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细菌 、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特点:食 品的种类、加工方式、储存条件 等对微生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的来源: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引入
的微生物。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操作
01
02
03
04
传统检测方法
培养法、镜检法等。
现代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PCR技术、生物 传感器等。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 微生物学检测,评估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 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暴发调查
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查 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
效控制措施。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资料。
疫苗株的筛选
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作为疫苗株的 菌株或病毒株。
疫苗制备过程的监控
在疫苗制备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性 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效果评价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是指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增加。其生 长过程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繁殖是微生物生长的必然结果,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 、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繁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会复制并传递给后代。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降低环境污染。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12
12
细菌与菌落
细 单个细菌 菌 显微镜观察
菌 单个细胞繁殖 落 肉眼可见
精品课件
13
13
细菌菌落形态
a.大小: b.形态: c.隆起度: d.菌落边缘: e.表面性状: f.表面光泽: g.颜色透明度:
精品课件
14
14
细菌菌落形态
影响菌落特征的因素:
✓同种菌落--特征相似 ✓生长环境 ✓邻近菌落 ✓细胞空间位置不同
耐热物品、接种环、 试管口等
玻璃器皿、金属用具、 等耐热物品 全部微生 物
培养基、生理盐水、 玻璃器皿等
精品课件
41
41
热力灭菌原理
微生 物
高温
蛋白 变性
代谢 故障
死亡
精品课件
42
42
湿热灭菌优点
➢水蒸汽穿透力强 ➢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易凝固 ➢蒸汽凝结成水,放出潜热,提高物体温度 湿热灭菌比干热效果好
31
31
水份
aw
用来衡量有多少水分可以用来生长
p aw = p0 0 < aw < 1
p = 实际水蒸气压 p0= 纯水蒸气压
精品课件
32
32
温度
对温度适应能力分 种类 最低℃ 最佳℃ 最高℃ 嗜热菌 40—45 55—75 60—90 嗜温菌 5—15 30—45 35—47 低温菌 -5—5 25—30 30—35 嗜冷菌 -5—5 12—15 15—20
精品课件
43
43
精品课件
15
15
细菌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精品课件
16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检验(ppt版)
•芽胞抗原:
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14
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
炭疽(tànjū)毒素:
--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 水肿
因子〔EF〕三个组分
--单独皆无致病性,与PA结合才显示出致 病性
--具有抗吞噬和免疫原性
15
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ɡàn rè)140℃ 3h才能杀灭
在,亦可自甲壳动物、蝇、蜱中别离出 能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羊、马、狗、猫、
鸟、鱼等〕 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 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
42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致病物质: 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主要毒力因子 内在素——外表(wàibiǎo)蛋白〔侵袭性蛋白〕 磷脂酶C
(yìzhì)
噬菌体裂解(liè jiě)
(shēnɡ huà)
动 响生 串
荚 青毒
力
化珠
观
试
膜 霉力 肿 素试
确定报告
察
验
胀 抑验
试制
反
验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
21
痰、呕吐物、CSF及 炎症分泌物
2%兔血清肉 汤快速增菌 37℃4h
0.2ml注射小白鼠 腹腔,8h后解剖
荚膜肿胀试验
直接涂片
荚膜染色 G染色 初步报告
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均为常见 中毒食物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感官性
状正常,应引起注意
30
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
二、微生物特性(tèxìng)
形态与染色:
- G+大杆菌 -生长6h后即形成(xíngchéng)圆形芽胞、
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14
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
炭疽(tànjū)毒素:
--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 水肿
因子〔EF〕三个组分
--单独皆无致病性,与PA结合才显示出致 病性
--具有抗吞噬和免疫原性
15
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ɡàn rè)140℃ 3h才能杀灭
在,亦可自甲壳动物、蝇、蜱中别离出 能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羊、马、狗、猫、
鸟、鱼等〕 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 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
42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致病物质: 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主要毒力因子 内在素——外表(wàibiǎo)蛋白〔侵袭性蛋白〕 磷脂酶C
(yìzhì)
噬菌体裂解(liè jiě)
(shēnɡ huà)
动 响生 串
荚 青毒
力
化珠
观
试
膜 霉力 肿 素试
确定报告
察
验
胀 抑验
试制
反
验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
21
痰、呕吐物、CSF及 炎症分泌物
2%兔血清肉 汤快速增菌 37℃4h
0.2ml注射小白鼠 腹腔,8h后解剖
荚膜肿胀试验
直接涂片
荚膜染色 G染色 初步报告
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均为常见 中毒食物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感官性
状正常,应引起注意
30
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
二、微生物特性(tèxìng)
形态与染色:
- G+大杆菌 -生长6h后即形成(xíngchéng)圆形芽胞、
微生物检验(PPT)
第一页,共十六页。
第二页,共十六页。
第三页,共十六页。
细胞(xìbāo)数量的测定方法----七种方 法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有 其优缺点,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在 微生物学(wēi shēnɡ wù xué)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平皿 菌落计数法、计数器法和比浊法。至于哪种 方法比较适合你,得根据你的具体条件而定。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 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 数法
第十页,共十六页。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 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 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 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 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zhī nénɡ)检测含有大量 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 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第四页,共十六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 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 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yóuyú)计数室的容积是 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 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 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 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6、测定(cèdìng)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 稳定,测定(cèdìng)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 胞的质量。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 品。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7、颜色(yánsè)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 计数的微生物,比方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 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 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 原体固体(gùtǐ)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 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 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 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 原体为例,简单介绍其操作:
