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风景区规划
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
� �
பைடு நூலகம்
乐山豪华度假线:乐山大佛、古城墙、乌尤寺、 “佛光胜景,天籁之音” 、-峨眉山-峨秀湖
-峨边黑竹沟-沙湾郭沫若旧居、大渡河漂流、美女峰石林-乐山(3~7 天) ; 玩转乐山超级线:品味嘉州-乐山大佛-峨眉山-峨秀湖(4~5 天) ; 穿越乐山自游线:乐山-峨眉山-峨边黑竹沟-马边大风顶(7~10 天) ;
6、乐山旅游灵秀大使 宗旨:从游客中竞逐乐山旅游灵秀大使桂冠。 场地:峨眉灵秀苑。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CRTR)
- 5 -
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目的地发展纲要(2004-2015)
� � �
加快“乐山旅游圈”的建设步伐,使乐山成为四川省南翼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 乐山旅游圈包括川南、川东南、川西南等主要城市,包括雅安、西昌、攀枝花、宜宾、泸州、 自贡等; 按照“北进、南扩、西延、东出” ,站在全国的角度对区域线路重新组合; 例如,向南线或西线转移,开辟或增加以乐山或峨眉为主要吸引物的区域线路; 争取在对外宣传中国旅游产品的目录中增加乐山的线路; 根据交通和城市区位的变化,适时新增国内区域旅游线路; 根据旅游开发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区域旅游线路; 与现有的旅行商谈判,要求增加乐山的市场份额。
�
�
小遗产线+康巴(8-10 日,在乐山宿两晚) ;
�
小遗产线+蜀南竹海(8-10 日,在乐山宿两晚) ; 小遗产线+西昌(8-10 日,在乐山宿两晚) ; 小遗产线+广汉三星堆(6 日游,在乐山宿一晚) ;
�
�
品味嘉州悠游线:大佛乌尤观光区-新万景楼(老霄顶)-嘉州古城及文庙、叮咚井-绿心
�
小遗产线+(新)三峡(8-10 日,在乐山宿两晚) 。
乐山大佛景区的问题与规划发展建议
乐山大佛景区的问题与规划发展建议作者:廖倩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5期随着乐山旅游业的发展,乐山大佛景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大规模。
但与之俱来的是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弘扬佛教文化,以及景区的景观现状如何与宣传一致,达到游客满意度等实际问题。
本文以长期实地调研为基础,参照乐山市政府的整体规划思想,从乐山大佛景区的问题出发来提出一些规划发展的建议。
一、乐山大佛景区的问题(一)景点单一、新造景观缺乏地域特色和创新乐山大佛景区现有主要景点为唐代弥勒石刻造像、新建的东方佛都石刻佛像群,以及始于唐代的乌尤寺。
其中,东方佛都虽以庞大的新建佛像数量和相关影片造势,但因缺乏地域特色很难从文脉传承上与整个景区形成一个较合理的整体。
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乌尤寺,却因宣传和开发的失衡被冷落至今,导致整个景区是靠唐代弥勒石刻佛像在支撑整体的发展。
乐山的旅游规划已与世界接轨,但景观却始终处于维护阶段没有创新,不但不能与大佛造像的场地精神匹配,甚至根本谈不上任何的设计。
(二)配套设施落后、不完善,只顾商业化运营而不讲究文化传播公共设施陈旧而不能满足游客的使用及审美需求,更不能反映佛教文化。
比如,为了让数量庞大的游客按秩序进入观佛栈道而设立的金属栏杆,不仅让临江的长廊失去本有的观景功能,也没有任何的美感,还占用了寺前唯一的集散场地来让游客在等待中白白浪费一半以上的旅游时间。
而其他公共设施也不能体现景区文化。
耗时、枯燥、无趣、缺乏美感,无法让人感受到佛教圣地的场所精神。
(三)不能按游客的类别来满足需求,游客流失过快来大佛景区的游客主要为信众和普通游客这两大类。
信众对景区佛教文化更为看重,希望能体验到心中的佛教圣境。
因此,塑造当地佛教景观的文化性和专业性是关键,不能太商业化。
普通游客又可分为中国本地、外地和外国这3类。
本地市民常来此踏青,且对大佛有着深厚的感情。
因此,景观的园林化也是打造的重点。
而外地和外国的游客希望看到的是与其他佛教场所不同的地域性人文景观,因此,景观的差异性不但要体现出来,还可结合游客的意趣和乐山的地域风情打造几处“摄影天堂”。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19年10月25日乐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9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第三章规划和建设第四章管理和利用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乐山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下简称乐山大佛)的保护范围:东距305省道西外侧100米,北至乐山岷江一桥,沿岷江西岸线至肖公嘴外侧,再沿大渡河北岸向西至肖坝大渡河大桥,沿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河路南侧红线及开发区东界至冠英公路,沿冠英公路北侧红线过老江坝大桥跨江接乐山外环路东段闭合。
具体范围由依法批准的规划确定或者调整。
第三条乐山大佛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遵循保护第一、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乐山大佛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市长担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重大事项、重大问题。
乐山大佛保护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授权,承担乐山大佛保护范围内的生态保护、文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旅游发展、特许经营、社会参与、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职责。
除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必须由市级以上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监督管理职责外,乐山大佛保护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防灾减灾、市场监管等职责,由市中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承担。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乐山大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文物保护绩效考核等制度,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系统保护乐山大佛的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丘陵区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丘陵区,由紫红色砂岩雕刻而成。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乐山市和四川省的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这一民族的瑰宝、全人类的共同遗产,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从古至今,乐山人民对大佛极其关心和爱护,上世纪分别于1914 年、1929 ~1934 年、1962 ~1963年、1972~1975年、1996年,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维修; 进入21 世纪以来, 在2001 年、2003 ~2004年, 2次对大佛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维修保护,对大佛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乐山大佛面临的主要危险并未消除,日晒雨淋、风化剥蚀,大气污染、酸雨侵蚀、佛身渗水、生物病害等对大佛的威胁仍然存在。
