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供给关系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
第三章 旅游供给的表达、弹性、规律及供需均衡
(三)住宿设施 包括向所有类型游客提供商业性或准商业性过 夜设施的所有机构 饭店:以建筑物、内在设备设施以及管理和服 务人员的集合为依托,主要为离开常住地的消费 者提供住宿服务为主的组织 蕴涵着价值创新的理论基础 家庭旅馆(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住宿设施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推进者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其比较(截至2005 12月 2005年 表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其比较(截至2005年12月31 )(单位 单位: 日)(单位:个)
表
旅游城 旅游企 业总计 总 市 数 上海市 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舟山市 总计 1252 547 278 132 364 131 146 102 68 543 329 161 113 178 151 4495 19 21 21 16 24 12 8 8 5 19 16 14 6 17 5 211
风景 历史文 森林 旅游区( 旅游区(点) 全国工农 化名城 公园 世界 名胜区 旅游城市 中国优秀 业旅游示 旅游城市 范点 遗产 国家 国家 国家 4A 3A 2A 1A 级 省级 级 省级 级 省级 1 6 18 1 0 0 0 0 0 1 0 2 0 上海市 1 8 7 6 8 0 1 1 2 1 0 2 1 南京市 3 7 7 6 8 0 0 1 0 0 2 3 1 无锡市 2 8 4 1 10 1 0 0 0 0 0 0 3 常州市 5 10 17 3 4 0 2 1 3 2 0 4 2 苏州市 2 1 2 3 7 0 0 0 2 0 0 0 1 南通市 1 4 4 3 1 0 0 1 0 1 2 0 2 扬州市 2 1 4 3 1 1 0 1 3 1 0 2 1 镇江市 0 2 1 0 4 0 0 0 0 0 1 0 0 泰州市 4 6 16 1 2 0 0 2 2 1 1 4 4 杭州市 2 4 9 6 1 0 0 1 1 1 0 2 2 宁波市 嘉兴市 3 3 4 1 9 0 0 0 1 0 1 0 1 1 3 3 0 3 0 0 1 1 0 1 0 3 湖州市 2 0 6 3 8 0 0 1 5 1 0 2 1 绍兴市 1 1 1 0 2 2 0 3 2 0 1 0 1 舟山市 长江三角 30 64 103 37 68 4 2 13 22 9 8 21 22 洲总计 苏浙沪总 34 93 126 53 146 9 2 21 52 12 15 39 65 计 246 539 671 522 927 130 30 177 - 101 - 305 - 全国 文物保 自然 护单位 保护区 国家 省级 国家 省级 级 级 19 122 0 0 31 120 0 1 14 70 0 1 4 25 0 0 34 111 0 1 4 15 0 0 11 29 0 0 4 20 0 1 3 16 0 0 27 44 1 2 21 25 0 0 11 16 0 0 13 18 0 1 16 42 0 0 3 6 0 0 215 279 2009 679 - - 1 4 1146 7 10 -
中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中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中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国内外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明显成就。
然而,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旅游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完善当前,我国旅游资源总量丰富,并且其巨大市场潜力也导致投资者大量涌入该行业。
但是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未完全到位,存在资源过度集中、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一些著名景区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环境恶化、服务质量下降。
同时,在乡村及非主要城市地区缺乏优质旅游项目与配套设施限制了相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 游客体验待提升另一个问题是在现有景点和项目上重复建设或雷同开发引起一定程度上厌倦感。
此外,在观光景点拥堵以及低效率排队等方面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不仅如此,游客对于旅游路线、导览服务等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困难和不便。
3. 员工素质与服务水平提升有待加强中国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一些从业者素质较低、专业技能不足。
在国际比较中,中国的旅游服务水平相对偏低。
改善从业人员培训和教育体系以及提高管理智慧是缓解这个问题的关键。
二、应对中国旅游业存在问题的策略1.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解决供给过剩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监管,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在景区开发中注重生态保护投入、科学规划建设,并促进乡村旅游及非主要城市地区发展。
2. 优化景点布局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与规划以避免相似景点频繁出现并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导览、智慧旅游等手段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从业者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在服务行为规范化方面加大力度,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形象与竞争力。
4. 发展创新型旅游产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旅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型旅游产品和线路的产生。
简述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简述旅游业得性质与特点一、旅游业得性质1旅游业就是一个重要得经济行业它得本质属性就是经济性首先旅游业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就是建立在一定得经济发展水平之上得,没有一定得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就不可能产生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其次,旅游业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提供服务方式业不同得企业组成。
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得旅游活动提供产品与服务,在满足游客物质文化需要得同时,从中盈利并力图通过经济核算,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许多国家都已经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中得一项重要产业,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得规划之中。
