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危机时代电子商务在出口企业应对挑战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后危机时代电子商务在出口企业应对挑战中的作用
后危机时代,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频发、订单锐减、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处境艰难。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贸易机会等诸多优势,出口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来掌握市场需求、开展网络营销、提升管控水平,在不利经济环境中争取主动、化危为机。

标签: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后危机时代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中国做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影响日益增大,其经济已纳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量的三成以上靠外贸出口拉动的事实,表明我国对它国或地区经济波动将更加敏感。

在后危机时代,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欧美日等经济体需求减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许多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停业、破产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出口企业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挑战和电子商务应起的作用。

1 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
1.1 弱势美元政策延续,出口价格优势不再
美联储自2008年12月份以来把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稳定金融市场。

当前,美国正处在摆脱经济衰退的关键阶段,“弱势美元”政策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仅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3月间5个月累计升值5.4%。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使得本来就在金融危机中举步维艰的企业雪上加霜。

以服装和纺织品为例,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美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数量同比减少1.68%、7.74%。

与此同时,越南对美出口势头依然强劲,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9.69%、33.06%;印度对美出口纺织品数量增长0.54%、对美出口服装数量增长1.72%。

以上数据说明价格低廉的优势正在受到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1.2 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
长期以来,倚靠“人口红利”优势,中国一直充当着“世界制造工厂”的作用。

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和就业扶持政策,如今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生活成本反而更低,许多农民工选择不远行。

加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趋缓,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正在消失。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春节过后该省珠三角企业用工缺口约90万,其中普工缺口约为61.2万,占缺工总量的68%左右,技工缺口占缺工总量的32%左右。

劳动力市场的供小于求,只有支出更多的薪资才能吸引和留住农民工,出口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企业直接感受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人口红利”一直被视为创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但新一轮“用工荒”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人口红利”正逐步枯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廉出口商品的优势将加速消失。

1.3 贸易保护政策抬头,贸易摩擦频频
2008年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虽然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

失业率高企使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近年来,美国、欧盟、印度、巴西等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救济措施。

美国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近日又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

巴西政府对24种进口产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对我国部分产品造成影响。

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紧固件实施5年内征收平均高达80%的反倾销税。

印度对我国出口的纯碱发起特殊保障措施调查。

这些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多达58起,涉案金额超过80亿美元。

迄今为止,中国已连续10余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1.4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需求减少
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恰好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衰退最为严重。

危机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这些国家“负债消费”模式受到挑战,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储蓄增加。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数据,2009年2月,美国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同比下降1%,而储蓄所占比重却提高了1.4倍。

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7%-8%。

第105届广交会第一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累计出口成交额前十位国家(地区)中,对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四大传统市场分别下降38.6%、36.5%、11.2%和4.9%,对传统市场的出口成交额下降明显。

国际市场萎缩,海外订单大幅消减,中国外需环境很难改观,这就决定了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面临将经营困境。

2 电子商务的基本优势
电子商务参与国际贸易的环节很多,贯穿贸易商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具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活动。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电子商务的基本优势如下:
2.1 电子化贸易显著降低贸易成本
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

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能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

另外,由于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务活动,交易费用显著下降。

2.2 标准化单证显著提高交易效率
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

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

2.3 全天候运作提升客户满意度
由于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出口企业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客户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而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做到7×24的全天候服务、不间断运作,任何客户都可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商务信息。

如果得不到理想的答案,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形式进行询问,访问者往往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3 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电子商务策略
3.1 利用电子商务基本优势,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国外买家为了减少一些成本支出,势必会减少商务旅行和参加展会的数量,进而更依赖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

这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提供了一次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契机。

充分利用前述的电子商务基本优势,直接与外商面对面交易,不仅可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贸易成本,并且可大大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拼单成功率。

出口企业应该建立或依托相关站点主动发布供应信息,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逐渐利用电子商务为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服务。

3.2 利用电子商务渠道优势,助力出口企业内销转型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区域发展多样性又形成良好的经济腹地与纵深。

在无法轻易改变现有产品结构的情况下,许多出口企业开始向内销转型。

对于多数出口转内销企业来说,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与他们的客户—这里不再是一个或者几个采购商,而是成千上万的、面目迥异的消费者打交道,获得他们的认可并为之买单。

习惯了“订单式”生产的传统企业,一时难以掌握国内消费市场需求。

可行的办法是利用电子商务优势、搭建网络营销渠道、打促销广告,通过吸引网购人群,快速进入中西部消费市场。

3.3 利用电子商务渠道优势,助力开拓新兴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斯基曾在2009年APEC财长会议上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完全靠新兴市场,尤其是“金砖四国”及其他亚洲经济体。

我们也看到,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仍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有着不错的市场发展潜力。

俄罗斯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与我国贸易的互补性强,2008年中方主要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及其制品,占进口总额的50.8%;而中方输俄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19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66.1%。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我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活动也日益增多起来。

印度尼西亚是我国原油、煤炭、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而马来西亚则是天然橡胶及制品、木制品的主要供应国,以上两国则是中国机电产品、钢铁及其制品的主要消费国。

危机的发生要求减轻对发达国家的依赖,转向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外需市场。

出口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调整出口市场,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和深挖多元化、互补性强的海外市场。

出口企业可以针对这些市场加大网络营销推广力度,提升当地的品牌知名度;建立在线接单站点,多渠道获取海外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

也就是说,巧用电子商务贸易能有效越过贸易壁垒、减少贸易保护的消极影响,扩大贸易机会。

3.4 利用电子商务管控能力,更好服务于产业转移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消失,同时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我国传统的产品出口竞争力受到削弱。

许多出口企业开始把低附加值的订单进行跨地区转移,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成本更低、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同样的,一些资本积累较多的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和并购,将订单生产向一些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享受与所在国企业同等市场待遇,以获得资源、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批有市场、有技术、有资金的中小企业逐步成为跨地区企业、跨国公司。

这意味着企业管理的广度、深度大大增加,对于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互联网能有效连接分布在不同地区、国家的母子公司,依托电子商务形成信息共享、沟通快捷的信息网络,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度,形成较高的网络管控能力和决策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产业转移。

4 结束语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贸易活动急剧下滑。

据世界银行估计,2009年全球贸易额下降14.4%。

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沿海大批出口加工型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歇业、倒闭。

电子商务具有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贸易机会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有远见的出口企业应该尽快利用电子商务这个先进工具来掌握海外市场需求,在新兴市场开展网络营销和产品推广、扩大企业知名度,积极进行产业转移,在不利经济环境中争取主动、化危为机。

参考文献
[1]彭国华,肖文舸.用工荒未来或着成为常态[N].南方日报,2010-3-4.
[2]梅新育.中国应准备更多的反制措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8-15
[3]王乐鹏.电子商务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王乐鹏,崔树银,葛静燕.电子商务在零售业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278-2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