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肝纤维化造模方式PPT

合集下载

肝纤维化PPTPPT课件

肝纤维化PPTPPT课件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
肝星状细胞是肝内主要的细胞外基质合成细胞,在慢性损伤下被激 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
肝纤维化的分类与分期
血吸虫性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肝纤维 化有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特点。
分期
根据纤维化的范围和程度,可将肝纤 维化分为0-4期,其中0期为无纤维化 ,1期为轻度纤维化,2期以上为明显 纤维化。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进而引发纤维化 。
03 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与诊 断
临床表现
乏力
肝纤维化患者常感到乏 力,这是因为肝功能受 损,能量代谢出现障碍。
食欲不振
肝纤维化患者可能会出 现食欲不振的症状,这 可能与消化酶分泌减少
有关。
腹胀
黄疸
详细描述
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紊乱有关。脂 肪在肝脏内过度积累导致肝脏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最 终形成肝纤维化。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引发肝纤维化。
详细描述
酒精进入肝脏后,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这些因素均可 导致肝脏细胞损伤和纤维化形成。
健康生活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
避免长期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中, 如某些化学物质、重金属等。
05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与展 望
基础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激活机制
肝细胞损伤与修复
研究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 激活机制,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等的作用。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肝脏的影 响。

上传肝纤维化ppt资料

上传肝纤维化ppt资料

何卫平 陈 婧 胡瑾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8,24(1):22-23
在伴有ALT持续正常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组织学发现
观察了142名慢乙肝患者。在低病毒载量患者中 有33.3%患者以及高病毒载量患者中有24.6%患者 (p=0.079)发现肝脏组织学改变明显。 在ALT持续正常患者中有两个明显组织学改变的 预测因素:
肝硬化 5年发生率 20-30%
肝衰竭
“谁能预防或减轻肝纤维化,谁将能 医治大多数慢性肝病。”
美国肝病学会创始人Hans Popper
肝纤维化治疗重视不够
目前慢性肝病治疗的对策主要有:
病因治疗 抗炎保肝治疗 退黄 降酶 免疫调节 抗肝纤维化
最重视 基层医生比较注重 普遍重视不够
内容
关注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 抗纤维化治疗需要重视的几个情况
病毒
肝纤维化
酒精
血吸虫
胆管性
遗传性代 谢疾病
慢性肝病自然病程
HBV
5年发生率 12-25%
正常肝脏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 肝病最后走向肝硬化
的“华山一条路”
5年发生率 6-15%
肝癌
王宝恩 肝纤维化研究的几点意见 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2007.8.17 Adapted from EASL Consensus Statement. J Hepatol 2003; 39 (S1):S3~25
肝纤维化是丙肝的重要病理
缓慢纤维化 25-30%
朱理珉 转氨酶正常的乙肝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国际肝病 2008,14(6):14版
ALT正常的患者需要抗纤维化治疗
100 百分比

肝纤维化讲座PPT

肝纤维化讲座PPT
• 摄取、储存Retinoid(占全肝80%的VitA)及释放 • 调节肝窦血流
• 合成 I、 Ill、 IV、 V、 VI胶原,FN、LN、
tenascin、Undulin、HA及其它蛋白多糖 • 合成、降解ECM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 织抑制物(TIMPs) • 合成细胞因子
肝星状细胞转化的影响因素
ECM 的非胶原糖蛋白
• 纤维连接素(FN):在肝纤维化早期时增多,作为以 后胶原沉积的支架; • 层粘素(LN):和IV型胶原一起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对于维持细胞的分化状态有重要意义; • 粗纤维调节素(undulin) :主要分布于紧密排列的I、 III型胶原纤维中,对于维持胶原的超分子结构起重要作 用; • 副层粘蛋白(entactin/nidogen):主要分布于基底膜, 调节层粘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 • 细胞粘合素(tenascins):分布于窦周间隙、肝窦, 可能在早期ECM的沉积中起作用 • 玻璃体连接素(vitronectin):具有结合胶原的功能, 血浆VN水平和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 血栓粘合素(thrombinspond):能结合肝素、V型胶 原、 FN等,防止细胞扩散
肝纤维化的基本概念
• 类似于其他器官的“创伤一愈合”反应, 具有“修复一损伤”的双重性 • 肝结缔组织成分相互作用,ECM↑及沉积 • 多种临床疾病谱,如:慢性肝炎、肝硬 化、门高压、纤维增生性肝病及肝脏囊 性纤维性疾病
肝纤维化发生机理
肝脏内细胞、基质、介质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系统, 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及进展。 细胞因子 化学因子 介质 肝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细胞 实质细胞