再次,旅游业就是综合性经营得行业,它可以促使与带动与旅游有关得其它经济行业得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得发展,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与促使货币得回笼。
2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旅游业生产旅游商品,并通过出售这些商品,获得经济效益。
旅游业就是一种产业。
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产业:哪三个产业?第一产业:农业(这里得农业就是广义得农业,包括农、林、牧与)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得所有得产业。
在我国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第二层次:为生产与生活服务得部门(如金融)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居民素质服务得部门(如文教卫)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得部门(如国家机关、警察、军队等。
)旅游业属于哪一个产业?第三产业得第二层次,就是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得行业。
3旅游业具有文化性质从消费角度瞧,旅游消费主要就是一种文化性消费,即旅游消费在构成上虽然离不开物质资料但主要就是文化性、精神性资料。
旅游者通过支付一定得金钱与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其动机都就是为了获得一种物质文化享受满足其较高层次得心理需求。
旅游者在食、住、行、游、构、娱等方面所付出得消费,其本质就是文化消费,如旅游者欣赏名山大川、了解文物古迹、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美味佳肴、感受旅游乐趣,都就是文化消费行为。
试析中国旅游研究发展的3个阶段
山西农经//2020年4期DOI :10.16675/14-1065/f.2020.04.026试析中国旅游研究发展的3个阶段□王雨喆摘要:搜集梳理了111930篇旅游主题的期刊学术论文,将中国旅游研究发展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结合各时期研究热点,对中国旅游研究40多年来的变迁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当前旅游研究的现状、特点,对未来的旅游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旅游研究;发展历程;特点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4-0058-02中国图书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赣州330013)中国旅游系统科学研究从改革开放后逐渐繁荣,旅游研究学者和研究成果的数量不断上升,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旅游研究现已初具规模。
纵览旅游研究40年,旅游研究的历程如何演变,未来又如何发展,是值得探索的话题。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改革开放初,旅游业被作为经济性事业,经济功能尤其是创汇功能得到充分释放,确立了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的地位,突破了长期以来基本属于外事接待的模式,也标志着中国旅游研究大有可为,由此进入了旅游研究领域探索、拓展和奠基阶段。
起初旅游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旅游研究伊始便围绕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展开,考察论文研究成果,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空间结构、旅游地理和旅游政策与制度等研究方向,旅游者行为研究初步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角。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旅游业发展进程加快和国内旅游市场的扩张,旅游饭店酒店服务质量、经营管理、产品供给等问题层出不穷,旅游住宿餐饮管理研究成为该时期主要内容。
总体来看,第一阶段的旅游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研究内容与方向与当时旅游行业的实际发展密不可分,主要以地理和经济学学科为主[1],为旅游业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原则与指导。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第二章_旅游供给特点及其营销
海尔服务营销案例
• 海尔1994年的无搬动服务:1995年三免服务;1996年 先设计后安装服务:1997年的五个一服务:1998年的 星级服务一条龙,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 到购买,从上门设计到上门安装,从产品使用到回访 服务,不断的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措施使 开发,制造,售前,售后,回访6个环节的服务制度化 ,规范化;1999年海尔专业服务网络通过ISO9000国 际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星级服务进驻社区;2001年 海尔空调的无尘安装;2003年海尔推出了全程管家 365。10年来,海尔的服务已经经历了10次升级,每 次升级和创新都走在了同行业的前例。
• 应采取措施,设法在该服务产品 的某些方面推行标准化,尽可能 减小各次服务接触的差异 • 最明显的措施:岗位工作制度的 标准化、服务环境的标准化
• 营销管理的重点:采取各种措施 去刺激需求,使设施尽可能得到 充分利用
不可储存性
(Perishability)
第三节
旅游业务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特点1:产品交付地点的固定性(fixed location)
纽约酒店“睡眠管家”帮助顾客安 然入睡
纽约素有“不夜城”之称,夜间的灯光和喧扰让许多人难以安眠。美国《纽约时 报》8日报道,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区的本杰明酒店为让顾客睡个好觉,指派 专人担任“睡眠管家”一职,专门为顾客提供与睡眠有关的服务。 • 专人专业服务 • “睡眠管家”的职责是用各种方式提高顾客的睡眠质量,让他们不再为 失眠烦恼。 • “睡眠管家”首先会为客人挑选合适的房间。对于害怕噪音的顾客,“ 睡眠管家”通常建议他们选择位于较高楼层、装有隔音窗户的房间。 • 本杰明酒店备有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枕头,有绒毛的、荞麦的、防打鼾的 ,甚至还有能自动播放音乐的电子枕。“睡眠管家”会根据客人实际情况选 择最适合的一种。此外,他们会根据客人的个人习惯,提供最舒适的床垫、 床单和被褥等床上用品。 • “睡眠管家”还为客人提供按摩服务,帮助他们松弛神经,顺便传授一 些快速入睡的诀窍。客人临睡前,“睡眠管家”会送上牛奶、香蕉面包等具 有镇静安神作用的点心。 • 本杰明酒店目前已有四名专职“睡眠管家”。酒店经理约翰· 莫泽说:“ 我们的卖点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一宵好梦。” •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随着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旅游业迅速发展,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我国旅行社三足鼎立的行业寡头垄断的局面。
