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移植免疫教学讲义
移植免疫课件
在免疫抑制条件下,受者体内同时存在不完全的GVHR和 HVGR双向排斥,最终达成平衡状态,即供、受者白细胞共 存的嵌合体,宿主对移植器官长期耐受。
移植排斥的免疫学机理
(一)T细胞介导的移植排斥
1、直接识别:受者的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抗原呈 递细胞(APC)上的MHCII类分子+抗原肽,引起宿主 的CD4+T细胞活化,在急性排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直接识别的T细胞克隆谱广; 直接识别引起的T细胞活化易于被CsA等免疫抑制 药物控制。
(一)自体移植(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骨 髓移植、皮肤移植等; (二)同种异体移植(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包括同种同型移植和同种异型移植,器 官移植的主要方式; (三)异种移植(Xenogeneic transplantation)。
首次植皮第5天
首次植皮第12天
再次植皮第5天
纯系动物器官或组织移植定律
近交系小鼠(inbred mice)
同类系/单基因差异小鼠(congenic mice)
———————————————————————————————— 1 同品系小鼠之间能够互相接受移植物 2 不同品系动物之间的移植物将被排斥 3 子一代动物能够接受来自两个不同品系亲代的移植物 4 子一代动物能够接受来自子二代及其后代的移植物 5 子二代动物一般不接受亲代的移植物 6 遗传背景不同但 MHC 相同的单基因差异小鼠之间的移植物将被接受 7 遗传背景相同但 MHC 不同的单基因差异小鼠之间的移植物将被排斥 8 MHC 相同但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鼠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特点相同 ———————————————————————————————
器官移植排斥的本质
移植免疫学ppt课件
显性表达的多态性基因决定。
• 近交系小鼠移植实验
•
-
10
(一)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MHC结构十分复杂,呈多态性,是同 种异体移植中引起强烈排斥反应的最重要 同种异型抗原。
HLA抗原的组织分布 HLA-1:所有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
在进行同种移植后,由于供、受
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故移植
物可刺激受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导致排斥反应。
排斥反应的本质:
T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抗原的 免疫应答.
-
6
一、机体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应答特点
• 抗原特异性
• 宿主和供者之间的血缘关系越近,移植
物被排斥的可能性越小。自体移植物 (autograft)成活率可达100%。遗传 基因相同的成员(如同卵双胞胎或者同
15
NK细胞参与的排斥应答机制:人NK细胞表达 KIR,正常情况下,当此类受体与自身细胞 MHC-I类分子或自身抗原肽-自身MHC-I类分子 复合物结合时,可产生负调节信号,从而抑 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当同种器官移植后, 受者NK细胞的KIR不能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的 非己MHC抗原,从而被激活,并参与排斥反 应的发生
(1)组织特异性抗原:不同组织和器官移植 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强度各异,提示不同类型 细胞可表达各自组织特异性抗原。
(2)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不仅分布于红 细胞表面,也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某 些组织细胞的表面。
(3)种属特异蛋白:这类糖蛋白也表达在血 管内皮细胞上,与血型抗原非常相似,具有 种属特异性,属异种抗原。是异种移植最大 的障碍。
免疫学移植免疫 ppt课件
肾移植10年生存率达到60%
肺和肝
5年生存率 40-50%
同种同基因移植
移植物抗原刺激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组织抗原刺激移
植物中的免疫细胞诱发的免疫应答称为移植排斥反应
自体移植
同种异基因移植
异种同移种植 异型移 植排斥反应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识别方式
间接识别
直接识别
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可以直接识别供者 APC表面呈现的MHC分子,产生免疫应答引 发排斥反应,是一种移植所特有的抗原提呈 和识别方式
特点:发生快,强度大。在早期急性反应中 起主要作用
CD8+CTL细胞起主要作用
直接识别
受者T细胞
同种抗原反应性的T细胞克隆约占T细胞库总数
移植免疫
河南科技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李智涛
公元4世纪罗马教堂
概述
植 Transplantation
用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置换病变的或 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维持和重 建机体的生理功能的一种医疗手段。
是目前治疗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
已经取得巨大进步
肾、心、骨髓和角膜 5年生存率 70-90%
些内分泌腺、胸腺
免疫赦免区的机制
缺失输入血管或淋巴管 特殊的屏障:如血脑屏障 免疫原性较弱:如软骨 组织细胞高表达FasL
第二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引起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A抗原)
(passenger leukocyte)
移植免疫ppt优秀课件
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T 细胞是介导排斥反应的关键 ➢ 裸鼠不产生排斥反应 ➢ B细胞缺陷鼠可产生排 斥反应 ➢ 排斥反应能够通过T细胞 被动转移
Role of CD4+ versus CD8 T+ cells
CD40+ Th1 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的机制
1. 直接识别 指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
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针对移植物的体液免疫应答 受者体内产生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特异性抗
