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确保原辅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的准确性,提高设备利用率,特制定本手册,对检测设备使用和保养进行说明。

二职责

操作者负责检测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维护

三设备操作规程

(1)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操作规程

1.使用前应先洗刷内部,且将存水排尽,更换新鲜水以保证水质。

2.蒸馏水内水垢可用弱酸或弱碱溶剂洗刷,清除彻底。

3.先将防水阀关闭。

4.开启水源阀使自来水从进水控制阀进入冷凝器,再从回水管注入蒸发锅。

直至水位上升到玻璃水位表中心处,关闭水源阀。

5.接通电源,当水沸腾后有蒸馏水滴出时重新开启水源阀,并调节到冷却水

温70℃左右,蒸馏水水温40℃左右为好。

6.蒸馏水出口管用光洁的硅橡胶导管,导入洁净的玻璃蒸馏水中。

7.新购进的蒸馏水器应先清洗,并经过2小时以上的通电蒸发,直到取得蒸

馏水符合药典规定。

(2)恒温不锈钢水浴锅操作规程

1.水箱应放在固定的平台上,电源电压必须与本产品要求的电压相符,电源

插座应采用三孔安全插座,必须安装地线。

2.使用前先将水加入箱内,水位必须高于隔板。无水或水位低于隔板时不能

加热,以防损坏加热管。

3.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将控温设定旋钮调至所需要的温度刻度,绿灯亮表

示升温,红灯亮表示定温。

4.注水时不可将水流入控制箱内,以防发生触电,不用时将水放净,并擦干

净,保持清洁。

5.控温系统没有专用设备不能调动,否则影响精度。

6.使用一段时间有漏电现象,由于水位过高,水沸腾时流入控制箱内所致,

可加入水烘干1-2天。

(3)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操作规程

1.使用时首先检查随机配件是否齐全,然后按顺序装好夹具,把所需搅拌的

烧杯放在镀铬盘正中,加入溶液把搅拌子放在烧杯溶液中,然后插入电源插头和控温探头,再接通电源,指示灯亮开始工作。

2.需作恒温搅拌时,把设定测量开关拨向设定端,旋转选择旋钮设定温度,

然后把开关拨向测量端,当设定温度高于实际温度是绿灯亮表示加热开始工作,当绿灯熄灭红灯亮时表示处在恒温状态。

3.调速是由低速逐步调至高速,不允许高速直接启动,以免搅拌子不同步引

起跳动,不搅拌时不能加热,不工作时切断电源。

4.仪器应保持清洁,严禁溶液进入机内,以免损坏机件。

(4)数字浊度仪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预热3分钟。

2.按量程选择键,指示灯立即亮出你选择的量程。

3.擦净水样杯两端的玻璃窗口。

4.将零浊度水倒入水样杯,并达到相应的水位。

5.将水样杯放入仪器的样品室内,注意水样杯有“左”字样的一端紧靠一起

水样室的左边,然后关闭样品室盖。

6.调整调零手轮,使数显读书为零,随即取出水样杯,换上被测水样,此时

显示屏上的读数即为被测水样的浊度值。

7.不使用时切断电源,擦拭干净。

(5)数显电导率仪操作规程

1.打开电源开关,并预热10分钟。

2.用温度计测出被测液温度,然后将温度旋钮置于被测液的实际温度相应的

位置上。

3.将电极浸入被测液中,然后将“校正-测量”开关扳向“校正”,调节常数

扭使显示数与所使用电极的常数标称值一致。

4.将“校正-测量”开关置于“测量”位,选择适当的量程档,待显示稳定

后仪器数值即为溶液在实际温度时的电导率。

5.放置被测液的容器必须清洁,防止湿气,腐蚀性气体进入机内。

6.电极使用完毕应保持清洁,用净布擦干放好。

(6)圆盘旋光仪操作规程

1.先把预测溶液配好,并加以稳定和沉淀。

2.接通电源,约点燃10分钟,待完全发出钠黄光后,才可观察使用。

3.检查度盘零度位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先进性校正。

4.打开镜盖,把试管放入镜筒中测定,并把镜盖盖上。

5.调节视度旋钮至视场中三分视界清晰为止。

6.转动度盘手轮,至视场照度相一致时止。

7.从放大镜中读出度盘所旋转的角度。

8.利用公式求出物质的比重,浓度,纯度与含量。

9.试管使用后应及时用水冲洗干净,擦干放好。仪器不用使用塑料罩罩上,

防止灰尘进入。

(7)座式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

1.开盖:向左转动手轮,使锅盖充分提起,向右推开横梁移开锅盖。

2.通电:接通电源,将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按至ON处,缺水位灯和低水

位灯均亮,低水位灯亮,蒸发锅内属断水状态,缺水位灯亮,显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机。

3.加水:拉开加水杯门,开启水阀门,将纯水注入约5升同时观察水位灯,

当高水位灯亮时停止加水,关闭水阀门。

4.堆放:将包扎好的灭菌物品依次堆放在灭菌筐内,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以

提高灭菌效果,安全阀放汽孔必须留出空位,保障放汽畅通,否则易造成爆炸。

5.密封:把横梁推向左立柱内,将手轮向左旋转,使锅盖向下压紧锅体,加

力使之充分密合。

6.设定温度与时间:(1)按一下确认键开启设定窗内调整块,绿色数显在闪

烁可以进行设定状态。(2)按增加或减少键调整到所需温度按两次确认键确认。(3)温度设定后只需再按动一次确认键将温度显示切换成时间显示状态,当观察到绿色设定窗在闪烁,按增加或减少键调整,按两次确认键确认时间。

