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_图文

合集下载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课件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施工监控与监测
施工监控技术与方法
实时监控
自动化监控
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桥梁变形 、施工设备状态等。
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不 间断的监控,提高监控效率和准确性 。
数据采集与处理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施工过程中 的各种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 评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06
教训
在桥梁等大型结构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自然 环境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设计。
经验教训总结与展望
总结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 失败。成功案例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而失败案例则警示人们在工程 建设中要重视地质勘探、风险评估以及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VS
展望
未来在跨海通道建设中,应更加注重技术 创新和环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 时,应加强工程安全监测和维护,确保跨 海通道长期稳定运行,为区域经济发展和 交通一体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 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港珠澳大桥概述 • 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 桥梁结构设计分析 • 施工监控与监测 • 工程实例与经验教训 • 结论与建议
REPORT
CATALOG
DATE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一、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示意图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整座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二、修建中面临的困难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蓝色简约港珠澳大桥介绍PPT模板

蓝色简约港珠澳大桥介绍PPT模板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Construction of Hong Kong Zhuhai Macao Bridge
港珠澳大桥前期规划
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 1989年,珠海市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 1992年,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 1999年至2002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03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2004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2005年,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 2006年,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 2007年,港珠澳大桥三地落点位置确定,分别为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澳 门明珠点和珠海拱北 2008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
青州航道桥
青州航道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 拉桥,为全线跨径最大桥梁;大桥全长930 米,采用半漂浮体系,桥跨以 110+236+458+236+110=1150米布置; 索塔采用双柱门形框架塔,为中央独柱型混 凝土塔,塔高163米,共设有112根斜拉索 ; [46] 上下塔柱分别高135米、45米,上下 塔柱断面为空心矩形断面、倒角空心菱形断 面,塔底5米采用实心断面;大桥设通航孔 1个,净空高度42米,净空宽度318米,通 航吨级为1万吨
拱北隧道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是珠海连接线的核 心控制性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全 长2741米;由海域人工岛明挖段、口岸 暗挖段以及陆域明挖段三种不同结构的隧 道连接而成。隧道地处类似泥潭一样的高 富水地质结构区,同时下穿我国第一大陆 路出入境口岸至拱北口岸,施工难度最大 ,地质条件复杂,周边建筑环境密集;车 辆按”先分离并行,再上下重叠,最后又 分离并行”形式设置

港珠澳大桥介绍_图文

港珠澳大桥介绍_图文

珠海市常务副市长
港务局海事活动厅厅长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2.港珠澳大桥总体管理模式
2.港珠澳大桥总体管理模式
2. 2 特色管理理念 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及大标段理念
⑴ 减少界面,选择具有实力的建设队伍,实行大标段; ⑵ 主体工程分为:一个设计施工总承包标,6个施工标, 标的金额20亿以上 。
1个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 2个钢梁制造标; 3个桥梁下部及钢梁安装标; 1个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标。
⑴ 三地法律、法规存在差异; ⑵ 三地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⑶ 三地工程管理市场环境存在差异; ⑷ 三地工程管理责任体系存在差异; ⑸ 三地工程管理习惯存在差异; ⑹ 三地决策机制及效率存在差异;
4. 2 工程规模大、经验少,技术难度大
4. 工程特点及难点
岛隧工程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综合难度最大 要求最高的工程之一。
3.岛隧工程总承包组织管理
⑷ 制定工程总体计划按四大战役实施 第一战役:东西人工岛钢圆筒打设完成(节点时间:2011年12月31日) 第二战役:隧道第一节管节沉放(节点时间:2012年12月31日) 第三战役:沉管隧道的贯通(节点时间:2015年9月30日) 第四战役:岛隧工程全部完工(节点时间:2016年3月20日)
澳门侧工作量小,将根据进展陆续开始建设。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港珠澳大桥建设管理模式
让世界更畅通
1、岛隧工程概况 1、建设管理总体特点 2、港珠澳大桥总体管理模式 3、岛隧工程总承包组织管理
目录
Contents
1. 建设管理总体特点
1. 三地共建共管,同时满足三地要求 ,
建设管理界面多,协调工作量大; 2. 工程规模大、建设条件复杂,工期
3. 工程总体方案

