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教案
3.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加深了对图形旋转的理解。不过,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旋转角度的判断不够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这一难点的讲解和指导。
3.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策略运用。
4.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旋转过程,进行有效沟通。
5.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旋转的性质和规律,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旋转的定义及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操作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逐渐理解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重要性。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学生们在理解旋转中心时,起初有些困惑。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个概念,我采用了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旋转中心并不是图形的一部分,而是固定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旋转中心在日常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图形的旋转》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几何图形的认识》第三节《旋转》。
教学内容如下: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_《旋转》提高训练
《旋转》提高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将方格纸中的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A.B.C.D.2.如图,把△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COD,则旋转角是()A.∠AOC B.∠AOD C.∠AOB D.∠BOC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2,﹣3)B.(2,3)C.(﹣3,﹣2)D.(3,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2,5),把OA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那么A点旋转后所得到点的坐标是()A.(﹣5,2)B.(﹣5,﹣2)C.(﹣2,5)D.(﹣2,﹣5)5.如图,∠AOB=90°,把∠AOB顺时针旋转50°得到∠CO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OC与∠BOD互余B.∠BOC=50°C.∠BOC的余角只有∠AOC D.∠AOD=140°二、填空题6.如图,在△ABC中,∠ACB=90°,AC=3,CB=5,点D是CB边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AD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连结BE,则线段BE的最小值等于.7.将点B(﹣3,1)绕坐标原点O旋转180°,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如果将线段AB 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CB,那么点C的坐标是.9.如图,OA⊥OB,Rt△CDE的边CD在OB上,∠ECD=45°,CE=4,若将△CDE 绕点C逆时针旋转75°,点E的对应点N恰好落在OA上,则OC的长度为.10.如图,在平面内将△ABC绕点B旋转至△A'BC'的位置时,点A'在AC上,AC ∥BC',∠ABC=70°,则旋转的角度是.三、解答题1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线段AD由线段AB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EFG由△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且直线EF过点D.(1)求证:AD⊥EF;(2)求CG的长.12.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与CB的延长线上的点E重合,连接CD.(1)试判断△C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BDC的度数.13.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写出A,B,C三点的坐标;(2)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1B2C,画出旋转后的△A1B1C,并写出A1,B1的坐标.14.如图,△ABC中,∠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C(其中点D、E分别是A、B两点旋转后的对应点).(1)请画出旋转后的△DEC;(2)试判断DE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5.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画图和解答下列问题:(1)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1B1C1(2)作△ABC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的△A2B2C2.(3)求B1的坐标,C2的坐标.《旋转》提高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将方格纸中的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A.B.C.D.【分析】利用已知将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将方格纸中的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在找旋转中心时,要抓住“动”与“不动”,熟悉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把△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COD,则旋转角是()A.∠AOC B.∠AOD C.∠AOB D.∠BOC【分析】根据旋旋转角的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如图,把△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COD,旋转角是∠AOC或∠BO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旋转变换,旋转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2,﹣3)B.(2,3)C.(﹣3,﹣2)D.(3,2).【分析】根据旋转中心为点O,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角度90°,作出点P的对称图形P′,可得所求点的坐标.【解答】解: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点P′的坐标为(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换﹣旋转,熟练掌握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2,5),把OA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那么A点旋转后所得到点的坐标是()A.(﹣5,2)B.(﹣5,﹣2)C.(﹣2,5)D.(﹣2,﹣5)【分析】首先根据旋转的性质作图,利用图象则可求得点B的坐标.【解答】解:过点B作BC⊥x轴于点C,过点B作BC⊥y轴于点F,∵点A的坐标为(2,5),将OA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到OB的位置,∴BC=2,CO=5∴点B的坐标为:(﹣5,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得出BC,BF的长.5.如图,∠AOB=90°,把∠AOB顺时针旋转50°得到∠CO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OC与∠BOD互余B.∠BOC=50°C.∠BOC的余角只有∠AOC D.