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终极版
高中河流地貌ppt课件
在长江三峡的上游地区,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 形成了多级阶地地貌。这些阶地地貌层次分明, 错落有致,是研究河流侵蚀地貌的重要实例。
亚马逊河的河口三角洲
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南美洲北部。在亚马逊河的河口地区,由于河水 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地貌。
河口三角洲
亚马逊河的河口三角洲是其最典型的地貌特征之一。在河口地区,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在 海水中沉积下来,形成了庞大的三角洲平原。这个三角洲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是世 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
河谷阶地
河谷阶地的形成
河谷阶地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 堆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河谷阶地的特点
河谷阶地通常由多级阶地组成 ,各级阶地的高度、宽度和位 置因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 弱而异。
河谷阶地的发育
随着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不 断进行,河谷阶地逐渐发育, 并形成多级阶地。
河谷阶地的分布
河谷阶地广泛分布于河流的中 上游地区,特别是在山区。
河流三角洲
河流三角洲的形成
河流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 沉积形成的锥状地形。
河流三角洲的发育
随着河流搬运和堆积作用的持续进行,河流 三角洲不断发育,面积逐渐扩大。
河流三角洲的特点
河流三角洲地势平坦,由细沙、黏土和有机 质等组成,向海洋方向逐渐倾斜。
河流三角洲的分布
河流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入海口地区, 特别是在平原地区。
详细描述
下蚀作用是指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床底部进行持续的冲刷和侵蚀,使河床逐渐加深的过程。这种侵蚀作用使 河流不断向地下深入,增加了河流的垂直落差,为水能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旁蚀作用
总结词
河水向两侧侵蚀河岸的运动。
高中地理知识总结:河流地貌
中学地理学问总结:河流地貌
中学地理学问总结: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积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积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常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积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实力减弱,积累作用渐渐增加。
河流依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积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积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积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探讨,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料河流发育的将来。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课件
判断流水侵蚀类型
巫 峡
峡谷
下蚀
弯曲河道
侧蚀
瀑布
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
不断侵蚀
a b c
河谷的演变
河谷发育初期 _下___蚀__和__溯__源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V__形
中期
_下__蚀__减弱,_侧__蚀__加强
成熟期 _侧__蚀__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槽__形
V型谷
槽型谷
堆积
侵蚀
图为南半球某河流
河口
三角洲 平原
1.洪积扇的位置在哪?为什么会在此出现? 【提示】山前;因为山前山谷出口处,地势平缓开 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2.三角洲的位置又在哪?泥沙为什么会在此处堆积? 【提示】入海口处;河道开阔,河水流速减慢,搬运 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洪积---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河漫滩
洪积---冲积平原
Hale Waihona Puke 洪积---冲积平原扇顶到扇缘: 由粗到细 由陡到缓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三角洲
1.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 2.海水的顶托作用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
三角洲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出现位置
山前
河流中下游
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扇 平原
河漫滩 平原
中国地形图
长江源 虎跳峡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长江三角洲
荆 江
长江源
虎跳峡
巫峡
荆江
荆江——九曲回肠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入海口
长江三角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1 河流的侵蚀地貌
2 河流的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
概念
对地貌的作用
使河谷不断向源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头方向延长 使河床加深,河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流向纵深方向发 展 使谷底展宽、谷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坡后退,河流向 弯曲发展
下蚀
侧蚀
二、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地貌
(二)河谷的演变
发育初期:横剖面呈“V” 字形 (河谷深而窄)
下蚀使沟谷不断加深 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 延长
河流地貌
一、河流地貌 分类: 1、侵蚀地貌 2、堆积地貌
二、河流侵蚀地貌
• (一)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 • 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以瀑布为例
:
下蚀:瀑布逐渐形成 溯源侵蚀:使瀑布跌水不断向上游后退 侧蚀:使瀑布展宽
侵蚀方式
河流发育中期
1、河流在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2、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作用增强
思考:A、B,哪个
是凸岸,哪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 B C D 2、图中C、D两点,哪处更 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说明 理由。
河流发育成熟期
1、横剖面成“U”字型 (河谷宽而浅) 2、不断向河谷两岸侵 蚀,河谷更宽
河谷的发育
下 蚀 减 弱 侧 蚀 为 主
沟 谷
