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化学快乐课堂,小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3.能鉴别地氮肥。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化肥的简介【自主练习】阅读书本79-8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很多,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拿出常见的氮、磷、钾肥让学生观察,然后填写下表:(1)氮肥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磷肥中一定含有磷元素,钾肥中一定含有钾元素。

给出2分钟的时间,二人一组,一个同学说出化肥名称,另一个同学写出化学式并说出这种化肥属于哪种肥料。

(2)氮肥中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应密封保存。

(3)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算出一种氮肥的含氮量,让学生说出每种氮肥的含氮量,记住。

(4)给出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农作物的症状,由其他学生说出这种作物需要施用哪种肥料。

3.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复合肥料。

如NH4H2PO4、(NH4)2HPO4、和KNO3等。

4.浅谈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和弊。

【教师点拨】总结归纳化肥的作用时,尽量简洁。

氮肥长叶;磷肥长根;钾肥长茎。

农作物哪一部分出了毛病,就施哪种肥料。

【跟踪练习】1.为了防止枇杷裂果,果农要适时适量地施用钾肥,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A)A.K2SO4B.CO(NH2)2C.Ca(H2PO4)2D.NH4NO32.下列化肥中,能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B)A.KClB.NH4NO3C.NaHCO3D.Ca(H2PO4)23.小明家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你认为应增施的化肥是(A)A.氯化钾B.碳酸氢铵C.尿素D.磷矿粉有效成分学习指导二:初步学会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自主练习】阅读书本82-83页的有关内容,同学们自己动手作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单元备课(下)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结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去图书室借阅或登陆网站获取资料:了解有关化学家的传记、化学史、化学上的发现与发明,看看化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

长话短说信息冲浪练习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单元备课(下)单元总结一、知识网络归纳如何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指事物在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化学反应“现象”也同样是反映物质在变化中的外部表象,而不是变化的实质。

至于反应后生成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

因此,在启蒙阶段,同学们要养成正确描述现象的习惯。

描述现象三忌:忌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如生成氧化镁;忌脱离实验实际,没有观察到的现象也描述出来;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描述实验现象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烟和雾、火星和火焰、燃烧和点燃的区别。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A.光导纤维和玻璃 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 D.塑料和橡胶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干冰升华 C.剩饭变馊、粮食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3.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曾青得铁化为铜D.铁杵磨成针4.古诗词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观察化学变化[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教材化学实验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教材化学实验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教材化学实验教案实验称号4:探务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 4制取O 2的方法2、了解O 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过量的水,再反省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留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扑灭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延续、平均的放出时,末尾搜集,搜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扑灭,再伸入到O 2瓶中。

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熄灭,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混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熄灭,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剖析及结论:1、22CO O C 点燃→+,CO 2使石灰水混浊 2、432O Fe O Fe 点燃→+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熄灭,比在空气里熄灭更猛烈;在空气中不能熄灭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熄灭,说明O 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生动的气体。

化学实验教案实验称号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讨与实际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发生的气体实验器材: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廓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思索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思索的要素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正确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正确装置有两种,区分应包括以下仪器: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3、制取并检验CO2实验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响发生少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增加甚至会消逝。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历史和发展,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

3.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初步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5.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化学的历史和发展。

2.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

3.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以化学实验为背景,引出化学的历史和发展。

学生活动]观察化学实验,思考化学的历史和发展。

一、元素和化合物阅读分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学生研究]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学生活动]制作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二、化学反应阅读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化学反应,分类讨论化学反应类型,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化学实验阅读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研究]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参与化学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本节重点是了解化学的历史和发展,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课后作业]1.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化合物的概念。

2.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思考并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课后记]本节课程内容较多,但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应注意控制时间,避免内容过于繁琐。

在实验室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九种常见仪器以及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物质的加热和称量等。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材地位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法建议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计划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1节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进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视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酷爱科学,建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进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期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现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摸索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现: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现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品,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出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以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第一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课方案【篇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课方案】2013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课方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真巧妙第二节体验化学研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训练(一)单元备课(下)第一节化学真巧妙【篇二:鲁教版初中化学(上 )教课方案】鲁教版初中化学(上)教课方案江阳区况场中学许小兵12附:板书设计4.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 co2 的循环产生: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焚烧等耗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二、实验室制法原理:药品:大理石、石灰石或稀盐酸3反响:装置: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同)采集装置:向上排气法步骤:查验:考证: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验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4【篇三:鲁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课方案】课题:元素(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道元素的观点,初步学会用元素描绘物质的宏观构成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领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着常有的元素符号教课重点和难点:1、元素观点的成立及物质的分类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的书写教课方法:启迪叙述法、自学法教课内容剖析: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含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经过剖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指引学生成立起元素的观点,而后经过元素观点,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