7.灭菌:当所需温度时间设定完毕,即进入自动灭菌循环程序,灭菌完成,

将电源按至OFF处,关闭电源。待压力表指针回落零位后,开启安全阀或排气排水总阀,放净灭菌室内的余气。

8.干燥:物品灭菌后需要迅速干燥,需打开安全阀或排气排水总阀向左旋转

至“开”位置,让灭菌器内的蒸汽迅速排出,使物品上残留的水蒸气快速挥发。灭菌液体时严禁使用干燥方法。

9.开盖:向左转动手轮,使锅盖充分提起,向右推开横梁,移开锅盖。(8)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1.电子分析天平应安置在房间角落、稳固的台面,无直接来自房门、窗户的

气流。

2.用天平后部的两只水平调整脚,将气泡调整至中央,关好三面玻璃门。

3.使用时天平要预热30分钟,精确称重时应预热120分钟。

4.准备好所需的校准砝码,按TARE清零,等待天平稳定后,按“C”键,轻

轻放校准砝码至秤盘中心,关上玻璃门约30秒,显示校准砝码值,听到“嘟”声后,取出校准砝码,填平校准完毕。

5.称重方法:

①基本称重:按TARE清零,等待天平清零在秤盘上放置所称物品,稳定

后即可读取读数。

②使用容器称重:如需用容器称量,先将空容器放在秤盘上,按TARE清

零,将被测物体放入容器中,稳定后即可读取读数。

6.不使用时切断电源,擦拭干净。

(9)723PC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预热20分钟,仪器自动校正,待显示器显示“546.0nm/0.000A

仪器自检完毕,即可进行测试。

2.按<方式>键设置测试方式透过率(T)吸光度(A)。

3.按设定键屏幕上显示“WL=XXX.Xnm”字样,按键1或者键2输入所需分析

的波长,按确认键,显示器显示XXX.Xnm BLANKING仪器及变换到所需设置的波长及调0ABS/100%T。

4.将参比样品溶液和被测样品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打开样品室盖,插入

比色槽盖上样品室盖。

5.将参比样品拉入光路中按<0ABS/100%T>键调0ABS/100%T。此时显示器显示

BLANKING,直至显示“100.0%T”或“0.000A”为止。

6.将被测样品拉入光路中显示器显示即为测试样品测试参数。

(10)电子精密天平操作规程

1.天平应安放在清洁、干燥、无腐蚀的稳定台面,远离振动和气流,调整支

撑脚使水平泡位于水平仪中心。

2.接通电源,预热15分钟,天平自动置零后即可使用。

3.称重方法:

①基本称重:按TARE清零,等待天平清零在秤盘上放置所称物品,待“OK”

指示灯亮即可读取读数。

③使用容器称重:如需用容器称量,先将空容器放在秤盘上,按TARE清

零,“OK”指示灯亮后将被测物体放入容器中,“OK”指示灯亮后即可

读取读数。

4.不使用时切断电源,擦拭干净。

(11)实验室pH计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后,按“ON/OFF”键仪器自动进入PH测量工作状态。

2.将PH复合电极和温度传感器插入标准溶液标定,按“校准”键待读数稳

定后按“确认键”标定完毕。

3.PH值测量:用蒸馏水清洗复合电极,清洗后再用被测溶液清洗一次,然后

将PH复合电极和温度传感器插入被测溶液,按“PH”键待读数稳定后读取。

4.温度测量:按“温度”键仪器进入温度测量状态,读数稳定后读取。

5.按“ON/OFF”键关闭,切断电源,擦拭干净。

(12) 旋转粘度计操作规程

1.将被测液体置于直径不小于70mm的圆形容器,将保护架装在仪器上将选

配好的转子旋入连接螺杆,旋转升降旋钮,使仪器缓慢下降,直至转子液面标志和液面相平为止,调整仪器水平。按下指针控制杆,开启电机开关,旋转变速旋钮,调整到所需转速,松开指针控制杆,使转子在液体中旋转,20-30秒后待指针趋于稳定后,按下指针控制杆,再关闭电源,使指针停在读数窗内,读取读数。

2.当指针所指的数值过高或过低时,可变换转子和转速,使读数约在30-90

之间为好。

3.选择转子时应由小到大,转速有慢到快,原则上是高粘度的选用小转子和

慢的速度,低粘度的选用的大的转子和快的速度。

4.不使用时擦拭干净。

(13)阿贝折射仪操作规程

1.开始测定前,先用标准试样校对读数,若有偏差,用螺丝刀微量旋转仪器

上的螺钉,使分界线象位移至十字线中心。

2.测定液体时,将被测液体用干净滴管加在折射棱镜表面,并将进光棱镜盖

上,用手轮锁紧,要求液层均匀,充满视场,无气泡,打开遮光板,合上反射镜,调节目镜视度,使十字线成像清晰,此时旋转手轮并在目镜视场内找到明暗分界线的位置,再旋转手轮使分界线不带任何彩色,微调手轮,使分界线位于十字线的中心,再适当转动聚光镜,此时目镜视场下方显示的示值即为被测液体的折射率。

