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2024年地理中考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地理中考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c063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a.png)
2024年地理中考的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广泛涉及地质、气候、生态、人口、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____年地理中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尺寸和结构-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日、地球年- 地图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技巧2. 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 地壳的构成与运动- 地震与火山的分布与成因- 板块运动与地壳变动3.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应对措施- 空气、水、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4. 土地与水资源- 土壤的形成与类型-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5. 气候与气象- 气候因素与气候区划-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6. 生物地理- 生物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动植物的适应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 内陆地形与河流- 高山与平原地貌的形成与类型- 中国主要河流的特点与流域的利用- 内陆湖泊与特殊地貌的形成8. 海洋与海洋资源- 世界海洋的分布与特点- 中国近海与远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9. 冰川与沙漠- 冰川的形成与退却- 沙漠的形成与扩展- 冰川与沙漠的生态环境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2. 农业与农村地区-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 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生活3. 工业与工业地区- 工业的类型与分布- 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工业地区的转型与发展4. 商业与交通- 商业的类型与分布-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5. 文化与旅游- 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遗产与文化保护- 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6. 区域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区域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 中国与世界地理-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 中国与世界的地理联系与合作以上是____年地理中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参考此知识点进行复习。
中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
![中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9d5e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d.png)
中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中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初中阶段地理和生物两门学科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地理知识点归纳: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 世界地理概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 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 中国地理:- 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
- 地形地貌:三大阶梯、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措施。
5.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的特点和问题。
- 城市化的过程及其带来的问题。
6. 经济地理:- 农业的分类和分布。
- 工业的类型和布局。
-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方式。
生物知识点归纳: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 细胞器的功能。
2. 遗传与进化:- DNA作为遗传物质。
- 基因的表达和遗传规律。
3. 植物的形态和功能:-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 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5.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人体生理:- 人体的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 人体生理过程:如血液循环、呼吸等。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地理生物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两门学科的核心内容,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地理和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初中地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abde6f459eef8c75ebfb3c2.png)
初中地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中地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地理中考必背知识中国的河流1、我国主要的河流的分布。
(在中国地理(上册)P42 图2—28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2、外流河及外流区:⑴、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外流区。
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夏季风盛行,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形成枯水期。
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珠江)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黄河、海河)⑷、长江——我国最大的河流;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内流河及内流区:⑴、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
⑵、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小,河流出现断流现象,所以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主要湖泊(两大湖泊):⑴、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最大的咸水湖)。
巴颜喀拉山5、长江:⑴、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最终注入东海。
⑵、流经了,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⑶、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⑹、水能资源: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头——宜昌、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3131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e.png)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物是指地球上各种有机体,根据其共同的特征和组织结构,可以对生物进行分类。
常见的生物分类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等。
2. 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繁殖等功能。
3.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遗传的性状。
生物会在繁殖过程中将自身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选择下逐渐发生变化并适应环境。
4.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如婴幼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
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生理变化和器官发育。
5.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6.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变化:地球是由固体地核、液态地幔和固态地壳组成的。
地壳变化包括板块构造理论、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7.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物质或能量。
环境保护是指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8.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变化,如全球变暖。
9.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全部人口数量。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增强和经济发展。
10.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指通过耕种和养殖提供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活动。
工业是指使用机械设备和化学物质进行生产的活动。
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中生物地理学科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同学们了解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中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
![中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b8f40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4.png)
中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生物部分必背知识点- 细胞结构》①基本定义: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就好比一个乐高积木小颗粒,众多细胞堆叠组合就能构成各种各样的生物。
例如我们身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的。
②重要程度:细胞结构这块内容在生物学科中相当重要,它就像建房子的砖块一样,是理解生命现象、生理过程等的基础。
如果细胞搞不懂,后面很多知识好比在沙地上建房子,不稳。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这种简单概念,还有一些基本的观察工具如显微镜的简单使用(即使只是知道个大概)。