第二部分内容经过创建疑问使学买卖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需性,进而引出元素符号。

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经过分别记忆与集中记忆相联合的方法使学生赶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学情剖析: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从学生熟习的几种物质水、氧气、氢气下手,给出了它们的分子构造表示图和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

经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知道同种原子拥有同样的核电荷数,不一样种类的原子根本差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一样,为“元素” 观点的成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教课过程:[知识回首 ](教师)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水是由(学生)思虑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引入新课 ]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共64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共64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目录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1.2体验化学探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2.4 元素(第一课时)2.4 元素(第二课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3.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4.1 空气的成分4.2 物质组成的表示4.3 氧气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5.2 化学反应的表示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制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不同。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4.3钢铁的锈蚀与防护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4.3钢铁的锈蚀与防护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钢铁锈蚀的原因,掌握铁生锈的条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学习钢铁防锈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防锈措施,提高钢铁的使用寿命。
3.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钢铁锈蚀的原因和防锈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钢铁锈蚀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钢铁锈蚀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课程。课程开始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钢铁锈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不同防护方法对钢铁锈蚀的影响。课程结束后,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目录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1.2体验化学探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6.1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6.2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6.36.3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2.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2.4元素(第一课时)2.4元素(第二课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3.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4.1空气的成分4.2物质组成的表示4.3氧气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5.2化学反应的表示熄灭与灭火(第二课时)化石燃料的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成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把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分歧。

【讲授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分歧。

【研究课时】一课时【研究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研究《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如何才干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讲义P2-6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熄灭;(4)瓷碗破裂;(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1 化学真奇妙 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1 化学真奇妙  教案

奇妙的化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

2、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学会观察化学变化,会描述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了解并热爱化学科学。

2.培养服务于社会,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正确描述化学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一、学习要求1、遵守课堂纪律2、学习用品的准备。

二、什么是化学问:你是怎样理解化学的?学生讨论。

问:物质与物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化学改变了世界活动: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

归纳:材料的分类。

练习:[学生活动] 设想我们周围所有的化学制品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讲: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四、神奇的化学变化:物质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但变化也有着不同。

1、化学变化分析P4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结论:都有新物质生成。

我们把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

思考:把木材做成桌椅,铁铸成铁锅,瓷器粉碎与上述变化有什么不同?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

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的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什么表现呢?观察下面的四个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验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字样并晾干的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画好“小笑脸”并晾干的滤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浓氨水。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溶液

量?4、分析:溶質溶於水時溫度變化的實質:在溶解過程中發生了兩種變化,一種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質的分子(或離子)被拆開,向水中擴散,這一過程吸收熱量;另一種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給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這一過程放出熱量。

不同的溶質,這兩種過程吸或放出的熱量不同,這就使溶液的溫度發生變化。

有的溶質溶解時,擴散過程吸收的熱量小於水合過程放出的熱量,表現為溶液的溫度升高,此溶解過程向環境放出熱量;反之則溶液的溫度降低,此溶解過程從環境吸收熱量。

三、達標檢測1、動物攝取食物養料必須通過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使食物充分發生化學反應B.食物分解後便於吸收C.食物被消化後變成溶液才便於充分吸收D.食物攪拌均勻後便於吸收2.如下圖所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質,右側U型管中的液面未發生明顯變化,該物質是()A.濃硫酸B.氫氧化鈉固體C.蔗糖固體D.氧化鈣固體學習反思加入5g硝酸鉀,再加5g硝酸鉀,攪拌,……,加熱,再加5g硝酸鉀,攪拌,再冷卻2、交流(1)在一定條件下,氯化鈉不能無限溶解,當不能溶解時,加入水,又能繼續溶解。

(2)在一定條件下,硝酸鉀也不能無限制溶解,當不能溶解時,升高溫度,又能繼續溶解。

3、問題討論:上述活動的“一定條件”是什麼?4、交流:(1)一定溫度(2)一定量的溶劑5、展示:我們把一定條件下不能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叫飽和溶液,相反,還能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叫不飽和溶液。

1.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①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裏],(不能繼續溶解溶質的) (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②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裏],(還能繼續溶解溶質的) (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合作探究二:判斷某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問題討論:如何判斷某一溶液是否飽和?媒體使用:投影展示(1)如何判斷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飽和?(2)在一定溫度下,向100克食鹽飽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鹽,充分攪拌後,溶液的品質變為103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教案范文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教案范文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教案范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中的物质性质和变化、反应计算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和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1.化学中的物质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及判别方法2.化学反应计算–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化学方程式–等量关系的定律及应用–反应时的计算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物质性质和变化、反应计算等基础知识。