HSC活化启动阶段的旁分泌作用
肝纤维化时作用于HSC的细胞因子(1)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

2、丙肝的危害


(1)丙肝的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血 液传染和体液传染。 (2)危害 经过20年的感染,大约10%-30%的丙肝病 人又会患上肝硬化 ,还有5%到10%发展成 肝癌 并发症:常见丙肝并发症有关节炎(12%~ 27%)、肾小球肾炎(26.5%)和结节性多动脉 炎等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细胞外弥漫性过度沉积性疾病, 无假小叶形成,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ECM合成 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 大量沉积。
酸盐胆管粘堵的方法导致胆管阻塞,建立了肝纤维化模型。采用胆总管结扎 的方法也可在狗、大鼠、猴等动物中制作出

应用范围:
实验性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被认为是一种能模拟人肝纤维化的较
理想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考察药物的直接抗纤维化作用及用于筛选非创
伤性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等的研究。



3 、二甲基亚硝氨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原理:是通过切断胆管或注入硬化剂等方法人为地造成肝外胆道梗
阻,从而引起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胆道内压力增高。 由于肝内血管受到扩张胆管的压迫及胆汁外渗,肝细胞发生缺血和坏 死,纤维组织增生向胆管伸展,包绕肝小叶,形成肝纤维化。


采用方法:
对雌性wistar大鼠采用胆管结扎与切断和逆行性注入N一丁基一2氰基丙烯


观察结果:
第17天可见肝小叶坏死及嗜中性细胞浸润,21天可见胶原纤维沉积,胆管增 生。评价药物对伴有凝血障碍,纤溶亢进的慢性肝病致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时 ,采用DMN肝纤维化模型尤为合适。


优点:
本模型造模周期短,大鼠死亡率低,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另外该模型还 用于研究不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部位、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可靠性等 。

肝纤维化PPT演示课件

肝纤维化PPT演示课件
肝纤维化
汇报人:XXX
2024-01-11
• 肝纤维化概述 • 肝纤维化相关因素 • 实验室检查与评估指标 •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01
肝纤维化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以细胞外 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为特征,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诊断方法
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肝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可以明确病变程度和类型。此外,血清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
02
肝纤维化相关因素
病毒性肝炎与肝纤维化
病毒感染
病毒复制与肝纤维化进程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是引起肝 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
劝导患者戒烟,严格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肝脏 负担。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1 2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 持方案,包括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摄入优 质蛋白质,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
3
避免食用损伤肝脏的食物和药物
提醒患者避免食用霉变、腌制等可能损伤肝脏的 食物,避免滥用药物。
定期随访和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检 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症状改善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和优化。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肝纤维化的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

肝纤维化诊治进展PPT演示幻灯片

肝纤维化诊治进展PPT演示幻灯片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专家意见》
20 9—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界值 10、1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界值及建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分期
疾病 程度 LSM kPa ALT正常
肝硬化
≥12.0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肝
胆红素正常 胆红素异常
≥17.5
≥29.2
≥ 14.6
进展性 肝纤维化 显著性 肝纤维化
4
肝细胞板及肝血窦结构平面图
解剖基础
正常肝细胞板及肝窦
受损肝细胞板及肝窦
5
HSC活化
发病机制
1、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关键环节)
6
Henderson NC. Iredale JP.Standing down the guard:stellate cells leave quietly. Gastroenterology, 2012, 143:890-892
反映ECM降解的指标
联合评分指标
透明质酸(HA)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FIB-4指数(2006年)
Ⅳ型胶原(CⅣ) 层黏蛋白(LN)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 APRI评分(2003年) 因子(TIMPs)
脯氨酸肽酶(PLD)
Forns 指数(2002年)
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 ……
FibroTest 指数(2001年)
“创伤愈合整合反应”
2
解剖基础
肝动脉分支 门静脉分支
3
肝小叶结构图
解剖基础
Kuffer cell 枯否细胞
肝细胞
星状细胞
微绒毛
狄氏隙
hepatic sinusoid 肝(血)窦
内皮细胞
肝实质细胞包括肝细胞、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HSCs)及枯否细胞(KCs)。 肝血窦内部为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小孔及Disse相隔,而HSCs则在Disse中。 肝血窦腔内有枯否细胞,具有吞噬功能。相邻两肝细胞之间有胆小管。

