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最核心动力

合集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究竟有哪些呢?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核心要素。

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一个具备丰富知识储备、跨学科背景和勇于探索精神的人才团队,能够在不同领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团队,凭借其对科技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为了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同时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

资金投入也是创新驱动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研发到市场推广,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

企业需要投入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科研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创新。

此外,风险投资的发展对于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为具有创新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

不断推进的技术进步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新技术的涌现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例如,制造业中的 3D 打印技术,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高效,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医疗领域的基因编辑技术,为治疗疑难杂症带来了新的希望。

同时,技术创新也需要注重与市场需求的结合,避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实际应用价值。

创新的文化和氛围对于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

种子潜在于土壤中饱孕着可以萌发、可以成长的生命力。

倘若我们把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比作参天的大树,比作绚丽夺目的花卉,那它们也同样是从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种子。

一、“三明治陷阱”带来双重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

第一重挑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热潮扑面,美欧“再工业化”企图锁定高端制造业大门。

第二重挑战是,我国的人工成本快速上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优势缩小,而身后的追赶型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以更低价的劳动力,奋力抢夺低端制造。

中国制造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夹在中间,好似“三明治”,俗称“三明治陷阱”。

先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纵观世界,将创新资源向高端产业集聚正在成为各大国共同的发展战略。

国际上有种声音,如果继续满足于做缺乏创新创意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崛起”将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将再度领先。

这种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

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新制造模式即将全面出现。

真切地反映了科技成果全面渗透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将对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引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层次变革。

现在美、英、德等国都在着手迎接这一次技术和产业“革命”。

2012年3月,奥巴马宣布投资10亿美元,发起制造业国家创新网络计划,在全美15 个创新研究所建立网络,分别聚集制造业的一个技术重点,如碳纤维轻质材料、3D打印、智能制造等。

明确提出“未来的汽车、飞机、风轮机上都要有美国制造标志”。

再说人工成本的挑战。

人工成本低原来是我们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报酬的提升,这方面的优势已经减小。

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15年,中国企业需要为新增劳动力成本再支付1.5 万亿美元,工资持续增长将使劳动力成本占GDP的比重增加1倍,从目前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0%。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且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创新为何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是在深刻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1.创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变革的大势所趋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赴中关村集体调研学习时特别指出,从全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总书记讲的这个大势,就是全球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一方面,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昭示着科技革命加速到来。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治理结构都将发生深刻改变。

另一方面,全球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直接冲击全球经济体系。

当前,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重大创新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是能源革命加快推进。

以石油、煤炭为基础的化石能源正在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所代替,分布式、智能化、绿色环保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方向。

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众多领域发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商业、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新业态出现爆发式增长。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融合论坛INTEGRATION FORUM26软件和集成电路SOFTWARE AND INTEGRATED CIRCUIT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还是要靠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

我们现在仍然有被人卡脖子的风险,我国网信行业的短板和长板要被分开来看,固然要保证理智客观,但要知道我们不是比以前更差,而是更好,这是中国70年发展历程反映出来的事实。

70年来,我们虽然积累了相当多的优势,但是忧患意识不能丢。

信息产业,特别是网信领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覆盖到几千个、几万个产品的生产线。

我们有不足,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要认识到自己的两大不足:一是芯片,二是技术。

我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做得很好,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我们做的5G技术的示范案例,5G基站的试点开展情况也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我们的长板。

我们要充分发挥长板的优势。

回过头来讲算力,为什么说在这方面我们有均衡的短板呢?第一个客观原因是我们毕竟起步晚,面对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浪潮,我们要锐意进取,乘胜追击。

虽然这么多年以来很多成果涌现出来,但是我们要想不掉队,还需要努力往前赶。

第二个客观原因是国内外信息技术的不对等,我们现在遭受到的一些困难催促着我们去努力。

下面我列举阻碍我们前进的三个主观原因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路,第二个是偏重软件应用的思想,第三个是“穿马甲”的问题。

第一个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关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案例有很多,我举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还是要靠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