3.测定固体时,把进光棱镜打开,在折射棱镜的抛光面上加1-2滴溴代萘,

并将被测物体的抛光面擦拭干净放上去,使其接触良好,此时便可在目镜视场内找到分界线,瞄准和读数操作方法如前所述。

4.不使用时擦拭干净。

(14)稠度计操作规程

1.将稠度计放置在水平面上,调节水平螺丝直到圆形水平仪内的气泡位于中

心位置,然后弯曲垂直且突出的稠度计的螺丝的圆口直到两处水平显得水平状态相同。关闭闸门和扳手上压钩压在闸门的顶部。

2.在使用时,将蓄料槽完全填充满至该槽的顶部。用平板抹平。

3.拨开扳手,打开闸门,同时开始计时,在规定时间期限结束时,测定被测

液体流过的距离。读出底槽中间最大距离和边缘的最大距离。

4.计算平均值。

5.比较平均值与先前确定的标准值。

6.使用完毕,必须清洗干净。

(15)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1. 高纯水的过滤:把高纯水放入真空过滤器的盛样杯,然后把真空过滤装置放入已加自来水的超声清洗器内,打开泵电源,按超声清洗,一般20-30分钟。

2. 把过滤后的水倒入色谱仪溶剂瓶内拧紧盖。打开泵和检测器的电源,泵自检后显示FLOW1.000Ready,打开排气阀向左旋转半圈,用10毫升注射器手动

抽出一管水,再把注射器推到底,插到排气阀上,然后按EDIT/ENTER,按^调流速至8.000毫升/分(可以连续按)再按MENU确认,按RUN/STOP运行。待抽满10毫升时,先按RUN/STOP停止,抽出注射器把水排掉,向右旋转关闭排气阀,再按EDIT/ENTER,调流速为0.000毫升,再按EDIT/ENTER,把流速调为0.100毫升/分按MENU确认,按RUN/STOP运行。先设温度,按TEMP设DET 为45,COL为85,按ENTER确认,按HOME回当前界面。后设流速,每隔15″调0.1毫升/分,调至0.200毫升/分,待温度升至70°C以上时,再把流速调为0.5ml/min.(每升一步停留15秒以上,绝不能超过0.6ml/min,70度以前不能超过0.2ml/min).按Shift+1冲洗样品池和参比池,一般20-30min.到时间后按Shift+1,只冲洗一个池子,待显示数据稳定后,即可进样。

3. 把样品配成和标样同样浓度(1%浓度,以干物质计),用1ml 一次性注射器进样。然后按Auto Zero清零。把进样开关扳上插入针管推入0.2ml 样液,迅速扳下进样开关。系统自动控制进样量为20ul,多余的流入小瓶内。

4.软件点击在线gon工作站,点击通道1+ ok .然后是(实验信息,方法,采集数据)。点击采集数据后再点查看基线,待基线平稳后即可进样。

5. 在电脑显示屏上观察出现谱图的情况,等谱图出完,采集时间结束后,系统自动结束采样自动保存。关闭在线工作站。打开离线工作站,点击文件,双击文件名,按确定-yes-取消-预览。即可看到刚才谱图的情况。根据保留时间确定某种组分,根据峰面积计算某种组分的含量。

6. 关机时,先降温按TEMP+CE,降温同时降流速。70度之前降至0.2ml/min,降至35度以下时,流速为0.000ml/min ,可以停机。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确保原辅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的准确性,提高设备利用率,特制定本手册,对检测设备使用和保养进行说明。 二职责 操作者负责检测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维护 三设备操作规程 (1)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操作规程 1.使用前应先洗刷内部,且将存水排尽,更换新鲜水以保证水质。 2.蒸馏水内水垢可用弱酸或弱碱溶剂洗刷,清除彻底。 3.先将防水阀关闭。 4.开启水源阀使自来水从进水控制阀进入冷凝器,再从回水管注入蒸发锅。 直至水位上升到玻璃水位表中心处,关闭水源阀。 5.接通电源,当水沸腾后有蒸馏水滴出时重新开启水源阀,并调节到冷却水 温70℃左右,蒸馏水水温40℃左右为好。 6.蒸馏水出口管用光洁的硅橡胶导管,导入洁净的玻璃蒸馏水中。 7.新购进的蒸馏水器应先清洗,并经过2小时以上的通电蒸发,直到取得蒸 馏水符合药典规定。 (2)恒温不锈钢水浴锅操作规程 1.水箱应放在固定的平台上,电源电压必须与本产品要求的电压相符,电源 插座应采用三孔安全插座,必须安装地线。 2.使用前先将水加入箱内,水位必须高于隔板。无水或水位低于隔板时不能 加热,以防损坏加热管。 3.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将控温设定旋钮调至所需要的温度刻度,绿灯亮表 示升温,红灯亮表示定温。 4.注水时不可将水流入控制箱内,以防发生触电,不用时将水放净,并擦干

