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数据量化分析 提升配电网运维精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大数据量化分析提升配电网运维精准性

摘要】针对配电网薄弱、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挖掘多个系统的数据,

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数据共享,为规划设计、电网建设、运维管理提供有效

支撑。

一、面临的形势

当前,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是制约供电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尤其是

配电网薄弱、智能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电网智能化、自愈化程度。发展配电网

是当务之急,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国家能源局制定的《配

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投资全国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各级电力管理部门、电力企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对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标准等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运

行效率和投资效益显著提升。因为配电网面向用户、涉及环节多、数据海量,引

入大数据分析是提升配电网精准运维的必然选择。

二、解决的思路

针对配电网运营数据涉及范围广、设备数量巨大、数据频次要求高等特点,

使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配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能力模型,实现配电网运行效率、投资效益等方面的量化评价,为配电网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维护、线路改造

等多个专业部门提供量化分析支撑,有效提升投资精准化和管理精益化水平,推

动配电网发展方式由重视数量和质量逐步向关注效率和效益的转变,助力现代配

电网建设进程。通过结构化数据平台和海量数据平台,接入PMS、EMS、营销业务、用电信息采集等业务系统中配电网设备档案及运行类明细数据。基于业务明

细数据,构建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效率的大数据评价模型,按照供电区、功能区,电压等级、设备类型开展供电能力、运行效率等内容的数据挖掘。打开各专

业系统的“信息孤岛”,推动系统间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实现配电网全量设备及系

统运行效率、供电能力的准实时计算与监测,为配电网管理提供量化分析支撑;

通过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配电网运营精益化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预

判配电网运行和发展趋势,为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等业务提供辅助支持,促进配电网规划、建设及改造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采取的措施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

值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和规则构建模型,提供预测性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和

过程。

(一)构建量化分析评价模型

针对配电网缺乏供电能力及运行效率量化分析的现状,构建统筹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效率分析模型。将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为单体设备的供电能力及运行效率、同层设备总体的供电能力及运行效率和

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及运行效率。以单个设备的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效率评价

模型为基础,建立同层设备总体及配电系统整体的供电能力和运行效率评价模型,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配电网供电能力与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综合设备物

理属性、资产价值、电网结构、运行特性等,能够量化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

营效率和供电能力,反映投入产出水平;模型涵盖从单体设备、同层设备到整个

配电系统,能准确定位到存在问题的具体区域、具体层级、具体设备,涉及设备

容量、运行数据等业务系统字段,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运营

效率和供电能力构成评价电网运营情况的两类指标,运营效率关注整个评价周期

内的设备利用情况,如图1中蓝色面积区域;供电能力则关注最大负荷时刻设备

的供电裕度情况,如图1中最大负荷时点设备供电裕度情况,两项指标反映设备

运营的不同方面,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

图1:运营效率和供电能力评价

(二)推动跨业务数据接入

利用结构化和海量数据中心,接入生产管理系统(PMS)、调度应用管理系

统(EMS)、营销业务、用电采集等业务系统的电网设备档案数据和运行类明细

数据(其中,高压线、主变、中压线路数据频度为5分钟,配变数据频度为15

分钟)。通过跨业务系统数据接入,基于SG_UAP平台,推动系统间数据的融合

和共享,实现电网全量设备及系统运营效率、供电能力的计算和监测。经过配电

网运行效率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优化、验证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成果表明,模

型能够从点到面、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地对配电网运行效率进行评价与

分析,准确定位配电网效率和供电能力存在问题的具体区域、具体设备层级、具

体设备,有助于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方面的精益化水平,促进配电网发展方式由

重视数量和质量向关注效率和效益转变。

(三)推广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一方面,建立配网指标风险预警网络。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发掘配电网各指

标间潜在的关联关系,据此建立配网指标风险预警网络,一旦发现指标异动,其

关联的其他指标自动提前预警,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各层级配变、

线路、开关的供电能力裕度关联预警网络,当底层配变供电能力裕度达到设定阈

值时,系统会根据网络拓扑关系,自动搜索计算相关线路、开关的供电能力裕度,当达到裕度的80%时,会提前报警,并将与该线路、开关相连线路的裕度计算显

示出来,同时能够根据该区域线路的历史数据预测其后续2小时的发展态势和供

电能力裕度,为运行调度人员科学有序转移负荷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人员的工作

效率,增加负荷操作的准确度,增强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另一方面,拓展分析维度。充分利用内外部采集到的数据,发掘其关联关系,拓展配电网精益化运营管

理的分析维度。比如利用气象数据和设备供电能力裕度数据,能够准确预测到该

设备的供电能力裕度发展趋势,为监控人员制定应急策略提前提供依据;利用设

备的运行效率、供电能力数据和设备的基本参数,可以挖掘分析出同类设备中哪

些厂家设备的故障率更低、可靠性更高、供电能力裕度更大,为同类设备招标和

对同批次设备运行监控提供数据支撑。

(四)建立定期分析评价机制

建立配电网大数据量化分析管理评价改进机制,细化体系建设要求,组织开

展对各组成机构体系建设情况的验收和定级评价。一是建立常态分析机制。制定

配电网大数据量化分析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分析工作的管理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明确分析内容、使用流程、成果闭环管理等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分析工作的专业

化水平,确保分析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引导和推动公司配电网大数据量

化分析管理不断提升的目标。二是建立工作评价机制。建立了定期对各单位配电

网大数据量化分析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监督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评价方案、实

施程序管理等系列文件,强化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分标准等关

键环节的控制,以督促各单位积极、规范使用分析成果服务各专业部门工作。三

是培养专业化的分析队伍。建立从数据采集、系统维护、运营分析到成果闭环管理、监督评价的工作体系,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组建了配电网大数据量化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