④应用价值:医学领域研究疾病对细胞的影响,通过研究细胞结构研发药物等。
比如抗生素的研究很多时候要先对细菌细胞结构有深入了解,知道攻击它的哪个部分,就像打仗要知道敌人的老巢位置。
《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 地球公转》①基本定义:地球公转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圈圈,就像小孩在大人身边绕圈跑一样。
②重要程度:这在地理学科里很重要,它能解释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这些现象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天天能感受到的,像吃西瓜解暑的时候是夏季,是因为地球公转造成阳光照射情况不同形成的四季。
③前置知识:要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以及地球是个很大的行星存在于太阳系。
④应用价值:农业生产安排要看季节,也就是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
比如种小麦,北方一般都是秋季播种,夏季收获,这就是根据公转造就的季节特点来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生物里,细胞结构知识是后续学习细胞功能、细胞分裂等知识的基础。
比如细胞要有线粒体提供能量,这是基于有细胞结构这个大前提。
- 在地理里,地球公转知识是解释气候变化、五带划分等内容的根基。
像我们知道温带四季分明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热带就是因为公转中接受阳光多且比较均衡。
②关联知识:- 生物里细胞结构与新陈代谢、遗传等知识点有关。
新陈代谢就发生在细胞的各个结构中,遗传物质也在细胞里。
- 地理中地球公转和自转相关联。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c9ba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8.png)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整理
一、生物的分类
1.植物界:有机体具有假茎、细胞壁等特征,通过光合作用自主生产有机物。
2.动物界:有机体的细胞结构简单,没有假茎,需通过食物吸收有机物。
3.真菌界: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相似,但又有其特殊的生活习性。
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1.叶片:具有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进行生物合成。
2.根:作用在于吸收养分,给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
3.茎:负责向上传递水分、养料和合成物;促进植物的发育;把植物固定在地上。
4.花:负责花粉的交配,从而促进植物繁殖。
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生长:是指植物的体重、体积等逐渐增加的过程,是植物发育的基础。
2.发育:是指植物体的结构和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一种形态发展成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四、植物的生殖
1.营养生殖:指植物由单个细胞分裂而形成的生殖形态。
2.性生殖:指植物由雄蕊和雌蕊发生结合而形成的生殖形态。
五、植物的繁殖
1.营养生殖:是指植物由一个细胞分裂而形成的生殖形态。
2.性生殖:指植物由雄蕊和雌蕊发生结合而形成的生殖形态。
六、植物的生态适应
1.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进行生物合成,为植物生长和发育提供必要的养分。
八年级生地会考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生地会考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d1f19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1.png)
八年级生地会考重要知识点地理学科是八年级学生地会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内容涉及到人类、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生地会考重要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环境与自然灾害地球环境和自然灾害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对考试非常重要。
2.水的循环及供水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的分布状况,掌握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及供水系统的构成,对理解环境和水的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3.土地的利用和保护了解土地的类型,土壤和植被特征,掌握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以及保护土地环境的重要性。
4.气候及全球变化了解大气环境的影响因素、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全球变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天气和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发展掌握全球人口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了解人口分布与贫富问题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
2.文化与传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了解文化冲突和文化多元化,培养文化意识和文化包容性。
3.经济与资源了解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掌握资源分配和分配的影响,了解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等。
4.政治与国际关系了解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对国际形势的理解和对国际事务的关注。
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只是八年级生地会考中的部分内容,考生们需要深入把握,丰富知识面,做好准备。
同时,考生们还需要积累考试经验,掌握考试技能,时刻保持平静、冷静。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资料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bbc2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7.png)
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资料人教版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学了三年的生物和地理了,这三年学习的成果好坏与否全靠这些复习资料了,你准备好了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完整版)初二地理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汇总
![(完整版)初二地理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ca8599a55270722182ef73e.png)
第一部分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⑪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⑫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⑬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⑪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⑫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⑬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⑭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⑪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⑫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⑪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⑫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⑬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⑭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⑮经、纬线的特点:⑯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1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知识点总结生物地理中考
![知识点总结生物地理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68c738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4.png)
知识点总结生物地理中考在生物地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以下将介绍生物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生物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地理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学者开始关注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
随着地理学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19世纪末,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使得生物地理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20世纪,生物地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2.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地理区、地域和区系。
生物地理区是指一定地理空间内具有相对一致性的自然条件和动植物群落的区域。
地域是指地球上特定的地理空间,是生物地理区的基本单位。
区系是指某一地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动植物群落。
3. 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动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常见的生物地理区划包括北极区、温带区、热带区等。
生物地理区划对于研究生物的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4. 生物地理学的分类与分布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和植物。
在生物地理学中,常用的分类方式有生态类群和区系。
生态类群是指在生态上相互联系的动植物种群的总称,例如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区系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中,动植物的总称,代表着某一地域内的动植物分布情况。
5. 地理过程与生物地理学地理过程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地理过程包括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地理要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地理过程,可以了解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适应能力,为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6. 物种演化与生物地理学物种演化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物种演化,可以了解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历史。
