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

发表时间:2017-05-10T09:41:27.0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30期作者:张青荣[导读] 可以探索建立大学语文教学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分配,完善制度的建立,并对硬件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重视。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培养语言文化修养及人文素质的重要职能,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从课程定位、教材以及师资等方面分析了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大学语文困境策略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发挥本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适应我国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培养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这只是国家层面的理解,认为大学语文只是对所有大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对这门课程定性为选修课,国家没有规定这门课程的学时和课程体系,多数高校只安排了一个学期,课程也只有三四十个学时,可见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够。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文化建设的力度却没有跟上。我国的经济虽然走出了国门,但是中国人的素质却成了国外媒体诟病的对象。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而国人一次次有失礼仪的行为频频出现在外国媒体上,这不得不引起我国教育者的思考。每年都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走上各个工作岗位,如果在大学阶段加强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教育,那么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也就得到了较大提升,因此对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就不能再指单纯的一门课,而是由一系列课程构成,高校应对大学语文课的定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2.教材问题。针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撰情况,我国很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做了进一步补充。虽然大学语文课程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对于教材的编辑还是秉承三十多年前的思路,在教材编排上没有突出重点,作品的选择上跨度较大,古今中外作品的选择上没有限制,导致教材不像教材,而是像一本阅读作品选,而且很多作品学生在初中级教育阶段就接触过,大学阶段再次出现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另外,许多大学语文教材都存在教学观点陈旧的现象,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观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能凭借自身的思想和认知进行发挥,而且陈旧的观点在当代大学生中根本无法产生共鸣。当代学者对一些文学名篇的解读已经有了很多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应该出现在大学语文教材中,但是很多大学语文的教材重印很多次,仍然被高校采用,因此学生们也很难在课程教学中接触到新鲜的观点。

3.师资问题。我国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这必然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和负担。而高校在计算课时量时要对选修课的统计打折扣,这就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工作压力。所以很多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都不愿意接手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年轻教师工作几年之后也慢慢转向其他更有发展前途的专业课领域。在授课时也往往根据教师专业背景的不同,对教材理解也出现了偏差,面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也很难达到让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措施

1.确定学科归属,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归属科系,因为他们是面向全校的公共教育学科,大部分大学语文教师附着在中文院系或者外语院系内部。而且,大学语文教师的科研成果很难被认可,在评职称时很难得到认定,影响到大学语文教师的晋升,这是导致大学语文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虽然社会舆论赋予大学语文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希望,但是由于教学的简单重复,深度有限,这些希望却成了大学语文难以承受之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给大学语文充分的发展空间。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借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将大学语文也上升为一个课程群,从中拆分出写作、语言运用、文学欣赏等课程,再从中进行选修与必修的分类,从而分流这门课程承担的功能。大学语文专业建设的关键,就是如何重新塑造学科和课程理念,如何在这一特定理念的指导下,融合不同的学科基础,构建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主体;同时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实现有学术意义的突破,形成以语文为本位而又具备多学科知识资源的课程特色。

2.增加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提升学科地位。在增加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经验,让学生通过考试来了解自己掌握和运用母语的层次和差别。目前国内一些理工科学校已经开始试点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只是对大学语文教学起到督促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其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才是改变目前大学语文现状的关键所在。要把大学语文提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改变目前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的现状。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探索建立大学语文教学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分配,完善制度的建立,并对硬件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重视。参考文献

[1]李君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王步高张申平杨小晶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杨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6,20,(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