肝纤维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点

肝纤维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点

肝纤维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点Creating a liver fibrosis model is a crucial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disease and develop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The methods used to construct these models vary, and each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ne common approach is to induce liver fibrosis in animals through chemical, surgical, or genetic means. This method allows researcher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ibrosi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but it may not fully replicat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that occur in human liver disease.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是理解肝脏疾病进展和制定治疗策略的关键步骤。

构建这些模型的方法各有不同,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个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外科或基因手段在动物体内诱导肝纤维化。

这种方法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受控环境中研究纤维化的影响,但可能无法完全复制人类肝脏疾病中发生的复杂相互作用。

Another method involves using cell cultures to study liver fibrosis. By exposing liver cells to fibrogenic stimuli, researchers can observe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changes that lead to fibrosis.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a more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mechanismsunderlying fibrosis, but it may not fully capture the tissue-level interactions that occur in vivo.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细胞培养来研究肝纤维化。

肝纤-针对检验科精品PPT课件

肝纤-针对检验科精品PPT课件
20
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
3.2.3 标本差异:传统的合适肝活检标本指长度1.5 cm并含4~5 个汇管区, 近来普遍不能接受此标准。应用半定量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的标本长度应≥2~ 2.5 cm ,宽度>1.2~1.4 mm ,含11~15 个汇管区。METAVIR 系统标本长度 至少2.5 cm; Ishak系统标本长度至少2.0 cm ,宽度1.4 mm ,含至少11 个 汇管区。肝活检获取的2 cm肝组织仅是整个肝脏的5万分之一,标本太小可出 现纤维化分期低估,肝硬化的漏诊可达15%~30% 。标本长度不够和标本破碎 造成的标本错误是病理诊断失败的常见原因,由其引起的分级和分期假阴性分 别占10.1 %和4.5 % ,主要与标本太小有关;而纤维化分期的假阳性发生率 3.5%则主要与标本破碎有关。肝脏表面锲形活检标本也可能给诊断带来假象, 正常肝包膜下纤维组织丰富,在低氧、缺血或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时,肝包膜下 病变受累更明显,易误诊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故疑弥漫性肝病时,应建议外科 医师作肝组织锲形活检同时进行针穿。
16
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
3.1 组织学诊断方法 3.1.1 常规及广义的组织学检查:
通常用于肝纤维诊断的金标准是指常规病理学检查。通过对肝活检标本连 续切片,常规苏木精2伊红、网状纤维和(或)Masson 三色染色,判断结构、 炎症和纤维化改变,病变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评估。广义的组织学检查还 包括电镜、特殊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 、原位PCR、酶学、重金属含量测定等,以进一步满足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评 估药物治疗效果的需要。
19
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
3.2 组织学诊断的局限性 3.2.1 创伤性检查的限制性:不易被患者接受,约0.3%发生肝穿刺后严重合并 症,难反复活检。 3.2.2 病变和评估系统的影响:肝纤维化的不均匀性分布常导致组织学评估错 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纤维化不均匀性较慢性丙型肝炎(CHC) 明显,这与肝脏不同区域肝实质损伤后愈合的差异有关。慢性肝病(CLD) 的炎 症活动性病理分级诊断准确性(DA)一般都相对高于纤维化的分期诊断,分级 诊断可仅误差1 级,而分期(F3 和F4 )可误差1~2 期别。应用METAVIR 系 统评估肝脏左右叶之间的炎症和纤维化可发现炎症分级至少差异1 级者为24 % ,而纤维化分期至少差异1 期者为33%。Siddique等用Knodell系统评估肝右叶 同一穿刺部位的2 次标本,发现肝纤维化评估差异1期者高达45%。