我们要正视不足,丢弃历史包袱和马甲,充分发挥长板的优势。

主题演讲个例子。

当时巴黎统筹委员会对EDA软件实行技术封锁,20世纪80年代国家启动了“熊猫系统”的开发工作,最终在1993年正式发布了中国大陆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 D A工具—熊猫ICCAD系统,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大陆的EDA软件的封锁,使中国成为国际上为数极少的几个可以提供自主知识产权EDA工具的国家之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是对传统观念、模式和技术的突破,是勇于尝试和追求进步的态度。

在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夺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

正因为创新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创新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可以是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求有原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

这种创新的能力和活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首先,创新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

例如,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方便,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各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这些创新和突破,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效率的提升,也提高了人类生活的品质和舒适度。

其次,创新能够驱动产品和服务的优化与提升。

创新的力量可以激发企业和组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和服务。

通过不断地创新,企业和组织能够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供更高质量、更高附加值的服务。

这将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推动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

在服务业中,创新的商业模式也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

例如,共享经济模式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个人间闲置资源的共享变成了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和经济的服务,也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有,创新能够培养和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

在一个创新驱动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成为了人才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需要具备创造思维、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的人才。

通过创新培训、研发、实践等方式,诸如此类的人才将更加容易在创新的领域中脱颖而出。

心得体会感悟创新(3篇)

心得体会感悟创新(3篇)

第1篇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引领时代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有幸亲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谈谈对创新的心得体会。

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回顾历史,每一次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创新。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兴起,再到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在新时代,创新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若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

3. 创新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

创新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例如,我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创新,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核心要素1.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创新已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创新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新时代,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3. 创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国家整体素质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创新在我身边1. 学习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新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要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活力创新感悟心得体会(3篇)

活力创新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热衷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者,我深刻体会到了活力创新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活力创新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回顾历史,无论是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近现代的科技革命,都离不开创新的力量。

在我国,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1. 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竞争格局中,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2. 创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创新不仅关乎国家利益,更关乎人民福祉。

创新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同时,创新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新,可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推动社会制度、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二、活力创新的关键要素活力创新需要具备以下关键要素:1. 开放的心态创新需要开放的心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只有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 跨界融合创新需要跨界融合,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技术、人才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火花。

这种跨界融合有助于创新成果的诞生。

3. 人才储备创新需要人才支撑。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活力创新的重要保障。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三、活力创新的实践感悟1. 创新需要持之以恒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 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创新是一个团队共同奋斗的过程。

在创新团队中,要注重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难关。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追求技术的突破和革新,以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技术为王:科技引领未来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还是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都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只有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才能够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新的技术突破。

因此,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我们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引进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创新为本:激发创造活力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实现技术的突破和革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跨界融合。

跨界融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跨界融合的发展。

2.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人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现有格局,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决定着我国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全面部署推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三大领域工程。

我国正在积极实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工程,不断提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本报记者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采访。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什么?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郭文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多时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重大举措和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性国家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2.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归根到底是要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着力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郝凤桐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要形成以高铁、航空航天和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问题。

郝凤桐说:“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郝凤桐表示,当前要重点做好5 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基建领域的重点任务。

同时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3.要以科技变革激发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的三个核心要素

创新的三个核心要素

创新的三个核心要素创新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实现创新并达到理想的结果,需要有三个核心要素的支撑。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创造力和实施能力三个方面阐述创新的核心要素。

一、问题意识创新始于对问题的敏感和认知。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它使个人和企业能够发现并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问题意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思维开放:拥有开放的思维,能够对周围环境和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

只有不受限制地看待问题,才能迅速识别和解决。

2. 洞察力:具备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准确捕捉到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需求。

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快速定位关键问题。

3. 问题导向:将问题置于关注的中心,追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和“如何改进”,才能不断思考和寻找创新的灵感。

二、创造力创造力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是指个人或团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勇敢地提出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以下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1. 多元思维:接触不同的领域和知识,积极开展跨领域的学习和探索,拓宽思维的边界。