体,抗体发挥调理作用、ADCC和CDC作用等,通过激活 补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介导凝血、血小板聚集、 溶解移植物细胞和释放炎性介质等多种机制参与排斥 反应。
Rejection Response
Rejection Response
移植免疫
基本概念
移植:在医学上应用自体或异体的正常细胞、组织或 器官置换病变的或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器 官,以维持和重建机体生理功能,这种治疗方 法称为细胞/组织/器官移植。
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术后,受者免疫系统可识别移植 物抗原并产生应答,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也可 识别受者组织抗原并产生应答,称为移植排斥 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间接识别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晚期 和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针对移植物的细胞免疫应答
➢ 受者T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识别移植物抗原并被激活; ➢ 移植物局部出现Th1和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侵润; ➢ 活化的Th1细胞、巨噬细胞等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导致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造成移植物组织的损伤。 ➢ 活化的CD8+CTL 杀伤移植物靶细胞
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移植免疫学精品PPT课件
直接同种识别机制
是指供者同种异体MHC-Ⅰ类抗原可 以直接被受者体内CD8+T细胞识别,无须 经受者APC对MHC分子的处理。
CD8+T细胞活化后诱导CTL生成,直 接攻击携带同种异体MHC-Ⅰ类抗原的供 者器官。
直接同种识别反应的特点
1. MHC-Ⅰ类抗原限制性。 2. 速度快,强度大。 3. 在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4. 易于被免疫抑制药物所控制。
或分子。 2. 表达于不同细胞表面。 3. 参与抗原递呈,制约细胞间的相互识
别,调节免疫应答。
MHC复合体结构示意图
MHC-Ⅰ类抗原
1. MHC-Ⅰ类抗原的结构
2. MHC-Ⅰ类抗原的分布:
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淋巴细胞 表面密度最大,其次为肾、肝、心脏, 肌肉及神经组织最低。
还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液、尿液中。
GVHR的发生机制
移植物中的成熟T细胞被宿主的异 型组织相容性抗原所激活,增生分化为 效应T细胞,产生的宿主细胞的攻击。
免疫学机制: 免疫应答所致血管损伤 巨噬细胞分泌平滑肌细胞生长因
子, 导致血管壁增厚,间
质纤维化。 非免疫学机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去
神
慢性排斥反应的特点
3. 病理改变:血管硬化、间质纤维化。 4. 效应强度:慢性、持续。
各类型HGVR的比较
GVHR
GVHR的发生条件
1. 宿主与移植物间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符; 2. 移植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 3. 受者处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状态。
1. 发生时间:移植后数天至1个月。 2. 反应机制:细胞免疫应答为主。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移植免疫学 ppt课件
完全相同或相似的个体间的移植
• 同种异基因移植( allograft):是指同一种类
动物内遗传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移植
• 异种移植(xenograft):是指不同种类动物个
体之间的移植
PPT课件
3
自体 移植
同种同 型移植同种异 型移植源自异种 移植PPT课件
4
器官和组织移植的一般规律
• 无血缘关系成员之间的组织或器官移植( 同种异型移 植),一般难以成功
• 急性排斥反应:术后 7天左右出现的排斥反应称急性排 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所介导,病理特征表现为实质性细胞 损伤,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浸润
• 慢性排斥反应:一般在术后数月至数年内发生,是器官
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移植器官内血管内皮损伤
和增生有关
PPT课件
12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预防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
移植(transplantation)是将细胞、组织或器官从 某一个体植入另一个体或部位的过程
• 移植物(graft):指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 供者(donor):指提供移植物的个体 • 受者(recipient):指接受移植物的个体。受者又称
宿主(host)。 • 原位移植(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指将移植物
其效应机制包括:
• CD4+ 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 CD8+ 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 补体介导的溶解作用
PPT课件
10
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型别
反应时间
反应机制
超急性反应 术后数分钟至几小时 受者体内预先存在的天然抗体
加急性反应 术后1 ~ 5天
医学移植免疫课件
医学移植免疫课件xx年xx月xx日•医学移植免疫概述•医学移植免疫的分类与技术•医学移植免疫的应用与前景目录•医学移植免疫的挑战与对策•医学移植免疫案例分析01医学移植免疫概述医学移植免疫是指将供体(捐献者)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到受体(接受者)体内,通过免疫学方法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排斥反应,从而达到延长移植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存活时间,改善受体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学移植免疫是研究如何提高移植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存活率,减少排斥反应,提高受体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医学移植免疫的定义医学移植免疫的历史与发展01医学移植免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尝试进行器官移植,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法,移植成功率很低。