沟 谷 流 水
溯 源 侵 蚀
下 蚀
沟 谷 加 深 和
溯 源 侵 蚀
延 长
下 蚀
V 字 型 峡 谷
侧 蚀 加 强
出 现 河 湾
槽型河谷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课件29: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 河流地貌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侵蚀作用
垂直于两侧河面的侵蚀 侧蚀
使河谷展宽,河流横向发展
溯源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溯源侵蚀
侧蚀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下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河谷的形成
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探相究互:P联81系思的考水体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下游,选 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上游是山区,地势较低处气温 较高、地形更平坦、取水更方 1 便;下游地势低洼,地势较高 处可避免洪涝灾害。
初期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横剖
面呈V字型;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河谷的形成
中期 落差减小,下蚀作用减弱,侧蚀 作用加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 形成凹岸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河谷的形成
中期 落差减小,下蚀作用减弱,侧蚀 作用加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 形成凹岸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A、B两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 A.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B.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A--流水堆积 B--流水堆积 D.A--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 2.图中各地地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为槽型河谷 B.甲地比乙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C.B地为河漫滩平原 D.C地为河漫滩平原
河流地貌总结
河流地貌总结概述河流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自然地貌之一,其形成和发展与地球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河流的定义、分类、形成和演变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定义河流是地球表面的水流,在一定的坡度和地势条件下,由降水或地下水源头源源不断地流入海洋或湖泊的线性形成的水道。
河流通过地面或地下深处的岩层,将水流引导到海洋或湖泊,并在其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分类根据河流的形态和特征,我们通常将河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山区河流:发源于高山地区,主要由降雨和融雪水组成。
其水势陡,流速快,侵蚀力强,常常形成陡峭的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
2.平原河流:位于平坦地区,由降雨和地下水组成。
水势平缓,流速慢,河道平直,常常形成宽阔的河谷和洪积平原等地貌特征。
3.内流河:并不将水流入海洋或湖泊,而是流入无海口的低凹地带,如干旱地区的内流河。
4.灌区河流:主要依赖于人工灌溉系统的供水,如我国的黄河和珠江。
5.分水岭河流:河流在某一点或某一段流域内被分为两个或多个等量的分支。
形成和演变河流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降雨和融雪水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头,对于山区河流来说,从高山融雪的水源可以维持河流持续不断的流动。
其次,地质构造和地表地貌的变化也对河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抬升或下降可以改变河流的流向和河床的高度,导致河道的变动和沉积的形成。
山脉的隆起和侵蚀也能引发峡谷和瀑布等地貌。
最后,时间的推移和气候变化也是河流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气候的变化会导致降雨量的增减,进而影响河流水的供应和水位的变化。
风蚀和水蚀在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塑造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地貌特征河流地貌是由河流的侵蚀、交通和剥蚀作用形成的,包括以下几种地貌特征:1.峡谷:河流在山地区域的侵蚀结果,呈现出纵深的河谷,两边是陡峭的峭壁。
2.悬崖瀑布:由于地质构造、河流侵蚀以及地表地貌的变化,形成了高高垂直的悬崖和壮丽的瀑布景观。
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知识点
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知识点地球上有着众多的河流,它们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塑造了地球的地貌。
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由河流侵蚀、运移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形类型,具有丰富的特征和变化。
在高三地理中,学习和理解河流地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河流的形成与发展河流是在长时间的天然侵蚀和运移过程中形成的地表水道。
它的形成与降水、地形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是降水,降水是河流形成的原始条件,没有降水就不会有河流。
其次是地形,起源于山区的河流受到斜坡和河槽的限制,河流长期侵蚀和运移,逐渐沿着蓄水盆地或者平原发展出来。
最后是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对河流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二、河流的流域特征河流的流域是整个河流系统的集水区域,它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河流的流域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包括面积、形状、降水量、地下水资源和土壤等。
河流的流域面积决定了河流的长度和流量大小,形状会影响水量的集中程度,降水量决定了河流的水量充沛程度,地下水资源和土壤条件对河流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三、河流的侵蚀与运移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流通过水流的冲击、磨蚀和溶蚀作用来侵蚀河床和岸边的地表物质。
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物质的运移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将侵蚀所得的物质带走,并通过河流的流动将其携带到远处。
这些被携带的物质经过长时间的运移和淤积,会形成丰富的沉积物,进一步塑造河流地貌。
四、河流的流动特征与沉积作用河流的流动特征是指河流水体的速度、流向和流量等方面的特点。
河流的流动规律受到河床形态、细观因素和降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河流的流量大小决定了河流的水力条件,流速则影响了泥沙的悬浮运移能力。