港珠澳大桥组织结构

港珠澳大桥组织结构

Part3
主体桥隧项目组 织结构
主体桥隧项目组织结构
项目前期—项目后期
前期
项目前期土建结构为主,土建结 构工序工期长,工作量大,内容 单一,用弱距阵组织结构。
特点分析
设立项目办,通过设立项目办,开展全 面系统规范的项目管理。设立界面管理 项目部,对界面进行分析、组织、规划、 争议解决。
后期
项目后期以交通附属工程、机电工程工作内容为主, 分项多、工序工期短、工序相互交叉,采用强距阵 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各专业项目经理作用。
主体—后期
优点:对环境以及项目需 要能做出快速反应,各关 键人员能为各项目所用充 分利用了人才资源,且有 利于项目人员自身的成长。 通过组织协商使时间费用 得到较好的平衡
结构图示
Part4
总结
总结
港珠澳大桥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面之广立项之大 决定了它不可能只使用单一的项目组织形式。 总体组织采取职能式结构,加强了对工程整体的协调与 控制,加强了资源利用的灵活性。 主体桥隧项目组织结构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工期长,工 作量大,内容单一,各部分交集相对较少用弱距阵组织 结构。项目后期以交通附属工程、机电工程工作内容为 主,分项多、工序工期短、工序相互交叉,采用强距阵 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各专业项目经理作用。
港珠澳 大桥
汇报人:张济航
目录 CONTENTS
Part 1
Part 2
Part 3
工程概况
项目总体组织 结构
主体桥隧项 目组织结构
Part 4 总结
Part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 道,港珠澳大桥总投资726亿元。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3 项内容:海中桥隧工程,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 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 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 约6公里,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投资约381亿元人民币。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 程香港段、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港珠澳大桥介绍 PPT

港珠澳大桥介绍 PPT
2006年12月,为加快项目协调,国务院批准成立港港务局珠海澳事大活动桥厅专厅责长小组, 负责对前期工作中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决策。
2008年12月,伴随三地协调逐步 达成共识,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完成 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 报国家审批。
2009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 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大桥建设背景 2、前期工作过程 3、工程总体方案 4、工程特点及难点 5、工程进展及计划
目录
Contents
1. 大桥建设背景
珠江两岸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大; 珠江西岸具后续发展空间优势、发展迫在眉睫; 香港与珠江西岸交流日益加强Hale Waihona Puke 香港与珠江西岸未来发展规划一致。
1. 大桥建设背景
2003年初香港提出建设港珠澳 大桥的设想,得到中央政府与 香港、澳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 高度重视和认可。
2. 前期工作过程
珠海接线
主体工程
澳门接线
珠澳口岸
2. 前期工作过程
香港接线 香港口岸
工可完成后,工程分为四大 块进行组织建设,2016年底 同步建成: 主体工程:30Km/380亿。 香港接线:12Km/160亿港。 香港口岸: 130公顷/360亿港 珠海接线:14Km/93亿。 珠澳口岸:210公顷/136亿。 澳门接线:0.3Km/1亿。 各块目前进展见后详述。
目录
Contents
1. 建设管理总体特点
1. 三地共建共管,同时满足三地要求, 建设管理界面多,协调工作量大;
2. 工程规模大、建设条件复杂,工期 紧; 技术新、经验少;专业广,工 序多,要求高、难度大。
2. 1 管理架构
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 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
(1)总体方案
东人工岛采用“蚝贝”主题外形,总面积为103161m2,岛长625m, 宽225m。除了管理养护功能外,兼有服务观光功能,设置有旅游开发、 养护救援、环保安保、基础设施等设施。 西人工岛采用“蚝贝”主题外形,总面积97962m2,岛长625m,岛宽 185 m。西人工岛以管理功能为主,设置运营、养护、救援站。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3 桥梁
浅水区非通航 孔桥 深水区非通航 孔桥
九洲航道桥
江海直达船航 道桥
青州航道桥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3 桥梁
(1)青州航道桥: “中国结”双塔空间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桥跨布置:110+126+458+126+110=930m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3 桥梁
(2)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三塔独柱中央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西部丘陵区,包括沿海分布的淇澳、大、小横琴等岛屿。主要为珠江三 角洲的丘陵、台地,平原、滩涂地貌,间有台(丘)间谷地。 区内地势不高,高程一般小于200m,最高峰五桂山海拔530.5m,晚 新生代以来以侵蚀-剥蚀地形为主。丘陵走向多与北东向构造线一致,又被 北西向构造线交切,地形破碎。台地,是抬升时间较新的低夷平面。区内台 地又可分四级,高程60~80m、40~50m台地又称高台地,高程20~25m、 5~10m台地又称低台地。 在丘陵或残丘一侧还发现多处海蚀遗迹。珠海乌石岭一带有高25~ 35m的海蚀平台,棱角咀、九州港一带发育海拔30m高度的海蚀穴、海蚀槽,
三、区域断裂
图3-4 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c断点时间剖面
淇澳-桂山 东断裂北段
深屈-狮子 头山断裂 白泥-沙湾断裂 东涌-长沙 海滩断裂
马骝州断裂
三灶断裂

