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布贴扎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思路
疼痛贴扎思路
减压贴布:典型的减压贴布与稳定贴 布交叉。
减压贴布需要一定拉力,但一般不超 过50%拉力。
减压贴布的拉力点应集中在疼痛部位 ,两端可采用自然拉力。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思路
水肿减压贴扎思路
明确水肿减压贴布的作用 提升皮肤:改善淋巴循环;通过皮肤
压力差改变液体聚集和分布;促进代 谢产物排除和机体恢复。 两条爪形建立交叉网状结构“网篮编 织”, 在摆位时,将皮肤摆在轻度牵拉位, 不能过度牵拉皮肤
腕背侧第一个鞘管内有两条肌腱通过,即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 肌腱,两肌腱穿出狭窄的鞘管后与鞘管形成一定的角度,分别 止于第一掌骨基底及拇指近节指骨基底。当腕与拇指活动度很 大时,肌腱的折角加大。久之,局部的滑膜产生炎症,增厚, 肌腱变粗,纤维鞘管壁也增厚,在桡骨茎突处出现皮下硬结节 ,使得肌腱不易在鞘管内滑动,产生疼痛等症状。
查体时拇指屈曲,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的状态下,使腕关节尺偏 时疼痛加剧,即Finkelsteins阳性,即可诊断。
初诊或症状较轻时,可采用制动、理疗或局部封闭保守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反复发作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注意工作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 。
运动功能贴布的应用—拇指腱鞘炎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一、患者提示与同意 皮肤过敏
✓ 询问皮肤过敏史 ✓ 过敏测试
贴布更换或去除 ✓ 48-72h更换或去除:弹性减弱,皮肤分泌物
附着 ✓ 更换前清洁皮肤 二、材料与用具 ✓ 质量优良的运动功能贴布(预剪或未剪) ✓ 剪刀 ✓ 清洁用碘酒或酒精或酒精棉片 ✓ 一次性剃须刀或脱毛膏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整体功能:连接、支持、营养、分割、运输及保护作用 重点组织的重点功能
运动的执行单位:肌肉 运动的控制单位:神经 运动的营养单位:血管 运动的支持单位:韧带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循证证据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循证证据
缓解疼痛 增大关节活动度 肌力增加 增强本体感觉 增强肌肉活动性(支撑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对肌肉易化)
使用前
使用后☺
筋膜流体理论
结构 • 浅筋膜 • 深筋膜 筋膜功能 • 吸收机械力来保护身体 • 支撑姿势及促进平衡能力 • 保护身体避免细菌感染 • 重建受外伤的组织 • 储存脂肪及维持体温 组织间液的功能 • 移除不同组织间因摩擦所产生的热能 • 提供不同组织间的润滑 • 建构人体完整防御系统 • 营养供给与代谢废物的重要转运站
运动功能贴布的应用—腕管综合征
腕骨的掌侧形成了一个凹面,腕横韧带跨过该凹面该韧 带连接到掌侧骨的四个突起的点上,即豌豆骨、钩骨的 钩、舟状骨的结节、大多角骨。
腕横韧带把由腕骨形成的掌侧凹面转化成一个腕管。该 腕管是正中神经与外在指屈肌肌腱的通道。
软组织收到挤压:疼痛、感觉异常、手部发冷、肤色改 变,手部无力,甚至大鱼际萎缩,拇指和腕活动受限, 及向上肢放射痛。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思路
姿势纠正贴扎思路
先纠正姿势,再进行贴扎 考虑运动链和筋膜链的走向 贴布自然拉力或中等拉力
运动功能贴布的应用
功能障碍医疗贴扎 水肿贴扎 姿势矫正贴扎 特殊人群健康问题的贴扎 竞技贴扎
运动功能贴布的应用—拇指腱鞘炎
其表现特征是腕关节桡侧疼痛,并与拇指活动有密切关系。本 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但在哺乳期妇女也有发病。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四、操作实施 锚点或固定点的问题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四、操作实施
操作注意
肌肉在伸展位时贴 皮肤干燥干净 皮肤的毛太多时,应该除去再贴 贴完摩擦平扫几次 湿后用吹风机或者用干毛巾吸水 注意肌贴时效 边缘修圆 美观 不易脱落 如要运动应在运动前2小时贴扎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贴扎目的:抑制炎症、消除水肿、缓解疼痛、恢 复拇指和腕的活动,为自身愈合创造条件。
稳定贴布:15-20cm(2.5cm宽);减压贴布: 7-10cm(2.5cm宽)
患者摆位:屈肘,腕关节中立位,掌心对着身体 ,拇指内收屈曲
贴扎:稳定贴布从拇指甲床下一直延伸跨过桡骨 茎突,到前臂外侧中部,自然拉力。减压贴在拇 指或腕部最疼点,拉力30-50%。
