘖期新叶增长速度最快,感病程度最重,始穗时抗病性最弱,感病最易。
3、栽培管理:栽培技术既影响水稻抗病力,也关系到田间小气候。在改进栽培技术中,特别是肥水管理。氮肥使用过多、过迟,引起稻株徒长,硅化细胞少,株间通气透光差,有利病菌的侵染和繁殖。同时,分蘖期延长,无效分蘖多,抽穗迟而不整齐,易增加感病机会,加重发病程度,长期田间深水灌溉,土壤透气性差,根系不发达,植株长势柔嫩,抗病力也降低。
三、防治方法:
1、及时处理病草、病谷,减少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抓住关键,适时喷药保护。
四、防治药剂及时期:
1、防治药剂:目前较为有效及常用药有三环唑较好,每亩每次用药2两兑水80~120斤喷雾。
2、防治时期:
(1)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消毒,以杜绝菌源。
(2)菌叶瘟:发现病斑,特别是急性型病斑,就应立即施药防治。
(3)叶瘟:当田中发现发病中心后,如品种易感病,生长嫩绿,气象部门预报又将有阴雨天气,气温在20℃以上,往往一星期左右,大田将普遍发病。必将连续全面防1~2次。
(4)穗瘟:穗瘟的防治应着重保护抽穗,在水稻破肚期必须施药防治,等齐穗后再施一次药。
(5)加强统防统治,提高喷药质量,喷药要细,要均匀周到,一定要做到按时、按量做到全面统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