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3.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
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
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
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4.如图所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
若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00m/s,飞机的速度为800km/h,已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4km,则从导弹发射到击中飞机只需()
A.9s B.18s C.27s D.36s
5.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55m B.25m C.15m D.5m
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2s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
C.0-4s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相等
D.0-4s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5m/s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8.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
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
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
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
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
9.如图甲是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a车的图线表示的是a车比b车晚出发5s
B.图甲中的10s时刻表示a,b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图甲中的b车的图线表示的是b车出发时间在a车前15m处
D.图乙中的图线是b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10.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前6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5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11.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12.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
1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14.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
v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
15.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A.来来往往的行人B.迎面而来的车辆
C.他所骑的电动车D.街道两边的房屋
二、填空题
16.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都在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中_____(选填“甲”或“乙”)车的速度大。
17.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甲
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丰南最快需要______h。
如图乙所示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______,这样的速度行驶
40km,需要时间_______。
18.小航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航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
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km/h,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
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km;平均速度为
______km/h。
19.某同学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即每秒钟振针上下振动50次),下图是其中的一条纸带,取O、A、B、C、D五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点没有画出,如图所示CD之间的距离是______cm,CD 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秒,纸带在OA段运动比CD运动的______。
(选填快或慢)
20.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都在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中_____(选填“甲”或“乙”)车的速度大,两车同地同向同时出发,4s时两车相距_____m。
21.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 ,则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_____。
22.单位换算:
15m/s﹦____km/h 36km/h﹦_____m/s 340m﹦____μm
23.小汽车从斜面的A点出发沿直线向下运动,出发同时开始计时,小汽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每隔10s记录一次它的位置和已行驶的距离,如图所示。
(1)小汽车从B位置运动到C位置所用时间是10s,行驶的距离是____m,则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m/s;
(2)小汽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是_____的。
(选填“改变”或“不变”)
24.如图甲、乙所示,在图甲中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选择测量方法正确的刻度尺,对物体长度测量正确的读数应为 ________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__ s。
2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物体的长度为___cm;合
________μ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min ___s。
26.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
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_______m/s.
三、解答题
27.小明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求:
(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小明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8.厦门高速公路实现“区间测速”全覆盖。
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求:
(1)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多少s?
29.小明平时骑自行车上学需要10min,若他的骑行速度为10.8km/h,小明家距离学校多远?升入八年级后,为了锻炼身体,小明改为步行上学,从家到学校需要20min。
小明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30.两地距离180km,一轿车先以75km/h的速度行驶了2h,停车休息了0.5h。
(1)若剩余路程以60km/h行驶。
问还需要多少时间?
(2)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