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雨巷》导学案(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导学案
设计:宋长生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1.9.2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知识链接
一、意象和意境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如月亮、寒蝉、鲜花等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全诗赏析
1;有表情朗读并背诵这一首诗
A;读准加点字注音
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撑着()
B、理解词语
(1)彳亍:慢步走,要走不走的样子。
(2)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3)寂寥:寂静、空旷。
(4)惆怅:伤感、失意。
(5)颓圮:毁坏、倒塌。
C、读准节奏,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
2、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3、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 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4、“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5、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6、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7、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8、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9、试概括本诗的特点,(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拓展研究
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作业设计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