的疼痛疗效较差。 治疗疼痛的机制: • 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 • 减少致痛物质的堆积 • 促进损伤愈合 • 恢复筋膜运动性:筋膜具有高度神经支配,黏连的
筋膜会产生疼痛。 • 心理暗示作用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疗效
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 闸门控制学说认为脊髓后角胶质中的某些神经细胞 对疼痛信息的传递具有闸门作用,控制着疼痛信息 的向上传递,其本身又受周围粗、细传入神经纤维 活动和高级中枢下行控制作用的影响。 细、粗纤维传入活动的力量对比制约着闸门的启闭 :细纤维的入冲动使闸门开放,将疼痛信息内传; 粗纤维的传入冲动使闸门关闭,中断疼痛信息的传 递,同时激活脑部高级中枢,通过下行控制系统控 制闸门的活动。 触觉传人神经的口径大于痛觉传人神经,在传输信 息的速度上也较快。若是增加触觉传入神经的感觉 传入,能促使脊髓的神经胶质抑制由痛觉神经传人 的感觉输入。 运动功能贴布贴在皮肤表面,对皮肤的感觉器能产 生持续的触觉输人,能够相对抑制疼痛感觉的输入, 从而减轻疼痛。
四、操作实施
配合应用
医疗上需配合其它康复技术,如理疗、手法和运动。 皮肤粘合剂 表面镇痛剂 去除时黏性过大可使用婴儿沐浴露减少皮肤损伤。
医嘱
告知患者目的 解释作用 提示注意事项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四、操作实施
运动功能贴布去除
按皮法 滚圈法 辅助法 错误方法:硬撕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思路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疗效
肌贴的结构三层: • 一层是棉织布 • 二层是压克力胶(湿度30-40%,温
度18-35度) • 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
水纹波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疗效
当具有伸缩能力的贴布施用在皮肤上时,两 者间会出现三种交互作用来引导皮肤及皮下 筋膜组织的横向流动或增加局部的垂直稳定 能力。 拉力:这是横向拉拖的力量,可以影响整体 皮肤及筋膜的走向。 应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力 ,或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力量,此力可 以上下稳定筋膜的流动。 切力:也是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平 面牵动皮肤皱褶走向。
Kinesiology Taping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技术
功能性贴扎技术的定义与历史
绷带是英文“bandage”的音译。绷带据说起源于 5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时代, 从出土的木乃伊身上,可以找到绷带的原型。 有记录的使用黏性绷带作为辅助医疗手段治疗疾病的历史约在1895年。 《纽约医学杂志》发表了Gibney的《脚踝扭伤:一种无时间损失,无需拐杖, 最终无功能损害的治疗》,文中记述了用条状黏胶布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网篮编 制”技术。 1920 年时,美国人把胶水涂抹在绷带上,制成了可粘贴性绷带(或称贴布)。 1940年发展了Gibney技术,在踝关节斜行加强条限制踝关节活动。 可以将上述技术称为绷带制动。被广泛应用于腕关节、手指和踝关节,以美式足 球运动员中最为流行。
三、准备和应用 评估问题:发现运动功能障碍 皮肤清洁:去除汗液、油脂及皮肤分泌物, 待皮肤干燥。 摆位
✓ 皮肤伸展或中立 ✓ 关节要伸展,不能屈曲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三、准备和应用 贴布长度与形状
贴布长度与形状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1形 支持和放松肌肉。 痛点提位,镇痛作用。 最大保护固定,如软组织受伤。
疼痛贴扎思路
稳定贴布或支持贴布:沿运动方向或平面贴 扎,在处理肢体和躯干屈伸功能时沿身体长 轴贴扎。
一般可距离疼痛点2-4cm处贴扎,长度情况 而定,一般需跨过几个节段。
稳定贴布只需自然拉力。 举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背痛,屈曲会
增加症状,所有稳定贴布是沿背部长轴垂直 贴扎,主要目的:防止过度屈曲活动和稳定 腰部。
定义与历史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Kinesiology taping),或 称肌内效贴布,有类似于人体皮肤的弹性,能起 到特殊效果,以保持或促进运动为目的。 1973年,日本人开发出一种可伸缩性贴布 Kinesiology tape ,并开发出一套“ 运动功能 贴布疗法”,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时,发 现有一定的效果。 发明者︰Kenzo Kase,D.C. 以布及浆糊为原料制 造。近年来经过不断制造技术改良,新一代的肌 内效贴布已经兼具透气性、运动后不需去除及日 常生活随时可以使用等优点。