为满足急剧增长的国际入境游客的需求,中国旅行社、旅游交通、海外饭店都大量建设。
这一时期的主要热点:(1) 入境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持续增长和旅游外联权的下放,分别从市场规模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推动着旅行社产业供给规模的扩大;(2) 政府开始将旅行社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旅行社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3) 旅行社的业务由发展初期单一的国际入境旅游业务发展成为国际入境旅游业务与国内旅游业务并举。
第二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开始允许中国公民出国探亲和旅游。
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中国旅行社业运营的主要特征有:(1)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发育成熟,成为旅行社产业除入境旅游市场以外的另一个市场支点;(2)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
(3)一批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并熟悉市场机制的旅行社群体成为中国旅行社产业的新兴推动力量第三阶段,旅行社发展的调整期(1995—2001)这一段时期,各法律条规相应出台,更好的保障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标志中国旅行社业的健康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有:(1)中国旅行社业的市场运行基础更加完善。
(2)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和产业投资管制的宽松,一些非政府的投资机构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3)一系列的专项治理使得一部分违规经营的旅行社退出了市场,从而净化了产业运行环境,市场秩序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四阶段,全面开放期(2002至今)在这一时期,旅游市场借助宏观面上的开放导向,正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旅行社产业的全面开放进程。
旅游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 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二)托马斯· 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 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 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 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 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预见到这种社 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 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 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供给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一)殖民者的涌入和外国旅行社的设立 (二)民族旅游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政治接待时期(1949—1978)
初创阶段(1949—1955) 开拓阶段(1956—1965) 坎坷阶段(1966—1977)
1、人口的迅速增长 2、经济迅速发展 3、交通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 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6、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 和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 进步的影响 1、各国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 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旅游目的地所作的努力和 投入 3、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
需求方面的因素
促使现代旅游迅速 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以 后的旅游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 具 体 因 素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3. 旅游娱乐设施。一类多属集中反映和表现当地 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和民间风俗(见图35)的场所;另外一类则是为丰富旅游者旅游生活而 提供的娱乐设施。
图3-5 展示老北京民间风俗的博物馆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4. 旅游购物设施。指一些旅游购物品的批 发、零售点或商店等。如香港的购物因素(见 图3-6),甚至可以构成游客来访的吸引因素。
2.旅游供给规律与弹性 基本概念:旅游供给规律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指标
3.旅游供求矛盾与均衡 旅游供求矛盾 旅游供求均衡 旅游供求均衡的调控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及特征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三、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及特征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现代旅游活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是由于旅游 需求和供给双方面因素的发展共同促成的。旅游 供给方面的主体是以旅游目的地为总代表的旅游 产品供应者或经营者;旅游需求方面的主体是旅 游产品的需求者或消费者。
图3-6 香港购物中心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5. 旅游基础设施。一类是公用事业设施; 另一类是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服务 设施或条件。旅游基础设施一般是由国家或旅 游系统之外的部门投资建设的。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三)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既包括商业性的旅游服务,也 包括非商业性的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面对游客直接进行的,它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友 善态度和愿意为其服务的好客精神。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及特征
