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雁门太守行》导学案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部编版语文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意解读:深入理解诗中所表现的边疆守将的忠诚和壮士的英勇,把握诗歌的主旨。
-文化背景: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认识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词语解析、修辞手法运用等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燕然未勒”等词语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雁门太守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7.课后作业:布置与《雁门太守行》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雁门太守行》,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并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分析、解读、创作诗词,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创造能力。
2.词语解析:学生在理解诗中生僻字词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我在教学中通过举例、联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课后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词语的含义仍掌握不牢固,需要我在课后辅导中加以关注。
3.诗句赏析:学生在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课堂讨论氛围浓厚。但在具体分析时,部分学生难以把握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雁门太守行》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场景象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抒发,展现了边塞将士的忠诚与勇敢。它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预习案【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解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背景】“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
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知识预习}(1)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说出诗歌的大意。
探究案1、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边塞将士的坚毅和勇气?”(举例说明,如面对困难时的坚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边塞诗的奥秘。
-艺术手法的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对诗词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诗词意境的领悟:尤其是对边塞文化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可能影响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雁门太守行》的全文阅读与理解,对作者岑参的生平背景介绍,诗词的基本格律知识,重点词汇的释义,以及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深入剖析。《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对边塞将士生活的描绘和赞美,以及对边塞风光的刻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升文学素养,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全文的理解与背诵:《雁门太守行》的全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意,掌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并能流利背诵。
-诗词意境与情感的把握:分析诗中描绘的边塞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如对边塞将士的敬佩、对战争的感慨等,是教学的重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教案一. 教材分析《雁门太守行》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太守在边疆守卫国家、保家卫民的英勇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雁门太守行》;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的意境;了解雁门太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雁门太守行》;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的意境。
2.难点:深刻理解雁门太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意境。
2.参考资料:收集有关雁门太守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
3.录音设备:准备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雁门太守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
然后简要介绍雁门太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雁门太守行》教案及知识点2篇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雁门太守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2)初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旧知导入:(1)我们之前学习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有一位诗人被称为唐代诗坛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他就是李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2)解题“行”“雁门关”。
二、诵读赏析(一)初读,感受诗韵美:1.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和读出抑扬顿挫。
2.补充古体诗的文体知识(二)精读,理解诗意美:在初读感知基础上,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解答下面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3.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战地气氛?(三)赏读,感知诗艺美感受诗歌形象美,请同学们从关键字词、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并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示例: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一句采用比喻将敌军铁骑扬起的灰尘比作黑云,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突出边塞风云突变。
(修辞)(四)品读,体会诗境美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描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赞颂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同时寄托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渴望以才报国的迫切心情。
2.补充作者李贺生平背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教师过渡:李贺短暂的一生愁苦多病贫困交加生不逢时,但是他沉思苦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悲壮的战歌也是一幅绚美的边塞图,通往诗人内心的钥匙就是充满浪漫气息的形象。
(板书)(五)课外写作拓展:诗歌是想象的果实,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现在请你就“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一段话。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2)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 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相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七、八句,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现了将士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
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雁门太守行》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雁门太守行》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展开联想贺想象,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2.尝试通过意象和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诗歌。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词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联想和想象,咬文嚼字,理解词作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一)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词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已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二)作者简介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三)解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说明:从题目入手,引领学生大体了解“雁门太守行”词牌的填词内容,为理解全词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一)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在书上标出朗读节奏。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音韵之美。
