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A版高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人教A版高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栏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范增数目项王②太子迟之③烛之武退秦师④与郑人盟⑤其人居远未来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吾得兄事之⑧常以身翼蔽沛公⑨群臣怪之⑩此其志不在小
A ①⑦/②⑨/③⑥/④⑤/⑧⑩
B.①④/②⑨/③⑥/⑤⑩/⑦⑧
C.①④/②⑥/③⑨/⑤⑩/⑦⑧
D.①⑦/②③/⑥⑨/④⑤/⑧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中“跋”。
其作用在于作者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C. “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臣下进献给皇帝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铺陈叙事,讲究文采,《阿房宫赋》是晚唐骈散结合得较好的一篇。
3、
褚彦回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
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____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
”彦回曰:“____。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
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
”彦回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
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____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B. 莫不 ____首目送之延:邀请
C. 时人以 ____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D.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 ____美令:美好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中如戴望舒那样,____着不知该往何处去。
②据诗人回忆说,大堰河曾经把诗人画的____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③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____了,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A. 徘徊大红大绿淡泊
B. 彷徨大红大绿淡薄
C. 徘徊大红大紫淡薄
D. 彷徨大红大紫淡泊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读音____的一组是 ( )(2分)
A. 执____/____断矿____/宝____________脆/日____西山 ____号/风姿____约
B. 参____/____让月____/____车 ____然/____悄话 ____落/____见不鲜
C. ____以/____予 ____重/____凉道____/____尸走肉 ____板/____棱两可
D. 淡____/湖____ ____减/____皮躯____/金蝉脱____ ____待/____来问讯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
6、高尔斯华绥,____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____; 1904年出版。
____,引起社会注意。
1906年长篇小说____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1932年获____奖金。
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____。
7、总角之____
今义:宴会古义:____
8、《无题》诗中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的诗句:____,____。
9、爱人者,____;____,人恒敬之。
心存____之意,胸怀____之念。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10、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11、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____(空闲空白)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12、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____ 古义:____;今义:____。
②持千金之资____物古义:____;今义:____。
③樊将军以____来归丹古义:____;今义:____。
④樊於期____扼腕而进古义:____;今义:____。
⑤诸____执兵古义:____;今义:____。
⑥乃引其匕首____秦王古义:____;今义:____。
⑦断其左____ 古义:____;今义:____。
13、解词。
干瘪:____
胚芽:____
绯红:____
迷惘:____
14、《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
15、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的表现手法(指出并分析两种即可)。
四、书面表达(共1题,共5分)
16、请赏析《包身工》中的一段文字。
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
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五、写作题(共3题,共9分)
17、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
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是共享单车发展迅猛的一年;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享单车已有数百万辆。
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出行是一件极为便捷的事情,不过随着各品牌单车的不断投放,由共享单车所引发的交通拥堵;随便停放等现象,也成了让各方头疼的问题。
另外,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步普及化,破坏单车的乱象也屡见不鲜。
记者走访发现,并非所有共享单车都“共享”了,除被破坏之外,一些共享单车甚至被据为“私家车”。
占为己有、恶意破坏、改装兜售、乱停乱走,“共”享单车,谁在“私”享?无独有偶,近来在南方一些城市出现的共享雨伞,也遭遇到同样的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印第安人谚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
静中静,非真静。
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洪应明《菜根谭》
以上三句格言,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与联想?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以“由躁入
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B
【分析】
试题分析:①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目,用眼睛示意;盟,订立盟约;②⑨都是意动用法,以为迟,以为怪;③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退,使退;活,使活;⑤⑩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远方;小,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地方。
⑦⑧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兄,像兄长一样;翼,像张开翅膀一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
【答案】
B
2、B
【分析】
【分析】“作者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时”叫“自序”,“序”也可以由他人来写。
3、【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实词的掌握重在积累,做题时可用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根据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根据相邻的字推断词义,根据学过知识推断词义,还可以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合理而无滞碍的即为正确的解释。
B项,延:伸长。
延首,伸长头颈。
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解释为“邀请”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
虚词的掌握要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虚词一一落实,既要掌握常用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兼顾特殊的意义和用法。
课文是虚词运用的典范,重点课文要反复吟咏、体味。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
A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通过”;B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
加强语气副词,还是(表婉商);C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
故选D。
个虚词一一落实,既要掌握常用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兼顾特殊的意义和用法。
课文是虚词运用的典范,重点课文要反复吟咏、体味。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
A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通过”;B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 加强语气副词,还是(表婉商);C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
故选D。
18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筛选信息的标准,分析选项中内容是否符合该标准。
选择题注意使用排除法。