乐山大佛面部、胸部的整容式维护,已由原来平均每10~20 a 1次,缩短到了每5~7 a1次。
而这种整容式维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乐山大佛面临的主要威胁。
地表水、地下水目前仍然在经乐山大佛佛身渗流。
大佛躯体未风化岩层所剩厚度已不多,我们不能等到大佛躯体岩石全部都成了风化岩层,甚至成粉粒状掉落时再进行保护,那时为时已晚。
如何有效地保护好乐山大佛,解决大佛日晒雨淋和佛身渗水这两个关键的问题,已显得十分迫切和紧要。
1)1风化剥蚀的主要原因1 物理风化乐山大佛位于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交汇的凌云山。
凌云山总走向为N35°W,山脊呈“之”字形,中部略高,东西两侧稍低,海拔约470 m,属红层丘陵区“丹霞地貌”景观。
大佛雕凿于凌云山主峰西侧临江面的陡崖处,地势较山顶低十多米,夏季暴雨时有来自后山的地表径流排向岷江,大佛景区内发育断面呈“V”型的树枝状冲沟,表明地表径流冲刷作用较强。
大佛建成于公元803年,同时完工的还有为大佛遮风挡雨的13层楼阁式建筑物———大像阁,对大佛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因战火被毁。
历史上,乐山大佛有楼阁覆盖保护的时间约为450 a,处于露天状态的时间约为750 a[ 2 ] 。
乐山大佛风景区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适应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对乐山大佛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乐山大佛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乐山大佛风景区进行总体规划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对风景区内有碍世界遗产的设施及单位进行逐步搬迁,以更好地展示乐山大佛风景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文物与景观保护,强化风景区管理与经营,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乐山大佛风景区的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对风景区内现有的有碍景观的设施逐步清理出去,使乐山大佛及其环境完整地保存下去。
2、综合利用乐山大佛风景区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风景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3、处理好风景区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区内居民生活与风景区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4、作好风景区用地调整,对风景区无关占地单位、企业逐步限期搬迁,恢复为风景游览用地性质。
5、加强规划管理,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行政和执法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四川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拥有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已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3处风景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与岷山山脉交界处,东与彭州、郫县、温江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西北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北方向阿坝山区的咽喉要道。
都江堰市市成都核心区外围第三圈层的中等城市,距成都约50公里,在成都1小时范围圈内,是大九寨环线和大香格里拉环线的关键节点,是联系卧龙和阿坝地区的门户。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是紧邻都江堰市市区,沿山麓分布着6个城镇,城景关系十分密切。
岷江穿出宝瓶口即是平原,岷江水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着广阔的成都平原。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与都江堰市区的关系风景区划分为 7 个景区。
各景区应加强游览组织、景观环境控制、游览解说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
都江堰景区面积 10.05km²,7 个景群,56 个景点。
净化各类与游览无关的建设,充分展示水利文化;加强游览组织与管理,扩大游客容量。
修建游步道,加强都江堰景片和灵岩寺景片的联系,游步道建设以青石材料为主,维护其古朴风韵。
改造二王庙宾馆和四川出版社创意中心的景观环境。
整治都江村景观环境,保留农田,搬迁工厂,改造为川西传统民居特色村落。
实施拆除与景区保护无关,破坏风景名胜区环境的建构筑物。
如人字堤南海酒店、都江堰景区围墙与外江溢洪道之间的都管局高工楼等。
适时拆除灵岩寺的宾馆,维修灵岩寺并对外开放;修建灵岩寺至灵岩山顶的游步道。
适时改造道解都江堰用地为游览区。
青城前山景区面积 9.08km², 1 个景群,34 个景点。
限制各类建设,加强游览组织,充分展示道教文化。
于玉清宫所在山谷脚下开辟景区第二出入口,形成全山道观游览环线。
修建天然图画至月城湖游步道。
景区入口外移,现青城山门入口处停车场改为游人集散广场。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25•【字号】乐府办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印发你们。
各牵头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精心抓好牵头事项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