《港珠澳大桥》课件

《港珠澳大桥》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沉管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解决了海底隧道的难题 钢结构:采用高强度钢结构,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抗风设计:采用抗风设计,提高了桥梁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 环保技术:采用环保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沉管隧道技术: 首次采用沉管 隧道技术,实 现海底隧道的
建造
钢结构桥梁技 术:采用高强 度钢结构桥梁, 提高桥梁的承 载能力和抗震
2005年,港珠澳大桥前期规划 工作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
2009年,港珠澳大桥施工图设 计完成,开始进行施工准备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促进了三地旅游业 的交流与合作,提 升了旅游业的整体 水平
带动了周边地区的 经济发展,提高了 居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期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包括建筑、工程、管理等领域 运营期间: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包括交通、旅游、餐饮等领域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条件
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
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如沉管隧 道、人工岛等
港珠澳大桥的未来 发展与展望
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 大桥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_图文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_图文
桥跨布置:129+258+258+129=774m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3 桥梁
(3)九洲航道桥:风帆塔双塔独柱钢箱梁斜拉桥
桥跨布置:85+127.5+268+127.5+85=693m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3 桥梁
(4)深水区非通航孔桥:110m等跨单箱双室整幅钢箱梁(技术设 计) 标准联:110m等跨6孔一联,跨越Y13-1气田管线处桥跨为
(2)香港口岸及珠海、澳门口岸: 珠澳口岸同岛设置于珠海拱北湾附近填海区(填海面积约208公
顷),香港口岸位于香港机场东北角填海区(填海面积约113公顷) 。 (3)香港连接线、珠海连接线、澳门连接线:
珠海接线长13.89 km;香港接线长12.6 km,;澳门接线为连接到 明珠附近的新填海区,长约200m。
北支淇澳岛断裂北段在淇澳岛上沿断裂地貌上形成一北西向狭长形凹地。断 裂向东南延入水域,据珠委浅层人工地震资料,在断裂部位出现基岩凹槽凹沟相 对深达30m。覆盖在凹槽、凹沟上的第四系沉积物未见变动,判断为中更新世活 动断裂。南段据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揭示,最新断错晚更新世中期砂砾层底部, 其js断点基岩顶面垂直断距为5~8m,上断点埋深为108m;d1断点(见图3-5 )基 岩顶面垂直断距为3~4m,上断点埋深81m。此外,断裂东侧ZK3孔岩芯破碎, 具碎裂结构,从岩石薄片看,岩石明显遭遇过强烈构造压应力作用(压性破坏),擦 痕清晰可见(见图3-6 ),碎裂纹中被碾碎成粉末状物多已被次生绢云母充填,岩石 中石英出现了压碎粒化,并出现了强烈的波状消光,证实了断裂的存在。
三、区域断裂
3.1 马骝州断裂
长49km,总体走向北东60°,倾向北西,陡倾角。据资料至少有两 次活动,前期为挤压兼有左旋,后期以正断层为主,兼有右旋特征。据滑 动面断层物质热释光(TL) 测年,表明最晚一次活动发生在16.26±1.15万 年。