∠AOD=140°【分析】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得到∠BOD=∠AOC=50°,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判断即可.【解答】解:由旋转变换的性质可知,∠BOD=∠AOC=50°,∵∠AOB=90°,∴∠COB=40°,∴∠AOC与∠BOD相等,不互余,A错误;B错误;∠BOC的余角有∠AOC和∠BOD,C错误;∠AOD=∠AOB+∠BOD=140°,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认识旋转角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6.如图,在△ABC中,∠ACB=90°,AC=3,CB=5,点D是CB边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AD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连结BE,则线段BE的最小值等于.【分析】过E作EF⊥BC于F,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DEF=∠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AC=3,EF=CD,设CD=x,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E2=x2+(2﹣x)2=2(x﹣1)2+2,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E作EF⊥BC于F,∵∠C=∠ADE=90°,∴∠EFD=∠C=90°,∠FED+∠EDF=90°,∠EDF+∠ADC=90°,∴∠DEF=∠ADC,在△EDF和△DAC中,,∴△EDF≌△DAC(AAS),∴DF=AC=3,EF=CD,设CD=x,则BE2=x2+(2﹣x)2=2(x﹣1)2+2,∴AD2的最小值是2,∴AD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旋转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7.将点B(﹣3,1)绕坐标原点O旋转180°,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3,﹣1).【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点B和点B的对应点B1关于原点对称,据此求出B1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将点B(﹣3,1)绕坐标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对应点B1,∴点B和点B1关于原点对称,∵点B的坐标为(﹣3,1),∴B1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如果将线段AB 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CB,那么点C的坐标是(﹣4,1).【分析】作CD⊥y轴于点D,如图,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BC=90°,BC=BA,再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BD=∠A,则可证明△ABO≌△BCD得到BD=OA=3,CD=OB=4,然后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写出C点坐标.【解答】解:如图,作CD⊥y轴于点D,∵A(3,0),B(0,4),∴OA=3,OB=4,∵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CB,∴∠ABC=90°,BC=BA,∵∠ABO+∠A=90°,∠ABO+∠CBD=90°,∴∠CBD=∠A,在△ABO和△BCD中,∴△ABO≌△BCD(AAS),∴BD=OA=3,CD=OB=4,∴OD=OB﹣BD=4﹣3=1,∴C点坐标为(﹣4,1).故答案为:(﹣4,1).【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CD⊥y 轴于点D后求出CD和OD的长.9.如图,OA⊥OB,Rt△CDE的边CD在OB上,∠ECD=45°,CE=4,若将△CDE 绕点C逆时针旋转75°,点E的对应点N恰好落在OA上,则OC的长度为2.【分析】根据旋转得出∠NCE=75°,求出∠NCO,根据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可得:OC=CN,可得结论.【解答】解:∵将三角形CDE绕点C逆时针旋转75°,点E的对应点N恰好落在OA上,∴∠ECN=75°,CN=CE=4,∵∠ECD=45°,∴∠NCO=180°﹣75°﹣45°=60°,∵AO⊥OB,∴∠AOB=90°,∴∠ONC=30°,∴OC=CN=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旋转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10.如图,在平面内将△ABC绕点B旋转至△A'BC'的位置时,点A'在AC上,AC ∥BC',∠ABC=70°,则旋转的角度是40°.【分析】根据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则:∠A=∠BA'C',∠ABC=∠A'BC'=70°,AB=A'B,所以∠A=∠AA'B=7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A'=40°.【解答】解:由旋转得:∠A=∠BA'C',∠ABC=∠A'BC'=70°,AB=A'B,∵AC∥BC',∴∠AA'B=∠A'BC'=70°,∴∠A=∠AA'B=70°,∴∠ABA'=180°﹣70°﹣70°=40°,即旋转角是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明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所夹的角等于旋转角.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解答题1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线段AD由线段AB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EFG由△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且直线EF 过点D.(1)求证:AD⊥EF;(2)求CG的长.【分析】(1)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B∥DF,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明;(2)先判断出∠ADE=∠ACB,进而得出△ADE∽△ACB,得出比例式求出A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线段AD是由线段A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AB=90°,∵△EFG是△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AB∥EF,∴∠ADF+∠DAB=180°∴∠ADF=90°,∴AD⊥EF.(2)由平移的性质得,AE∥CG,AB∥EF,∴∠DEA=∠DFC=∠ABC,∠ADE+∠DAB=180°,∵∠DAB=90°,∴∠ADE=90°,∵∠ACB=90°,∴∠ADE=∠ACB,∴△ADE∽△ACB,∴=,∵AC=8,AB=AD=10,∴AE=12.5,由平移的性质得,CG=AE=12.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平行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断出△ADE∽△ACB 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与CB的延长线上的点E重合,连接CD.(1)试判断△C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BDC的度数.【分析】(1)根据图形旋转不变性的性质得出△ABC≌△EBD,故可得出BC=BD,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图形选旋转不变性的性质求出∠EBD的度数,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DC的度数.【解答】解:(1)∵△EBD由△ABC旋转而成,∴△ABC≌△EBD,∴BC=BD,∴△CBD是等腰三角形.(3)∵△ABC≌△EBD,∴∠EBD=∠ABC=30°,∴∠DBC=180﹣30°=150°,∵△CBD是等腰三角形,∴∠BDC===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熟知图形旋转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写出A,B,C三点的坐标;(2)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1B2C,画出旋转后的△A1B1C,并写出A1,B1的坐标.