运动功能贴布的应用—腕管综合征
贴扎目的:缓解腕关节局部疼痛,放松腕 管挤压改善手部无力。
稳定贴布:15-20cm(5cm宽);减压 贴布:10cm(5cm宽)
患者摆位:伸肘,腕关节背伸30°左右, 拇指外展。
贴扎:稳定贴布从腕横纹上3cm向下一直 延伸跨过腕关节,到前臂中部,自然拉力 。减压贴在腕横纹下2cm处,拉力3050%。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灯笼形 • 固定效果较好 • 中间能促进淋巴引流 • 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淤血 • 适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拉伤
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流程
四、操作实施
头尾不可拉长,否则贴布容易卷起
1.修剪贴布成需要的长度和形状,两端修成圆边 2.以1形为例,先撕断两端不拉长区域(2-3cm宽) 3.撕开一端底纸,尽量不要接触贴布上的胶水 4.贴稳一端,不要拉长,将贴布扫平五次 5.将中段的贴布拉长至需要的拉长度,并贴上 6.将整块贴布反复摩擦平扫几次,提高局部贴布温度,激活贴布 的黏性,使之稳固,完成!
改善循环和局部减压
增加淋巴管回流,减轻水肿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疗效
3.改善疼痛:运动功能贴布的设计初衷是希望能够通 过增加皮肤与肌肉间空隙的同时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 ,进而减少炎症反应及疼痛。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最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小疼痛和疼痛
范围的变化疗效较差。 • 对放松时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用力时产生
触觉
痛觉
传入
传入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疗效
4.心理作用 患者在被粘贴完毕后获得局部稳定、依托感及舒适 感等心理作用(安慰剂效应),让患者有意或无意 地建立起“我将被它治愈”的信念、愿望、情感, 从而产生真实的心理生物学效应。 运动功能贴布颜色的心理学效应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疗效
其他作用: 通过神经反馈改善肌肉收缩能力并降低肌肉 疲劳和痉挛 增加关节动态稳定性 纠正错位的关节和矫正姿势 训练筋膜链组织 促进瘢痕的成熟 恢复疲劳
加瀬 建造 D.C.
定义与历史
运动功能贴布最初被应用在日本的康复医院内 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得到国际认可 1995年在美国开始应用,1996年进入欧洲 2003年琪美国40所高校开始相关课程 2008年全世界15万人获得运动功能贴布贴扎学会 认证
贴扎目标的定义与功能
解剖意义上的软组织: 除骨骼以外,连接、支持及包围人体脏器及 其它结构的组织。 结缔组织:肌腱、韧带、筋膜、皮肤、纤维结构、脂肪及滑膜等。 非结缔组织:肌肉、神经及血管等。
Y形 调整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 适合放松紧绷肿胀肌肉。
X形 促进固定端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 陈代谢,有止痛效果。
贴布长度与形状
爪形 将组织间液导引进最近的淋巴结, 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况。
O形 • 维持肌肉张力,以及促进循环代谢 • 可减少软组织因长期固定而引起的
萎缩或废用等不良反应 • 应用于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运动功能贴布的应用—肩颈问题
据统计,有40% 左右的门诊病患主诉肩颈酸 痛、腰酸背痛等问题,与现代人长时间看计算 机、长时间斜方肌将肌肉固定在同一姿势有关; 长时间肌肉过度拉长、过度缩短或过度负荷等 都可能会引起斜方肌的不舒服,肩颈姿势有下 列状况: 手臂长期维持在抬高或往前,例如:打字员
肌贴的拉力应用
增加长度 10% 30%以下 30-50% 50%以上
拉力大小与使用时机 贴布原本在背亲纸上的拉力,称为自然拉力,常用于放松和消除水肿 轻度拉力,用于促进和放松肌肉 中度拉力,用于支持组织 强度拉力,用于固定于矫形作用
运动功能贴扎技术的疗效
1.增强本体感觉:通过皮肤感受器影响本体感觉 、肌肉和韧带,改善本体感觉也是促进姿势控制 和矫正能力的核心要素。 2.改善循环和局部减压:通过贴布的黏性和回缩 性相应提起皮肤产生褶皱,可增加皮下间隙,促 进局部血液与淋巴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