不同领域的启发和交叉融合可以带来新的创意和思路。

2. 勇于冒险:接受尝试新鲜事物的风险,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

只有超越舒适区,勇敢尝试,才有可能发现新的创新路径。

3. 团队协作: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多方合作,激发创造力。

团队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帮助更好地发掘创新潜力。

三、实施能力坚持不懈的实施能力是创新的关键环节。

拥有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不足够,还需要将其变为现实,并实现商业或社会价值。

以下是实施能力的关键要素:1. 规划与执行: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创新能够有序地付诸实践。

同时,要有执行力和坚持力,能够全面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

2. 资源调配: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确保实施过程中所需资源的充分支持。

适当的资源投入可以提高实施效率和成功概率。

“创新是引领中国发展第一动力”解读

“创新是引领中国发展第一动力”解读

“创新是引领中国发展第一动力”解读作者:林琳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05期【摘要】文章解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理念。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主要内容: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其次,分析了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主要原因:创新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抉择;创新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再次,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发挥政府导向职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发展新体制。

【关键词】发展理念;创新;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建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一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用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一、全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我们党历来重视创新。

将创新与发展联系在一起,多次出现在党的会议中。

比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明确了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提创新,新意就在于“理念”二字。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指出:“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将创新从之前的政策举措上升为发展理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

[1]1、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摆在如此之高的位置,这是由当前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决定的。

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理念是首位的发展理念,在整个发展理念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我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变化和出现的新条件、新问题和新实践,顺应当前世界技术、经济发展形势的新要求,博采西方经济学各学派有关创新的各种观点,继承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提出的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人民性的创新发展观。

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理念不同于以往的发展观,具有如下所述的核心动力观、人民本位观和全面系统观三方面内涵,是对发展观的重大突破。

创新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人民,体现出人民本位论的核心理念。

一方面实施创新的主体是人民,也就是创新依靠人民;另一方面强调创新发展的目的是增加人民福祉,也就是创新为了人民,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理念的人民本位观内涵。

从创新发展的主体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但核心在于创新。

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体系,一是指明了发展的动力来自创新,来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二是界定了发展的内涵重点,包括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化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等重要内容;三是提出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创新发展列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中国建立以来,从1956年提出“向科技进军”到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这是党中央在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工业化以来的发展历程表明,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

英国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霸主;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赶超英国;美国是电力革命的赶超者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这使它成为百余年来的世界第一强国。

世界的科技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的转换。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日渐落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主动。

当前,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日本强调“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英国强调“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

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的风险,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发展主动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亮点频出、精彩纷呈:“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今天,我国在航天、医药、生物、信息等重要领域的科技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

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什么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什么

一、准确把握“第一动力”的科学内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的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

在全面创新进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推进创新发展,既需要科技创新这个“火车头”,也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保障和支持。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科学创新的思想灵魂和方法依据。

以自然科学为例,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提出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激发了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革命性飞跃。

实践表明,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建立健全制度创新体系,是推动全面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客观要求。

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

同时,科技创新需要形成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面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其中创新发展贯穿各个发展理念之中,各项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都需要通过全面创新激发发展新动力,通过创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贯彻实施“十三五”规划中,充分发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还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活力和潜能。

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中,我们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啃硬骨头、涉险滩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更需要依靠全面创新,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融合,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什么是时代风气如何理解让改革创新成为年轻远航的强大动力

什么是时代风气如何理解让改革创新成为年轻远航的强大动力

时代风气是指一些特定时代中人们的普遍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行为。

不同的时代风气具有独特的特点,而当今时代的风气被认为是以创新为核心。

是指对旧有制度、观念和模式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变革,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创新则是指在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维、方法和技术,为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和创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们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成长,在当代年轻人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首先,年轻人是创新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当今社会的变化速度前所未有,科技革命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转型。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年轻人能够更加敏锐地抓住机遇,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

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新科技、新媒体和新平台,开拓创新的途径,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同时,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让他们成为和创新的推动力量。

他们对传统的束缚和固定模式不那么依赖,更加敢于挑战和突破,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

其次,创新成为年轻人追求进步和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

创新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前瞻性,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梦想的必由之路。

年轻人通常具备更大的梦想和抱负,他们渴望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生活。

创新让他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会,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创新,年轻人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再次,创新成为年轻人承担社会责任和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等。