生物地理学家通过对物种演化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在地球上的起源、演化过程和适应能力,为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总之,生物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领域,涉及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生物地理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的中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eb34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0.png)
生物地理的中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基本概念1. 生物地理学的定义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数量和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分异、演变和相互联系等的一门学科。
2. 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生物分布的特点,将地球划分成许多生物地理区,以便研究生物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区系是指某一地区上所有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种类的组合,包括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
4. 生物地理区系的分类根据生物地理区系的性质和形态特点,可以分为大洲性区系和岛屿性区系两大类。
5. 生物地理演变生物地理演变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持续演变过程,主要涉及到生物的起源、分化、扩散和灭绝等。
生物的起源:研究生物是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群落的形成。
生物的分化:研究生物是如何在地理空间上逐渐分化成多种类型,在不同的地方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展出不同的特点。
生物的扩散:研究生物是如何从一个地理区域迁移到另一个地理区域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生物的迁移和扩散。
生物的灭绝:研究生物是如何在地球上的特定地区或整体上灭绝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生物的灭绝原因和特点。
二、生物地理区划1. 气候和生物地理区划气候对生物地理环境的影响基本上表现在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和节气的变化。
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土壤和生物地理区划土壤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结构,是地球生物的重要来源,生物地理区划的规律依据于土壤的分布和特点。
3. 地形和生物地理区划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生物地理区划的规律主要依据于地形对植物和动物的分布的影响。
4. 流域和生物地理区划流域是一个有边界的地理单位,生物地理区划的规律主要来源于流域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5. 生物地理区划的影响因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水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6. 生物地理区划的类型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区划可以分为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两大类。
最新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最新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ba43a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2.png)
最新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1.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地球的形状,纬度和经度,地球的成因和结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系的应用
-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地壳
2.自然地理
-气候与气候区划,包括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
-土地利用,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城市用地的分布和变化
-水资源和水循环,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利用
-地震和火山,包括地震带和最有火山的分布规律
-生态环境和保护,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可持续发展
3.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乡发展,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和城市化的现象和影响
-交通与通信,包括陆路、水路、空运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商业与旅游,包括工业区和旅游景点的分布和发展
-城市与区域规划,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文环境和保护,包括文化遗产、历史名城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地理实践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地图的制作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包括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采集
-数据处理和地理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地理实践的方法
-空间认知与方位取向,包括方位的判断、地理实践的方向和地图的使用
以上是最新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af14b3ddccda38366baf5a.png)
第一部分:会考生物复习提纲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排泄)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中地理中考考点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考考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8a6dc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9.png)
初中地理中考考点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中考考点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知识点很多,考点也很多,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初中地理中考的重点考点。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构造包括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外部结构以及地球的深部构造。
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幔、地核和地壳,分别包括:固态,并以岩浆为主的地幔和地核;固态地殼是地球上我们居住的地方。
2.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了地球的表层、地球的大气、地球的水圈以及地球的生物圈。
3.地球的深部构造地球的深部构造包括了地球的地幔、地核以及地球的地震产生的断层。
二、地球与人类1.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包括了土地开发、资源开发、工农业等。
对于不同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2.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类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使一个城市逐渐从一个小村庄发展而来的过程。
城市化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人类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这个过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互关联,产生着全球性的影响力。
这个趋势对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文化以及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三、气候和天气1.气象与气候气象与气候是就天气的变化和发展作出预测和控制的一项学科。
气象和气候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气象现象、气象变化以及天气现象等,就可以考试顺利通过。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对于人类社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火山喷发、海啸、地震、龙卷风、联合攻势等。
四、资源与环境1.资源资源是人类在生产中所需要的物质和能源的总称。
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重点了解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
2.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所处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称。
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重点了解的环境包括了空气、水、土壤等。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中考的考点非常多,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每个方向都要进行很多的练习,才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f955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d.png)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在中考中,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科目,考察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中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
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
地壳运动包括地板构造和板块运动,主要有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
2. 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内外圈层组成,包含地核、地幔和地壳。
内圈层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状态,外圈层则包括水、土壤和大气等。
3. 大气层的组成和特性:大气层由气体组成,主要有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稀有气体。
大气层的特点包括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以及大气层的各种气候对地球的影响。
4. 陆地地貌和水体地貌:陆地地貌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河流等。
水体地貌则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与地质作用、气候变化等有密切关系。
5. 气候与气象:气象是大气的短期状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