第二页,共十六页。
第三页,共十六页。
细胞(xìbāo)数量的测定方法----七种方 法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有 其优缺点,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在 微生物学(wēi shēnɡ wù xué)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平皿 菌落计数法、计数器法和比浊法。至于哪种 方法比较适合你,得根据你的具体条件而定。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 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 数法
第十页,共十六页。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 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 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 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 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zhī nénɡ)检测含有大量 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 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第四页,共十六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 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 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yóuyú)计数室的容积是 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 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 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 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6、测定(cèdìng)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 稳定,测定(cèdìng)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 胞的质量。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 品。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7、颜色(yánsè)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 计数的微生物,比方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 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 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 原体固体(gùtǐ)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 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 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 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 原体为例,简单介绍其操作: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2%兔血清肉 汤快速增菌 37℃4h
荚膜肿胀试验
直接涂片
荚膜染色 G染色
0.2ml注射小白鼠 腹腔,8h后解剖
初步报告
涂片G染色、 荚膜染色
初步报告
21
涂片染色: --G染色、荚膜染色、芽胞染色—初步报告 --荚膜荧光抗体染色 核酸检测:核酸杂交 分离培养: --BAP、戊烷脒多粘菌素B平板 --2%兔血清肉汤增菌→分离培养
分解尿素 在牛乳中生长2~4天牛乳凝固→缓慢胨化 触酶(+)、卵磷脂酶弱(+)
11
抗原构造:
菌体多糖抗原:
--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 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热 沉淀反应)。 --特异性不高,能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14型 肺炎链球菌、人A血型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需氧芽胞杆菌属(Bacillus)48个种
与医学有关5个种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 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 蕈状芽胞杆菌(B.mycoides) 巨大芽胞杆菌(B.megaterium) 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
1
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B.anthraci )
生长 受抑制不生长 •串珠和青霉素抑制联合试验:
青霉素纸片
抑菌环
兔血琼脂平板
24
• 噬菌体裂解试验:AP631炭疽噬菌体 • NaHCO3毒力试验: 接种于含0.5%NaHCO3和10%马血清的平板, 10%CO2、37℃、24~48h 有毒株形成荚膜—黏液型菌落 无毒株不形成荚膜—粗糙型菌落 • 动物试验: 小鼠、家兔或豚鼠皮下接种
14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 3h才能杀灭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2024)
涂布分离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024/1/29
19
革兰氏染色技术
初染
涂片固定后,滴加结晶 紫染色液覆盖涂片,染 色1分钟,然后水洗。
2024/1/29
媒染
脱色
复染
滴加卢戈氏碘液覆盖涂 片,媒染1分钟,然后水
洗。
用95%乙醇脱色30秒至 1分钟,然后水洗。
22
04
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和设 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维 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实验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
01
02
03
04
具备微生物学、医学、检验学 等相关专业的背景和知识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技术
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技 能,如生物安全防护、废弃物
处理等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 作精神,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方报告实验结果,并提供必 要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和解释,避免主观臆 断和误导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汇报和处 理,确保实验质量和安全
2024/1/29
25
06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2024/1/29
26
微生物检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对检验技术的要求极高。
2024/1/29
检验灵敏度与特异性
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难以满足临床和科研 需求。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微生物逐渐增多,对检验技术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27
新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与展望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024/1/29
19
革兰氏染色技术
初染
涂片固定后,滴加结晶 紫染色液覆盖涂片,染 色1分钟,然后水洗。
2024/1/29
媒染
脱色
复染
滴加卢戈氏碘液覆盖涂 片,媒染1分钟,然后水
洗。
用95%乙醇脱色30秒至 1分钟,然后水洗。
22
04
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和设 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维 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实验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
01
02
03
04
具备微生物学、医学、检验学 等相关专业的背景和知识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技术
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技 能,如生物安全防护、废弃物
处理等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 作精神,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方报告实验结果,并提供必 要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和解释,避免主观臆 断和误导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汇报和处 理,确保实验质量和安全
2024/1/29
25
06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2024/1/29
26
微生物检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对检验技术的要求极高。
2024/1/29
检验灵敏度与特异性
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难以满足临床和科研 需求。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微生物逐渐增多,对检验技术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27
新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菌细胞壁 特殊结构 (外膜)
磷脂
脂蛋白
类脂A:毒性部分
脂多糖(LPS,内毒素): 核心多糖:属和组特异特异多糖:种和型特异 Nhomakorabea整理课件
22
G+和G-菌细胞壁差异:
特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 较坚韧
厚,20~80nm
革兰氏阴性菌 较疏松
薄,5~10nm
多,可达50层 少,1~3层
整理课件
10
(3)诊断技术的发展:
三大标记技术 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PCR,微量化,
自动化。
(4)各种新型疫苗的研制
传统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 疫苗。
(5)免疫学独立
远远超越感染免疫的范畴。
整理课件
11
思考: (1)预测微生物学发展下一阶段; (2)目前科学界研究热点?