肝纤维化PPT课件

肝纤维化PPT课件

精品ppt
11
层粘连蛋白(LN)
[正常参考值] 血清:﹤135ng/ml [临床意义] LN存在于肝内胆管,血管和淋巴管的基底膜中,主要由
肝贮脂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肝纤维化时肝细胞可产生 LN 。 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负荷呈正相关。 肝硬化在早期, LN便可升高,并反映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纤维化活
➢ 肝炎患者ALT水平升高时,Fibroscan会高估其肝纤维化程 度。
➢ 胆汁淤积时,总胆红素升高使肝脏硬度测定值升高。 ➢ 腹水、肋间隙狭窄都会限制Fibroscan的应用。
精品ppt
27
精品ppt
2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9
动的程度,是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 血清LN是监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较好指标,从而了解门脉高压程
度。
精品ppt
12
CIV(IV型胶原)
[正常参考值] 血清: ﹤90.5ng/ml 。 [临床意义] :CIV是基底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常肝脏内
CIV主要分布于血管、胆管的基底膜中,血清中的CIV来 自于基底膜的降解,血中含量低。肝纤维化发生时,CIV 最早增生,合成增加和降解加快,由于基底膜的破坏和改 变,血清中的CIV含量增高,其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成正 比。故血清CIV主要反映肝脏病变尤其是进展期肝硬化的 变化。
3
肝纤维化—慢性肝病损伤修复的共同通路
精品ppt
4
Anyone who can stop or delay liver fibrosis would be able to cure most chronic liver
diseases. 谁能预防或减轻肝纤维化,谁将