净,保持清洁。 5.控温系统没有专用设备不能调动,否则影响精度。 6.使用一段时间有漏电现象,由于水位过高,水沸腾时流入控制箱内所致, 可加入水烘干1-2天。 (3)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操作规程 1.使用时首先检查随机配件是否齐全,然后按顺序装好夹具,把所需搅拌的 烧杯放在镀铬盘正中,加入溶液把搅拌子放在烧杯溶液中,然后插入电源插头和控温探头,再接通电源,指示灯亮开始工作。 2.需作恒温搅拌时,把设定测量开关拨向设定端,旋转选择旋钮设定温度, 然后把开关拨向测量端,当设定温度高于实际温度是绿灯亮表示加热开始工作,当绿灯熄灭红灯亮时表示处在恒温状态。 3.调速是由低速逐步调至高速,不允许高速直接启动,以免搅拌子不同步引 起跳动,不搅拌时不能加热,不工作时切断电源。 4.仪器应保持清洁,严禁溶液进入机内,以免损坏机件。 (4)数字浊度仪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预热3分钟。 2.按量程选择键,指示灯立即亮出你选择的量程。 3.擦净水样杯两端的玻璃窗口。 4.将零浊度水倒入水样杯,并达到相应的水位。 5.将水样杯放入仪器的样品室内,注意水样杯有“左”字样的一端紧靠一起 水样室的左边,然后关闭样品室盖。 6.调整调零手轮,使数显读书为零,随即取出水样杯,换上被测水样,此时 显示屏上的读数即为被测水样的浊度值。 7.不使用时切断电源,擦拭干净。 (5)数显电导率仪操作规程 1.打开电源开关,并预热10分钟。

设备校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为规范正确的校验方法及操作要求,确保更有效掌握设备精度,到达稳定生产的目的。 2.0范围:机电科技所有设备(精雕机、电脑锣、雕铣机、CNC加工中心、铣床、磨床、钻床、攻牙机)。 3.0权责: 3.1设备校验:技术员/生产组长。 3.2校验结果确认:生产课长。 4.0定义: 无 5.0设备校验标准及频率要求: 5.1精雕机、电脑锣、雕铣机、CNC加工中心、铣床、磨床使用标准件(块规)、百分表校验;钻床、 攻牙机用百分表校验。 5.2校验频率:精雕机、电脑锣、雕铣机、加工中心3个月校验一次;铣床、磨床、钻床、攻牙机6个月校验一次。 5.3设备因产生故障维修、异常撞击或搬迁等情况需重新安排校验。 6.0设备校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6.1精雕机、CNC加工中心、电脑锣、雕铣机、铣床校验: 6.1.1主轴跳动校验:用碎布擦干净主轴夹头上的油污及碎屑,让设备移动到换刀位置,再把百分表 固定在工作台上,让百分表针与主轴夹头内面侧接触0.2mm即可,然后打开转速400转/分钟, 再看百分表针的波动情况就可以检查设备主轴的跳动度。 6.1.2 X轴、Y轴、Z轴坐标的误差校验:用碎布擦干净工作台表面的油污,把标准块(100mm)放工 作台面上用百分表校平,再装分中棒程序调至矩形分中,用分中棒先碰标准块的一端重复两 次然后坐标清零,再移动坐标碰另外一端同样操作两次确保误差,再核对测试结果与标准块 比对就可以检查设备坐标误差。用同样的方法来检测(X轴、Y轴、Z轴)坐标的误差。校验时 可跟具设备的行程分段检测,确保设备加工精度。 6.2磨床校验; 6.2.1主轴跳动校验:用碎布擦干净磁台及主轴上的油污,把百分表固定在磁台上,让百分表针与主 轴夹头内面侧接触0.2mm即可,然后转动主轴再观察百分表针的波动情况就可以检查设备主 轴的跳动度。 6.2.2 Y轴、Z轴坐标的误差校验:先装120﹟砂轮把侧面修平整,用碎布擦干净磁台表面的油污, 把标准块(100mm)放在工作台面上用百分表校平,再用手转动砂轮碰标准块的一端重复两次 然后坐标清零,再移动坐标碰另外一端同样操作两次确保误差,再核对测试结果与标准块比 对就可以检查设备坐标误差。 6.3钻床、攻牙机校验;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生产部各部门自制件及外协件 二、作业要求 1、凡机械加工件必须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作业要求。 2、经加工的零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和磕碰、划伤、裂纹等缺 陷。 3、除有特殊要求外,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留有尖棱、尖角和 毛刺。 4、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剥离及脱皮现象。 5、精加工后的表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在其 上打印标记。 6、经加工后的零件在搬运、存放时,必须防止受到损伤、腐 蚀及变形。 7、成组配对加工的零件需有标记。 三、未注尺寸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四、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五、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六、螺纹、键和键槽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七、中心孔 1、图样中未注明、加工中又需要中心孔的零件,在不影响使 用和外观的情况下,加工后中心孔可以保留。 2、中心孔需符合GB 145的规定。 八、检验规则 1、凡经机械加工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图样、有关技 术文件和本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 2、机械加工件的外观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 3、主要机械加工件需每件检查几何形状与尺寸。 九、标志

1、入库的机械加工件应有的标志 2、标志的位置应不使机械加工件的质量受到损伤。 3、机械加工件入库应附有吊牌。其中应注明:名称、零件名 称、图号;制造日期。 编制:标准:审核:审批: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2.2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2.3 GB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2.4 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并在抽样单上签章:一旦抽样完毕,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流程)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检样品数量、尺寸、规格等是否符合检测执行标准的要求。检测人员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有权暂时停止检验,写明原