气候是长期的天气规律,包括地区的温度、降水、季节和气候类型等。
6.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自然因素。
7.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包括资源分布、工业分布、农业分布和城市化等。
经济地理对于发展地区产业和制定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8.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的布局和建设进行规划。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9.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未来的生活和发展。
10.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面积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条件。
八年级生物:中考知识点集锦
![八年级生物:中考知识点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94cbc5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9.png)
八年级生物:中考知识点集锦一、生物基础知识1.1 生命的特征- 生命的特征包括:细胞构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生态关系等。
1.2 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2.1 种子植物的特征-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 种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2.2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
- 无性生殖:通过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新的个体。
三、动物的生长发育3.1 动物的特征- 动物是多细胞的有机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 动物能够自由运动,具有肌肉和神经系统。
3.2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 动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四、人体生理功能4.1 人体器官系统- 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 各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4.2 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人体主要由四大基本组织构成: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五、生态系统的组成5.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5.2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6.1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染色体的遗传机制: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数目。
6.2 生物的变异- 变异包括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 变异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中考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13616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5.png)
中考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2.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是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4.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 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3.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起源。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物种的灭绝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从种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3.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五、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2. 胚胎发育是动物从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3.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六、人体的健康与疾病1.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防御系统。
3.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七、微生物的世界1.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细菌有多种形态,如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3.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八、生物科技与应用1. 基因工程是通过人工手段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技术。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f21f2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d.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汇编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地球表面积约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a.昼夜交替现象b.地方时: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o,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o经线上的地方时;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o34′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a.一年四季的变化;注: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b.地球的五带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南极S;2、经线与纬线3、置;4、几个重要的分界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出主意有,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2、地形图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4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七年级上册一、海洋与陆地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其他几个海峡或运河也要注意二、世界地形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三、海陆变迁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它们是由于各大板块的相互运动水平运动:相离或相碰挤压;垂直方向的运动:上升或下降造成的;大家可以分析:喜马拉雅山的“长大”;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等;2、火山、地震: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3、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思考:若发生地震,如何逃生,P37中,哪种做法是正确的附:①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亚洲和太平洋;②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大洋洲和北冰洋;③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④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⑤面积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⑥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分别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⑦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⑧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⑨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⑩陆地最低点是死海;四、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5、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方面的特征包括:肤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所划分的人群,共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2、语言和宗教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注意三大宗教的典型代表建筑P50;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②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③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3、聚落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及地形、气候条件优越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五、世界气候1、天气与气候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越白,降水机率、强度越大;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或河流;3、天气符号请记住P58中的“主要天气符号”,注意区分不同天气现象的表示符号,及对应的合适活动;2、气温与降水分布1、气温和降水是两大气候要素;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测量仪器:温度计①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a、从低纬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纬度相同地区,夏季:陆地上空气温相对较高,海洋上空气温相对较低;冬季相反c、同纬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除南极洲以外,亚洲是最冷的大陆3、主要降水条件与类型1基本条件: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2类型:a、对流雨;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c、锋面雨;d、台风雨测量仪器:雨量器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4、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请大家看P65“活动”部分内容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注意气温与降水的表示方法差异各月平均气温用曲线表示,各月平均降水用柱状图表示,不要混淆①气温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