【分析】(1)根据平面坐标系得出A、B、C三点的坐标即可;(2)分别画出A,B的对应点A1,B2,写出A1,B1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2),(﹣3,1),(0,﹣1);(2)△A1B2C如图所示,A1,B1的坐标分别为(3,0),(2,2).【点评】本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如图,△ABC中,∠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C(其中点D、E分别是A、B两点旋转后的对应点).(1)请画出旋转后的△DEC;(2)试判断DE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要求画出△DCE即可;(2)利用“8字型”证明∠AFE=∠DCE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旋转后的△DEC如图所示.(2)结论:DE⊥AB.理由:延长DE交AB于点F.由旋转不变性可知:∠A=∠D,∠ACB=∠DCE=90°,∵∠AEF=∠DEC,∠∠AFE=∠DCE=90°,∴DE⊥AB.【点评】本题考查旋转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利用“8字型”证明角相等,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画图和解答下列问题:(1)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1B1C1(2)作△ABC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的△A2B2C2.(3)求B1的坐标(2,﹣2),C2的坐标(4,1).【分析】(1)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即可;(2)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2,B2,C2即可;(3)根据B1,C2,的位置写出坐标即可;【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2)△A2B2C2如图所示;(3)求B1的坐标(2,﹣2),C2的坐标(4,1).【点评】本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基本图形卡片、带有小方格的纸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文稿、纸做小风车。
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导入新知1、教师手拿风车走向讲台。
问:同学们,认识它吗?玩过吗?在今天这个舞台上你敢玩吗?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玩法。
问:在你玩的过程中,这个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2、看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玩一玩呀?那么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让手中的东西、桌子上的东西、包中的东西旋转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会玩?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刚才,老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玩法,这位同学的玩法很独特,我们就请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它的旋转过程吗?(说清绕哪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1、刚才大家都让自己手中的东西旋转了起来,玩的开心吗?下面我们换一个玩法。
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基本图形旋转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呢?2、大屏幕呈现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些图案美不美?这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一个图形的旋转而得到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图形旋转的天地。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在实践中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1、请大家继续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他们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为例来探讨一下。
初中数学下册图形旋转教案
初中数学下册图形旋转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2. 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3. 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实现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 讲解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以某一点为旋转中心,将图形绕该点旋转指定角度。
4. 示例讲解:如何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如何确定旋转后的位置?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如:如何设计一个旋转楼梯?如何布局旋转型的园林?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强调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应用拓展: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旋转》评课稿
《图形旋转》评课稿《图形旋转》评课稿(4篇)《图形旋转》评课稿1《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吴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介绍旋转现象,再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几组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
吴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然后突出两个重点图,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演示旋转的过程。
三、开拓视野,大胆创造学生经过了欣赏—模仿制作—欣赏的活动过程,肯定会萌发出创造的火花。
这时吴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个基本图形,并通过旋转基本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吴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图形的旋转》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一课时。
内容主要是研究旋转的有关概念,旋转性质及应用旋转解决有关问题.旋转变换是继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另外一种全等变换,它既是全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中心对称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有关旋转的动态几何问题中,蕴含着重要的转化思想.同时,旋转在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旋转有关概念,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旋转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旋转性质探究及灵活应用.3.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由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旋转;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旋转的性质.