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承载的泥沙在流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过程,形成了河床、滨防和洪积平原等地貌特征。
五、河流地貌的类型与特征河流地貌的类型丰富多样,根据地质特征和河流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冲沟地貌、河谷地貌和洪积地貌等。
冲沟地貌是由于长期河流侵蚀形成的V字型的沟谷地形;河谷地貌则是河流侵蚀和淤积作用所形成的U字形或者河谷平原;洪积地貌是由于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床、滨防和洪积平原等。
河流地貌_精品文档
河流地貌河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地貌之一,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和环境功能,深受人们的关注。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的流动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特征和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侵蚀、泥沙的运移、沉积和河床的改变等过程密切相关,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首先,河流地貌可以分为山区河流地貌和平原河流地貌两种类型。
山区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和丘陵地带,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由于地形的起伏,山区河流形成了许多峡谷、峡湾、瀑布和急流等特殊地貌。
山区河流的水量大、坡度大,流速快,侵蚀力强,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明显。
而平原河流地貌则主要分布在平坦的平原地区,水流缓和,各地貌特征相对简单。
其次,河流地貌可以根据水流的特征分为冲刷河流地貌和沉积河流地貌。
冲刷河流地貌是指河流通过剧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陡坡、峡谷、瀑布等。
在上游地区,河水冲刷力强,侵蚀岩石,形成陡峭的河谷和狭窄的河槽。
这些地貌通常具有壮丽的景观和特殊的生态环境。
而沉积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平坦地区形成的沉积物积累,如河滩、河床和洪积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河水带来的泥沙和岩石的沉积堆积而形成,通常具有广阔的平坦地表和丰富的农田资源。
河流地貌还可以根据流量的变化分为常流河流地貌和间歇河流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全年不间断地流动的地貌形态。
这种河流通常具有规则的河道和稳定的河床,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河谷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在各个季节都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对周围的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而间歇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雨季和干季交替的地貌形态。
由于季节性的水流变化,这些河流通常形成了明显的季节性岩石沉积物,如干涸的河床和季节性湖泊等。
河流地貌对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河流地貌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和储存地,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形态决定了河水的特性和质量,对于农业、工业、供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河流地貌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种的分布、繁衍和迁徙具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课件
〔一〕冲积平原影响聚落的形成
优势条件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水源充足
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交通运输通道
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不利条件: 易遭受洪水的威胁
〔二〕河网密度影响聚落的规模
• 河流稀疏—聚落规模较大 • 河网密布—聚落规模较小
在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要加高和加固河堤。聚落 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a b c
河谷的演变
河谷发育初期 _下__蚀___和_向__源_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V__形
中期 下__蚀___减弱,_侧__蚀__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曲流、河谷展宽
成熟期 _侧__蚀__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 槽(U) 形
2、河谷的演变
坡面 降水、冰雪 融水会聚
“V〞 形谷
下蚀减弱 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以侵蚀作用为主
以 搬 运 作侵 向 侵蚀河 蚀作谷 为以 堆 积 作用两 主以岸 用用 为为 主主
上游
中游
下游
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
侵蚀地貌
V形谷
向下侵蚀、向源侵蚀
河谷展宽
侧蚀
槽形
侧蚀
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冲积平原影响聚落的形成
优势条件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水源充足
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交通运输通道
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第一章:绪论要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进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依照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进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进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2.新生代以来的地质年表全新世(1.17万年)更新世(2.588百万年)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具很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办法去了解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举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举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造、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举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别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办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密切联系,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理论基础,才有也许对地貌进展的趋向举行预测性的研究, 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地貌学的办法。