0220世纪50年代,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并逐步发展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法,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抗排斥药物等。
03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移植免疫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临床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医学移植免疫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即供体抗原与受体抗体之间会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触发排斥反应。
医学移植免疫包括三个阶段:超急性排斥反应、细胞性排斥反应和体液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抗体介导,细胞性排斥反应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体液性排斥反应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
医学移植免疫的基本原理02医学移植免疫的分类与技术按照移植器官分类可分为心、肺、肝、肾、胰腺、小肠等器官移植免疫。
按照移植来源分类可分为自体移植、同质移植和异质移植。
按照移植免疫反应分类可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1 2 3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抑制受者的免疫系统,降低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通过调节受者的免疫系统,促进对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通过改变供体器官细胞的基因表达,避免受者的免疫排斥。
授课教案移植免疫
授课教案:移植免疫授课时间:两个学时目的与要求:1.掌握移植抗原的概念、种类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2.掌握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3.了解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重点:1.移植免疫的概念。
2.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3.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难点: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教学内容:一、概述1.移植免疫:在进行移植时,如供、受者间遗传背景有差异,移植物抗原可刺激受者免疫系统,受者组织抗原也可刺激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从而诱发免疫应答,此称为移植免疫。
由此而引起的免疫反应称为移植排斥反应。
2. 移植免疫学是研究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防治措施以及维持移植物正常功能和长期存活的科学。
3.移植的种类: 根据移植物的来源及其遗传背景不同,可将移植分为:(1)自体移植:指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这种移植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2)同系移植:指遗传基因型完全相同或基本近似的个体间移植,一般不会发生排斥反应;(3)同种(异体)移植:是指同种内遗传基因不同的个体间的移植,常出现排斥反应,即同种移植排斥反应;(4)异种移植指不同种属个体间的移植,由于异种动物间遗传背景差异甚大,可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一)引起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3.组织特异性抗原4.血型抗原(二)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1.提呈同种异型抗原的APC(1)供者的APC和淋巴细胞,即过客白细胞;(2)受者的APC(3)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2.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直接识别:指受者T细胞TCR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的同种异型MHC分子或MHC分子-供者抗原肽复合物。
直接识别是发生移植排斥的重要机制,其发生速度快及强度大;被激活的T细胞(免疫抑制药物敏感)在移植早期的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3.间接识别间接识别: 指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如同普通抗原,经受者APC加工、处理后,以受者MHC-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CD4+ T细胞,使之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急性排斥
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是排斥反应中最常 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于移植后数天到几个月内 发生,进行迅速。 细胞免疫应答是急性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 CD4+T(TH1)细胞和CD8+Tc细胞是主要的效 应细胞。
(三)慢性排斥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命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引起移植排斥的主要抗 原,它在不同的动物中有不同的命名。 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即HLA抗原。 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H-2抗原。 狗为DL-A,鸡为B系统,黑猩猩为ChLA等。
