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笔记
产业经济学复习各章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各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73d5210722192e4536f66e.png)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何为产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集合。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由狭义产业和广义组成的产业系统。
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即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产业的产生、成长和兴衰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转移规律;产业发展中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律等。
2、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答:(一)产业发展理论;(二)产业组织理论;(三)产业结构理论;(四)产业关联理论;(五)产业布局理论;(六)产业政策理论。
4、研究和学习产业经济学有何意义?答:(一)丰富和完善了经济学学科体系;(二)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三)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产业发展:分类与规律关键概念:1.产业发展定义:指产业的成长和演讲过程。
产业发展的过程既包括某个产业的成长、繁荣、转化和衰亡的过程,也包括产业总体的成长、壮大和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即产业总体结构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具体说就是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分阶段转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过程。
2.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3.产业发展战略:就是研究产业发展中带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的筹划和决策。
1、请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你熟悉的一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答:例如中国报纸产业——形成期: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开元杂报,北宋末年出现的最早的印刷报纸,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d092b65fbfc77da269b1b5.png)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型一:单选 10*1.5’二:名词解释5*4’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P1 产业的概念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P17 规模经济定义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AC FC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市场绩效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件可用下式表示:,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度。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da5b4fe45c3b3567ec8bbe.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知识点,吐血整理)第一,三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第二章企业非重点))1马歇尔冲突:企业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运营,它就不会趋向于竞争性均衡,而是趋向于无线增长,最后变成垄断,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
马歇尔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分析。
爱德华‘张伯伦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梅森贝恩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产业组织》)其中两个主要标志是1,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因为哈佛学派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新的学派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芝加哥学派重视理论分析,不已经验实证分析为主。
产业:1,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2,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求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产业分类:马克思两部类,农,轻,重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二,三产业)费歇尔提出。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鱼狩猎)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煤气电力供应等工业)第三产业(商业,运输服务,金融,保险,卫生。
)P14,15 20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2统计计量研究,3均衡分析,4边际分析,5博弈论分析,6产业实验室研究。
简答1SCP理论范式的基本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5ea3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a.png)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系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以下是精华笔记的整理,帮助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1. 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所占的比重和关联关系。
通过了解产业结构可以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调整产业布局的方向。
2. 产业关系
- 产业关系研究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这包括供应链、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3. 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影响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
增长。
4. 市场结构
-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存在的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等。
5. 产业集中度
- 产业集中度反映了一个产业中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份额。
高集中度可能导致垄断和市场失灵,影响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
6.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学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
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以上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精华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136f34998fcc22bdd10d0a.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经济学12、SCP分析框架内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13、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行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产业经济学34、马歇尔冲突、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
认为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R=(π-T/E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π——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
(2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为:•L=(P-MC/P•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绩效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市场绩效越差,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
•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高程度,但是却难以反映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贝恩指数(Bain index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docx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2669407c850ad02df804110.png)
产经复习要点第一章: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论1、产吊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人学教授弗农提出的2、产业牛命周期可以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3、形成期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市场需求缓慢增长,成长期迅速增长,成熟期缓慢增长,衰退期下降趋势L1益增强4、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形态可以描述为S型曲线(教材Ps47图3・1)5、产业生命周期明确要点:A、产业的发展呈现岀有规律的阶段性、不能保持永久的繁荣。
B、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索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盂求的发展变化不同,利润率有升有降C、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关的,前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奠定棊础, 下一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必然延伸D、产业经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还必须在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及时的转换(2)产业生命周期的特殊形态1、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典型的两人类:A、人类基木生活必需的产业如粮食产业、纺织产业、服装产业、建筑业等。