各责任单位要密切配合,根据任务分工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25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紧扣市委“345”工作思路和“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经济工作主题,认真落实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开创乐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特制定如下分工方案。
一、建设乐山“中国绿色硅谷”,做强做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一)加快提质升位。
1.编制完善晶硅光伏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和乐山“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规划。
〔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2.实施光伏产业园能级提升工程,抓好园区能源中心、物流中心、环境监测体系等配套建设,开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达标创建行动,推动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申报省级经开区、创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五通桥区人民政府,市生态环境局〕(二)推动全链发展。
3.实施稳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力争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牵头单位:“中国绿色硅谷”推进办;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4.保持硅料环节的产能规模,推进永祥12万吨高纯晶硅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21万吨硅料、67吉瓦拉棒切方产能。
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的规划与管理
( r e I t t,ehnTahr Clg,Isa 1O 0 Ta l n i e Lsa ece oee _ hn640 ) v st u s l e
A s a t T e at l ea o ae e I s a a t u d a S e i r a a d te E i u t i e c A e itr a u v y a d te ma a e b t c : h r ce lb rtd t e h n Gi d c nc A e l me Mo n an S n a hs i ls re h n g ・ r i h _ n B h n i c i r oc n me tp ee t , rm l I s a i rv l gd v lp n v rl tn e c , l itr a o a t v l g ub n d v lp n n e c ,tewol n e - i r rs nl fo te _ h n C t ta e n e e me t eal e d n y te ne t n a e n r a e eo me t e d n y i r ih r y i e y i o o i n i l r i t l d
遗产保护三个方面分析 了乐 山大佛 、 峨眉 山景 区分 开管理 的弊端 , 出乐 山大佛一峨 眉山这一 世界遗产 要成立统 一 的管 委会 的观 提
点及依据 , 最后对乐 山旅游 景区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 关键词 : 峨眉 山一 乐山大佛景区 ; 统一管理 ; 增长极理论
中 图分 类 号 :527 1 F9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5 112O )5 4 1 3 10 —84 (060 —09 —0 Pann n l i adM柚a i f ehnGi t u d a - me Mona cncA e n g g I o sa a dh -E i u ti Sei leIsa i t ud a t ae M utnSe c e pr e lm ngm n t a r tepo t epo c dt e set t aa z eh Ga dh , l F i o a n as a t t aae et l m pa i ,r# n a ee i r so y n n B i n ni c i A e r e a di e e l cc i
乐山旅游地形形象调查报告
乐山主要景点地形特征
峨眉山
大瓦山
峨眉山是乐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地形高峻 ,山势陡峭,主峰金顶海拔3077米,是乐 山最高的景点。
大瓦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海拔高度为 3098米,是乐山最高的山峰之一,也是中 国最大的方山之一。
3
乐山市的旅游地形形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研究不足之处
本次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对 于一些细节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由于时间限制和人员不足,本次研究未能对所 有旅游地形形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对于一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不够准确,需要 进一步完善。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制定宣传计划
制定有效的旅游宣传计划,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 媒体,提高乐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乐山与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旅游 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利用互联网宣传
利用互联网宣传,包括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 向更多的游客宣传乐山旅游的特色和魅力。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现场踏勘 遥感影像分析
无人机航拍 问卷调查和访谈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
设计调查路线和方案
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分析数据并提出报告
04
调查结果分析
游客对乐山旅游地形的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积极
01
大多数游客对乐山旅游地形表示满意,赞誉其自然风光、人文
景观和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性。
旅游服务认可
02
游客对乐山旅游服务表示满意,赞扬当地导游的讲解服务和旅