预设: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说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要多读熟读”,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
”这一环节既是感受诗歌的音声之美,同时也是在积累名言警句。
)三、参照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全诗,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预设:(一)诗意:敌军似乌云压成,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二)学习重点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国度,感受诗歌的魅力。
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背景透视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雁门太守行》的背景、诗意、重点难点以及鉴赏方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古诗文。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诗歌的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全诗,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默写,以提高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
(1)边塞风光的描绘与诗人情感的融合:学生需要理解诗中边塞风光的描绘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与诗人豪情壮志的融合。这是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感悟。
6.教学内容:
(1)课文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诗句的分析与感悟。
(4)诗歌的背诵与默写。
(5)课后练习及拓展阅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学习《雁门太守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中的词汇,提高古诗文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在分析、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句的含义及诗意:本节课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雁门太守行》中每句诗的含义,把握整首诗的意境。例如,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学生需要理解其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诗人的情感表达:课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守边将士的敬意和赞美,以及诗人自身的豪情壮志。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英雄的怀念。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教案
6.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背诵、创作实践,锻炼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背景:学生需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创作《雁门太守行》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地理背景。
-诗词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雁门太守行》,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雁门太守行》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描绘了边塞将士的壮烈与忠诚。它是古诗中边塞诗的代表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忠诚的深刻思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平”等句子,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诗词解析:详细解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如对比、拟人等,深入理解诗意。
5.思想感情:探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友情、忠诚的赞美。
6.艺术特色:分析《雁门太守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诗词背诵:要求学生熟练背诵《雁门太守行》,培养记忆力,增强文学素养。
8.应用拓展: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诗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实践。
-表达手法的运用: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作用,如突显战争的残酷,使学生能运用此类手法鉴赏其他诗词。
-诗词创作背景与情感态度的联系:通过讲解诗歌创作背景,使学生明白作者为何抒发对友情、忠诚的赞美,从而联系到诗中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时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雁门太守行》的背景知识与作者简介。
2.诗词的字词解释:如“雁门”、“太守”、“行”等。
3.诗词的朗读与节奏划分。
4.诗词的意境分析与理解:包括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在创意写作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现代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元素与现代情感相结合,突破写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雁门太守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现出忠诚和勇气的情况?”(如帮助朋友、面对困难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雁门太守行》中忠诚与勇敢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朗读与节奏划分、意境分析与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诗词修辞手法的识别和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忠诚、勇敢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借鉴《雁门太守行》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以“忠诚”为主题的现代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忠诚与勇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梦与欠人生若无梦,终世如鸿荒。
——祝允明《春日醉卧戏效李白》纵观李贺其人其诗,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下此论定:他大概是活得极其不快乐的。
而其难以快乐起来的缘故,我总结下来,大致有两点:其一是仕途的阻遏,其二便是疾病的摧残。
同中国历朝历代(包括现今?)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李贺虽少小便酷嗜《楚辞》、乐府、六朝小说、游仙诗和宫体艳词,对于道书与佛典也颇有钻研,然而及至束发之年,他便回归儒家经世致用之术,希求考得功名,进而建功立业。
这与中国文人青山青史两留名的人生理想显然是一致的,“青山青史”便是立言立功。
而这样一种抱负与抱负落空时的愤懑凄楚也常见诸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的诗中,以下择其一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上半篇的豪言壮语无疑充分彰显了这样一种豪迈到有点可笑的少年意气,乍读之下估计所有人都要以为他是要弃笔从戎了?暂且不说他一副“柔肌脆骨”哪经得如此折腾,更不必提他因为“名讳”事件连致身显达的梦都破碎了,值此之际,再发此高调言论,想来不过是用宏大的场景来掩埋自己萎缩的悲哀?如此再读下半篇便能解嘲式地会心一笑了吧。
除了欲求功名而不得的苦闷,裹卷着李贺的还有其羸弱的身躯。
《昌古读书示巴童》中的“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伤心行》中的“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示弟》中的“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可以想见,李贺当时生活的主要功课就是病痛与服药,这样一种早衰的迹象会同此公显然很是抱歉的外表,想必已将之驱入一种人寿短促的忧惧之中。
骆师在课上常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里“生命永远是个自然长度”——也正是这样一种意底牢结使得李贺在惧怕着前方那种逐渐吞噬着时间的必然性的同时,不禁感喟自己在如许短促的命途中,竟无法留下任何功业——同样是骆师说的:“这是一种生命不能得以展开的悲伤。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24《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其作品。
2、理解诗歌大致内涵,积累名句。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加强对其主旨的理解。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读
(一)积累文学常识:
1、雁门太守行:
2、行:
3、李贺:
(二)自己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二、课堂探究导学