B、基础产业,如邮政业、电信产业、交通运输业、电力产业等2、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多出现在热潮型产品屮例如魔方、呼啦圈、滑板车等3、夭折型产业生命周期主要有两种情况:A、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功能更好的替代产甜,使原來的产品退出市场而夭折B、某些新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技术不完善或存在功能障碍,在大批量牛产前不得不退出市场C、在开放的环境下,外來新产品的进入,对国内技术落后的产业造成冲击,造成夭折4、突变型产业生命周期四种情况:A、成熟期或衰退期后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创新B、该产业出现了全新型的产品,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C、国际市场的开拓D、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带动该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5、产业牛命周期的识别指标:A、产业的产出增长率B、你也的投入增长率C、投入产出效果D、需求收入弹性6、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A、拟合曲线识别法a龚柏兹曲线拟合法b皮尔曲线拟合法B、计算判断法C、经验对比法二、产业生命阶段(1)、产业形成阶段1、标志:A、该产业符合社会需要,能为当时经济和生活条件下的消费者所接受,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B、该产业生产已进入商业领域,具备一定的规模C、该产业具冇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包括专门的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群体D、具有专业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5eeac3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b.png)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市场集中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市场绩效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产业关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考点一: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见表1-1)表1-1 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考点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果把社会经济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观层次的产业。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图1-1 社会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2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从经济学学科建设、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体现:(1)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2)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3)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投资领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产业经济学复习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21eb4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8.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知识要点课程知识要点:一、课程涉及的名词:产业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幼稚产业衰退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关联投入产出分析感应度影响力产业安全产业竞争力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政策并购进入壁垒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适度规模SCP分析范式可竞争市场有效竞争马歇尔冲突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两大学派的不同解释)经济性垄断垄断性(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二、每章后的思考题汇总:(黄色记号有计算分析)1.产业的含义与特征。
2.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进论、霍夫曼定理、罗斯托主导产业论的主要内容。
3.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三次产业内部、三次产业之间结构优化的表现)4.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表现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性系数计算5.产业结构优化的规律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措施的认识。
6、世界三大产业结构成长模式的内容与评价。
7.“雁行发展理论”与“产品循环理论”的内涵及其评析。
8、世界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及中国的选择思路。
9、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实施的目标分析与具体措施。
10、衰退产业政策的意义与具体做法11、投入产出表式的编制,表格中有关系数的测算,根据分类表对产业大致类型的判定。
12、产业安全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内涵与案例分析13、SCP分析范式与新SCP分析范式的结构、内容、对比图析。
14、哈佛、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对比。
15、静态与动态的规模经济的理解与成因分析(U型规模经济曲线L型化问题)16、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HHI指数计算)17、企业策略性寡占型市场企业价格的稳定性成因分析;企业攫取消费者剩余(三个级别的价格歧视)与限制性定价的福利效应与公共管制(阻止进入定价)与掠夺性定价)两种行为的具体做法。
限制性定价的福利效应与公共管制政策选择18、企业纵向、横向、混和并购行为的成因与福利分析19、市场绩效的静态、动态主要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0.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理论依据21.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的内涵及组织政策体系归类。
产业经济学复习笔记
![产业经济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707586eefdc8d377ee320d.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产业?定义:产业是大小不同、数目繁多的,因具有某种同一属性而组合到一起的企业集合,可以看成是将国民经济按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是介于国民经济和企业家庭之间的经济单位。
为了经济分析的需要,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划分的基准不同。
服从企业市场关系结构的分析需要,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服从于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均衡状态的分析需要,产业关联理论中的产业是指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产技术和工艺或相同产品用途的企业集合;服从于大类部门之间经济活动的分析需要,产业结构理论中的产业是指具有相同原材料、产品和生产过程特征的企业集合。
产业的特性:中观性、专门化、规模性2、当代中国产业经济学的体系、思路和派别。
中国学者们的产业经济学内容体系观可以归纳为三种流派:一板块说、四板块说和多板块说。
一板块说的代表人物是汪祥春、于立和刘志彪。
她们观点与欧美主流一致,认为产业组织和产业经济是同义语,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理论,其理论体系包括使用产业经济学经常使用的经典模型,对模型进行的经验验证以及对工商企业的公共政策含义。
四板块说代表人物是杨治,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均属此派。
他们认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体系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
多板块说的代表人物是李悦,其内容体系既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也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还包括一些具体的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分析。
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1、产业结构理论的学术历史2、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理论前提←以若干国家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三次产业分类法←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64dce70c22590102029d8c.png)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c096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d.png)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2.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一群在相同或相近的产业链上的企业组成的社会经济空间组织。
产业集群的特征包括密集性、关联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
3.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到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包括初始形成、迅速扩张、成熟稳定和衰退等阶段。
产业集群的演化模式有线性模式、环回模式和分散模式等。
4.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产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国家的比较优势,明确产业政策的目标、措施和政策工具。
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协调和监管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5.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等。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外部经济是指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它能够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为产业集群提供创新力。
6.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和人才引进等。
财政支持是指政府以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为产业集群提供直接经济支持。
税收优惠是指政府为产业集群提供减税、免税等税收政策的支持。
金融支持是指政府为产业集群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的支持。
人才引进是指政府为产业集群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培养技术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275bb7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1.png)