(完整版)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2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一、区位:乐山古称嘉州,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是成渝西南中心城市、现代产业技术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行政区内共辖4个区(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1个开发区(乐山国家级高新产业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221个乡(镇)。
辖区内人口规模为346.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
发展趋势:乐山市未来发展趋势定位为把乐山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城乡协调的循环经济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将乐山、峨眉山、夹江一体化地区形成“一心、两圈、四轴”的“指状加半圆”结构。
1.一心形成以综合服务经济区为主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在规划远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金融、办公、科技、教育、展览、旅游服务、医疗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市中心积聚力,提升居住生活环境,保护大佛景区、城市绿心公园、三江交汇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2.两圈围绕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两个城市发展圈层,即紧密圈和发展圈。
紧密圈城区:包括乐北(甘江)片区、苏稽西片区、制造业功能区拓展区、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功能区。
规划功能为公共服务、生活居住、都市工业、临港产业、旅游休闲。
远景紧密圈城区在远期基础上更新和改造,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旅游休闲能力,发展成为现代化生活服务基地。
加强沿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旅游休闲娱乐区景观带建设,加强城区绿化水系景观和山体景观建设,提升城区生活环境质量。
发展圈城区:包括夹江城区、峨眉山城区、临江片区、沙湾-嘉农片区、空港新城片区和五通桥片区。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60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60号乐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乐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着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中国绿色硅谷、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峨眉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乐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1.9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0.7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210.33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44.19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一区多廊、一核一副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西南部生态屏障保护,严格保护岷大平原粮果农业主产区,依托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及交通干线构建城镇发展廊道,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健全市域城镇体系。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水平。
四川乐山城市规划课件
乐山城市规划
整体/空间/交通
交通:内网外廊,枢纽城市。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及节点规划图
THE END
产业发展
整体结构/具体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处于“退二进三”的调整发展时期。
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三大抓手, 优化现有结构,突出重点。
区域功能补强----乐山依托交通、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交通物流、商务、科教、服务,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强城市吸引力和经济辐射能力,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周边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经济区成都、重庆一线城市的带领下形成三角形城市发展的稳定结构,力争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第三极。 产业结构优化----乐山依托“西部大发展”、“成渝经济区”等发展战略,依托交通条件、水能、矿产资源和现有新能源产业基础,借助国家产业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的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 “拳头”产业突出----乐山依托乐山大佛等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河湖生态资源,把整个乐山当作景点来建设,将乐山塑造成融“山、水、古、城、绿、憩”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打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两张牌,将历史和生态保护和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塑造贯穿整个城市的绿地水网。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将旅游由景点参观向休闲、养生、度假、会展、第二居所等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
重庆
乐山市
宏观经济环境
城市地位/经济指标/人口
城市地位突出:扼交通要道,承千年文脉。