(二)旅游供给的特征 旅游产品除了具有一般产品的市场供给特征 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供给的特殊性(见图 3-1)。
图3-1 旅游供给的特征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含答案)——第三章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
第三章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一、名词解释1.产业革命:2. 帝王巡游:3.政治旅行:4.士人漫游:5.学术考察旅行:6. 托马斯·库克旅行社:7.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二、填空题1. 参照世界历史的分期,可将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 (1840年以前)、(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3个时期。
2. 旅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人类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和、等这些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中兴起。
3. 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其目的是。
4. 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群众性旅游活动的真实写照,这与当时的有关。
5.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曾以希腊为中心,遍访希腊本土、埃及、西亚及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等地,并对各时代各地方的有关地理、历史、名胜古迹、风俗民情作了记载,丰富了他的巨著——《》的内容,被称为旅行方面的文学作品之父。
6.意大利著名旅行家 (1254—1324年)为经商来到中国,是第一个完整地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
他先后在中国17年,由他口述的《》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7.真正有着明确目标和自我意识的旅游活动是在至的所谓时代才开始的。
8.世界上第一次以一个组织的形式出现,并与运输业直接挂钩而开旅游业先河的人是英国的。
9. 1845年英国的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 (即现今的旅行社),成为旅行代理业务的开端。
10.的兴起与的诞生,是人类旅游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的旅游活动已初见的曙光。
11.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不外是两大决定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
前者是后者的先决保证条件,后者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旅游之所以能迅速跨越几千年历史的局限进入一个崭新迅速发展阶段,其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而引起的。
13.古代中国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时期和时期。
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旅游产业的特点和现状
游客感受的旅游环境 “吃、住、行、游、购、娱”传统的旅游六要素。 是旅游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旅游环境不仅包括上述六个要素,还应包括医疗、 救援、保险、个性化服务等等多方面要素。
旅游产业的特点和现状
旅游产业 为了满足旅游者需要,与旅游活动( 为了满足旅游者需要,与旅游活动(如开发旅游 资源、经营旅游设施和旅游商店、旅游组织机构、 接待游客和有关旅游的宣传等) 接待游客和有关旅游的宣传等)有关的企业和业 务活动统称为旅游业。 旅游业与诸多传统产业有明显的差异,其特点鲜 明。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林善炜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旅游产业的特点和现状 二、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福建旅游业发展探讨
开篇
旅游产业是经济产业,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产业。 不仅与经济发展相关、与企业实体相关,更与社会民生 相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牵涉面广,关联度大,无 一不需要我们求解,不需要我们研究。但相信100个人会 一不需要我们求解,不需要我们研究。但相信100个人会 有100个不同的答案。因为解答好这个题目不仅需要对产 100个不同的答案。因为解答好这个题目不仅需要对产 业有深刻的感悟,还要求有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具备 对社会、对产业、对科技、对业态的强烈的敏锐性和预 感度。但现实中是没有先知先 觉的,所以,我们要勇于做一 名后知后觉者,但是千万不能 不知不觉。
旅游产业的特点和现状
旅游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 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 后,也面临着诸多越 来越严峻的矛盾。面 临着由规模到效益、 由数量到质量,由粗 放到集约、由国内到 国际的转变。 现代的个性 化需求
传统的 制式化供给
旅游产业的特点和现状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目录2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 1.72万亿元,增长11%。
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商量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计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计策1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
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
而今,十多2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例如: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
第四章 旅游供给与供求均衡
2014.9.13
(四 )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8、预期因素
供给厂商的预期是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重要影响 因素。厂商对旅游前景看好,就会有动力增加旅游 供给;否则将减少旅游供给。 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投资者预期。 如早期政府积极介入旅游饭店建设;2000年13 亿旅游国债基金等;
各种物质基础的保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旅游
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2014.9.13