设备运行检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在于判断用于例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于产品例行和确认检验的所有设备; 3.运行检查的方法 ①工频耐压仪 检查人员在使用耐压测试仪前检查a:时间值:用秒表检查时间继电器时间5s、10s,在测试过程中误差显示在±0.1S为正常。b:100mA泄漏电流报警:将耐压试验仪设置为100mA,输出端接入固定电阻(电阻值为25KΩ)电压升至2500V±5%,设备报警为正常; c:电压值:在耐压试验仪的输出端并联一个万用表,当耐压试验仪的电压分别调至为500V、600V、700V时,与万用表上读数进行比对,误差在±5%为正常; ②接地电阻测试仪 检查人员,采用对比校验的方法:将固定阻值为40mΩ电阻接入测试夹,将仪器显示数值与已知电阻值的样件进行比对误差在±3mΩ为正常; ③兆欧表 将兆欧表两极断开后以每秒两转的速度顺时针摇动,兆欧表指示电阻值无穷大;将兆欧表两极短接后以每秒两转的速度顺时针摇动,兆欧表指示电阻值为零, 为正常。 4.频次: 每批次生产前后各进行一次; 5.记录方法 设备运行检查应在设备使用以前进行,检查人员应按上述检查步骤逐条认真检查,当所有检查步骤均符合要求时,检查人员可在“检查结果”栏中填上正常或符 合以示设备工作正常,当其中一个不符合要求时,都判为设备非正常,检查人员应及时通知技术质量部部长,及时地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最终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查人员应详细填写检查的时间,并在“检查人员”栏目中签名。 备注:如在运行检查或正常使用中发现检测设备失效时,需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如下的措施: a.停用该设备,对该设备自行修理或送到相关部门修理,使其满足检测的要求; b.根据已检测过的产品的出入库情况,追回或到客户现场对已检产品重新进行检测; c.根据生产任务的实际情况,增加运行检查的频次;

室内环境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全套)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目录

第一章采(抽)样 第二章甲醛的测定 第三章氨的测定 第四章苯的测定 第五章 TVOC的测定 第六章氡的测定 第七章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第八章检测项目的限量标准 第九章“三废”处理方法 第一章采(抽)样 布点 布点应具有代表性,首先应保证抽取样本间(工程验收)有代表性,其次保证样本间内所

设点有代表性(两点以上)。 布点数目依据所检测房间面积而定,50㎡以内布一个检测点,50-100㎡布两个检测点,100㎡以上布3-5个检测点。 一点采(抽)样时布点在中心点,两点以上视房间结构而定,除平行样外不可布成平行点,要保证各点代表性,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检测点须距内墙面不小于,距楼地面高。 现场布点位置依检测方案位置设定,检测点编号应与检测方案中编号一致,若确需调整,需在方案和采(抽)样记录中注明,并在布点图中标明,采(抽)样点数不可改变。 当房间内有两个及以上检测点时,以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现场检测布点参照执行。 采(抽)样条件 采(抽)样现场未经投入使用,没有人为添加的污染物。 现场周围环境没有影响采(抽)样的干扰因素,如振源、辐射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化合物( 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采(抽)样数量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采(抽)样方法 甲醛 采用吸收液法采集样品,以酚试剂作为吸收液,用内装 5 m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以

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模板

精心整理 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设备的日常维护操作行为,对设备的维护标准化,规范化。2适用范围 适应于所有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 3 4 。 连杆等)以防发生意外。 4.2.2设备运行中如有异响应立即停止运行,待查清原因后方 可开机。 4.2.3灌注大灌量容器时,使用灌嘴口径不得过小,以防灌注

时压力过大而使胶料喷射或灌嘴损坏。 4.2.4气动三联件应定期加油和排水。 4.2.5定期检查各运转部件的润滑油及油脂,及时更换干净的润 滑油及油脂。 4.3.6工作完成结束时,依次关闭开关,并关好气源。 4.4维护保养 4.4.1日常维护 4.4.1检查润滑部位的油位,如有油量不足,及时增添;

4.4.2定期检查机器上紧固螺钉是否松动,确保机器运行可靠。 4.4.3二级保养维护(每季度进行一次) 4.4.5检查气动系统有无漏气,清理气压表内部存水; 4.4.6检查气动元件功能和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并重新紧固安装 螺钉; 5 5.1 5.2操作注意事项 5.2.1绝不可在设备运行中将手伸入锅内。 5.2.2不得用手或其他方式去触摸运行中的转动的主轴; 5.2.3设备运行中如有异响应立即停止运行,待查清原因后方可

开机。 5.2.4下班前操作人员应关闭主电源,并清理设备和工作区卫生。 5.3操作过程 5.3.1接通电源,三个电源指示灯和右边红色灯亮; 5.3.2设备正式使用前,空机运转十分钟。确保设备使用时正常 00”, 5.3.8工作完成,停止搅拌时,先按下速度调节按钮“↓”,至变频器显示“00”,再按下变频器上的“STOP”按钮,最后按下搅拌开关,再打开锅底阀将搅拌好的物料排至罐外容器内。 5.4日常维护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2 编制依据 2.1 GB18564.1-201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2.2 NB/T4701 3.7-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2.3 ISO6520.1-2007焊接和相关工艺金属材料中几何缺陷的分类第1部分熔焊 2.4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3人员要求 3.1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经过VT的培训,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2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标准要求(如:GB/T1856 4.1、GB150、GB25198、JB/T4734、JB/T47003.1等)。 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3.4检测人员必须满足NB/T47013.7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4 检测条件 4.1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4.2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4.3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o。 4.4为达到最佳检测效果,照明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使照明光线方向相对于观察点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表面眩光; ●优化光源的色温度; ●使用与表面反射光相适应的照度级。 5环境要求 5.1作业场所应避免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5.2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6检测设备 6.1检测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6.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放大镜的选用按GB/T20968执行。 6.3其他检测仪器:成型样板、镜子、照相机等。 7检测程序 检查范围应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前应将罐体及附件清理干净以符合检测要求。 7.1罐体及附件外观检测 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查罐体及附件,可以借助铜锤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当发现变形、开焊等重点部位,应在予以记录。7.2焊缝的外观检测 7.2.1焊缝的外观特征(形状和几何偏差)必须满足GB150.4的要求。焊缝表