数学思考:在图形旋转的过程中,理解旋转概念,体会旋转特性;解决问题: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操作,画出旋转前、后的图形,归纳出旋转性质,利用旋转,转化图形,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感受旋转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三、教法学法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散教学难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过程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形成过程及归纳旋转的性质.在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索法,利用实验探究,突破重难点,并设置了“感受旋转---认识旋转—探索旋转—应用旋转—内化旋转”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本着学生已有经验,以学生熟悉的游戏为出发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旋转有关概念,体会旋转三要素.以通俗易懂,简单活泼的风格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问题.四、教学程序环节名称具体内容与呈现形式学生行为预设教师行为预设设计意图(一)感受旋转屏幕上显示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设置关卡,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法情景中自然引入“旋转”.引入课题《23.1图形的旋转》.学生观看屏幕演示游戏,回答问题.估计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经验,可以考虑到平移,旋转.教师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吗?要怎样消掉下面三行小方块呢?那这个要怎么办呢?(第二个)然后引入课题.用游戏的方式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进入到新课程中来.(二) 认识旋转1.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旋转现象随处可见,都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2.如果把钟表时针、电扇的叶片看成一个平面图形,那么这些图形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能描述一下什么是旋转吗?3.以三角形的旋转为例,设置旋转概念有关的问题学生举出生活中旋转实例.估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答出图形都绕某一定点转动,也可能答出顺时针方向,角度教师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旋转的例子,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旋转.接着教师请学生看屏幕,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①钟表指针的转通过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 ),然后围绕O 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移开硬纸板.A BCA′B′C′O试探究:线段OA 和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 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1.如图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得到△COD ,若∠A 的度数为110°,∠D 的度数为40°,则∠α的度数是()A.60°B.50°C.40°D.30°ABOCDαB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90°,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得到△AB ′C ′,若∠BAC ′=15°,则旋转角等于()A.50°B.55°C.60°D.65°AB'C′B CC 3.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P 为△ABC 内一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与△ACP′重合.(1)旋转角是哪个角?等于多少度?(2)线段AP 旋转到哪里?(3)如果AP=3,则线段PP′等于多少?ABP′PC(1)∠BAC 和∠PAP′=90°(2)AP′的位置.(3) 231.如图∠ADC=∠B=90°,DE ⊥AB ,E 为AB 上的一点,且AD=CD ,DE=5.请用旋转的方法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FA BCDE2.如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苗圃,由正方形花坛和两块直角三角形草皮组成,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长分别为3米和6米,你能求出草皮的面积吗?BCA DEF A′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作业必做题: P60第5题和第8题选做题: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1,PB=2,PC=3,求∠APB 的度数.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成长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美观,重点突出.五、设计说明1.本节课体现“做数学”的特点,问题串设计得合理、有效,力求使教学条理清晰,学生活动充分,体现“数学·活动·思维”的理念.23.1图形的旋转一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的某一个点转动一个角度,叫图形的旋转.二性质:(1)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ABCDE例题12.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归纳与演绎的有机结合,力求使教学张弛有度,在充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实现方法的迁移.3.为了“达到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用好的问题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让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一课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图形的旋转课件(通用7篇)
图形的旋转课件(通用7篇)图形的旋转课件1一、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旋转的概念,能找出旋转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三、教学难点对图形旋转过程中旋转角相等的理解,会准确找出旋转角。
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顶点时旋转角的确定。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板书课题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2、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并描述图形的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出示生活图片(一)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方向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观察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得到图形在转动时,位置始终不变的那一点叫做旋转中心。
图形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区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以及旋转的三要素。