(四 )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6、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及旅游产品开发等提供方法、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 增加旅游供给。
2014.9.13
(四 )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7、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2014.9.13
(二)旅游供给弹性
2、旅游价格预期弹性
二、旅游供给规律与弹性
对旅游经营者而言: Ef >1 表明旅游经营者预期未来价格的相对变动将大于现期价格的 相对变动。现期 P↑,减少现期旅游供给,以期增加未来供给; 当现期 P↓,适当减少现期旅游供给。
Ef <1,旅游经营者预期未来价格相对变动将小于现期价格的相对
2014.9.13
2014.9.13
2014.9.13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 旅游资源在这里形成了旅游吸引物,是发展旅游的 核心依托。 • 这种核心依托作用将越来越凸现。 • 旅游景区(点)的压力增大。
2014.9.13
• 第一阶段:“观光中国”发展平台 入境旅游 长线为主 旅游需求的多地同时旺盛 需求的同步性震荡 强化了旅游设施的短缺 旅游者大范围转移 交通成为制约因素。
“十四五”时期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大特征分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2021“十五力时期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大特征分析常德军摘要:“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兴国和'‘双循环”发展战略等将加速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跨界发展、迭代升级以及国际化进程。
中国文旅产业将进入“快旅慢游”的休闲度假新时期,走向品牌化、国际化、智慧化和创新化的新发展阶段,将呈现出新的特征。
关键词: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征作者简介:常德军,山东泰山文化和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邮政编码250013)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21)01-0082-06“十四五”期间,随着经济逆势上扬和文化复兴持续推进,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系统化发展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
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兴国和“双循环”发展战略等将加速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跨界发展、迭代升级以及国际化进程。
中国文旅产业将进入“快旅慢游”的休闲度假新时期,健体养生、益智养心之旅逐渐替代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追逐诗与远方、说走就走的自由行逐渐替代了团队旅游。
中国文旅产业将走向品牌化、国际化、智慧化和创新化的新发展阶段,成为“中国服务”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国内旅游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消费新需求在文化与精神层面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层面和谐成为共同追求,文明成为时尚标志,共享理念深入人心,融合创新成为新风尚;在个人层面,理性取代了盲从,德性修养渐成自觉,优雅精致渐成时尚,高尚高贵成为理想目标。
这在文旅产业的消费需求端表现尤为明显:游客希望在旅游时感觉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更自由、更快乐,更具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这就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形态将更加丰富,市场主体竞争力更强,产业发展后劲更足、贡献度更大,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
旅游产业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旅游收入能够持续增长而且进入良性循环,旅游服务能够让从业者感受到价值实现和行业自信。
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二)国际旅游业近年的发展势头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0.7%,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从发展势头看,旅游业增长呈加速趋势并难于做出准确的预计,旅游业全球格局将有较大的变化,总体趋势可归纳为“亚洲迅猛,美洲平稳,欧洲趋缓,非洲起步”。
(二)旅游供给与消费大势从供给角度看:旅游供给高度灵活化,旅游产品的精加工倾向十分明显。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旅游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注重科技投入、创旅游精品的风潮席卷世界各地。
各国政府对旅游业均十分重视,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并且以国家的名义,对优秀的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和塑造,抓住主要的客源市场大力促销。
从需求角度看旅游消费亦出现了一些新潮:1.求精:旅游目的地减少,逗留时间缩短,称为“不患寡”的旅游年代;2.求省:平均花费减少,懂得选择;3.求新:追求表现自我,强调玩法与别人不一样,有不少完全不依赖旅行社的“自走族”。
旅游消费心态变更深受社会心态主基调的影响。
本世纪中晚期以来,社会心态之一就是“生态主义”思潮日盛,在西方甚至演变成“绿色政治”,形成“绿党”。
现代旅游业总体风格渐成“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1980年代强化为可持续发展思潮,至1990年代初期“21世纪议程”出台,各国相继以“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基调,甚至立为国策,进一步将生态思潮系统化和深入化,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亦陆续出台。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供需矛盾开始突出,竞争日益加剧。
国际旅游学界和旅游业界普遍认为世界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旅游业新时期(newageoftourism),具体说来就是:旅游需求进一步细化,个性化将取代标准化产品;旅游供给、分配趋于高度灵活化;全球旅游业将主要通过“系统经济”而非“规模经济”来获得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演变及规律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4卷2019年第1期增长的循环互动过程。
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强烈的动态性特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全域旅游等更是推动了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了其内生发展能力。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再一次说明,市场化取向的发展进程需要匹配一个国家在特定阶段所处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及其相应的制度体系。