港珠澳大桥介绍PPT课件

港珠澳大桥介绍PPT课件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西人工岛施工照片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东人工岛施工照片
沉管预制厂概貌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总营地临时码头全景图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已完工的总营地房建主体工程
5. 工程进展及计划 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由中交香港振华中标,2011年12月开始填海施工。
设计
专用设计 指导准则/手册
建造
专用施工及质量 验收标准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营运
专用营运维护手册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
营运管理制度
⑴ 统一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 ⑵ 融合港澳经验,编制了大量管理文件,形成 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① 质量认证; ② 信誉评价; ③ 回访及反馈; ⑶ 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引进专业咨询机构。
⑴ 规模大、工期紧; ⑵ 技术新、经验少; ⑶ 专业广,工序多; ⑷ 要求高、难度大。
4. 3 建设条件复杂,HSE管理极具挑战
4. 工程特点及难点
⑴ 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 ⑵ 航线复杂、流量大,海上安全
管理难度大; ⑶ 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环保
要求高; ⑷ 作业工期长,人员多,职业健
康管理难度大。
独立外审机构 工会委员会
施工管理顾问 项目顾问组
港 珠 澳 大 桥 管 理 局
白 海 豚 保 护 区 管 理 局
会,各工区设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设计总负责人
防台防汛领导小组
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通航安全管理及航行 疏导工作领导小组
白海豚保护领导小组
项目设置HSE总监7人,独立设置HSE
设计总工程师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课件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课件
施工方案比较
对比不同施工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等因素,选择 最优方案。
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深水基础施工
分析深水基础施工的关键技术,如大型沉井、深水桩基等,解决 相关技术难题。
大跨度桥梁施工
研究大跨度桥梁施工的关键技术,如预制桥梁段拼装、大跨度梁段 的吊装等,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海洋环境施工
地质灾害风险
该区域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风险,需在设计和施工中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PART 03
港珠澳大桥结构设计
桥梁设计理念和原则
创新性
港珠澳大桥设计理念先进,采用了一 系列创新技术,包括桥岛隧集群设计 、深埋沉管、快速成岛等技术,实现 了跨海通道的宏伟目标。
功能性
经济性
在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合理 控制工程投资,实现经济性目标。
桥梁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功能、景观 功能和防灾功能,确保了桥梁的安全 、舒适和便捷。
桥梁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主桥结构
采用双塔斜拉桥形式,主跨跨度 达到666米,为世界之最。主塔 采用钻石型结构,寓意“海珠石
”,造型独特。
引桥结构
采用连续梁和箱梁结构,连接主 桥与岸上道路,满足交通需求。
沉管隧道结构
采用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全长5664米,由33节沉管对接 而成,每节重达8万吨。隧道内 设有一条行车道和紧急停车带。
研究先进的维修加固技术,提高大桥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大 桥安全运行。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应对大桥突发事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大桥在未来交通网络中的作用与展望
1 2
交通网络规划
研究大桥在未来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 交通网络布局,提高区域交通效率。