2.难点:反应计算中的化学方程式和等量关系的定律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讲授基础知识和概念。

2.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和观察能力的了解和认识。

3.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介绍,“化学”是有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科,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种类和性质是化学中的基础要素。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30分钟)1.教师通过多种物质的实验表演,对不同类型的物质进行分类。

2.分类方法:固体、液体和气体;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3.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和沸点等。

3. 物质的变化及判别方法(20分钟)1.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演示,讲解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物质变化的判别方法: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物质放热或吸热、沉淀产生等。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课程知识进行总结,并增加课外知识阅读指导。

2.学生反馈问题,教师答疑解惑。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计算1. 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介绍化学反应计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作用。

2. 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化学方程式(30分钟)1.通过化学实验,教师演示各类化学方程的变化规律。

2.教师零散插入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3. 等量关系的定律及应用(30分钟)1.介绍等量关系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024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技能;2.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常见化学反应;4. 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1. 化学研究方法2. 实验室的基本器皿与仪器3. 常用试剂的性质及质量分析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2.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1. 金属的性质与反应2. 非金属的性质与反应3. 盐的性质与反应4. 酸的性质与反应5. 碱的性质与反应第四章: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 热能与能量转化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3.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制三、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2. 探究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供框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启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资源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2. 实验室设备:实验器皿、试剂等;3. PPT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4. 化学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讨论表现等。

2. 作业评价: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

3. 考试评价:包括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

4.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态度。

六、教学安排本学期化学共设9个单元,每个单元约2-3周,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3周)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周)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3周)第四单元: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3周)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第一单元)第二周: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第一单元)第三周: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第一单元)第四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第五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第六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第七周: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第三单元)第八周: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第三单元)第九周: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第三单元)第十周: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第四单元)第十一周: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第四单元)第十二周: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第四单元)注: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量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基础知识梳理:(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二)科学探究的途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使用原则(1) “三不”原则:不能;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⑴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③点燃时应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④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⑶ 固体的加热试管口要,防止,引起试管炸裂;⑷液体的加热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以免炸裂试管;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

②将导管一端插入中。

③用紧握容器外壁。

判断:若有产生,或松手后在导气管末端形成,则说明不漏气。

5.仪器洗涤: (1)洗涤方法:①在试管或烧瓶内, 注入一半水,振荡。

②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

(2) 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形成一层水膜。

二、典例探究例 1. ( 2010. 兰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例2.( 2010.泰州市)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A B C D E F G H I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例 3. ( 2010·娄底)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例4.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 12.6g(1g 以下用游码 )样品,称量后发观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他实际称量的样品质量是多少克?例5. ( 2009. 杭州)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线,如果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7 毫升。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 毫升。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小于6毫升B. 等于 6 毫升C. 大于 6 毫升D. 无法判断例6. 【实验探究题】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知道了:我还有以下疑问:。

四.课堂检测(100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 .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 ,则实际液体体积为()A. 大于 20mlB. 小于 20mlC. 等于 20mlD.无法判断.5.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 2.5g 食盐用于实验,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接下来应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砝码B.减少砝码C.添加食盐 D..减少食盐6.正确量取18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①5mL量筒② 2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①④ B .②④C.③④ D .④7.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如下内容:(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一小块,把它投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层,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产物为(4)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该同学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第一单元测试题( 50 分钟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B.牛奶变酸)C.冰雪融化D.轮胎爆裂2.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3.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

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A B C D6.下列仪器中,能够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量筒B.燃烧匙C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烧杯)D).试管A. 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 酒精灯打翻着火,立即离开C.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洗D. 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5.3g ( 1g 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

请分析该同学称得药品的质量是(A. 5.6g B.4.7g C.5g 9.实验室加热150 mL 液体,可以可以使用的仪器是()D). 5.3gA.①③④⑥C.①③④⑤BD.②③④⑥.②③⑤⑥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 小于 6 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填空及简答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空格内)11.( 5 分)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 D H。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

(填字母或仪器名称)(3)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12.(2分)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 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

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mL。

13.( 6 分)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_ ;(2)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 ______________ ,再加热;(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

(4)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5)实验室用烧瓶加热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

(6)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_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14.( 4 分)在横线上填写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2)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3)滴管吸取过试剂后平放或倒置(4)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15.( 5 分)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试管给某物质加热,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三、实验探究题16. ( 8 分)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