重要城市----乐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是成都经济区核心圈层重要的枢纽城市、四川商贸重镇和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区位优越----乐山位于长江上游,地处我国沿海南北地带和长江黄金水道构成的倒“T”字型国家一级经济发展轴线的西端,在西部大开发三条铁路干线中包头--北海经济发展轴上,占据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结合部。乐山市境内航道里程1048公里,内河航运可直达宜宾、重庆,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唯一出川水路通道。
四川省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
四川省“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规划领导小组二○○七年十二月1目录前言 (1)一、发展基础和重大意义 (3)(一)发展基础 (3)(二)重要意义 (5)二、指导思想、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7)(一)指导思想 (7)(二)发展定位 (7)(三)发展目标 (8)(四)发展战略 (9)三、空间布局 (10)(一)布局构想 (10)(二)空间布局 (11)四、旅游产品规划 (12)(一)基本原则 (12)(二)旅游产品体系 (12)(三)旅游产品设计 (14)五、重点旅游景区(带)规划 (14)(一)龙泉湖现代游乐旅游区 (14)(二)三岔湖生态休闲度假区 (16)(三)天府花果山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区 (17)(四)十陵——洛带历史文化观光体验旅游区 (18)(五)龙泉山山地运动休闲旅游带 (19)六、重点旅游城镇规划 (20)(一)空间结构布局 (20)(二)旅游城镇规划 (21)七、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23)(一)交通规划 (23)(二)住宿、旅行社规划 (25)(三)商品与购物规划 (26)(四)餐饮规划 (26)(五)其它设施规划 (27)八、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28)(一)建立协调机构,加强区域分工协作 (28)(二)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开发建设资金 (28)(三)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 (28)(四)强化资源与环境保护 (29)(五)加强宣传促销,塑造国际品牌 (29)(六)加快专业队伍建设,注重高端人才培养 (30)附表:“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2006-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表31附图:1、区位关系分析图2、综合现状图3、总体布局图4、旅游产品及线路规划图5、旅游交通规划图前言全球已进入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休闲经济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之一,旅游产品开始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因此,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对现有观光产品的发展和提高,是旅游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基于宗教背景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基于宗教背景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作者:刘朋园曹晓妍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以四川省乐山市的宗教旅游景区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以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宗教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旅游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入探究,阐述了从当代的科学发展观的新视域来进行对宗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梳理与关系,通过景观设计规划使宗教与景观相结合,积极适应当今的社会文化与宗教文化,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独特贡献。
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规划;乐山0 引言乐山市历史文化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游人众多,是国家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幽静典雅,各种寺院林立,特别是乐山还拥有双世界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乐山大佛,峨眉山。
1 丰富的乐山文化旅游资源(1)城市资源。
1)心地清净方为道。
乐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还拥有着原生态的山水风景,尤其是其浓厚的佛教氛围,更是其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因素。
2)心灵寻禅为乐山。
城市的生活总是喧闹的,在城市中忙忙碌碌许久的人们,总是希望在休息的时候放松下身心,闲暇时寻找一份心灵的寄托。
脱离喧闹的城市,呼吸下自由新鲜的空气。
此时此刻,自城市中走出来,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下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
而乐山便拥有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与丰厚的生态资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乐山的现代化气息相对淡薄,但是乐山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浓厚的佛教文化背景,却完美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3)玉垒峨眉为城郭。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西南,由麓至顶有大小七十余寺,以报国寺、伏虎寺、湘子洞、金顶寺为其最著者。
[1]对峨眉山的城市遗产,以遗产廊道、遗产城镇、遗产公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进行全方位的遗产体系的多元化建设,以城市主题的创新性的建设未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形成高品质的以佛为主的文化休闲城市与禅意度假城市。
(2)景区资源。
1)佛缘禅意。