设备校验作业指导书

设备校验作业指导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的:为规范正确的校验方法及操作要求,确保更有效掌握设备精度,到达稳定生产的目的。 范围:机电科技所有设备(精雕机、电脑锣、雕铣机、CNC加工中心、铣床、磨床、钻床、攻牙机)。 权责: 设备校验:技术员/生产助理。 校验结果确认:生产主管。 定义: 无 设备校验标准及频率要求: 精雕机、电脑锣、雕铣机、CNC加工中心、快走丝、中走丝、铣床、磨床使用标准件(块规)、百分表校验;钻床、攻牙机用百分表校验。 校验频率:精雕机、电脑锣、雕铣机、加工中心、线切割3个月校验一次;铣床、磨床、钻床、攻牙机6个月校验一次。 设备因产生故障维修、异常撞击或搬迁等情况需重新安排校验。 设备校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精雕机、CNC加工中心、电脑锣、雕铣机、快走丝、中走丝、铣床校验: 主轴跳动校验:用碎布擦干净主轴夹头上的油污及碎屑,让设备移动到换刀位置,再把百分表固定在工作台上,让百分表针与主轴夹头内面侧接触即可,然后打开转速400转/ 分钟,再看百分表针的波动情况就可以检查设备主轴的跳动度。 X轴、Y轴、Z轴坐标的误差校验:用碎布擦干净工作台表面的油污,把标准块(100mm)放工作台面上用百分表校平,再装分中棒程序调至矩形分中,用分中棒先碰标准块 的一端重复两次然后坐标清零,再移动坐标碰另外一端同样操作两次确保误差,再 核对测试结果与标准块比对就可以检查设备坐标误差。用同样的方法来检测(X轴、Y 轴、Z轴)坐标的误差。校验时可跟具设备的行程分段检测,确保设备加工精度。 磨床校验; 2

检验作业指导书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BBE/WI-01 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编制: 分发号:A/0 审核: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5日 生效日期: 2014年11月30日批准: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修改记录 (2) 二、原料检验标准 (3) 三、辅料检验标准 (5) 四、首件检验规范 (6) 五、巡回检验规范 (8) 六、成品检验规范 (9) 七、出厂检验操作规范 (11) 八、干燥箱操作规程 (15) 九、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6) 十、注塑机操作规程 (17) 十一、吹瓶机操作规程 (19)

二、原料检验标准 PP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检验依据:《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9693-1988。 3、原料检验 3.1感官指标: 本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嗅、异物。 3.2规格型号 应符合采购要求。 4、抽样方案 每批取50kg进行检验。

PET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原料检验 2.1检验依据:《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GB 13114-1991 2.2感官指标: 白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臭、异物。

三、辅料检验标准 包装袋检验标准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辅料检验 外观:袋质均匀、平整、无皱折;无杂质、无污迹。塑料袋应无气泡、缩孔、针孔等缺陷。

机械加工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技术文件 编号:IPQC-JYZD-7-2009 批准:宋宗强 机械加工产品 检验作业指导书 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1月1日实施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发布

前言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依据有关汽车标准及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技术文件制定。是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技术文件之一。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相一致。 从实施之日起,原《IPQC-JYZD-7-2008机械加工产品验作业指导书》同时废止。各相关部门检验机械加工产品质量时,都需要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由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起草。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起草人:林桂升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审核人:石建通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机械加工产品的检验方式及质量记录。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主要适用于机加工车间。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CA/CBG-1-82 切削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 CA/CBG-9-91 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 3 检验及质量记录规定 3.1所有机加工产品必须按产品标准、技术要求等进行自检控制。 3.2检验零件时,按控制计划合理选用量检具,并正确操作。 3.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3.3.2 两孔的中心距和孔与零件边缘距离的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按下表执行。(以孔径为基本尺寸查选。当两孔径不相等时,其轴心距的公差按两孔直径的算术平均值确定。)如 3.3.4 L查选。

线路保护检验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110kv~500kV线路保护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码:BDECSY-01 二○一○年十月

作业指导书签名页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 编写依据 (1) 3. 作业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业(工序)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3) 5. 作业准备 (4) 5.1 人员配备 (4) 5.2 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4) 6. 作业方法 (4) 6.1作业条件检查 (4) 6.2通电前检查: (5) 6.3绝缘检查 (5) 6.4通电检查 (5) 6.5保护装置校验 (5) 6.6 保护通道联调: (7) 6.6整组传动试验: (7) 6.7电流电压回路检查: (8) 6.9受电前检查: (8)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8) 7.1质量控制措施 (8) 7.2质量控制表单 (9) 7.3检验标准 (9)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变电工程110kV~500kV线路保护调试,编写时按110kV~500kV线路保护功能编制,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 2. 编写依据