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地貌学的理论和办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地质界以为地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3.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具分支,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要紧内容。
流水地貌2(河流地貌)
(三)浅滩与深槽
• 1.概念: • 浅滩:泥沙或砾石堆积体,枯水期可出
露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边滩、 心滩、江心洲(平水期出露)。 • 深槽:河床中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在 曲流河床中分布于凹岸。
分汊型河床 广州二沙岛
4.散乱型河床(游荡型)
• (1)特点:河床顺直而宽浅,水流散乱, 洲滩星罗棋布,河叉密布,河床游荡不定。 遇到洪水,洲滩发生变形,河床经常改道, 平面摆动幅度大。
• (2)成因 • 河床多由砂和粉沙组成,抗冲蚀度弱,河
流含沙量大,沉积迅速,使河床不断淤高 成为地上河。
散乱型河床
河 边天 床 滩然
堤
泛滥平地
湖 沼
曲流与河漫滩
3.形成和发育
• ①滨河床浅滩阶段: • 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青时 • 期的V 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 • 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 • 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 • 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
②雏形河漫滩阶段
• 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凹岸继续 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断扩大加高,以 致在河流平水期也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 形河漫滩。
2.侵蚀基准面与河床纵剖面的关系
• (1)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下切侵蚀 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 (Base-level)的控制,河流下切到这 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基面是 个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 ①河流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 海平面对河流侵蚀深度还是有一定限制作用,任何一条河 流都不可能出现河床全部低于海平面的现象。因此,海平 面一般就认为是河流的终极基准面,或称永久侵蚀基准面。
河流地貌
凸岸
凹岸
2、 河 谷 的 形 成
初期
成熟期
沟 谷
降水、 冰雪融
沟 谷
水汇聚 流
水
沟 谷 下蚀 加 溯源侵蚀 深 和 延
V
地下水 字 侧 蚀
补给
形 河 凹岸侵蚀
谷 凸岸堆积
出 现 河 湾
侧蚀
槽 形 河 谷
长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 由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和三角洲平原组成
冲积扇 ——发育在山前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 扇形,冲积扇顶 端到边缘地势逐 渐降低,堆积物 颗粒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横剖面
凸
凹岸
岸
俯视图
地貌特点: 地势平坦、宽广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 形成河漫滩平原
外力作用—— 河流地貌的发育
V形谷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
1、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下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 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 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 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 使河谷拓宽,河
的侵蚀
流向横向发展
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理解
A 荆江河段
B
青藏高原 某河谷
上海 接近 入海 口
C
D
长江三峡
课件河流地貌共30页文档
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
冲积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 各分布于哪里?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 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河漫滩平原发育 于河流中下游
冲积扇
洪积扇
洪冲(积冲-)洪积积扇平原——发育在山前
BB
图中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
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A B
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
河漫滩
角洲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 形,顶端到边缘地 势逐渐降低,堆积 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地势平坦,河网稠 密
下图表示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4~6题:
4、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B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A
5、关于该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并不是所有河流的入海口处都形成这种地貌
河流侵蚀不同形式比较表
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 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 头方向伸长
垂直于地面的侵 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 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河 流向横向发展
河谷的演变 初期 河谷横剖面呈__V_形 _下__蚀___ 和_溯_源____侵蚀为主
(2)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 , 请
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粘土、粉砂、砂、砾石 _, 其理
由是 颗粒大 , 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 颗粒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 (3)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 , 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为什么 ?