2、由钟表的旋转,得到线段转动的旋转角,学生描述钟表的旋转,加深旋转三要素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由线段的旋转引申到几何图形的旋转,进一步得到: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时,能与自身重合。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三)全课,巩固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一种运动————旋转。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2、32、动手操作:请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图形的旋转》教案1[课时]:1节课[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欢乐的小鸡》图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活动二: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旋转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缩放等变换,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旋转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旋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探究旋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旋转的性质,如旋转前后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的关系等。
3.应用旋转性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性质进行解决,如图案设计、物体运动等。
4.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旋转的定义和特点2.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的关系3.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如旋转的概念、性质等;二是对学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2021年上海市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第11章图形的运动精讲精练(教师版)
第11章图形的运动精讲精练一、图形的平移1、平移将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位置移动,叫做平移.2、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都相等,图形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3、平移距离平移后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图形平移的距离.二、图形的旋转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过的角称为旋转角.从以下几点理解定义:①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②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决定的;③旋转角度一般小于360°.2、旋转的特征(1)旋转后图形上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的角度;(2)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3、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0360α<<).如电风扇、五角星、圆等都是旋转对称图形,对旋转对称图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旋转中心在旋转的图形上;(2)旋转的角度小于360°.4、图形的旋转与旋转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1)图形的旋转是指一个图形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即同一个图形在位置上的变化;旋转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所具有的特性,即旋转一定角度后位置没有变化,仍与自身重合;(2)图形的旋转随着旋转角度的不同从一个位置旋转到不同位置;旋转对称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后仍在原处与自身重合.图形的旋转与旋转对称图形都是绕旋转中心旋转.5、中心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180°后,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叫做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叫做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6、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特例,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完全重合.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关于对称中心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该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点成中心对称,这给我们提供了判断某两个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的方法.7、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中心对称是两个图形而言的,指两个图形间的关系;而中心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指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点分别在两个图形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在一个图形上.若把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若把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则成中心对称图形.三、图形的的翻折1、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2)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轴对称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2、轴对称(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2)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图形对应线段的长度和对应角的大小相等,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变;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分别连接两对对应点,取中点,连接两个中点所得的直线就是对称轴.【考点1】图形的平移例题1. 一个水平放置的半圆,直径为10cm,向上平移6cm,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面积.cm.【答案】602【解析】将上面的半圆移到下面空白部分的半圆,这样阴影部分拼成了下个矩形,阴影部分cm.注意:在求图形面积的时候常常可以应用平移,使问题的计算变得非常简=10×6=602单.【考点2】图形的旋转例题2 (静安2017期末18)如图,在ABC 中,113ABC ∠=︒,将ABC 绕着点B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得到DBE ∆(点A 与点D 对应),当A 、B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求得DBC ∠的度数为 .【答案】46︒.【解析】因为旋转角为ABD CBE ∠∠或,而18011367ABD CBE ∠∠︒︒︒==-=,所以46DBC ∠︒︒︒=113-67=图形的旋转一定要准确找到旋转角,找旋转角的关键是找到对应边的夹角.例题3 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30,90,60A C B ∠=︒∠=︒∠=︒,将三角形的斜边AB 放在定直线L 上,将点A 按顺时针方向在L 上转动两次,转动到''''''A B C ∆的位置,设BC =1,ACAB =2,则点A 所经过的路线长是 .【答案】43π+. 【解析】点A 的路线是由以B 为圆心AB =2为半径,圆心角为120度所对的弧与以''C 为圆心,AC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弧长之和,即12090222360360π⨯⨯+⨯43π+. 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不但要找到旋转角,更要知道在旋转过程中对应边的大小不变.【变式1】(闵行2018期末6)如图,五角星绕着它的旋转中心旋转,使得ABC ∆与 DEF ∆重合,那么旋转角的度数至少为( )LC''B''A''A'CB A(A )60︒; (B )120︒; (C )72︒; (D )144︒.【答案】D.【解析】旋转的角度为36021445︒⨯=︒.因此选D. 【变式2】(闵行2018期末18)如图,将三角形AO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20°得三角形BOD ,已知4OA =,1OC =,那么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π)【答案】5π.【解析】根据题意,将三角形BOD 逆时针旋转120度可与三角形AOC 重合,因此阴影部分就是圆环的一部分。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 2、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