港珠澳大桥的建筑结构分析

港珠澳大桥的建筑结构分析
为了确保桥面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港珠澳大桥的桥面设计考虑到了多 个因素。首先,为了减少车辆对桥面的冲击力,桥面采用了纵横梁格 体系的结构设计,以提高桥面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其次,桥面 采用了防排水设计,防止水分对桥面材料的侵蚀和破坏。此外,为了 方便维修和保养,桥面设计还考虑到了维修通道的宽度和位置,以及 各种设备的安装和布局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桩基和承台的设计和施工都十分复杂。由于该地 区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和计算,以确保桩基和承台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为了保护海洋生态,桩基和承台的设计还需要考 虑到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以避免对海洋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7
桥墩结构
桥墩结构
港珠澳大桥的桥墩分为单柱墩、双柱 墩和三柱墩三种形式,其中单柱墩是 最常见的形式。单柱墩又分为单柱式 桥墩和排架式桥墩两种形式,其中单 柱式桥墩是在海中直接浇注混凝土形 成的,而排架式桥墩则由多个混凝土 预制构件拼装而成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美化了桥梁的外观, 也加深了人们对港珠澳大桥的认识和记 忆
23
总结
总结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一项 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了 多个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和 技术
该桥的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 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实力和水 平,也为未来的桥梁建设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12
+
34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 工多种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工程 技术,下面将对港珠澳大桥 的建筑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5
桥墩基础结构
桥墩基础结构
港珠澳大桥的桥墩基础结构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每个桥墩都由桩 基和承台组成。桩基是深入海底的圆柱形结构,其材料多为混凝土或钢材, 用于承受桥面荷载并将其传递到下层土层。承台则是连接桩基和桥墩的构 造,其作用是传递荷载并固定桥墩位置

港珠澳大桥90267

港珠澳大桥90267
20
谢谢观赏!
21
港珠澳大桥设计图
1
港珠澳大桥总平面图
2
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3
工程建设方案特色
•“散石湾(北线)--拱北/明珠”桥隧组合方案。 •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 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
•由13个区段工程组成,包括:
–穿越伶仃西及铜鼓航道的6648米海底隧道; –横跨青洲航道的主跨460米钢箱梁斜拉桥; –主跨250米、220米、150米混凝土连续钢构桥; –另外5个区段均采用70米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
6
7 8 9
巴西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里约-尼泰罗伊大桥
联邦大桥 七英里桥 日光高架桥
13.3
12.9 11.3 8.8
• •
[注1] 均是现有跨海(湾)大桥,如果不考虑桥的形式,其实是没有可比性 [注2] 论长度世界第一长桥是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38.422公里)
15
世界跨海长桥
港珠澳大桥第一
(中国将占前三名)
–3个区段采用50米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
4
港珠澳大桥的主桥
(效果图)
5
大工程 投巨资
• 工程三项主要内容
–海中桥隧是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 –港珠澳三地口岸 –港珠澳三地连接线
• 预计总投资729.4亿元
–口岸及连接线部分由粤港澳三地政府投资建设, 总投资约382.2亿元; –主桥部分总投资347.2亿元,中央和三地政府 出资部分约157.3亿元,其余约190亿元由银行 贷款
7
大桥隧道人工岛
(效果图) • 东、西出入口处将各建一座人工岛, 长分别为950米与980米、宽100米, • 人工岛处水深10米左右,设计最大纵 坡2.98%,纵断面呈坦“W”形。 • 两岛预计填筑需用海面积均为36.28

港珠澳大桥PPT

港珠澳大桥PPT
港珠澳大桥建成对所涉及区域港珠澳大桥建成对所涉及区域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将为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好将为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好对区域港口经济收益的冲对区域港口经济收益的冲造成多个航道需要重新调造成多个航道需要重新调令到许多高速客船航线受令到许多高速客船航线受
港珠澳大桥建成对所涉及区域 各方面造成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所在珠江口水域是我国乃至全 世界上高速客船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有 三大特点:航班多,每天航班多达近千个;航 线密集,桥区水域附近航线约18条,其中有7 条高速客船航线穿越桥区;航路错综复杂、船 舶避让频繁等特点。桥梁建成后,7条航线需 进行相应的调整。