与北岸相连
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 , 河水在流动过 程中 ,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向右偏转 ; 因而南岸侵蚀 , 北岸则泥沙堆积
河流地貌-ppt课件
有机质淤泥及海相生物化石,具有程度层理。该层往往是石油的生油层。 ❖ 河口湾是平原河口区被海水淹没的港湾,湾口开阔呈喇叭状,水深由内向外增大。湾口两岸地势低
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导致谷地扩宽
侧蚀作用的结果使谷地扩宽
黄果树瀑布
流水的搬运作用
❖ 推移: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滚动或滑动。 ❖ 跃移:床底泥沙呈腾跃式向前搬运。 ❖ 悬移: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形状搬运。
流水堆积作用
❖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 速度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 搬运才干减弱而发生堆积。
❖ 假设河流、海洋或湖泊的侵蚀作用大于河口区的堆 积作用,就构成一个喇叭形的河口,称为三角湾或 三角港。
❖ 输沙量(S)与径流量(W)的比值将影响三角洲的构成, 当S/W≥0.24时,可构成三角洲,S/W<0.24时, 不构成三角洲而只能成为河口湾.
三角洲构成条件 〔1〕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根据世界上许多 三角洲的河流含沙量测定,如河流年输沙量 约等于或大于年径流量的1/4,就能构成三角 洲; 〔2〕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才干较小,河 流带来的泥沙将堆积下来,有利于三角洲的 构成; 〔3〕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平缓,一方 面对波浪起耗费作用,另方面浅滩出露水面, 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
❖ 堆积阶地
❖ 上叠阶地:新阶地的冲积层套在老阶地冲积 层之内,各次河流下切的深度均到达原来的 谷底。
❖ 内叠阶地:新阶地的冲积层完全层叠在老阶 地冲积层之上,后期河流下切的深度未到达 先期河流的谷底。
上叠阶地
河流地貌教学课件
D
C
三角洲的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 黄河三角洲能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丰富的泥沙来源 海洋的搬运侵蚀能力较小 口外海滨地区地势平坦, 水深较浅
河床中的堆积物在堆积时有一定的规律 性,下面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上中下游, 你知道它们颗粒大小的排列吗?
大A
B
C
小
假设此河流为我国东部的雨水补给为主的 河流,现在河口C处向深处打钻,堆积物又有 何规律呢?
生态工程建设是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多呈 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 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多呈明显 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侵蚀
河 作用 流 的 流 水 作 用
堆积 作用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侵 蚀 地 貌
河 谷 的 演 化
V形河谷 槽形河谷
堆积地貌
洪积—— 冲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成皆 为有 平可 原能
发 展
(称形(多12成45,))的其该专近。原图地家几因所形预十。是绘是计年的在北来是外岸该我力将地国作与形哪用的B岛条中面连大的积接河增在的加一入速起海度,口加作请地快用,分区,和针析江对其中上原沙述因洲。现?也A象市作越采的用来取名下越的
河流 地貌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流侵 蚀地貌
河流堆 积地貌
以平原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一定兴趣,慢慢出现辩证逻辑思维,思维活跃,受定势思维束缚小,由机械记忆逐渐变为以理解记忆为主,另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推理其原因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是以河流地貌为案例来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难点是怎么使学生理解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及对河谷地貌影响,在此我首先用大家熟悉的十元钱的图案让学生猜这是哪里?来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观察老师演示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的模拟试验,接着让他们自己亲自通过分组做实验、个人观察、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讲出实验过程中河流地貌产生怎样的变化并推测其原因,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充分体现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
另外河谷的演变过程是河流侵蚀地貌的重点。
在讲解时,我利用了电脑制作河谷形成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发育过程。
[教学目标]
本节共2课时,而这篇教案所写的是实现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2、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分组做实验、个人观察、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讲出实验过程中河流地貌产生怎样的变
化并推测其原因。
2、探究的活动,理解河谷和沟谷的演变关系等。
3、利用案例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即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是河流侵蚀地貌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及对河谷地貌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的工具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第1课时
(出示图片10元钱图案图片)
(师问)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10元钱,它的图案有一面是画山水的,哪位同学能说出这是在哪里呢?知道的话老师就把这10元钱奖励给你(吸引学生注意力)
(生答)三峡中瞿塘峡的夔门
(师问)有哪位同学能知道这么壮丽的地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答)河流的侵蚀作用
(师问)是侵蚀作用中的哪一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出示标题)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出示峡谷图)
一、河流侵蚀地貌
请大家翻开书本P82,看书82,第一、二段
(师讲述)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哪两种?(侵蚀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刚才我们的三峡景观图就是河流的侵蚀地貌。
(师讲述)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形成,这个比较难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演示实验,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老师所做的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的模拟实验。