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2.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分类理论、产业结构离了你、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从理论前提到基本理论,再到理论应用;从产业的质的联系到量的关系;从产业的各层次、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到产业的发展. 狭义的产业结构专指产业在质上的构成及其经济技术联系;产业关联式指产业之间在量上的比例关系;产业布局则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 产业经济学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耽搁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量,产业经济学则研究产业。
而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较晚。
三是产业经济学作为比较年轻的经济学分支,理论体系还不十分成熟、完善,需要研究的问题更多,发展的空间更大。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人为世界时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
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工具:一、数学和统计学工具。
二、投入产出分析.三、社会调查和案例研究。
四、系统论。
五、博弈论.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从理论上看,产业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经济学科,填补了中观经济学研究的空缺,完善了理论经济学的体系,并且为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a546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2.png)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学关注不同市场结构对产业竞争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寡头竞争。
不同市场结构对价格、产量、创新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2.产业结构:研究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即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涉及到不同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产业链的关联。
产业结构的变动常常会引起经济的结构性变革。
3.垄断与竞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理解垄断和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垄断一般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价格上涨和创新的减少。
而竞争则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刺激企业创新以及降低产品价格。
4.企业行为:产业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的定价策略、市场创新、产品品质和销售策略等。
了解企业行为有助于对产业竞争和市场效率的理解。
5.创新与技术进步:创新在产业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变革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经济学研究创新的动因、创新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创新。
6.政府政策:政府在产业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创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调整产业发展。
研究政府政策对产业的影响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效率。
8.垂直一体化与分工协作:垂直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兼并或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更好地控制供应链和降低交易成本。
与之相反的分工协作则强调不同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以提高整体效率。
9.效率与公平:产业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的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如何考虑社会公平问题是产业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产业经济学整理
![产业经济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ee04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a.png)
产业经济学整理产业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产业: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出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3、策略性行为: 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测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4、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又会向第三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第三个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将逐步增加。
5、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6、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
7、网络效应: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8、管理协同效应:指当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别的企业发生并购后,合并企业将受到具有强大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本质是一种合理资源配置管理资源的效应。
9、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之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10、增长级: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经济的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级。
二、单选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产业)2、哈佛学派形成的标志:(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3、SCP理论的含义:(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方式,即强调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是市场绩效的决策因素。
)144、横向并购的动机:(企业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市场竞争力,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复习整理笔记
![产业经济学复习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17c8c0fba0d4a7303763a89.png)
一、名词解释1.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等问题的经济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组织(industry organization):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3.范围经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钱德勒);单个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多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即范围经济。
4.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形成契约)的成本。
5.有效竞争: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即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6.市场集中度:用于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
7.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一定市场结构中,有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8.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的是各博弈方先后行动,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种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
二、填空题1)企业并购类型:横向(水平)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2)一个经济组织必须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3)按照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和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4)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5)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影响市场集中度[2]形成差别化壁垒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过头垄断市场的定价行为,其中寡头企业行为包括7)产业管制按照规制的手段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8)现代企业理论的三大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三、多项选择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一般方法论包括(1)系统分析方法.即把产业和产业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分析。
1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1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b5ac1f4028915f814dc269.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PART 1 基础概念或知识点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
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
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3.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4.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 理论:市场结构S 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5.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 SCP 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6.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7.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产业经济笔记整理学