将为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好 处; 对区域港口经济收益的冲 击; 造成多个航道需要重新调 整; 令到许多高速客船航线受 阻。
1.临近珠江西岸的佛山、江 门等地有大量的工业产品, 透过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 桥梁作用海外推销. 2.大桥对整个大珠江三角资 源整合的促进将惠及区内 所有城市 3.认为大桥能促使港商发掘 劳动力低廉的投资区域, 香港和粤西的货流也更便 捷,刺激粤西的经济发展。 4.珠三角西岸地区的崛起需 要更紧密地与港澳融合, 而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 激活现有的西部沿海通道, 带动西岸地区以至粤西经 济发展。也会对东部的物 流业、航运业带来一定的 影响。
珠江口方圆100公里内港 口密布,蛇口港、盐田港、 虎门港、南沙港、广州港, 再加上香港港口,然而港口 建设仍然如火如荼。港珠澳 大桥让原本存在的港口合作 问题变得越发敏感。以上三 大港口区域的加快建设对香 港的港口业务将造成较大冲 击,又加之香港港口垄断性 高价位,其作为大陆经贸港 地位越来越低.如果港珠澳 大桥建成,盐田港和南沙港 的获益前景将明显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区陆域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下降。北东走向平 行相间的长条状隆起山脉,是区内陆域构造地貌的一大特征。
二、地形地貌与地层
2.3 海域
伶仃洋是珠江喇叭口形的河口湾,湾顶在虎门一带,宽3km,中部宽 27km,在澳门-香港之间宽58km。伶仃洋水面地形复杂,可分两槽三滩。
内伶仃岛以北发育中部浅滩(矾石浅滩)。 中部浅滩以东称东槽,又称矾石水道,水深大于10m,向南接暗士顿水 道,水深达20~49m。东槽以东为东滩,水深一般为3~4m。 中部浅滩以西为西槽,又称伶仃水道,水深较浅,内伶仃岛以南方达 10m以上。西槽以西为西滩,水深一般为2~4m, 桥轴线经过处在地貌上属河口三角洲,为珠江入海口,海底表层为河流 堆积形成的巨厚层淤泥层。
北支淇澳岛断裂北段在淇澳岛上沿断裂地貌上形成一北西向狭长形凹地。断 裂向东南延入水域,据珠委浅层人工地震资料,在断裂部位出现基岩凹槽凹沟相 对深达30m。覆盖在凹槽、凹沟上的第四系沉积物未见变动,判断为中更新世活 动断裂。南段据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揭示,最新断错晚更新世中期砂砾层底部, 其js断点基岩顶面垂直断距为5~8m,上断点埋深为108m;d1断点(见图3-5 )基 岩顶面垂直断距为3~4m,上断点埋深81m。此外,断裂东侧ZK3孔岩芯破碎, 具碎裂结构,从岩石薄片看,岩石明显遭遇过强烈构造压应力作用(压性破坏),擦 痕清晰可见(见图3-6 ),碎裂纹中被碾碎成粉末状物多已被次生绢云母充填,岩石 中石英出现了压碎粒化,并出现了强烈的波状消光,证实了断裂的存在。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_图文.pptx
主要内容: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二、地形地貌与地层 三、区域断裂 四、区域地震 五、总结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1 规模
(1)港珠澳大桥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京沪高铁 后又一重大工程。
(2)工程包括珠海、澳门接线,珠海澳门口岸,海中主体工程, 香港接线及香港口岸,总长约50km,总投资约729亿。
东人工岛功能分区(含对外服务区) 西人工岛功能分区(以项目管理为主)
二、地形地貌
近场区大致可分为三大地貌区,即西部丘陵区、东部低 山丘陵区、中部伶仃洋水域,在西部丘陵区零星发育台地、 冲海积平原、滨海平原和泻湖平原,在东部低山丘陵区发 育有台地(见图3-1)。
二、地形地貌与地层
2.1 西部丘陵区
三、区域断裂
3.1 马骝州断裂
长49km,总体走向北东60°,倾向北西,陡倾角。据资料至少有两 次活动,前期为挤压兼有左旋,后期以正断层为主,兼有右旋特征。据滑 动面断层物质热释光(TL) 测年,表明最晚一次活动发生在16.26±1.15万 年。