1、诗中写战争,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诗句:
2、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寒沉惨烈的战地气氛的诗句:
3、体现援军(偷袭)失利,战争形势越发严峻的诗句:
4、借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
三、拓展链接
积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的诗
四、当堂检测
1、描写尽管夜晚寒冷,战鼓不能擂响,但是战士们仍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战斗的诗句:
2、塑造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使之宛然在目的诗句:
3、描绘将士们从容赴难,誓死报国,显示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
4、从“声”和“色”两方面勾画了一副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句子是:。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雁门太守行 学案
24雁门太守行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2.品味诗歌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3、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技巧。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题。
(1)、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他一生愁苦多病,怀才不遇,抑郁不平,27岁去世,存诗240首。
(2)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
一个柔弱之躯,虽没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人心魄的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
(3)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乐府的一种。
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
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钱塘湖春行中》的“行”与《雁门太守行》的“行”不一样,前者是行走。
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这首诗以什么为顺序?
5、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诗人以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
2、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和残酷的句子是:
,。
3、写黑夜行军,投入战斗的句子是:
,。
4、全诗的主旨句是:,。
表达诗人的感情。
5、背诵全诗。
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默写全诗
2、积累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名句。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4.3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背景透视《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探究案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5.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课堂小结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
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雁门太守行》导学案(精品)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假设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背景透视《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探究案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5.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课堂小结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雁门太守行 学案
24雁门太守行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2.品味诗歌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3、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技巧。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题。
(1)、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他一生愁苦多病,怀才不遇,抑郁不平,27岁去世,存诗240首。
(2)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
一个柔弱之躯,虽没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人心魄的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
(3)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乐府的一种。
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
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钱塘湖春行中》的“行”与《雁门太守行》的“行”不一样,前者是行走。
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这首诗以什么为顺序?
5、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诗人以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
2、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和残酷的句子是:
,。
3、写黑夜行军,投入战斗的句子是:
,。
4、全诗的主旨句是:,。
表达诗人的感情。
5、背诵全诗。
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默写全诗
2、积累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名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雁门太守行》导学案(2)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雁门太守行》导学案(2)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荣华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医生而骄人则失掉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雁门太守行》导教案课题《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课型新讲课课时1学1.认识、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培育朗诵能力。
习2.频频朗读,感觉、品尝诗歌的韵律美、境界美和语言美。
目3.意会作者寄望的爱国情怀,培育正确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标理解古诗中句子的意思这里主要指直译,先要正确理解句中的每个词语,再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连起来,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有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处境、状况等,就能够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了。
学在理解诗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法1.古诗中好多词表示的是古代的意思,和此刻的意思不一样,所以不可以指用此刻常用的词义解说。
导2.要注意语序。
解说古诗要注意乐律和修辞等状况。
古代语言有些与现代语言的语序习惯也不尽同样,所以在解说古诗时要特别注意。
3.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处境等。
4.要依据诗的境界进行想象。
【作者简介】李贺( 790~ 816),唐朝有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朝“三李” 。
原籍陇西,课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世愁苦多病,仅做过 3 年从九前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 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预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习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心里愁闷,抒发对理想、志向的追求;对当时藩镇盘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相的残忍盘剥都有所反应。
他喜爱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勇敢、关诡异的想象力,结构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地,抒发好景不长、链光阴易逝的感慨情绪,所以被后代称为“诗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赏析诗歌,感受作者伟大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1.导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诗词五首》第三首《雁门太守行》。
2.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2.写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3.朗读指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读通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