3. 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图 图3-1 线路保护作业流程图

设备检查作业指导书(定稿)

设备检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掌握线路状态,提高线路质量,快速、全面地获得线路检查资料,并对检查资料进行多种分析,及时了解线路状况,发现线路病害,提供线路修理工作计划,工作安排的详细资料。 2.适用范围 使用轨道检查仪及手工进行线路和道岔检查。 3.作业质量 3.1机具应由专业小组或专业人员负责检修、保养及使用。 3.2机具性能及各部件符合要求,运行状态良好。 3.3数据处理结果准确、真实、及时,无差错。 3.4检测数据与实际地点相符,误差前后不大于5m。 4.作业条件 4.1 配备工具:轨道检查仪1台、道尺1把、支距尺1把、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辙叉磨耗仪1台、钢轨侧磨仪1台、检查锤1把、一米板尺1把,塞尺1把。 4.2上线按规定设置防护员、联络员,操作员等定员5人(含1名班长)。其中:1人执机、1人配合,1人随车防护、前后各1人距轨检仪800米随车移动防护。 4.3按线路静态检查月计划,日检测线路10-20km或道岔30-40组,按计划每月对管内所有线路和道岔检查1遍,按计划每季度要对曲线上股钢轨侧磨观测一遍,焊缝每季度使用 1m 直尺全面检查一遍。 4.4大风、大雨,大雾禁止作业。 4.5走行方向面向列车,仪器上道检查时应该按规定设置两端防护。 5.作业程序

5.1作业准备 ,作业地点及要求,组装轨道检查仪,校正标准值,检查轨检仪是否正常,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确认防护已设好。 ,防护设好后方可作业;上下道床时,应踩稳踏牢,防止摔倒。 ,邻线下道避车应距列车不小于500m下道,人员距钢轨头部外侧2m以外避车,仪器在路肩上放置平稳,严禁放置在两线间和石碴边坡及以上;天窗点内检查时邻线来车时可不下道,但必须停止作业。 ,应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坠落物或绳索伤人,并不得到邻线及两线间避车。 5.2检查线路 ,并做好记录。 ,顶铁与尖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岔枕、联接零件、轨道加强设备、无缝道岔观测、道床、标志等8项,并做好记录。 ,仪器上道在静止状态下,按F1键对方向高低传感器进行标零校正,按3-5km/h 速度匀速向前推进,复线地段应面迎列车方向检查,认真观察显示屏,确认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推行过程中禁止回拉仪器,以免造成数据混乱,发现仪器故障应停止作业。 ,《超经常保养项目通知单》及其他《轨道结构缺陷检查记录》2日内下发到相关保养工区,对消灭情况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备案,并准备一式三份检测报告(线路设备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线路设备超经常保养项目通知单、道岔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道岔超经常保养病害通知单、曲线正矢检查报告、轨道结构缺陷检查记录),其中线路车间一份,交线路工区一份,并自存电子文档。 ,每个公里标处进行里程修正,每4公里左右新建一个文件名。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作业指导书医学检验

《文件已阅声明表》 《Procedure circulation form》 文件名称: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作业指导书表号: KM-MP03?02?02已阅声明:本人承诺已了解此文件中的相关内容,今后的工作中将严格按照此文件执行,不随意对外传阅此文件,如有因与文件不相符的操作,责任由本人承担。 (I have understood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will keep the document secret and be responsible to properly perform procedure) 阅读人签名表 签名(SIGNATURE)签名日期(DATE)姓名(NAME)职务 (POSITION) 《文件修改记录页》

《Procedure amendment form》 序号NO. 页码 (Page) 内容更改说明(Description of Modified contents) 审批人 (Approved by ) 批准生效日期 (Approved date) 1 换版 《文件信息表》 《Procedure information form》

文件名 Title of DOC.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作业指导书 版本号(Edition No.) Edition 生效日期(Operative date) 2008-03-13 文控部门 (Doc. Control Dept.) 实验室文控室 回顾日期/签名 (Review date /signature ) 回顾日期(Review date) 回顾人员签名( Signature ) 替代文件(Replaces)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作业指导书Edition 存放地点(Location)/持有人(Holder)No. Location(Holder) No. Location (Holder)1诊断部文控室(陈彬) 2 发光室(段学成) 作者签名/日期(Author signature/date) 陈鲜美 审批人签名/日期 (Authorized by : Signature/Date) 陈建波 接收人签名/日期 (Receiptor/Date) 副本数(Copy No.) 本文件是第个文件拷贝 / 共发放 2 个文件拷贝。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作业指导书 (Analysis of SHBG by IMMULITE 1000) 1. 原理(Test principle): 固相、学发光免疫量度检测法(a solid-phas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metric