拥有世界双遗产的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是乐山宗教特色旅游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第三条指导思想
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逐步搬迁,以更好地展示乐山大佛风景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文物与景观保护,强化风景区管理与经营,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七条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范围
1、风景区范围:风景区东距过境路305省道西外侧100米,北至岷江大桥,沿岷江西岸线至肖公嘴外侧,再沿大渡河北岸向西至肖坝大渡河大桥,沿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河路南侧红线及开发区东界至冠英公路,沿冠英公路北侧红线过老江坝大桥跨江接乐山外环路东段闭合。地理坐标东经103°43′12″~103°47′06″,北纬29°31′12″~29°35′17″,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原则
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乐山大佛风景区的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对风景区内现有的有碍景观的设施逐步清理出去,使乐山大佛及其环境完整地保存下去。
2、综合利用乐山大佛风景区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风景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2、核心区范围:既世界遗产保护范围,东起乐山至五通桥公路,北至三龟山,向西跨河至涵春门,沿岷江西岸至肖公嘴,再沿大渡河北岸向西至铁牛门,跨大渡河过凤洲岛至大渡河南岸,沿岸边向南至乌尤山对岸,跨江沿乌尤山山脚至乌尤大桥过运河,沿河向北与乐山至五通桥公路闭合,总面积2.81平方公里。
第九条性质
乐山大佛是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相对独立风景区,具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价值和地位,它以“天下第一大佛”为标志,以“壮、雅、清、逸”为特色,是具有观光、朝圣、文化、休闲等功能的文化型风景区。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第十三条规划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确定范围、理顺关系、整治环境、保护文物;重点确定景区及核心区范围,管委会在风景区内行使政府职能,理顺风景区内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居民关系,依据规划逐步搬迁核心区内有碍景观和环境的设施和单位,减少接待床位,整治风景区环境,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恢复景区秀色,初步形成景区游、城区住的格局,保持年游人规模120万人次/年。
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
第十条景观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风景区以青衣三岛为主体,风洲环抱冲激,水流湍急汹涌,二坝绿州掩映,四周江面平原,视野开阔,远眺峨眉群山连绵,近看凤城灯火点点。山、岛、坝、城与江面动静结合,结构得体,形成天下少有的“嘉山嘉水”,构成清秀飘逸的自然景观特色。
2、人文景观特色:风景区自战国末至现代各朝各代均留下了重要的文物古迹,构成一幅连绵的历史画卷。其历史跨度之长,文化种类之多,保存程度之好,文化价值之高,均是全国少有的。如离堆、崖墓、大佛、砖塔、东坡楼等建筑,均是不同时代的历史实物,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构成壮美雅致的人文景观特色。
第六条规划重点
l、通过对乐山大佛风景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核心区范围。
2、通过横向比较,正确分析峨眉山与乐山大佛之间的关系,挖掘乐山大佛自身的文化遗产优势,全面整治风景区环境,重点确定风景区分步搬迁的企业、单位设施,恢复乐山大佛风景区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
3、处理好风景区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区内居民生活与风景区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4、作好风景区用地调整,对风景区无关占地单位、企业逐步限期搬迁,恢复为风景游览用地性质。
5、加强规划管理,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行政和执法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为2004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乐山大佛风景区规划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对乐山大佛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乐山大佛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乐山大佛风景区进行总体规划编制。
3、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通过分析乐山大佛风景区与乐山城区之间的关系,按照“城区住,景区游”的原则,保证“景、城”分江而治,突出风景区与城市在旅游上的不同职能。
2、远期发展目标:依法管理、强化保护、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依法搬迁风景区内有碍景观和破坏环境的设施、单位,建立完善的风景区保护、管理和展示体系;开发风景区旅游度假资源,建立全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动态平衡体系,保持游人规模160万人次。
第十一条景点评价
乐山大佛风景区共有景点44个,其中特级10个,占23%;一级21个,占48%;二级13个,占29%。
第十二条景观评价结论
风景区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自古被誉为“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在嘉州,嘉州之胜在凌云……”。其景观人文与自然结合,互为映衬,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其特征可概括“壮、雅、清、逸”。它具有景观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我国佛教文化和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是罕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堪称世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