肝纤维化的诊断ppt课件

肝纤维化的诊断ppt课件

MMP
TIMP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by alcohol drinkin4g
5
6
Figure 20. LSEC is round with clear boundary and many
fenestrae ( some are large) and sieve plates in the normal rat. TEM ×8,000.
• 法国Bureau采用FS系统检测150例丙型肝炎和酒精性
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认为,检测到的肝脏硬度是肝硬 化门脉高压的预测指标。
• 法国Munteann采用LSM、FM+FT系统分析809例慢性
肝病患者研究结果显示,FS不适用于对肋间隙狭窄、肥 胖及腹水患者的肝脏检测。
19
细胞
血清学诊断
血小板、酶学、免疫学、细胞因子
胶原
Ⅰ型、Ⅲ型和Ⅳ型)
基质
糖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层粘连蛋白
非胶原蛋白
蛋白多糖
硫酸肝素
硫酸软骨素
硫酸角质素
透明质酸
20
Ⅲ型前胶原肽(PⅢP或PCⅢ)
前胶原转化为胶原时,被分解下来的 PⅢP可在体内存在一定时间,因此测 定血清中PⅢP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的 较新指标(本院<130ng/ml )。
PⅢP与肝脏炎症活动指数有一定关系, 因而在急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时升高; 慢性肝炎时持续升高提示病情可能会恶 化并向肝硬变、肝癌发展,而PⅢP降至 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
7
Figure23. At the end of 8 weeks of ethanol feeding,silk-like stick winded around the cell . TEM ×6,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l4法造模途径多样,有单纯性皮下注射、灌胃、腹腔注射及在此基础上加以不同喂饲手段的复合法 。造模时间因给药途径、剂量及饲喂方法的不同而异,一般为6~16周不等。 1.皮下多点注射: 给大鼠皮下注射60% CCl4植物油溶液0.3mL/100g,2 次/周,发现大鼠肝脏炎症和纤维 组织增生程度随实验时间延长逐渐加重,20 周后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假小叶形成。 2.灌胃法: 用60% CCl4植物油液给大鼠灌胃。首次0.5mL/100g,以后0.2mL/100g,2次/周,共6周,同 时给与5%乙醇。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形成假小叶。 3.腹腔注射: 40% CCl4橄榄油溶液,首次腹腔注射3 mL/kg,其余2 mL/kg,每周注射2次。8 周后部分 标本肝脏假小叶形成,达到早期肝硬化。 目前研究表明 CCl4腹腔注射造模优于其他方法。 4.复合法: 在上述方法基础上配以高脂低蛋白、高胆固醇低胆碱食物或以酒精灌胃的造模方法即为复 合法。
与CCl4造模相比, 该模型中肝细胞无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但DMN 易引起肝细胞坏死出 血,引起肝功能衰竭,从而导致复制模型过度。DMN 所致肝内出血性病变与CCl4所致肝内凝固性病 变不同, 其肝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评价药物对伴有凝血障碍、纤溶亢进的慢性肝病致纤维化的防 治效果时,采用 DMN肝纤维化模型较为合适。此模型的缺陷是难以全面反应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谢谢观看
乙醇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进入肝脏的酒精转化为乙醛。乙醛及其转化物乙酸通过增加肝细胞膜 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细胞膜的磷脂、脂质过氧化产物及电荷量、激活线粒体中caspase-9 和-3等 多种途径损伤肝脏的结构及功能从而导致持续炎症反应。同时,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弱,长时间形成 脂肪肝,最终形成肝纤维化 。 造模方法:40% 乙醇按照大鼠体重2mL/100g灌胃,每周3次,持续29周, 可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 此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易行,肝纤维化病变率高, 可用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以及筛选有效抗酒 精性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
硫代乙酰胺(TAA)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作用机制:通过氧化产生活性化合物与肝内物质相结合,延长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影响肝内酶代谢 过程,致使肝细胞结节、坏死。此外,TAA 在肝内代谢为硫氧化物与肝大分子物质结合,引起肝损 伤,同时还可激活磷脂酶 A2,引起肝细胞膜破坏,导致肝坏死,诱发肝纤维化。 TAA 法常用的方法是皮下注射,0.03%TAA以200mg/kg的剂量,2次/周,4周后出现部分肝细胞坏死, 胶原增生明显,至第9周假小叶出现。 另有实验研究以腹腔注射法制备,以 0.03% TAA 给体重(150±10)g的大鼠注射1mL,2次/周,共8周 ,模型具有明显肝纤维化 该模型可研究肝硬化向肝癌转化的机理。但由于是致癌物,试验中慎用。
使用异源血清制品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发展日趋成熟。 该法的原理是异源血清进入体内,刺激大鼠产生抗体,继而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长期的抗原刺激 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肝汇管区和血管壁,引起Ⅲ型变态反应造成血管炎、血管周炎等局部炎症反应, 进一步刺激胶原的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目前常使用猪血清、牛血清、血吸虫病血清等。 用猪血清法造模,3周时候可通过免疫组化显示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周围沉积,4周之后纤维组织明显 增多 优点:猪血清法操作简便,周期较短,成功率高,结果稳定,纤维化一旦出现不易改变,在研究肝纤维化 产生机制和筛选抗纤维化药物方面有一定优势。此模型一直用于研究吞噬细胞、Ito细胞及肝纤维化 过程中肝内微循环的改变。 缺点是免疫损伤性模型没有病毒持续复制和肝实质持续损伤的过程。