![产业经济笔记整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7222831524de518974b7dce.png)
产业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企业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2、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3、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和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本身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产业结构的关联是判断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
4、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围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5、产业发展: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演变的影响过程,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6、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7、秩序型产业政策: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的规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规定规章制度、法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
8、过程型产业政策:是指对产业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干预的政策,它的作用机理是对产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具体产业要素或产业关系进行定量的变更或调整,以改变具体的经济变量,从而保证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9、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
10、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
11、产业布局政策:是指政府机构根据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条件,对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意图及其相关政策措施。
产业经济学笔记
![产业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817b62eed630b1c58eeb505.png)
1、产业组织学目的在于解决4个问题:(1)是否有市场势力;(2)企业如何获得并且保持市场势力;(3)市场势力的含义是什么?(4)公共政策是否对市场势力发挥作用2、市场势力:一种使定价高于成本,尤其是增量成本或者是边际成本(即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花的成本)的能力。
3、只要每个行业都允许厂商自由进入,则市场势力的程度就很小。
4、边际成本被用来决定生产多少,而平均成本则被用来决定是否生产。
5、沉没成本(susk cost):在一项没有可替代用途的资产(也被称为专用性资产)中的投资,即没有机会成本的资产。
6、经济决策应该基于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的概念,经济成本有别于实际支出是因为它包含机会成本,同时又不包括实际支出中的沉没成本。
7、最小有小规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即获得最低平均成本的最低产出水平。
MES的值通常以它与市场规模Q的商来表示,较高的值表示考虑技术因素后,该行业的相对集中的行业。
8、当共同生产产品q1和q2 的成本低于分别(单独)生产他们的成本,范围经济(economic of scope)就产生了。
表达式:c(q1,q2)<c(q1,o)+c(0,q2)9、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要求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用途中去,配置效率由总剩余来衡量。
只要需求曲线(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曲线(愿意出售的价格)产出的增长就会增加总剩余和配置效率。
当边际成本等于愿意支付的价格时,配置效率最高。
10、生产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实际成本与可以达到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差距。
由特定的投入过量或者是错误的投入组合造成,在图形中低生产效率意味着较高的边际成本。
11、动态效率(dynamic efficiency):引入新产品的速度以及对现有产品的生产技术的改造速度就是行业动态效率的结果。
12、配置效率要求产出在适合水平,生产效率要求这些产出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读后感霍利斯·B.钱纳里,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1918年生于弗吉尼亚洲,195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年获荷兰经济学院荣誉博士。
他曾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际开发署副署长、世界银行副行长等公职,1965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至今。
他还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
钱纳里长期从事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其主要著作有:《产业联系经济学》(合著,1959年)、《工业化进程》(1969年)、《发展计划研究》(1971年)、《发展型式,1950-1970》(合著,1975年)、《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1979年)等。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是作者80年代研究的新成果。
198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通过多形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分析了结构转变同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剖析了影响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贸易政策和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并概括出外向型、中间型、内向型三种各具优劣的发展工业化型式。
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思想及其具有特色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于各国发展战略的制订、经济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所主张的将投入产出模型、一般均衡模型、计量模型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方法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也可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是第二、三、四章,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是对结构转变及其同总量增长的关系做出总的概括。
最终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不同所在,对发达国家而言,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增长以及劳动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出口和资源再分配这样的结构变量。
战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般来说,结构转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结构转变的第一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初级产品的生产活动(主要指农业)。
在这一阶段,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制成品的有限需求不能使制造业成为总产出的主要来源。
同时在这一阶段资本积累低速至中速增长,劳动力增长加快,全要素增长率极为缓慢。
结构转
变的第二阶段是以经济重心由初级产品生产向制造业生产转移为特征。
在第二阶段的多数时期中,资本积累的贡献一直较高,这是因为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转移所导致的。
在第三阶段,就需求方面而言,制成品的收入弹性开始减少,并从某一时点起,制成品在国内总需求中所占分额也开始下降,并且要素投入的综合贡献减少。
根据经济结构和贸易政策,可将准工业化国家划分为四种类型:外向型初级产品生产导向的国家、内向型国家、中间型国家和外向型的工业生产导向国家。
初级产品生产导向战略和内向型战略,往往造成制成品出口的水平较低,结构转变也较为迟缓,而外向型的工业生产导向战略,则趋向于加速制成品出口的增长以至于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长期的分析,短期内不同贸易战略与总增长结构的关系也相当重要,可以将发展实绩与政策选择联系起来,更能探讨贸易战略、需求结构和全面增长的联系。
事实上,那些能够选择并能够采取开放发展战略即以制造业产品出口为基础的国家,总是比那些采取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有更快的增长率和更高的结构转换率。
因为从出口方面讲,贸易能够使一个国家的生产得以专业化,进而超越那些由有限的国内需求所强加的限制,扩大一些特殊部门的生产,相应的,制造业出口的扩张也能促进规模经济和更迅速的工业化。
从进口方面讲,工业化的发展必须利用日益增加的中间投入,通过进口能够比仅仅通过扩大国内生产更快的取得这些中间投入来改变它的投入产出结构。
根据钱纳里对工业阶段的划分以及国家类型的定位,我国应该属于工业化中期的外向型工业生产导向的国家,制造业发展速度快,对经济增长贡献大。
并且现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高,进出口贸易份额大,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出口的政策,按照书中原理,贸易战略的贯彻主要通过贸易政策手段予以实施。
出口导向战略的特征主要是运用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出口,但是目前世界各国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WTO等多边贸易组织在本质上就有排斥进口替代的属性。
同时,为了倡导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断地收缴出口导向战略赖以立足的出口刺激手段。
并且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为了转与中国贸易的巨大逆差,试图打压抑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
面对严峻的挑战,我国应该积极运用比较优势的理论,发展优势产业;同时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手段,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当然我国也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贸易上,也需要通过
积极扩大内需以提高经济的增长水平,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再者,我们知道需求的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对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迫切需要促进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通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杨子颖
经济1302
1304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