精加工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公司版本Ver:A0 工作文件页数第 1 页共 5 页 1 目的 1.1 为规范深加工过程质检检验作业,确保产品符合技术图纸、标准性能及客户要求,特制 定此检验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公司深加工车间精加工模块过程质检质量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职责 3.1.1按订单及技术图纸,对加工后的产品是否符合订单及技术图纸要求、相关标准要求 负责; 3.1.2对岗位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对产品加工时首检、批量生产时抽检、结束加工作业时 尾检,保证产品合格性负责; 3.1.3 对深加工生产过程、班组操作作业方式进行监督; 3.1.4 对工作交接不清楚,造成质量事故负责; 3.1.5 对违反检验规程,造成漏检或批量质量事故负责; 3.1.6 对填写相关检验记录和产品标识的真实、完整、清晰负责; 3.1.7 对问题反映不及时或未反映,造成延误交货期,影响生产及造成客户或下一工序 投诉负责; 3.1.8 对上级下发的指令不执行或跟进不完全,而造成质量事故负责; 3.2权限 3.2.1对深加工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权; 3.2.2对深加工生产产品工艺、班组操作作业方式监督权; 3.2.3对深加工过程质量判定权; 3.2.4对深加工继续生产不合格品的制止权; 3.2.5对深加工员工执行自检作业的监督权; 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年月日 实施日期年月日

公司版本Ver:A0 工作文件页数第 2 页共 5 页 3.2.6对深加工检验区域内的型材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的防护权 3.2.7对深加工生产车间改善生产工艺、操作方式的建议权; 4 工作内容 4.1接班 4.1.1接班前须提前15分钟到深加工车间,参加班前会; 4.1.2班前会班长主要强调相关重要事项及相关质量问题提示等,并在检验过程中应用控 制;接班时与上一班质检进行当面工作及共用检具交接并在交接班记录及点检表上 签名; 4.1.3与上班质检交接正常生产的产品质量信息及注意事项,样板的交接、不良品、待处 理品摆放位置及了解不合格品的原因,跟进上一班质检交代的待处理品; 4.2检验准备 4.2.1接班后查看当班排产计划,针对班前会提示当班生产控制重点;对排产单上品质专 员备注的品质信息及订单进行了解,特别新客户、新产品、不同合金、订单特殊 要求及备注等;准备好需要做相关检验记录表格; 4.2.2并将本岗位的班前会重点提示内容,记录在当班交接记录本重点提示框内,以利于 工作指导和监督; 4.2.3 开始检测前使用的对检测工具(量具)进行检查校对,保障检测工具准确性; 4.2来料产品检验 4.2.1 产品开始生产前核对订单、型号、表面质量、长度、颜色、产品尺寸、加工 方式是否一致,准备好相关的加工图纸; 4.2.1.1 核对订单,型号是否与技术图纸一致,截面尺寸是否符合客户图纸要求,并做 相关记录;型号不确定时通知品质专员进行确认;特殊设计型材必要时对开口 尺寸5%抽检并记录; 4.2.1.2 喷涂氧化料按照订单要求检测膜厚,注意客户有无特殊要求,客户没有特殊要 求按照相关标准验收; 4.2.1.3 检测来料长度与订单要求是否一致,核对来料长度能否满足开锯倍数; 4.2.1.4 了解订单要求的加工方式以及客户特殊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控制; 硬度:硬度检验按比例5%抽检,检测按照型材大小使用韦氏硬度钳和里氏硬度

铁路通信 第九章 电源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九章电源检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源检验。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外业技术准备 2.2.1 电源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外部电源正常、接地良好。 2.2.2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2.2.3 电源检验合格之前,不得对负载供电。 3. 技术要求 3.1 高频开关电源检验 3.1.1 高频开关电源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1.2 -48V直流输出电压允许的电源电压变动范围应为-40~-57 V。- 24V直流输出电压允许的电源电压变动范围应为-21.6~-26.4V。 3.1.3 -48V直流输出端子处的杂音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3.1.4 -24V直流电源输出端子处的杂音指标满足下列要求: 1峰一峰值杂音电压:0~300Hz,≤400mV;2电话衡重杂音电压:≤2mV。 3.1.5 电源系统绝缘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设备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Ω; (2)电源配线的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3.1.6 电源设备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工或自动转换时,供电不得中断;故障报警应准确、可靠; 输出电压和电流超限时,保护电路动作应准确; 输入电源故障时,应自动转换蓄电池组供电。 3.2 逆变器检验 3.2.1 逆变器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2.2 逆变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输入电压范围为-40~-57V;输出220V交流单相,频率50Hz; 稳压精度不大于±5%;频率精度不大于±2%; 市电与逆变器输出的转换,根据需要分为不间断转换和间断转换。间断转换的中断时间不大于10ms; 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的150%时,允许持续时间不小于10s。 3.3 交流不间断电源(UPS)检验 3.3.1 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3.2 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输入指标:电压额定值为AC 220 V/380 V,允许变动范围为-15%~+10%;频率额定值为50 Hz,允许变动范围为±4%。 (2)输出指标:电压额定值为AC 220 V/380 V,可调范围为±5%;频率额定值为50Hz;电压精度±1%(稳态),±5%(瞬态);瞬态电压恢复时间不大于50ms;频率精度11%(内同步)。 3.4 蓄电池检验 3.4.1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4.2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浮充单体电压为2.23-2.27V;均充单体电压为2.30-2.35V; 蓄电池组各单体间的开路电压最高与最低差值不大于20mV; 以30I10(A)放电1min,极柱不应熔断,其外观不得出现异常; 正常工作过程中应无酸雾溢出; 最大充电电流不大于2.5 I10(A)时,蓄电池各项指标应正常。 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