肝纤维化造模
目录
1
研究背景
2
造模类型
3
致谢
1.研究背景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化学刺激或持续损伤作出的以细胞外基质(ECM)过度累积为主要特点的一种 常见的免疫应答。该病涉及到诸多复杂的致病因素。比如: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或化学毒性等因 素所致ECM生成分泌量和消耗吸收量相对失衡,使ECM过度沉积并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 功能衰竭等重症肝脏疾病。其中涉及的细胞功能和分子机制也很复杂。选择适当的肝纤维化动物模 型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有效手段。
胆管堵塞性肝纤维化(BCM)模型
BCM模型的制备是通过切断胆管或注入硬化剂等方法人为地造成肝外胆道梗阻,从而引起梗阻部位以 上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胆道内压力增高,使胆汁外渗,导致肝细胞的溶解、坏死。另外,由于肝 内血管受到扩张胆管的压迫,也可造成肝细胞发生缺血和坏死,胶原组织大量沉积,向肝小叶内伸 展,包围肝小叶并散布于肝细胞周围。15天复制肝纤维化。 优点: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具有成模时间短,成本低廉,其致病因素与临床上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极 为相似,因此,该模型在用于防治肝纤维化特别是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药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该模型死亡率较高,手术操作环境要求高。而且,由于该模型是通过结扎胆总管导致胆汁淤 积而对肝组织发生损伤,因此,该模型不适合用于通过利胆而发挥药效的药物作用评价
2.造模类型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CCl4法是最早且被最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模型建立的一种经典造模方法。
其作用机制为: CCl4是氯化烷烃类化合物,可以选择性损害肝、肾功能。CCl4进入动物体内后, 可 直接进入肝细胞, 溶解肝细胞膜上的脂质成分,致肝细胞损伤、变性、坏死; 也可以经肝微粒体内 氧化酶的激活而产生三氯化碳(-CCl3),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破坏肝细胞功能;同时 使静止的贮脂细胞活化,释放Ⅳ型胶原酶,降解Ⅳ型胶原,合成分泌Ⅰ型胶原,促使肝纤维化。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优点:①在病理生理学方面与人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某些方面相类似,如二 者均有肝细胞坏死后的再生,肝硬化晚期纤维的浸润几乎不可逆;②肝纤维化病程进展和病变特征稳定, 重复性好;③具有造模简便、费用低廉、耗时短。 此方法可应用于体内研究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血清学标志物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以及抗 纤维化药物的筛选。 缺点:①不同动物经相同剂量CCl4处理后出现的肝纤维化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因而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 表现也不一致,加大了判断的难度;② CCl4毒性剧烈,若剂量和给药方式掌握不当,模型死亡率很高。
免疫法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刀豆素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是一种植物血凝素,具有强力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可激活T细胞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特异性的肝损伤,肝实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以CD4+ T淋巴细胞为主。 利用ConA造模,病理观察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明显减少,可见点状、片状和局灶性坏死,肝间 质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反复注射Con A诱发免疫细胞介导的肝损伤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其特征更接 近于人类肝纤维化疾病病变特征。 优点:免疫法造模与临床上慢性肝炎所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发病机制上更为接近,病变过程中肝细 胞受损较轻,细胞外基质以Ⅲ、Ⅳ型胶原蛋白沉积为主,肝组织形态清晰,有利于原位观察和分析,适 合肝脏免疫病理研究。并且该法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较低,方法简便易行。
SiO2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SiO2在机体内诱导氧自由基的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会损伤组织细胞,而肝脏是易受损的的靶器官 之一。同时,SiO2诱导 TGF - β、PDGF 等细胞因子产生,从而激活星状细胞( HSCs),使得ECM大 量沉积,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 造模方法: 经小鼠腹部中央切开小口,暴漏肝脏右叶,将0. 2m L 的 Si O2和超液化碘油混合液局 部注射到肝右叶实质内,缝合切口。3 个月后出现局部变性坏死,巨噬细胞结节和纤维细胞增生。 从造模方法成功率高,死亡率低,肝纤维化病变部位固定,因此,此造模方法可能为肝癌介入治疗 提供实验研究途径。但时间长,操作较为复杂。
二甲基硝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二甲基硝胺(DMN)具有肝毒性、基因毒性和免疫毒性, 它在体内通过肝微粒体主要代谢为乙醛。乙 醛是一种高反应活性化学物,可与核酸、蛋白质等重要的生命物质结合并使其发生甲基化导致肝细 胞坏死,刺激合成细胞外基质,形成肝纤维化。 造模方法: 通过给实验动物腹腔注射DMN (5~10mg/kg体质量) 第1周连续3次, 第 2、3、4 周各 1 次, 第 6、7周各连续 2次, 共 8周可以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