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
3、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
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
4、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画图等 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3、班内展示
【技术应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形象直观的观察图形特点,便于发现 知识。
活动 2: 【活动步骤】 1、观察图形,思考: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性质
2、小组探讨交流,由组长汇总结论
3、班内交流:旋转的基本性质
【技术应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形象直观的观察图形特点,便于发现 知识。
课外第 2 课时 简单的旋转作图 以学校小组或兴趣小组为单位活动
1、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平移有哪些性质?
专题问题设 2、怎样按要求作出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计
3、怎样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怎样写出平移后对应点的坐标?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作图工具(直尺、圆规)
教学支撑环境 白板及多媒体展示台,纸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平移
5、经历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的过程,发展图形分析能力、化归 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画图,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3、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
主题单元问 样按要求画出怎样将图形进行平移?怎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适用年级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所需时间6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从经常见到的一些实际的平移.旋转现象入手,直观地认识平移和旋转,并动手做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实验,从中体验平移.旋转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进一步观察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过程中有关点.线段和角的变化现象,从而得出一般的性质。
通过对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实例观察.认真思索,分析归纳出平移和旋转的一般性质,并探索出图形变化前后的位置之间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所具有的一般性质和规律,从而提高了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已有的平移.旋转知识,课本设计了图形是怎样变化过来的一节,让大家更进一步观察平移.旋转,感悟变化过程中,为下一节中简单的图形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并与同学交流的活动,加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本主题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把图形的变换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专题一:平面图形的平移及作图。
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本章的学习要点呈现出来。
实物及图案,可是学生初步感知本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
专题二:平面图形的旋转及作图。
本部分的基本定位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是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专题三:平面图形的全等转换及应用。
本部分主旨在于通过一个简单的复合图形提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图形之间变换关系的情景。
这三个专题既不同于“变换几何”中的平移.旋转变换,已不是单纯的平移.旋转现象的欣赏,而是先通过观察具体的平移.旋转现象,分析.归纳并概括出平移.旋转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性质,人后在有关平移.旋转的图案设计.欣赏和简单的应用中,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青岛版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杨文华
青岛版《图形的旋转》教案
2.请你思考
右图可以看做是一个菱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
旋转中心是 ,旋转角的度数是A 升国旗过程
(课件演示) B
(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指出关键是确定O、A、B、C四个点的对应点,即它这面旗子是结构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大家能画出它绕定点旋转后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
3、动手实践、亲身经历设计过程。
使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
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拓宽学生的空间。
不足之处:
1、如何将“创设情境”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2、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创造。
3、还应大胆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设计。
4、教师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锐意
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
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7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7篇)《图形的旋转》及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个性化修改】难点: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二、尝试练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初中数学_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节课学习的图形的平移的相关内容。
(PPT )(几何画板演示)展示四个旋转图形,发现旋转图形中的旋转中心。
将这几个旋转图形按照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分类: 旋转中心(在顶点上,在边上,在图形外部,在图形内部) 除了旋转中心,我们还要确定哪些元素才能将一个图形做一个旋转? 方向和角。
那么今天我们就研究图形旋转的方向和转动的角。