我国旅游业发展是在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展开的,由此,中国旅游业发展有着较强的政治经济学综合考量,其发展过程必然带有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相关的中国特色。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改革、旅游业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这也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国道路的核心经验。
从未来发展看,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制度框架、产业体系、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第一作者系该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该系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8-12-10)改革开放40年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演变及规律查建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00)Doi:10.19765/ki.1002-5006.2019.01.003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看来,以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增加和以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管理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制度为代表的生产率改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当经济发展超过一定阶段之后,生产率改善将成为维系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而迈入新常态的当下中国即是如此。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综合产业部门,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紧密相连,或超前或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不断嵌入中国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
由此,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定位亦不断地被调试与提升。
特别是步入新常态以来,在经历了大水漫灌式的资本涌入与遍地开花式的旅游开发以后,中国旅游业也正在进行自身的变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了当前旅游业所面临的新命题。
旅游需求与供给.
(二)旅游需求的特征
1 、整体性 — 与旅游产品的整体性相一
致 、 包 括 食 住 行 游 购 娱 六 个 环节。 2、季节性—有旺季与淡季的鲜明区分。 3、高层性--在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 中属于第三层以上需要 (即社交、自尊、 自我实现需要)。在恩格斯的人类需要 三层次论中,属于享受、发展需要。
3、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
①涵义——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 居民,用于出国(区)旅游的消费总额在 该国(地区)个人消费总额(或 GNP 或国 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②公式=出国旅游消费总额/个人消费总额 ×100% ③该概念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 居民出国旅游需求的强度。
第二节
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概念的涵义
1、经济学上讲的“供给”是指卖者的行为。这 种行为表现为对于每一个价格水平,卖者愿意 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他体现旅游产品供 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2、旅游供给是指旅游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一 定市场上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 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1、了解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概念、 特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熟悉旅游需求弹性和旅游供给弹性; 3、理解旅游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及 其调节; 4、知道我国旅游供求关系的演变过程。
[重点难点]
1、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概念、特 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旅游需求弹性、旅游供给弹性的 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旅游需求规律、旅游供给规律的 内容、表述及实质。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
1、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 产生旅游需求的首要经济前提。
①什么是可自由支配收入? ②为什么是首要经济前提? 2、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是旅游需求产生的 必要 条件。 ①什么是闲暇时间? 他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 学习、生活之余以及必需的社会活动之外,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 ②为什么是必要条件? 因为旅游产品具有地域 固定性,是异地消费品,外出旅 游 需要闲暇时 间。
旅游供给
旅游供求的矛盾
• 数量矛盾 • 时间(季节)矛盾 • 空间(地域)矛盾 • 结构矛盾
#
旅游供给规律
数量变化规律(同向变化)
旅游产品价格
0 旅游供给量 #
旅游供给规律
数量变化规律(有限变化)
旅游产品价格
0
旅游供给量
#
旅游供给规律
水平变化规律
旅游产品价格 S1
S S2
0 旅游供给量 #
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完全富于弹 性
p>4,供给量为无限;p= 罕见 4 时,生产者愿意供给任何 一种数量;P<4,供给量 为0。
#
#
旅游供给弹性的特点
一、旅游供给弹性往往较小(缺乏弹性)
二、旅游供给弹性的大小与分析时间有很 大关系,一般来说,分析时间越长,弹 性越大
#
短期旅游供给曲线 VS 长期旅游供给曲线
旅游价格
#
中国的旅游供给特征(1993— 2007)
• 结论(三) • 旅游供给主要构成部分的增长情况。
• 从旅游供给的构成的主要企业来看,供给增长呈 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 例如:2000—2007年,星级饭店的年均增速度 为17.90% ,旅行社的年均增速为15.81%