该断裂在伶仃洋水域段,港珠澳大桥ZK10钻孔处,受构造压应力作 用,该孔岩芯较破碎,RQD为0,方向不一的碎裂纹切割岩石而具碎裂结 构,部分碎裂纹被方解石和次生绿泥石脉充填,裂隙面附近长石多风化成 土状,受力敏感的石英出现了较强的形变,普遍产生了异常波状消光,碎 粒化等,地层岩性为混合花岗岩。据断层物质TL测年为23.2±1.6万年。 上述表明,该断裂为一条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基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局部夹震旦系变质岩,据钻探揭示及物探资料显 示基岩岩面起伏较大,基岩风化程度差异显著。中微风化岩岩面埋深80~120m。
二、地形地貌
三、区域断裂
桥址周围5km的桥址区,主要发育活动断裂有北北东向、北东东向、 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共计16条断裂(图3-3)。
淇澳-桂山 东断裂北段
桥跨布置:129+258+258+129=774m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3 桥梁
(3)九洲航道桥:风帆塔双塔独柱钢箱梁斜拉桥
桥跨布置:85+127.5+268+127.5+85=693m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3 桥梁
(4)深水区非通航孔桥:110m等跨单箱双室整幅钢箱梁(技术设计)
标准联:110m等跨6孔一联,跨越Y13-1气田管线处桥跨为 (110+150+110)=370m,主梁:单箱双室整幅等梁高钢箱梁,全宽33.1m, 梁高4.5m。钢管复合桩基础,承台和墩身预制安装,承台埋入海床。
纵断面:最小排水纵坡0.3%,在两主航道间W形断面,隧道管节顶 板最低标高-30.18m以下。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5 隧道人工岛
(1)总体方案
东人工岛采用“蚝贝”主题外形,总面积为103161m2,岛长625m, 宽225m。除了管理养护功能外,兼有服务观光功能,设置有旅游开发、 养护救援、环保安保、基础设施等设施。 西人工岛采用“蚝贝”主题外形,总面积97962m2,岛长625m,岛宽 185 m。西人工岛以管理功能为主,设置运营、养护、救援站。
香港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长达870公里,拥有深水良港和众多岛 屿。地表形态的空间反差对比强烈。
桥轴线香港通过区为港岛西南面的大屿山、国际机场附近的观景山,其岩 体主要由凝灰岩构成、局部为中粗粒花岗岩类,山峰峻峭,山坡较陡,植被茂 密,沟谷切割深度一般>500m。因地质构造作用而不断上隆,加上风化剥蚀 强烈,形成基岩裸露的石山,偶尔可见滑坡。
南段即陆域大澳-大浪湾断裂段,长4.5km,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北 东,倾角70 ~80 。断裂线性地貌明显,表现河谷、山垭口和海湾。在大 澳宝珠潭带的中侏罗统大澳组砂岩中可见发育与断裂平行的一组密集节理带。 牛过田西出露断点,发育在上侏罗统大屿山组晶屑凝灰岩中,为由密集的北 北西向节理和北东向节理割切而成的角砾岩化构造带和破碎带,总宽4~5m。 构造角砾直径为3~5cm。断层物质TL测年,为278700±23100年。向南, 担尾水道段,浅层地震揭示,最新断错中更新统晚期地层,并控制晚更新世 以来沉积。
(3)连接粤、港、澳三地,两种不同体制的工程,由中国内地、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投资建设。
(4)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涉及“一国两制三地”,协调 量大、管理难度大。
一、港珠澳大桥简介
1.2 组成
包括三大部分:
(1)海中桥隧主体工程: 东自粤港分界线,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总长约29.6km。