以三角形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至三角形 定义: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性质: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3、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法。
1、2、3、4、通过多个图形的验证,我们可以发现刚才的结论在其他的图形当中仍然成立,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些结论吗?除了验证了对应顶点,你能找出另外的对应点来研究它们和旋转中心的关系吗?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这个角就是旋转角。
(完善性质)因此,在图形旋转的过程中,点转动带动线段转动,进而图形转动,所以旋转方向可以通过对应点的转动确定,旋转角度其实就是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夹角,即为旋转角。
你能用自己的话给旋转下一个定义吗?给出旋转定义。
如图,三角形ABC绕点O旋转后,顶点A旋转到点D。
(1)指出这一旋转的旋转角。
(2)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图形的旋转的定义,性质。
书P77 1、2 P79 1、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图形平移这一种基本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
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风车,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
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
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图形的旋转》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分的经历与欣赏中感悟旋转;同时针对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以渗透刚体变换的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能力目标:运用观察、操作、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悟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旋转,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并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接触了两种图形变换方式:对称、平移。
本课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
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
四、说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方格纸、自制风车五、流程设计:(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此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初步感受旋转。
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情景,即风车,美丽的图形等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旋转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旋转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旋转对称图形》是初中学段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对称图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以及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几何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之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旋转对称图形的判定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结合教师引导、讲解、演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图片、例题等丰富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图片,以及一些抽象的旋转对称图形。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旋转对称图形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扇、荡秋千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具有旋转对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如图,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 的一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 60°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 试问PP’是多少?为什么?
A
解:PP′=3, 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60° ∵△ABP绕A点 逆时针旋转后与△ACP′重合, ∴∠PAP'=∠BAC=60°,AP=AP' ∴△APP'是正三角形, ∴PP'=AP=3
这些情境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认识旋转1 –点的旋转
O 45
0
B
A
顺时针方向,转动了__ O 点,往___ 45 度到点B. 点A绕__
认识旋转2-线段的旋转
B
/
B
90
0
A
A
/
P
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雨器的摆动
P 点,往逆时针 线段AB绕__ ___方向,转动了__ 90 度到线段A’B’.
. ·
E
D C
B
旋转变换的作法
如图,O是△ABC外一点。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ABC按 逆时针旋转60°,作出经旋转变换后的像。
旋转的基本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 形状;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相等; (3)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 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等于 旋转的角度。
A'
C'
B'
A
C O B
∴△A’B’C’就是所求作的旋转变换后的像
例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旋转 一定角度后得到△ABE,如图所示,如果 AF=4,AB=7, ∠ADF=35°求: (1)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2)求DE的长度; (3)∠EBC的度数;
解 :(1)旋转中心为点A, 旋转角度是90度。 (2)DE=3 (3) ∠EBC=55°
P' P C
B
1.像这样,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按某个
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与它在旋转下的点A′ 叫做旋转下的对应点。
3.转动的角∠AO A′ 称为旋转角
旋转方向:顺时针
A A′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 旋转方向.
旋转角
o
旋转中心
例1 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BC上一点, ∠BAC=90度,ABD经过 旋转后到达ACE的位 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 分别指出点B,D的对应点、∠ADB ,∠BAD的对 应角、BD,AD的对应边; A (3)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度?
解:(1)旋转中心是顶点A; (2)点B,D的对应点为点C,E;∠ADB , ∠BAD的对应角分别为∠CAE、 ∠E ; BD,AD的对应边分别为CE、AE; (3)顺时针旋转了90度;逆时 针旋转了27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