嵌合进化或共生进化 真细菌: 真核生物:
整理课件
4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大多数不致病,甚至是对人、动、植物 有益和必需的,如:固氮菌;酿酒、制醋、抗 生素、肠道正常菌群。 (2)病原微生物 :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整理课件
5
二、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整理课件
15
第一篇 微生物学
细菌学总论
整理课件
16
一、细菌(bacterium)的形态与结构
(一)形态:个体微小、形态各异
球菌(coccus) 杆菌 (Bacillus) 弧菌与弯曲菌 螺旋菌及螺旋体 不规则形。
整理课件
17
(二)结构:
整理课件
18
1.基本结构:包括胞壁、胞膜、胞浆及核质
多,可占胞壁干 少,占胞壁干重
重50~80%
10~20%
+
-
-
+
三维空间(立体 二维空间(平面
结构)
结构)
整理课件
23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高渗培养基中:油煎蛋样菌落。 在临床上注意L型带来的漏诊。
整理课件
24
2. 特殊结构
荚膜(capsule):(1)保护作用;(2)致 病作用:侵袭力;(3)免疫原性;(4)鉴 别与分型。
(3)人痘接种法:免疫最早概念。
整理课件
8
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17世纪始):
显微镜+培养基
(1) 微生物的发现:列文虎克、巴斯德(发现微 生物的作用,创立巴氏消毒法)、李斯特、郭霍氏 (固体培养、染色技术) 郭霍氏法则:①、②、③、④。 逐渐被淘汰。 新的病原确定方法:核酸确定法
(2) 免疫学的兴起、分离:
临床微生物学(clinical microbiology):测重 研究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提供诊断依据和指 导用药。
整理课件
7
三、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1)酿酒、制醋、腌腊等食品生产、保存; (2)师道南《天愚集》:清乾隆年间,“东死鼠,西
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未几日,人死如圻堵”; “三人行未十步路, 忽死两人横截路”
整理课件
25
鞭毛(flagellum):运动器官,H抗原。
整理课件
26
菌毛(Pilus):(1)普通菌毛:粘附素; (2)性菌毛:1-4根,长而粗,F+ 菌转移F质粒,耐药及毒力质粒。
整理课件
27
芽胞(Spore):不利环境中的一种抵抗 形式,是休眠体而非繁殖体。
整理课件
28
二、细菌的繁殖与新陈代谢:
整理课件
13
四、 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
1.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 条件致病菌
2.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3.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检验科的主要任务。 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整理课件
14
五、临微学习方法:
重要性:与毕业后工作紧密相关。 (1)平时注意预习、复习; (2)对内容上,紧紧围绕诊断,诊断又是 由各种典型特性建立的方法来进行的 抓特性、去共性 (3)注意新动向。
整理课件
12
4.基因组微生物学
(1)微生物在基因组前时代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地位;
(2)结构简单,可做为模型,模式生物;
(3)在基因组时代,作为急先锋;
(4)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成功,必然极大地改变微 生物学科现状。
因此,微生物学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地机遇和挑 战。
从上看出,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也是各种技术 方法的发展,也是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牛痘、巴斯德(霍乱、炭疽、狂犬疫苗)、白喉抗毒素动 物血清治愈白喉。
(3) 抗生素的发现:
目前遇到的问题:滥用导致耐药性增高
整理课件
9
3.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近二、三十年
(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a.传统病原卷土重来; b.新型病原。
(2)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a.采用新技术; b. 各种致病因素的分子机理及调控。
掌握几个概念:
1.自养菌、异养菌; 2.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
整理课件
29
专性厌氧菌有氧不生长,原因有二:
①厌氧菌缺乏细胞色素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因此不能 氧化那些氧化还原电势较高的氧化型物质。
②厌氧菌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 化酶,不能清除有氧环境下所产生的超氧离子(O2-) 和过氧化氢(H2O2),因而难以存活。
细胞壁: 主要成分――肽聚糖。
整理课件
19
N-乙酰胞壁酸
聚糖骨架
G-
N-乙酰葡糖胺
四肽侧链
G+
β-1.4糖苷键
五肽桥(苷氨酸)
G+菌肽聚糖厚、层数多、立体状坚固。
整理课件
20
图 金黄色葡萄球糖细胞细胞壁的 肽聚糖结构
图 大肠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整理课件
21
G+菌细胞壁 特殊结构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表面蛋白:SPA、M蛋白
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命活动规律及与动植 物、人类、自然相互关系。 按研究对象分:细菌、病毒、真菌学 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农业、医学、兽医 按研究方向分:基础微生物、分子微生物学、
微生态学 等
整理课件
6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与医 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致病机理、免 疫性及有关技术和理论的应用。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整理课件
1
绪论
整理课件
2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s):
概念: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 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 线菌(原核)、病毒(非细胞)、真菌(真 核)。 原核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核的区别
整理课件
3
最新生物进化分类法: 古细菌: (Archaeobact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