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学生开始分组做实验。
(师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你看到了河谷地貌产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个人观察、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实验成果)。
老师对每一小组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表现得出的结论及推理做出评价。
(本次实验小组评比共设4颗星,老师布置的实验工具有带的加1颗星,在实验过程中每个组员都在认真参与做实验的小组加1颗星,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能讲清楚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的加1颗星,对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推理准确的加1颗星。
)
(师再次播放媒体实验边看边总结)通过观察我们看到了当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河谷不断地加深和延长,推测它是受到流水的下蚀和
溯源侵蚀作用,接着看到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推测它是受到流水的侧蚀作用。
(承转)
好,我们通过刚才实验来了解一下,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侵蚀作用形式。
(出示板书)
一、河流侵蚀地貌
个案例,大家分析一下这些河流地貌的成因。
(出示虎跳峡景观图片)
虎跳峡长20公里,落差213米,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
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师在长江干流上指出虎跳峡大概位置)(师问)虎跳峡深切峡谷的形成以哪种河流侵蚀作用为主?
(生答)(下蚀作用)
(出示虎跳峡局部侧面剖面图)
(出示溯源侵蚀动画)让学生判断这是何种侵蚀作用为主?
(师讲)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出示荆江图)
(师在长江干流上指出荆江的位置)
(老师解说)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城到湖南城陵矶的别称。
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这里两岸堤坊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450年间,荆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出示探究讨论活动题目1)
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为什么险?
(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因而险。
)
2、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哪一种类型呢?它又会产生怎样的河流侵蚀地貌?
(属于侧蚀。
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
(学生探究讨论回答,老师做点评,总结)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
[探究活动2]
1、河谷是怎么形成的?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
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河谷。
)
2、沟谷是不是都能形成河谷?(请阅读书82,最后一段思考讨论回答)
(不一定,只有当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才能逐渐演变成河谷。
)
(学生探究讨论回答,老师做点评,总结)
(承转)师:很好!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少,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出示河流凹凸岸弯曲图,并思考讨论。
[探究活动3]
1、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以侵蚀作用为主,哪个地方以堆积为主?
2、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
(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流较深,适合做码头。
)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师:分析得很好?师总结点评。
(承转)请大家看教材图4.17P82页,这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停进行,河谷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答:(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的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内堆积大量泥沙。
)
(师讲)对!这个时候,河谷的发育就进入了成熟期。
请同学们看书P82(成熟期的河谷的形态有何特点?)
学生答:(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
(出示河谷的演变图)
师生共同总结河谷的演变过程。
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河流侵蚀地貌
1、初期
河谷横剖面呈V形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2、中期
河谷展宽
下蚀侵蚀减弱,侧蚀侵蚀加强
3、成熟期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侧蚀为主。
练一练
(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
A、黄河三角洲
B、崇明岛
C、黄土高原
D、河谷
(2)形成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侵蚀
D、地壳运动
(3)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4)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课后作业。
大家利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河流地貌的发育的案例来自学其他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体任务是:请大家课后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冰川、风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片,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模拟演示实验、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多方面活动,比如分组讨论、亲自动手实验、上讲台交流汇报等,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图表等综合能力,这一点我觉得教学效果挺好的,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主动的快乐的学习。
这要比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讲授效果要好的多,在出示河流溯源侵蚀动画时,有的学生会对这侵蚀作用的形式判断不准,我想这时我要讲清这是河流纵剖面图而不是横剖面图,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的看图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做好课堂实验活动的整体调控,合理分配好课堂有效的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