年轻人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和创新,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将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

然而,当代时代风气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创新成果过于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爆炸和竞争压力,年轻人常常被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影响,盲目追逐名利和权力,忽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以下是对新发展理念核心要素的详细描述。

一、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是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涵盖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包括技术研发、科学发现和技术应用等,而制度创新则包括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创新。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协调: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协调。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领域、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被视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协调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环境破坏。

协调发展还要求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避免产业结构单一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新发展理念鼓励各个领域和地区加强协作,实现协调发展。

三、绿色: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绿色。

绿色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绿色发展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

新发展理念鼓励各个领域和行业采取绿色发展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开放: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开放。

开放发展是指积极参预国际合作和开放市场的发展方式。

在新发展理念中,开放发展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开放发展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推动经济全球化。

开放发展还要求加强知识交流和人材流动,吸引外资和外国人材的参预。

新发展理念鼓励各个领域和企业积极参预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

五、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共享。

共享发展是指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方式。

深刻认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深刻认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描绘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全会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一、充分认识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创新的高度战略定位,说明了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们将更加重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加需要依靠创新提供发展动力,最终实现更大发展。

创新凸显新发展理念。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要位置。

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

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引领新发展阶段。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要解决的是增强发展动力和转变发展模式的问题。

无论是增强发展动力、占领发展制高点,还是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新发展模式,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驱动。

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有本质的不同,就是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化为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最核心动力,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

( 一)时代对实践创新教学的要求
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20 12年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1 ],明确提出,各高校要把“实践育
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要求各高校“ 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一系列的教育指导性文件都把“改革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作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要求高校要“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从历史经验看,无论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出现何种变化,教育实践课程都始终是课程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因此,未来高校的着力点是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国家急需的智库,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语型(会多种语言),复合型人才,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创新功能。

实践训练教学不仅是各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技能,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虽然选择教学岗位比例相对高,但就业岗位种类由单一的教学岗位变多样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出现了翻译、行政、外贸、销售、行政助理、自主创
办培训机构等多样化岗位就业,就业方向广泛且多数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

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热情重要举措。

实训项目均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相关职业的注意事项等各个层面的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职业精神及综合素质。

2.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补充校内基地的不足,而且通过基地这一平台,使学校面向社会统筹教育资源。

基地的指导老师,管理人员等均到北京、青岛等地进行培训学习,再结合本学校教育特点,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训练教学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专业建设能力和专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拓宽英语专业学生创业创新实训能力新渠道。

(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师资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指导水平1.高水平高技能的基地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教师队伍是校外实训基地的更好发挥功能的必要基本条件。

高校应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多种方式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与此同时,注重“双师教师”的培养培训,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2.在一方面,可以安排本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和技术实践,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管理人员、企业骨干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四)规范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活动环节管理1.要完善实践性环节的实习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目的和要求、内容、实施方式、组织、管理以及考核方式等做具体的规定。

2.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活动进行后,需做好检查和思想教育工作。


定科学的实训考核办法,包括实训期间的劳动纪律、创新创业训练能力提升幅度、职业精神等。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教育课程体系。

(五)进一步尝试开展并做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平台共享问题一个校外实训基地服务于多个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

能够做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平台共享问题,能较好地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平台效能发挥,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同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时,可进一步合作交流,实现双赢,从而进一步拓宽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新渠道。

理论:
St e m( 19 7 0:5 7)( S—R理论) 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实践,实践,再实践。

在S—R理论中,实践是学习者对“ 刺激物”做出适宜性反应的主要方式,也是掌握目的语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实现对“ 刺激” 所作出的“反应”(张亚能,张秀峰.CLI L学习理念对双语教学的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
,各高校这几年在外语教学改革中都进一步认识到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现在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外语语言实践多停留于零散的课外竞赛或活动,虽然这些活动或竞赛部分地解决了外语教学需求实践的问题,但终究不能替代现实的社会实践环境,不能展现复杂多变的社会及经济活动的
全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要真正完善外语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给学生创造多角度、全方位、真实的或近似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即创建辐射校内校外的全方位的外语实践创新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