南支桂山岛东断裂,据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探测,在桥位段ar断点,最新断 错晚更新世中期砂砾石层底部,垂直断距为3~4m,上断点埋深74m。在牛头岛 东最新断到海底,并沿断裂有第四纪基性岩溢出。再南的担尾水道断裂段,最新 断错中更新统上部,并控制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再向南顺断裂方向为一条沼气带。 表明该断裂活动分段明显,桥位段为晚更新世中期,牛头岛-桂山岛东断裂段活 动最新,为全新世。
上述表明,三灶岛断裂最晚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晚期。向南东,倾角 80°。该断裂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仅在三灶岛斜尾村见出露宽达200多米的 断层带。该地段岩石强烈硅化,片理化,碎裂化,见厚约0.5m的千枚岩和粉 末状糜棱岩、细脉状硅质构造岩、片状碎裂岩相间排列,形成许多宽约0.9~ 4.3m不等的挤压破碎带,并有煌斑岩脉、石英脉贯入。主断面在公路一段通 过。据断层糜棱岩TL测年,断裂最近一次活动发生在18.30±1.56万年。另据 主断裂西北旁侧一小断层糜棱岩TL测定,断裂最后一次明显活动距今为 5.19±4.41万年。在三灶岛东嘴金洋花园场地钻孔揭露出断层角砾岩,其中断 层泥TL测年,断裂最后一次明显活动发生在3.23±0.2万年。
(2)香港口岸及珠海、澳门口岸: 珠澳口岸同岛设置于珠海拱北湾附近填海区(填海面积约208公
顷),香港口岸位于香港机场东北角填海区(填海面积约113公顷) 。 (3)香港连接线、珠海连接线、澳门连接线:
珠海接线长13.89 km;香港接线长12.6 km,;澳门接线为连接到 明珠附近的新填海区,长约200m。
马骝州断裂
三灶断裂
淇澳-桂山东 断裂南段
三、区域断裂
3.2 三灶断裂
长60km,总体走向为北东60°。浅层人工地震和电法探测的结果表明, 断层影响到上覆盖的晚更新世沉积物。
伶仃洋水域段、据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揭示到该断裂,断错晚更新世中 期砂砾层下部,其基岩顶面垂直断错e断点为4~5m,上断点埋深89m;c断 点(见图3-4)基岩顶面垂直断错为15~18m,上断点埋深52m;ZK9钻孔资料 表明其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岩芯呈柱状、碎块状,裂隙发育,裂隙面绿泥石 化,薄片鉴定表明岩石曾受过构造压应力的影响。
注:岩石质量指标(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 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以百分比表示。
淇澳-桂山 东断裂北段
深屈-狮子 头山断裂 白泥-沙湾断裂
东涌-长沙 海滩断裂
三、区域断裂
图3-5 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d1断点时间剖面
三、区域断裂
图3-6 钻孔岩芯中的擦痕(孔深97.5米)
淇澳-桂山 东断裂北段
深屈-狮子 头山断裂 白泥-沙湾断裂
东涌-长沙 海滩断裂
马骝州断裂
三灶断裂
淇澳-桂山东 断裂南段
三、区域断裂
3.4 白泥-沙湾断裂
区内为该断裂中南段,总体走向北西40°。中间断裂段,即大屿山北水 域桥位段,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揭示,bj1断点(见图3-7)最新断错中更新世 中期地层,最上断点埋深51m,基岩顶面垂直断距最大为6~8m。此外,断 裂西侧的ZK1孔岩芯破碎,微风化RQD为13%,碎裂岩化,碎裂岩滑动面断 层物质TL测年为9.41±0.61万年。
三、区域断裂
图3-4 港珠澳大桥浅层地震c断点时间剖面
淇澳-桂山 东断裂北段
深屈-狮子 头山断裂 白泥-沙湾断裂
东涌-长沙 海滩断裂
马骝州断裂
三灶断裂
淇澳-桂山东 断裂南段
三、区域断裂
3.3 淇澳-桂山岛东断裂
总体走向北西,区内长75km。该断裂可分南北两支,彼此呈左阶错列。而 两支各自至少又由近于平行的两条断裂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