2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③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每升高100米,降低℃;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因素①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②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6、气候类型的判断第一步,根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是否受海洋影响特别显着;第二步,根据气温高低确定气候带;第三步,根据降水量或气温高低确定气候类型;如热带四种气候、亚热带两种气候可按降水量及其季风分配来区分;寒带气候异常则可根据气温区分;六、世界的发展差异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1、不同类型的国家:A、领土面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约960万km2、美国、巴西B、人口数量:中国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约亿、印度、美国C、政治体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D、经济差异:中国、巴西等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日本是发达国家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如百慕大地区、克什米尔地区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A、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于北半球;B、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包括中国、巴西等国;3、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高技术和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原材料,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获取高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发展中国家抓住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契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其中,中国与巴西是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注意:“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2、国际合作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是导致当代世界诸多矛盾与冲突的根源;2、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3、国际组织1联合国UN,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俄2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旗帜为“五环标志”奥运精神“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其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4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6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7红十字会,旗帜为白底红十字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二七年级下册一、亚洲1、海陆相对位置与面积: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本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地形三大特征:P5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3/4,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为青藏高原,四周是平原;亚洲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排列的群岛,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3、气候特征:P7A、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着地域辽阔,南北的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C、季风气候显着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显着;4、河流和湖泊:P10河流分布特点:A、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入海;B、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河流:A、外流河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黄河、湄公河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印度河、恒河等;B、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两河最终注入于咸海几个独具特色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里海世界最大、死海湖面海拔最低5、人口与国家P12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许多国家人口数量超过1亿如:中国13亿多、印度10亿多、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国家:中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国;对几个主要国家的首都要有印象6、时间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为标准时间,往东往西各取7°30’共15°,一个时区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在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点钟: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即东加西减日期: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反之加一天第一节东南亚1、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3、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4、气候: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5、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6、马六甲海峡: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的海上通道;7、着名物产: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主要特产及出口最多的国家如下:马来西亚锡,菲律宾椰子和椰油,泰国天然橡胶、棕榈油,印度尼西亚石油,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8、人口:居民主要属黄色人种,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9、国家和首都:1新加坡——“花园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2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火山国”,东南亚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为雅加达; 第二节南亚1、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2、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3、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5、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印度和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7、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节西亚P461、位置: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二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2、气候: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北回归线穿过该区,造成相当部分地区高温少雨3、物产:A、农作物:畜牧业养羊是传统的经济部门灌溉农业枣椰树和节水农业最突出的是以色列B主要矿产:石油①、在世界上的地位: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②、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③、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④、石油输出线路: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⑤、石油主要输往地区或国家:西欧、美国、日本第四节欧洲西部P53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北临北冰洋少、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 见P53图2-252、欧洲联盟称EU,已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3、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各国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工业部门,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洲在三大着名旅游国;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58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周围海陆详见P58图2-29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周围海陆详见P59图2-31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其中,南极大陆为冰雪高原;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烈风、干燥降水稀少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更低,原因:a、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量少;b、冰雪反射作用;c、海拔高;d、海陆因素3、资源:a、淡水资源冰雪量多b、矿产资源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金属等;南极地区:煤、铁、石油、天然气等c、生物资源北极地区:北极熊、海豹、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海豹、磷虾等4、人口:北极圈内,住着因纽特人和拉普人,而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5、科考活动:中国在南极地区所建考察站:A、长城站;B中山站因其位置在南极圈以内,故可以见到极昼极夜现象;第三章走近国家P65第一节日本P661、日本是一个东亚岛国;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俄、朝、韩、中国相望;2、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首都:东京民族:大和民族通用语言:日语国花:樱花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多山地与丘陵,使得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活火山 