#
中国的旅游供给特征(1993— 2007)
短期旅游供给曲 线
长期旅游供给曲线
0
旅游供给量
#
文献
• 彭青、郭淳凡,旅游经济学 ﹝M﹞.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7
• 厉新建,旅游供求理论再认识,北京第二外国 语学院学报,2000.1
• 历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1.行业概况1.1中国旅游市场现状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自1993年旅游业改变统计口径至今,游客总人次和旅游行业总收入的CAGR分别达到9.6%和16.4%. 2003年和2004年数据的异常表现则是旅游业受03年的”非典”的影响以及”非典”过后的报复性反弹所至.截止到2005年,旅游市场全年游客总量达到13.63亿人次,行业总收入为7630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10%和12.7%。
1.1.1国内游市场平稳增长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市场中,国内游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93年到05年,国内游人次的CAGR分别达到9.5%和16.3%。
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4.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7.1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4%。
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占行业总体收入的69%。
1.1.2入境旅游市场增幅趋缓我国的入境游市场由外国游客和港澳台游客两部分构成,其中港澳台游客约占近80%的份额。
入境游客数量增长93年以来CAGR约为9.1%,国家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则达到16.5%,在旅游收入增长率上略高于国内游市场。
2005年入境游市场规模达到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港澳台市场约1亿人次,增长8.6%,国外市场0.2亿人次,增长19.6%。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市场规模居全球第四位。
当年外汇收入约293亿美元,根据最新得到的数据,2006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市场增幅下降,同比仅增长2.86%.其中港澳台市场增长率仅为1.9%,国外游客增长率也下降为7.76%.旅游外汇收入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1%。
我们认为,06年入境游市场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很可能是受今年上半年国内禽流感从禽向人传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港澳市场已相当成熟,增长趋缓有关。
1.1.3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出境旅游是旅游市场中发展最快的.93年到05年,我国的出境人数CAGR达到18.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供求关系发展的阶段性及特点分析纵观建国以来我国旅游供求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限制发展阶段、不协调发展阶段和比较协调发展阶段。
(一)限制发展阶段,即改革开发之前的阶段。
特点:国人的旅游需求很低,几乎没有。
供给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在这个阶段,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于我国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的影响,制约了国人旅游的需要,从而使国内旅游业很难具备实现发展的条件。
同时,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要,负责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
在这段时期,中国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国际环境的严峻,国内生产水平低下。
中国人民仍旧处于难以温饱的状态,在这种局面下,要发展旅游业是很困难的。
旅游活动的进行时需要一定时间和足够的经费的。
在当时,全国人民都努力建设祖国,全国经济处于起步状态,人们根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和金钱去外出旅游。
所以,旅游活动在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
随着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来华公务和旅游的外国宾客逐渐增多。
在一些主要城市都陆续设立了华侨服务社,接待的对象为来大陆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
为了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管理,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
国务院明确规定,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其次才是通过发展旅行和游览事业增加外汇收入。
这些事实表明,这一阶段内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动机仍然是以政治目的为主。
但尽管如此,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
(二)不协调发展阶段
特点:国内旅游需求开始起步,然后迅速发展,供给也不断快速发展,但还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作为全国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务院的重视。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自此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外汇。
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采取“先国内后国际”的常规型模式,而是优先发展入境旅游。
对于国内旅游,国家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的政策。
从客观的市场调节上讲,由于国门初开,很多外国旅游者对前来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而当时我国的国内旅游比较落后,并未形成规模。
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游并行发展的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房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增加发育并迅速增长。
旅游业经营的市场结构也因此开始发生重要变化。
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旅游资源供需关系之间充满着多重矛盾的情况下不断前进的,其中,既有思想观念的演进,又有具体矛盾的化解。
具体表现在:第一,在思想观念上,首先,旅游供需从政治、外事工作的一部分转为经济事业的一部分,作为旅游供给主力的旅游经营单位也由事业转为企业,实现了旅游供给体系的体制改革。