①表现褚彦回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③表现褚彦回举止潇洒,有风度,符合礼仪。
⑤表现褚彦回能够和袁粲团结一致,并主张俭约。
这三项不符合题干的筛选标准“有器度”,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概括能力。
本题型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和重点题,这类题可以采用比对法来解答,把选项和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比对的内容是: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语信息有无和因果关系等。
D项“褚彦回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根据原文“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可知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而不是不能禁止他们掌权。
故选D。
【解析】。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4、B
【分析】
“徘徊”指走来走去,“彷徨”指内心世界犹疑无主;“大红大绿”指色彩鲜明,这里也符合关云长的穿着;“大红大紫”指人的名气大,受到众人关注。
“淡薄”指记忆逐渐消失,“淡泊”指人对名利不看重。
【解析】
【答案】
B
5、C
【分析】
试题分析:A项读音分别为:niù/ǎo、cáng/zàng、báo/bó、chuò/chuò。
“绰”另有读音chāo ,“绰起一根棍子”,例词较少。
B项读音分别为:chán/shàn、yùn/yùn、qiǎo/qiāo、shǔ/shuò。
C项读音分别为:gěi/jǐ、zhuó/zháo、héng/xíng、mú/mó。
D项读音分别为:bó/pō、xuē/xiāo、qiào/qiào、
jí/qì。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析】
【答案】
C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
6、英《天涯海角》《法利赛人》《有产业的人》诺贝尔文学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分析】
【分析】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
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引起社会注意。
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
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
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
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7、快乐
【分析】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宴:快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平时要积累常见的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法。
8、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分析】
本句要注意“鬓”“吟”字的书写。
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
严禁空白。
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9、人恒爱之敬人者善良仁厚平等博爱
【分析】
【分析】学生记忆名句的话;一定要记住名言的每一个字的写法,并且还要做到理解名言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名言,在生活当中运用名言,并能够从名言中受到感染,这才是真正学习了名言。
但是能准确无误的写出名言,才是基础。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
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10、⑤①②④③
【分析】
⑤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分析】
“建筑的四围”不是“空白”,而是有“空闲”的地方。
12、眼泪鼻涕礼品货币走投无路贫困袒露一只臂膀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宫廷的侍卫称中医医生投击拿着大腿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分析】
【分析】掌握古今异义词;不仅在课堂中要注意查看注释注解,在课外也应该有所积累。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
13、干而收缩,不丰满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发育成植物幼苗的茎和叶鲜红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因分辨不清而不知所措。
【分析】
【分析】本题是对词语的解释;如果有语言环境就要在语言环境下解释。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发育成植物幼苗的茎和叶。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迷惘:因分辨不清而不知所措。
【点评】对实词要依语境解释。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分析】
本句要注意“要”“延”字的书写。
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
严禁空白。
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
15、略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的表现手法”。
从修辞手法来看;上片使用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说山“献愁供恨”,这是拟人,也是移情,词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山上;如“玉簪螺髻”是说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如以“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以“断鸿”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这是比喻;如“吴钩”代指兵器,使用借代。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是人物的动作描写,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从抒情的角度来看,上片写楚天、江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景象,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词人融情于景,抒发自己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的愤懑愁苦。
这是间接抒情。
“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却无人领会。
【解析】
(1)寓情于景。
通过对江天;山景、落日、断鸿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的愤懑与愁苦之情。
(2)直抒胸臆。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四、书面表达(共1题,共5分)
16、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包身工早上起床时因空间狭小、睡眠严重不足而紧张忙乱的情景,从而揭示包身工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
运用一系列短句如“打呵欠,叹气,寻衣服,叫喊”等,表现紧张气氛;运用动作描写如“穿错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的身上”,表现包身工严重的睡眠不足,还不清醒的情形。
【分析】
赏析文学作品的文段,即使分析文段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景和情感,这是《包身工》起床的一段场景描写,表现了一种紧张慌乱的场景,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短句的写法,短句突出了
起床的紧张氛围,动作描写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包身工的非人遭遇。
“猪猡”一词的比喻,生动形象;“生物”一词是拟物,突出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五、写作题(共3题,共9分)
17、略
【分析】
此作文属于材料作文,关键注意“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有人读出了的内容就是作文的立意,鉴于此本作文可立意为:学会去发现美,学会珍惜,成功源于积累等。
【解析】
【答案】
略
18、略
【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材料所揭示的内容进行理解,特别是要注意材料本身所蕴含的基础内涵.这则材料主要是揭露了成都市关于共享单车私自摆放,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不正当的社会现象,反映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被损坏的一种现象,从而揭露出国民素质的缺失,这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上就可以体现政府的监管不力,社会道德观念淡化,群众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参考立意:
1;加强政府监管;莫让共享单车成公地悲剧;
2;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
3;国民应该提升思想素质.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余闻曾说过,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立意的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这四种角度显然有优劣之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
【解析】
莫让共享单车成公地悲剧。
共享单车从2016年下半年火起来;国内一二线城市已到处都是批量沙丁鱼一样的小黄车;小红车、小蓝车、小白车.据说,目前单车的颜色已经集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骑行族多了;也是城市新气象.可是单车好像真成了做法丰富的沙丁鱼.根据总结,目前关于单车已经有火烧;肢解、砖砸、树吊、山压、水淹等多种做法.在各地,关于共享单车的被虐新闻层出不穷,可怜的人类,你们跟一堆铁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怨.