4、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征: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5、经济: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成为世界发达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和奈良是日本着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第二节 埃及 P721、领土:非洲东北部+西奈半岛亚洲――以苏伊士运河,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2、人口: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其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3、气候:北回归线从其南部经过,整个国家大部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征:终年炎热,干燥少雨,南部地中海沿岸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河流、运河:A 、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地区,为其两岸和三角洲成为埃及的主要农业区提供了较丰富的条件水源、土壤等,被埃及人民称为“母亲河”;B 、运河: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 7、主要城市:开罗首都、亚历山大; 第四节 法国 P811、法国领土轮廓大致呈六边形,西临大西洋,东南濒临地中海,东、东北及南部方位与其他国家相邻;其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地跨塞纳河两岸; P812、地形、地势:法国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3、气候:A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平均 B 、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 第五节 美国 P841、领土:由美国“本土”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国土主体部分+阿拉斯加州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州太平洋中,属于大洋洲,共50个州和一个特区;2、位置:A 、海陆位置:美国主体部分东临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 B 、纬度位置:地跨热带夏威夷州、温带“本土”部分、寒带阿拉斯加州3、经济:高度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A 、农业: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小麦、大豆、玉米,乳肉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农业生产特点:a 、农业地区专门化、b 、农业生产机械化B 、工业: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使之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a 、“夕阳工业”——传统工业;b 、新兴工业——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部门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近年来,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发展;4、人口与城市A、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有色人种则以黑人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之中;1、巴西位于南美洲,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位置:A、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与安第斯山脉相接壤B、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南回归线之内因此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3、地形: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和高原巴西高原为主A、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之称;B、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气候以热带草原为主,全年气温较高,有着明显的干湿季区分;为巴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如:牛肉大量出口4、主要河流:亚马孙水系地跨高温多雨的南北,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在洪水季节,其河面变宽,有“河海”之称;其水量丰富的原因:a、支流多,且多分布于赤道南北;b、流域面积广;c、南、北、西部比较高的地形,加之风向的影响,使这个区域易形成地形雨、对流雨,因此水量特别丰富;5、经济:发展迅速的经济,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发展中国家里的典型代表;A、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B、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及牛肉等资源:铁矿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__世界第二大,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6、人口与城市:A、人口: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以白种人为主,还有混血种人;B、城市:a、圣保罗_巴西第一大城市;b、里约热内卢_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c、巴西利亚首都第三部分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2、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地生中考,要这样复习)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地生中考,要这样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8a6b71c915f804d2b16c19c.png)
第一部份地生中考,要这样复习第二部份初中地理中考会考知识点第三部份初中生物中考会考知识点第四部份超级记忆力训练及其主要方法第一部份地生中考,要这样复习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每个章节难以程度不同,所花费的时间自然不同。
切勿抓小失大,越难的章节越应该攻破,简单易懂的章节可以稍微放置一下,复习的时候稍花一些时间就能将知识串联起来。
所以,自己心中要有合适的计划,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学习,可以请教老师或咨询课外辅导老师(德林的课外辅导老师免费为学生分析学习情况)2科学预习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以做到心中有数,为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而进行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预习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只有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胜仗。
可见,只要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成绩的关键。
预习方法:(1)要认真读书。
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
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①要认真思考。
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②要虚心请教。
在预改头换面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总是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
③要适当地做些习题。
④要认真做好笔记。
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每一课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②每一课中秘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③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④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⑤主要心得体会。
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听课对学生来说,其基本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无数事实表明,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学到和培养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ﻫ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ﻫ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ﻫ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ﻫ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ﻫ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ﻫ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ﻫ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ﻫ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ﻫ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ﻫ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ﻫ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ﻫ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ﻫ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排泄)ﻫ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ﻫ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ﻫ(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ﻫ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ﻫ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ﻫ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ﻫ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ﻫ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ﻫ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ﻫ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ﻫ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作者:
————————————————————————————————日期:
第一部分:会考生物复习提纲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ﻫ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ﻫ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ﻫ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ﻫ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ﻫ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