(一)HLA及HLA抗原
HLA位于人类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由一群多 功能的连锁基因组成。 其中HLA-A、B、C位点称I类基因,编码HLA 经典的I类基因。 编码HLA II类分子;HLA-DR、DQ、DQ称II类 基因,编码HLA II类分子。
第二节 移植排斥的机制
一、移植排斥的遗传学基础
引起移植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 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 根据抗原性的强弱及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的强度,组织相容性抗原又可分为主要 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C)和次要组织 相容性抗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二大类。
与移植排斥有关的主要是HLA-I类、II类基因 编码的HLA-I、II类抗原,这些分子都是糖蛋 白。
HLA-I类抗原广泛分布于白细胞等所有的有核 细胞表面。
HLA-II类抗原分布较局限,主要存在于B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上皮细胞及内皮细 胞表面。
(二)H-2和H-2抗原
小鼠H-2基因复合体位于第17对染色体上,由K、 I、S、D四个基因区域组成。它们之间彼此独 立而又紧密连锁,分别编码三类分子。 编码I类分子为K区的K座和D区的D、L座。 编码II类分子的座在I区中的A亚区和E亚区。
II类抗原与处理过的外源性抗原肽结合,对激 活TH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移植排斥的 重要抗原。
(三)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某些纯系小鼠中,雄鼠移植到雄鼠,或从雌鼠 移植到雄鼠的移植物不会受到排斥,但雄性小 鼠的移植物在同系雌鼠中有相当高的排斥发生 率。所以对这种不相容性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 Y染色体可以编码一种决定组织相容性的抗原, 即H-Y抗原,属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超急排斥(hyperacute rejection)反应一般在移 植后24小时发生。
此种排斥主要由于ABO血型抗体或抗I类主要 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抗体引起的。
受者反复多次接受输血,妊娠或既往曾做过某 种同种移植,其体内就有可能存在这类抗体。
在肾移植中,这种抗体可结合到移植肾的血管 内皮细胞上,通过激活补体直接破坏靶细胞, 或通过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补体裂解片 段,导致血小板聚焦,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使凝 血系统激活,最终导致严重的局部缺血及移植 物坏死。
H-2 I 及II类抗原
H-2 I类分子是Tc细胞识别的移植抗原,在移植 排斥中起重要作用;
和HLA抗原一样,小鼠H-2类抗原广泛分布于 各种组织、细胞的膜表面,不同的是小鼠成熟 红细胞表面也有H-2抗原,而人红细胞表面不 存在HLA抗原。
H-2 II类抗原也是选择性地存在于B细胞和抗原 呈递细胞上。其它少数细胞,如内皮细胞、精 子和激活的T细胞上也有H-2 II类抗原的表达。
器官移植
一般将器官移植分为自体移植(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同种移植(isogeneic transplantation),和异种移植(heterogous transplantation)。 在人的同种移植中,同卵双生子之间,由于遗 传背景完全相同,互相之间移植的器官不会受 到排斥。临床上进行的器官移植主要是遗传背 景不完全相同的同种异基因移植(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器官移植
1954年,美国医生Murray第一次施行同卵双生 姐妹之间的肾移植获得长期生存,此后许多同 种异基因肾移植也获得成功。目前,肾移植已 是临床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 1956年美国医生Thomas第一次给一位白血病患 者进行骨髓移植获得成功,目前异基因骨髓移 植已成为临床许多疾病,包括遗传病、血液系 统疾病,放射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第一节 器官移植排斥的类型
一、宿主抗移植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受者对供者组织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称为宿主 抗移植物反应。 根据移植与宿主的组织相容程度,以及受者的 免疫状态,移植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 的类型。
超急排斥 急性排斥 慢性排斥
(一)超急排斥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可引起程度不同的,较弱 的移植排斥反应,因此除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器 官移植外,其他HLA相合的器官移植仍有相当 比例的排斥反应发生。
第十三章 移植免疫
移植免疫
机体丧失功能的器官,可以通过器官移植重建 其生理功能。 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则在本世纪初已开始。 Carrel等首先发现,狗的自体肾移植可维持良 好的功能,而同种异体肾移植则总是在移植后 1周左右被排斥,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不清。 直到40年代,英国科学家Medawar应用家兔皮 肤移植实验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实了 移植排斥反应本质是受体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 的免疫排斥反应。
如果免疫攻击方向是由移植物针对宿主, GVHR的发生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
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 移植物中必需含有损状态。
GVHR主要见于骨髓移植后。
此外,脾、胸腺移植时,以及免疫缺陷的新生 儿接受输血时,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GVHR。
慢性排斥(chronic rejection)一般在器官移植 后数月至数年发生,主要病理特征是移植器官 的毛细血管床内皮细胞增生,使动脉腔狭窄, 并逐渐纤维化。 慢性免疫性炎症是导致上述组织病理变化的主 要原因。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