不过人类的恶习不只包括虐待;还包括更多奇葩新闻.您不是说“共享”吗?咱文化程度低,共享不就是“你的就是我的”的意思嘛.公司一个城市就投放数十万辆,全国投放几百万辆,你兼顾得过来么?
在福建莆田;一个叫做卡拉单车的公司悲剧了.春节前,他们在莆田投放了667辆单车,结果目前只能找回来157辆,丢失率高达76%.月入过万的关某,将小黄车占为己有,不仅重新喷漆还装上了儿童座椅.在河南郑州,无处不在的大爷大妈又出现了,圈块地宣布,不管是不是共享单车,只要停在了他的地盘,你都要先拿一块钱给他们.
这些乱象频发;共享单车的讨论也转向了,很多报道和评论的标题已经变成了“考验一个国家的文明”“中国人的人性考题”等.
把一种新经济现象的早期问题推给人性或者国民性;还是有些偷懒.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单车悲剧当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经济学上早有著名的“公地悲剧”理论.
公地悲剧说的是;一片无人监管的草原,水丰草茂,所有人都来放羊;放牛,但草和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行为完全没有遏制,他们养的羊和牛越来越多,直到超过草原的承载能力,但无人会最先退出,最后导致草原的草和水越来越少,草原开始退化,最终变为沙漠,而所有人都无法再养牛养羊.
共享单车乱象符合这两个演化逻辑,虽然共享单车的产权很清晰,但是它的使用并不仅仅是车辆的孤立使用,同时包括了道路资源,更重要的是,数百万辆单车虽然有产权,但它不像汽车那
样,人们非法攫取它和破坏它的边际成本极低,产权处于弱保护状态.其次,它总体处于无秩序状态,关于停车区域的划分,关于破坏行为的惩罚,目前没有形成有效管制.两种原因,造成了类似的公地悲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就不能好好共享”是个伪命题.
19、略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躁,指心灵浮躁、躁动。
心灵为外物所累,为物质名利所诱惑而放弃了本性。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性格的急躁、不耐烦。
静,与“躁”相对,指心灵的宁静,归于本性,不为外物所累,不被物质名利诱惑。
“静”的表现:不图名、不图利、不图位,追求纯洁、高尚,崇尚奉献、乐于助人,公而忘私、以集体为重。
“静”,方能获得成功;“静”,才方能成就人生。
写作思路:一般情况情况来看,内容不具体、泛泛而谈的文章比比皆是。
那么如何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联想选例:选取历史上、现实社会中追求心灵之“静”的事例。
如: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绝不因物质而失去不侍奉权贵的本性,回归田园。
在宁静的农耕生活中保持自己纯洁的心志。
——由此拓展:古代的隐士大都能抛却现实名利上的“躁”,追求心灵的“静”。
2、苏轼:屡次被贬,虽有感伤,但绝不计较自己的名利得失,在大自然中寄托自己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寻求心灵的本性。
——由此拓展:仕途失意,文坛得意之人也都是“由躁入静”的极好实例。
3、丛飞,深圳著名男歌手。
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
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他们是夫妇,他们是老师;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年迈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艰苦与辛酸,是幸福与浪漫;不是冲动,是由心的选择。
他们就是胡忠和谢晓君,来自成都,多年坚持在海拔4000多米的塔公草原支教,他们感动着我们,他们的“高原红”是当代最健康、最可贵的红润!——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胡忠、谢晓君夫妻的颁奖词——上述两例都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由此拓展:古往今来道德完善之人也都是“由躁入静”的事实例证。
(二)联想到与“由躁入静”相关的古诗文选句: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4、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