其次,随着旅游需求的发展,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对旅游供给体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第二,在具体矛盾上,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初,旅游住宿设施严重短缺,远远不能适应旅游需求的发展需要,80年代中期至90年底初期又出现了航空运力的不足,游客进得来,出不去,散不开,90年初期汽车更新又成了新问题,加上旅游产品的单一,游客娱乐活动和旅游购物稀缺,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旅游需求的发展。
(三)比较协调发展阶段
特点:发展更加迅速,加大力度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旅游和谐地发展。
这个阶段始于1996年,即“九五”旅游发展规划期间,这个阶段既是旅游供需比较协调的发展阶段,又是旅游供需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的阶段,这是因为:第一,经过“七五”、“八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旅游供给六大要素已实现了配套发展,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游客旅游需求的文化内涵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旅游供给除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之外,也朝这些需求趋势转变。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国家非贸易外汇的主要来源、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进入新世纪,国务院于2001年1月8日至9日召开了“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集中研讨如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素质、开发旅游资源和打造旅游精品”等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总体要求,并制定正式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下发全国贯彻执行。
它推动了全国各地更好更快发展旅游业,决心为实现到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而努力奋斗。
(一)大力整顿旅游市场,提高质量和竞争力
安全、秩序、质量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旅游全行业与工商、公安、质检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从2001年起开展了全国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和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明显遏制了虚假广告和导游人员索要回扣小费、强迫购物等一些“顽症”,取得了成果,并促使旅游企业重视诚信经营,提高服务质量,走以质取胜的路子。
为此,各级旅游部门坚持抓整治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不放松,这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树立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出国(境)旅游市场的整顿。
我国自费出国(境)旅游业务自1997年7月正式开办以来迅速增长。
截止目前,已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国家和地区共137个,已实施96个。
鉴于出境旅游市场出现“零负团费”,诱导出境宰客等现象,严重扰乱市场。
经国家旅游局与各有关国家(地区)的旅游部门磋商,联合整治,规范了组团社与接团社的职责,加强诚信建设,共同推进国际旅游市场有序发展。
此后,国家旅游局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进一步制订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动指南”。
不少人不仅注重文明出行,还传播精神文明建设,赢得了好评,有的还被誉为新中国的“民间大使”。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扩大了中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竞争力,促使海外旅游者更加钟情中国,很多人外出旅行度假首选中国。
据统计,2001年与2002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双双升居世界第5位(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01年仅178亿美元,2002年突破204亿美元),赶上并超过世界旅游业发达大国,名列世界旅游大国前茅。
这使中国在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突出。
(二)发展旅游产业化,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和消费结构转型
升级,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以此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年来,旅游全行业都在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丰富完善。
国家旅游局分别与各有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旅游、科技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机制与“黄金周”旅游预报统计体系也正式建立。
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增长。
今年国庆中秋假日,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8.5%,旅游总收入达1007亿元,同比增长26.4%。
同时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内需,加速了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旅游运营方式的转变。
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工具的突飞猛进,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这个新兴产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个人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健欲望的增强,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
而且,自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更引起了旅游行业的高度警惕。
4日,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此外,《绿道旅游服务规范》《自行车骑行游服务规范》《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等共5项行业标准经国家旅游局公布,并将从2015年4月1日起实施,首次细分旅游行业市场规范。
所以我国旅游业也正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