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信息的断路器失灵故障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综合信息的断路器失灵故障诊断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WAMS信息平台的断路器失灵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此方法简单有效,不仅克服了信息缺失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表明该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系统;告警信息缺失;WAMS信息;失灵断路器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是以保护信息已知为前提,当保护信息不足或无法及时上传的时候,电网的故障诊断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实际情况中,电网的故障告警信息主要来自于EMS/SCADA系统,存在上传速度慢、系统各部分时标不一致等缺点,极大影响了故障的及时发现与处理。
特别是在省级调度部门,虽然目前广泛采用了先进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然而不论是国家电网公司普遍使用的D-5000系统还是南方电网公司使用的RCS-9001系统,都面临保护信息缺失或上传困难的问题,这不仅会对故障的判断精度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故障排除造成不便。
鉴于此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AMS信息平台的断路器失灵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保护信息不足所带来的困难,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元件,对调度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
1 WAMS信息采集
WAMS信息的获取主要靠布置的PMU测点测量并上传。
在电网的关键节点,都会布置有PMU测点。
这些测点获取该节点的关键信息后实时上传并保存为历史记录,调度人员可以清楚地得知任意时刻任意节点的各种信息。
分布在整个系统中的大量PMU设备都连接到一台作为相量数据集中器(PDC)的计算机上,从而获取整个系统中的动态行为。
这为评估和维持系统稳定,防止发生电压、功角或频率不稳定、过载和振荡等提供了一个平台。
用WAMS信息代替SCADA信息需要一个解析与判断的过程,并借助时间标度的统一能有效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
通常失灵保护动作会有一定延时,即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动作的时间差(通常为0.5 s)。
而在这个时间内,故障未被切除,电流方向一定是流向故障设备,因此查看故障前后失灵断路器的电流流向就可以确定故障设备。
WAMS的高精度量测系统能捕捉到这一时间差内的电气量变化,这一点是SCADA系统无法比拟的。
2 带电边界的确定
2.1 断路器变位与设备带电状态的判断
当故障发生后,保护会驱动断路器迅速跳闸,将故障设备从电网中隔离。
这
样,部分设备会失电,形成一个失电区域,如图1所示。
图1中,母线B1发生短路故障,如果主保护正常动作,会断开断路器K1、K3、K4、K5,以B1为中心,失电区域如图中虚线框所示。
在此过程中,WAMS 测得流过母线B1、线路L1、L2和变压器T1的电流值为零,则这些设备均为失电设备,失电设备集为式(1)所示。
2.2 断路器拒动与失电边界的划分
断路器失灵保护属于近后备保护,是母线保护的一种。
目前,省公司主管的220 kV及以上电网都装有两套主保护,可靠性较高。
发生故障时,由主保护切除故障的概率在95%以上,普通后备保护动作的概率很小。
但是,当遇到相关断路器拒动时,就需要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驱动临近断路器切除故障。
断路器失灵保护一般由连接于母线的各支路的保护起动。
由于断路器失灵保护要动作跳开一组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因此为防止误动而造成严重的事故,失灵保护的可靠性较高。
失灵断路器个数与新增可疑设备个数是一致的,若n个断路器失灵拒动,则会增加n个可疑设备,扩大诊断范围。
如图2所示,断路器K5失灵拒动,就由其相邻设备开关作近后备跳开,即母线B2的K7、K8、K9跳开,故障范围扩大到B2,故障区域也一同扩大。
此时,边界断路器为K={K2,K6,K10,K11,K12,K13},边界设备集E*={L1,L2,L3,L4,T1,T2},可疑设备集M*={B1,B2}。
由于K5是失电区域中处于闭合状态的断路器,且两端电压均为零,则可确定其为失灵断路器。
3 故障设备的定位
对于存在断路器失灵状况的故障,会扩大可疑设备范围,对最终定位故障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在保护信息无法及时上传的情况下,需要借助WAMS信息判断最终的故障设备,如图3所示。
当B1发生故障后,B1主保护驱动断路器K1、K3、K4正常断开,而断路器K5失灵拒动,则K5的失灵保护驱动断路器K7、K8、K9跳开,在此过程中,如果能确定流过断路器K5的电流流向,就可以在两个可以设备中筛选出故障设备,因此获取电流流向是诊断的关键。
PMU是WAMS系统的核心量测单元,可以测得多种电气量的幅值与相角,并在量测信息中打上时间标度,对于故障诊断有极大帮助。
借助PMU量测信息,可以断定图3所示的故障是母线B1发生故障。
4 算例分析
根据河北唐山某变电站主接线图,应用PSCAD建立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电网重要节点都设有PMU测点,在图中以“×”表示。
在线路L1上设置单相接地故障,故障时间设置在0.2 s,总时间设置为1s,WAMS采样频率设置为100 Hz。
将PSCAD中得到数据导入MATLAB进行分析。
0.2 s之前为正常状态,0.2 s时线路L1发生A相短路故障,断路器5541动作,5091拒动,经过一定延时,0.7 s时由5091的失灵保护驱动断路器5092、5081、5071、5061、5051跳闸。
在0.2~0.7 s之间,各电气量急剧变化。
L1上端测点处,电流值为零,电压值严重下降,5541两端电压差值较大;L1下端测点处,电流为短路电流,幅值较大,电压跌落幅度较大,5091两端电压相同。
相邻设备电流均流向L1的故障点。
根据WAMS信息可以确定变位断路器集为{5541,5092,5081,
5071,5061,5051},失电设备集为{L1,B1},无边界设备,可疑设备集为{L1,B1}。
由于5091是失电区域中处于闭合位且两端电压均为零的断路器,因此为失灵断路器。
最终根据0.2~0.7 s过程中电流流向,确定L1为故障设备。
线路L1故障电流波形(A相)如图5所示,反映出失灵保护动作前的一系列电气量变化。
5 结语
本文根据目前省级调度系统普遍存在的告警与保护信息缺失情况,提出了一种由WAMS信息、开关变位信息、设备带电状态等多信息综合进行故障诊断的新方法。
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信息缺失所带来的困难,即使在断路器发生拒动的不利条件下,依然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故障元件和失灵断路器。
参考文献:
[1] 王英涛.基于WAMS的电力系统动态监测及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
[2] 张雪焱.基于WAMS信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若干控制措施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3] 马静,李金龙,王增平,等.基于故障关联因子的新型广域后备保护[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
[4] 刘文霞,罗红,陈锦山.考虑网络保护的广域测量系统通信时延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1).
[5] 赵伟,江全元,彭明伟,等.采用信息融合技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高电压技术,2009,(11).
[6] 郭创新,高振兴,刘毅,等.采用分层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1,(12).
[7] 毛安家,郭志忠.与SCADA互补的WAMS中PMU的配置及数据处理方法[J].电网技术,2005,(8).
[8] 徐兴伟,穆钢,王文,等.基于SCADA和WAMS的电网仿真运行方式[J].电网技术,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